母爱作文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母爱作文3篇,以供参阅。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变的基调;爱,是一种至高无上、纯洁美好的情感;爱,如同阳光温暖了世间万物,如同雨露滋润了干涸的泥土。
我是一个十分喜欢睡懒觉的男孩,几乎每天早上都睡得天昏地暗,晕头转向。即使闹钟喊破嗓子,我也还在享受着酣梦的甜蜜,直到妈妈揪着我的耳朵,我才懒洋洋地从床上爬起来。起床后,昏昏沉沉的我慢吞吞地刷牙、洗脸,不慌不忙,磨蹭到眼看要迟到了,才飞也似的冲向房间,换好衣服,但我准备出门时,我却要花很长一段时间穿鞋子,因为我脱鞋时,从来都不解鞋带,结果当然要多费周折。每当此时,我便急得不可开交,恨不得多长出一只手出来解鞋带。妈妈拎着书包站在我旁边,十分着急,在她的手里还拿着我忙得忘了喝的牛奶。
又是一个早晨,洗漱完毕,我冲向门口,手忙脚乱地抓起鞋,完全一样的动作,穿鞋,背书包,然后“超光速”地奔向学校。来到教室,教室里同学寥寥无几。看看表,比平常早了好多。可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呢?我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可怎么也想不出。
以后的一段日子,我每天来校的时间都早了不少不用再精神紧张,拼命地练“飞毛腿”了,心情舒畅了不少。
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去柳州出差了,改成爸爸叫我起床。我不急不躁地刷牙、漱口;然后到门口穿鞋,可鞋子怎么也穿不进。定睛一看,鞋带未解,我赶忙弯下腰来解鞋带,经过一番折腾,我满头大汗,这才“完工”,立即向学校狂奔。朝学校奔跑的途中,我恍然大悟……
妈妈出差回来后的早晨,我一边喝着妈妈给我准备好的牛奶,一边揩妈妈为我整理书包、帮我解鞋带的忙碌身影。我心里像大海般波涛汹涌,一股股热浪在我心中流荡,我被妈妈无言的爱所感动,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转身扑入妈妈的环抱中……啊!酝酿了多少年的爱呀!这爱的暖流融入我全身,沉甸甸的,暖烘烘的!
孟子曾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母爱无言,它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词藻,也不需要任何刻意的修饰,但在一件件平凡而又普通的小事中,却能体会到、掂量出这一份实实在在的伟大的母爱。
愿妈妈一生健康平安!
母爱是你伤心的时候,妈妈会安慰你,将你心中的结打开;母爱是你有烦恼的时候妈妈向你展开心扉,让你向她倾诉……
记得有一次。妈妈马上给我找药。吃了药还不好,妈妈带我直奔医院。医生说只是偏头痛,吃了药睡一觉就好了。我总是睡不安稳,睡着一会就醒。醒来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吃面包、一会又要看电视。妈妈虽然忙了一天工作很累了,但是她不顾累一会给我干这个一会给我拿那个。
我有一次高烧,半夜妈妈起床给我找药,又去了医院。我都得我没力气了吗,妈妈还在为我忙着。第二天一大清,早妈妈又起来为我做有助于退烧的饭菜。妈妈日夜不停的照顾我……这不,妈妈刚从医院回来。拎的是大包小包的。“妈妈,这些都是我的药么。”我不禁问妈妈。“是呀,吃完这些病就好了”看着这些我心中不禁甜蜜。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在这愿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要孝顺父、回报父母!
