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最新13篇)
午后,四周都静悄悄的,只有蝉儿在鸣唱。辛弃疾走出去,突然想到小溪边的老朋友家串串门儿。他沿着小溪走,看着一条条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不知不觉走到了朋友家门口。
只听见里面传来谈笑声,他走过去,因为房檐太矮,他只能弯着腰透过窗户往里瞧。“老伴儿,你看咱大儿子多勤快,上午天不亮就去田里了,现在还忙着呢。”辛弃疾往东看去,大儿子正卖力地锄着草,草帽也一上一下地跳着舞,好像在为他喊加油呢!现在正是最热的时候,他一定热得衣服都湿透了吧!辛弃疾刚要直起腰,又听他们说:“老伴儿,咱二儿子手可巧啦!比姑娘还巧,这不,他又在编鸡笼呢!明天肯定又能卖个好价钱!”辛弃疾忍不住往院子旁的大树下瞧去,二儿子的鸡笼已经差不多完工了,他正认真地整理。一些鸡围在编好的鸡笼旁边,咯咯咯地叫着,好像在问:“这是什么?好漂亮!”辛弃疾手还没碰到门把,又听到了一串笑声:“咱们真有福气!不过,咱们的小儿子上哪儿淘气去了?”辛弃疾往四周望望,在小溪边看到了小儿子,他正在吃莲蓬,趴着也不老实会儿,腿一会儿在空中乱摆,一会儿又侧身躺着,仔仔细细地剥起了莲蓬。一阵风送来一阵凉爽,辛弃疾推开门,对两位老人说:“你们小儿子正在溪边吃莲蓬呢!”老公公一见是辛弃疾来了,笑得合不拢嘴,对他说:“是啊,是啊,他就喜欢吃莲蓬。快请坐,来,喝杯酒。”
辛弃疾还没坐稳,小儿子就拿着两片荷叶冲了进来。“爸,妈我在溪边摘了两片荷叶,你们不是没帽子吗?以后去集市买东西,可以戴“荷叶帽”!”老婆婆笑着把小儿子抱在怀里,说:“咱们儿子一个个都是那么乖,我们真有福气!”辛弃疾一连喝了好几杯酒,他从酒中还品到了一家人的相亲相爱,快乐幸福。
在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一天。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旁,有着一座低低小小的茅草屋,茅草屋旁的瓜藤顺着墙根向上攀爬,在屋顶上结了大大的黄灿灿的南瓜。一旁的大树给茅草屋做了顶遮阳伞。主人饲养的小鸡们在树下乘凉散步,悠闲自在地和它们的主人过着安逸的生活。
茅草屋里住着一家五口人。屋里的窗户旁坐着一对老夫妻,看样子,他们像是饮了一些小酒,脸上还微微泛起了红晕。老翁来了口,带着满脸的`笑意:“老婆子呀!现在咱们的儿子都长大了,能干了,以后咱们就可以享清福咯!”那老妇也笑了笑说:“是啊!现在的生活多美好啊,丰衣足食,颐养天年了!”说罢,望了望窗外的三个儿子。
大儿子并没有闲着,大儿子依然在溪东的豆田里锄草,他拎起锄头,往下一拨,一颗颗杂草便被他锄起。他时不时放下锄头,用手抹掉额头上豆大粒的汗珠,然后又继续除草,虽然很累,但他从不会叫苦。
二儿子年纪较小,他坐在茅草屋旁树下在编制鸡笼子。他熟练地拿起竹条,一根根地穿梭其中。
三儿子最小,小孩子调皮的天性在他身一一展现出来。只见他伏在溪边的草地上剥着莲蓬,边哼着快乐的小歌。他一会儿在水里逗逗小鱼儿,把鱼儿抓起来,捧起,放在太阳下,笑嘻嘻的。他又把鱼儿放回水中,在岸边拍着手跳起来,高兴地说:“真好!真好!”那调皮的三儿子真是惹人喜爱啊!
这真是个安逸、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生活啊!
微风轻轻吹过,午后的阳光随着轻风洒满大地,那么柔和,那么舒适……
诗人走在乡村的道路上,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条小溪旁。小溪边长满了柔软的青草,令人情不自禁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忽然,在诗人的耳边响起一阵欢笑声。诗人将目光落在了低小的茅草屋里,坐在窗边的一对白发老翁、老妇身上。只见他们正操着吴音,说笑逗乐呢!虽然诗人听不懂他们所说的,但还是感觉到了一股浓浓的幸福与温暖在他眼前,更在他的身边……
在小溪的东面,有一个小伙子在豆田里锄着杂草呢!诗人走上跟前,与那小伙子拉起了家常。哦!原来那个小伙子是老夫妻的大儿子。老夫妻的大儿子十分盛情,诗人也是如此。
坐在茅屋前的那位是老夫妻的二儿子。他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准备拿去市集卖呢!瞧那鸡笼子,个个精致小巧,多好看啊!
“嗯嗯,真好吃!”随着这声,诗人再次转移了目光。只见在那长满圆盘似的荷叶的小溪旁趴着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娃娃,正翘着小脚丫,休闲地剥着莲蓬呢!还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莲子,一边细细地欣赏那明如玻璃的小溪,看着在溪中嬉戏的小鱼,闻着那一股股淡淡的荷叶清香,真是可爱极了!
多么其乐融融的一家子啊!诗人深深地陶醉着,忍不住拿起了纸与笔,挥笔一作,就将眼前那幸福的画面写成了一首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人落笔后,继续陶醉在这一幅美好、幸福的画卷里……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黄莺在柳枝上欢快地唱着歌,就连溪边的小草也从泥土里好奇的探出了小脑袋。树下搭建着一座小小的草房,草房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微微带着一丝醉意,操着当地的语言,你说我笑,互相逗趣。“尽管生活不是那么富裕,但也是美满的。”“对啊,因为我们有三个十分孝顺的儿子。”说着,他们望了望窗外。
只看见大儿子正在锄地,他把锄头抡到肩头,左脚向前一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头锤到了地上。他擦擦汗,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二儿子也不闲着,他一边用藤条编织完,一边跟要好的同学相互交谈:“这次考试你得了多少分?”“嘿嘿,肯定比你高!”他灵巧的双手把藤条穿来穿去,不一会个精致小巧的鸡笼就织好了。
小儿子最可爱了,他叫来小伙伴们、十分惬意的趴在渔船上,比赛剥莲蓬。剥地快的自己吃,剥地慢的只能喂给水里的小鱼儿了。玩得累了,就找一定大草帽,扣在头上睡着了。他们任小船在清激见底的小河里随意漂流,飄到哪儿,走回去就是了。
我站在高高的.土上,望着这样的操色,情不自共地叹道,这真是一幅美妙的田园生活的自然画面啊!
我信步走在石子小路上,树绿得明艳,鸟叫得欢快,溪流得自由,花开得艳红。当流下来看看这美景,享受着凉风,路途一切的劳累与疲惫,都留在这条小路上了。人精神了,那些说不出名的野花而在朴实中夹杂了那么些美丽。正是夏季,知了在这温暖温暖的阳光下教的并不聒噪,也许他也不愿破坏这份难得的安宁,日光像破碎的疏璃一样,零零散散的撒在林间,显得不那么昏暗,阳光是明媚的,小草是精神的,加上风习习的惬意,怎能不叫人有个好心情?来到了溪旁,下阳光的照射下变得如银河般璀璨,一直向山间流去,似乎没有尽头,忽然,我隐约瞧见了树林的一边有袅袅炊烟升起飘向天际,我悠悠地被吸引了过去……
顺着溪流而去,我看见了一个小茅屋,屋子不算大,给人以一种安静的感觉,那家的鸭子不怕人,早早的来到下游,观察着我抖抖小尾巴,滑稽的叫了起来:“嘎嘎……”我时刻挂着一丝抹不掉的微笑,缓缓地,慢慢地,我来到了小茅屋这儿了,我首先就被屋上的大南瓜吸引了,一个瓜藤抓牢了竹竿,一点一点往上爬,他们一个个挨在一起,晒太阳,我又看见了一个老公公,他脸上洋溢着年轻的笑容,以他的老妇人说说笑笑,老公公与老奶奶说着说着,一会儿就仰天大笑一番,笑够了,就拿起一小只瓶美美的喝上一口酒。我猜测他俩也许在说着:“老伴儿啊,你看看我们虽不富有,但却能赏到如此美景,生活快乐,这不就是一种享受吗?”我想到了这些也不禁微微一笑,一只老牛在悠悠的吃草,尾巴一扫一扫的赶着牛虻,一副轻松自得的样子,我慢慢往溪的东边看去,一个大孩子正在锄草哩,他带着一顶竹帽,安然自得的上,下,上,下,似乎有规律的锄着草,又有一个小一点的孩子在织着鸡笼,鸡正一步一步的观察着自己的新屋,不时地叫上两声,像是在表达感谢呢!小孩子最淘气了,他总会去看着溪中的鱼,一下子,手伸去抓,水面被打破了,鱼儿溜走了,但他还是从河中拔出了一个莲藕,出于好奇心一点一点地拨开
我陶醉了,在这一副如画的乡村景色之中,为这份无比珍贵的美景无比神往……
在一个树木葱茏,岩石掩映的一个山林里住着一户人家。他们家活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一位老奶奶和一位老爷爷在的小的茅房下喝酒,原来他们是一对老夫妻。过了一会儿两位老人稍微有点醉了。
过了一会儿,老爷爷笑了笑说:“咱们一家真是不愁吃不愁喝啦。大儿子如此勤劳一大早就到溪东去锄豆草,还说要长出香甜的豆子来孝敬我了。”
“二儿子也不赖!一大早就劈好了竹条,准备好编织鸡笼了。还说织好后,上山抓几只野母鸡。给他们养的肥肥胖胖的。”
“以前就怕小儿子长大后不勤劳。可看到她那天真的卧在池塘边剥莲蓬吃,也就放心了。我们一家子能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也就心满意足啦!