“过来,亲爱的,到妈妈这儿来,过来一点点。来,我的小宝贝。”在美国密尔沃基市郊外一家人家的院子里,人们曾经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每天在院子里对着一个样子傻乎乎的瞎眼男孩这样亲切地呼唤着。这孩子已经16 岁,比妈妈还高一头。但是他不能走路,只会用手扶着栏杆站立。母亲帮他把手放到栅栏上,帮他移动腿脚,让他颤巍巍地移动两三步。妈妈这样耐心地教他已经有几百次了,现在他能够移动几步了。春天的阳光照在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她幸福地笑了。
这位老妇人名叫梅·李姆卡。有一天,密尔沃基县中心医院的一位儿科专家给她打来一个电话,问她愿不愿意照料一个六个月的病孩。这孩子全身瘫痪,失去了听觉,没有双眼,他的父母将他扔在医院里不管了。孩子名叫莱斯利。这位儿科专家说:“这孩子很快会死去的,只要你在他死以前照料一下,行吗?”梅·李姆卡当了多年的保育员,当时她已有五个长大成人的孩子。她的丈夫是位熟练的建筑工人。梅·李姆卡十分干脆地回答道:“如果让我来照料这孩子,这孩子当然是不会死的。”
梅·李姆卡从开始带这个孩子的那天起,就认为这个婴儿跟别的婴儿一样,需要教育,需要爱抚。起初,这孩子连吮吸奶头都不会,在医院里是用橡皮管子灌奶汁的。李姆卡把奶嘴放到孩子小嘴里,自己的嘴贴着孩子的嘴唇,做出喷啧的吮吸声,才慢慢教会了他吸奶。她替孩子洗澡,一连几个小时地抱着他,对他轻轻地说着话,小声地哼着歌。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把孩子带大了,但这孩子仍然不会哭,不会笑,不会站立,更不会走路。有时,当梅·李姆卡抚摸着孩子的手、脚时,她会为孩子这样子伤心地流出泪来。她把孩子的手放到自己面颊上,让他感觉到眼泪。但是,李姆卡从来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累赘。在丈夫帮助下,她设计了一个两边带有小环的三角皮带,用它围在孩子腰上。她拖着孩子一步步上台阶,让孩子跟着学迈步。后来她又做了个带链条的围栏,让孩子扶着围栏学站立。终于,经过几百次训练莱斯利到底学会了扶着东西站立,并且能摸索着迈步了。尽管他到16岁才学会站立,但在梅·李姆卡看来,孩子的进步是惊人的,谁能想象到一个六个月就瘫痪了的婴儿能有今天?
有一天,一群孩子在李姆卡的院子外面玩,李姆卡问孩子们:“你们在干什么?”孩子们答道:“我们在做游戏。”突然,站在栅栏旁的莱斯利说道:“我也在做游戏。”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说了一句完整的话,声音虽然粗重,但却完全能够听懂。有一次,李姆卡看见孩子在用食指勾动一个捆包裹的绳子。“这是什么意思?……是音乐?”于是她让莱斯利的小屋里充满音乐声,一小时又一小时地在那里放收音机、唱片和电视节目。不久,她和丈夫又买回一架二百五十美元的旧钢琴,把它放在莱斯利的房里。慈爱的妈妈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的手放到钢琴的琴键上,让能感觉到自己的手能够产生乐音。1971 年的一个冬天,早上三点左右,李姆卡被一阵音乐声惊醒。谁在弹奏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她推醒丈夫,问他是不是忘了关上收音机。丈夫说没有。那么这音乐声是从哪儿来的?李姆卡从床上爬起,打开起居室的灯,看见莱斯利正坐在钢琴旁,灵巧而自信地弹奏着。李姆卡兴奋地向孩子奔过去,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热泪又一次顺着她的面颊流下来。这时,莱斯利也哭了起来,他哭得那么伤心,哭了很久很久,他第一次用音乐和眼泪表达了他的欢乐和痛苦。
接着,母亲教会他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澡、刷牙。而他的'钢琴技艺也日渐娴熟,并且又学会了唱。他的歌喉宏亮、浑厚,他是在学会流利的讲话之前学会唱歌的。他能弹奏意大利歌剧中的许多名曲。
关于盲童莱斯利发育成长的故事,不胫而走,很快传遍美国。不少团体邀请他去参加音乐会。起初李姆卡谢绝了这些邀请,后来,她觉得这些社交活动也许会使莱斯利进一步发展智力,音乐会将使他感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中。因此,她让莱斯利在观众中表演。“当我的孩子向千千万万观众演奏时,他们会得到从未有过的感受。一个象我的莱斯利这样毫无希望的孩子,居然能长大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人,这是发生在人类身上的奇迹!”李姆卡自豪地想道。而这位相貌平常,84 岁高龄的善良慈爱的老妇人,便是奇迹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