在夏天的某一个中午,诗人辛弃疾信步来到一个村庄。这是一座美丽的村庄,村庄四周绿树环绕,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地流着。不远处的荷花池里一张张荷叶挨挨挤挤,轻轻地浮在水面上。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一阵微风吹来,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清香,真是美不胜收。辛弃疾不由地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
这时从一所房子里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辛弃疾顺着笑声望去,只见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正在一边喝酒,一边用南方的.方言说说笑笑。辛弃疾走过去与两位老人交谈:“你们好啊!老人家,我路过此地,你们能不能给我一口水喝
“这当然可以了,远方的客人,您请坐。”老人一边说,一边从屋里端出了茶。
农家拾趣
盛夏的早晨,小山村显得格外的幽静,偶尔几声鸟叫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天蓝蓝、山青青,到处一片生机盎然。
吃过早饭,我走出家门,徜徉在幽静的小道上。走着走着,我看见不远处有一座茅草屋,茅檐低垂,炊烟袅袅。茅屋前,一条清澈的溪流淙淙的流向远方。小溪的两岸铺满了绿油油的青草。几只蝴蝶在草丛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给小溪增添了几分生机。溪流里,荷花繁盛。有的已经长出莲蓬,有的才露出尖尖的粉色荷蕾。我不由得想起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佳句。
这时,我听到了茅屋处传来了阵阵爽朗的笑声。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倚坐在竹椅上,操着一口纯正的吴地方言悠闲地交谈着,他们或窃窃私语,或仰天长笑,仿佛回到了天真的童年。
忽然,一位老人说:“我们到豆地去看看老大草除得怎么样啦,顺便叫他回来吃早饭。”我这才发现小溪东边的豆地里有一个年轻人正勤快地劳作着。豆地里的豆苗长得非常茂盛,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收成。夫妻俩经过门口,对着正在编竹笼的.小伙子点头笑了笑,这也许是他们的二儿子吧。只见小伙子手拿竹条轻巧的编织着,一个鸡笼很快就要编好了。门口那群觅食的小鸡很快就会有一个温暖的新“家”了。
路过溪边时,两夫妻惊叫:“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躺在这里啊。”只见一个毛头小娃正淘气地躺在溪岸边,手里拨弄着从溪里摘来的莲蓬,莲子一个个从莲蓬里蹦出来,又轻快地跳进了他的嘴里。看着他嚼得那么陶醉的样子,我想,这莲子的甘甜一定胜过他家的早饭吧!
幽静的山村、恩爱的夫妻、能干的儿子、淘气的小儿,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五口之家啊!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不知疲倦地流淌着,小溪边长满了青草。旁边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住在一间又低又小的茅草屋。
你听,是谁带着柔媚的南方口音把酒言欢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老夫妇。
“老头子啊,你别喝那么多酒,酒喝多了伤身体。”
“知道了,知道了,我今天高兴,老天赐给了我们三个可爱的儿子,像多喝两杯。”
老夫妻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豆田里除草,大儿子想:“我要快一点忙完,好让爸妈吃上新鲜的.蔬菜。”想到了这里,他的嘴边浮起了一丝微笑。二儿子正在另一边编织鸡笼,想把鸡笼拿去市集上来卖钱,好给爸妈买几件衣服。最讨人喜欢的就是小儿子了。小儿子正趴在小溪边剥莲蓬,还边剥变数:“一、二、三、四、五…”
在不远的山村,靠近溪边的一间茅草房屋,稻草做的房顶在阳光下金光闪闪,溪里那一片一片绿中点缀着几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蓬蓬。茅屋旁几棵笔直的松树挺立着,远处的山峰连绵不断。
我沿着石头铺的小路往茅草屋的方向走,便听见了两个苍老的声音和“咕咚……咕咚……”喝酒的声音,只见屋里有两个老人坐在窗口,品尝美酒,谈着往年的一些愉快时光和生活经验,脸上有着红晕,开心地笑着。我看见那最大的儿子在小溪东边正在种田,看他头戴斗笠,拿着锄头,汗流浃背,还不时用毛巾擦一擦,从头上流下的汗珠。苗儿茁壮地成长,看来又是丰收的一年。
二儿子正坐在家门口,一手拿着快编织好的鸡笼,另一只手拿着一条条竹条,认认真真地编织,那鸡笼小巧可爱,他旁边的鸡都忍不住,想要钻进去试一试它们的新笼子!二儿子心灵手巧地编出了一个又一个鸡笼。
最可爱的是小儿子了,他趴在溪边,头上扎着两个小羊角辩,剥着刚从荷塘里摘的那绿油油的莲蓬。他一边剥一边吃,嘴里吧唧吧唧地吃着,让你看了就垂涎三尺,恨不得也跑过去和他一起吃。
多好的乡间情景,我都恨不得永远都住在此地。
夏日里,茂密的竹林传来了小鸟清脆动人的歌声,嫩绿的小草和美丽的小花像一幅漂亮的山水画给大地增添了无限生机。远处的山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条明如玻璃、清澈见底的小溪在静静地流淌着。
这是空气新鲜、景色秀丽、栩栩如生的江南山村。小溪旁边,有个又低又矮的茅草屋,屋里坐着两个刚刚喝完酒的恩恩爱爱的老年夫妻,他们略带醉意,互相夸着对方,都高高兴兴的。老奶奶给老爷爷捶着背,老爷爷高兴地笑着说:“想想我们年轻的时候,你那么漂亮,生活条件那么艰苦,如今的生活是多美好快乐啊,我们现在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老奶奶高兴地笑了笑说:“是啊,我们的三个儿子,老大能帮着我们干活,又孝顺,老二虽然还没长大,但也能为家庭出一份力,老三活泼可爱懂事乖巧。”说罢,便望了望外面的三个儿子。
虽然天气非常炎热,可身为长子,老大不怕热地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努力干活。二儿子年纪稍小了些,可他也没有闲着,正在一心一意地编织鸡笼。三儿子最小,他横卧在溪边一会儿逗逗鱼,一会儿又剥食莲蓬,那调皮的样子十分惹人喜欢。
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美满的家啊!
江南风景好,就连每一家的生活都其乐融融。
在用茅草搭成的房子里,在屋檐下,在小河的两岸,听到了似有醉意吴地方言:
“老婆子,你的针线活可是越来越好了,穿在我身上的衣服,可越来越神气了。”
“你瞧瞧你把我说的,都不好意思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有人夸呢!”
这是哪两位的谈话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位头发已经白了的老翁和老妇呀!他们这么大的年纪还在相互取乐、逗趣。
只见,他的大儿子在小河东边的豆地里干活,豆大的汗珠落下来,连衣服都被汗给浸透了,使我不得想起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儿子也不甘示弱,在房子旁编起了鸡笼,二儿子很细心,用刀子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的,以免让小鸡在里面不舒服。他一边编,一边对那边说:“小鸡呀,小鸡呀,你们很快就有新房子了!”
最可爱的还是小儿子,一边趴在溪边,一边在剥莲蓬,一边在剥莲蓬还一边在吃里面的籽儿,两条腿在后面踢着,一副调皮可爱的样子。
老翁老妇望着他们的儿子,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
是啊,谁不说江南好!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边长满了绿绿的青草,溪中挨挨挤挤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地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白杨呀!白杨树旁边,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屋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放眼望去,那儿还种植了一大片大豆呢!
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悄悄话呢!老爷爷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了呀!”老奶奶一听,可乐了,说:“就会耍嘴皮了。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老爷爷忙说:“我哪有?你真的越活越年轻。”老奶奶说:“你别给我添麻烦就不错啦!”他们又说又笑。
这时,太阳已经高照。
勤快的大儿子虽然热得直冒汗,但他依然在豆田里锄草;心灵手巧的二儿子虽然年纪尚小,但他也没闲着,正在树阴下编织鸡笼;最小的三儿子,他横卧在溪边,一会逗逗鱼儿,一会又剥食着莲蓬,那调皮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
“儿子长大啦!孝顺了!”老奶奶对老爷爷说着。老爷爷回答:“是啊!我们可以安享晚年啦!”说着,他们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这是一个多么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这是一个多么和睦、美满的家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