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作文汇总14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题记
随着一阵阵响起的爆竹声,年味儿也越来越浓。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春节来,我们嘴上都扬起笑容,家家户户都贴上对联,还有“福”字,“倒福”是“福到”的意思。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所以,春节一定要放烟花,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烟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烟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20xx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
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起来,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在呼唤着什么,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20xx的新气象!
富有年味儿的春节,富有人情味儿的人。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棋下好,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轰鸣,所有人互至问候,祝福新的一年。随着村里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机短信与电话问候,大概将为故乡传统新年带来新的气象;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话,给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给儿女送来欢乐!稍稍弥补心中的遗憾,缓解醉人的乡愁……
过年的名字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总能令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它象征着新年的伊始,同时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已谢幕,化作记忆留在生命的史册上。
尽管是寒冷的冬日,可是过年的出现仿如一轮暖日,高挂在空中,融化了街道两旁的积雪。路人们的脚步踩着轻快的节拍,飞扬的嘴角写满了无法控制的喜悦心情。
过年了!过年了!
姥爷姥姥从老家赶回来,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乐得我合不拢嘴。爸爸妈妈商讨着需要购置的年货,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喜爱干净的外婆指挥无所事事我和舅舅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然后摸了摸亮得能映出人影的窗户,点了点头,欣慰地说:“这样才好,除去了去年的污垢,干干净净地迎来新年。”
过年的味道是多元的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到头来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例外的是那些勤劳的主妇们。妈妈把从超市买来的花生倒入锅内,熟练地翻炒它们,出锅后再撒盐入盘。夹上一颗,脆脆的外皮裹着乳白的果仁,香浓四溢。她还想炸鱼,可是对生熟情况掌握不到位,只好请来姥姥作指导。姥姥笑眯眯地接过铲子,演示起来。姥姥站在一旁认真虚心地接受姥姥的言传身教。客厅里放着大小不一的果盘,里面堆着小山一般的果干和水果。我满足地吸吸鼻子。走在阳台上看下面,几个小孩子在玩小烟花,火光流离之间燃出快乐的花朵。一阵轻烟消失在空气中,我在二楼闻到了那种专属烟花的清香,心情在闲情逸致中得到了放松,我开心地笑了。
那样温暖的情绪还残留在我心间。然而,曾几何时,这份浓郁的过年味道淡了些许。
我喜欢过年,更迷恋它多姿多彩的味道。
转眼间春节已经过去,但回味起来仍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除夕乐消遥
农历12月30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当然,在这一天中,团圆饭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从早上开始,厨房里就开始奏响了一曲“交响曲,”主角当然是我们家的家庭主妇——妈妈。妈妈在里面忙碌着,平时看着平凡而普通的厨具,一到了妈妈的手里便像有了神奇的魔法一样,只听见厨具丁丁当当的响声。爸爸也当起了妈妈的助手,帮她洗菜、剥豆子。时间1分1秒的过去了,一直到了下午四点,妈妈吵着劳累的声音,喊:“吃团年饭喽!”没过一会儿,我们一家人就坐到饭桌旁大口大口的.吃着香喷喷饭菜。除夕晚上,当然还少不了看春晚,一吃完饭我们大家就跑去客厅看春晚了,我们一家人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啃着瓜子,一边又讨论着春晚,说说笑笑的,不知不觉,一下子就快12点了,当12点的钟声敲响时,天空中,立刻出现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原来是各家各户在放烟花和鞭炮来迎接新年啦!
正月乐滋滋
正月初一是我最喜欢的一天了,因为这一天我可以收集许多“压岁钱”,一早起了床吃完早餐我们就去拜年了,去到别人家,我可不会先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是先装乖:“叔叔阿姨好,祝你们……”这样既可以让叔叔阿姨眉开眼笑,就可以收获,多点钱,如果他们大方点,还会给个100/200呢。虽然走了一天的路,但乐而不疲,因为每走一家都会收获一些“战利品”晚上回到家,我立刻把“战利品”拿出来开始数,数完了,又向我妹妹炫耀一番。
元宵乐融融
元宵节,是春节中的最后一天,也是很开心的一天,这天,我们一家人包汤圆,个个汤圆包的又大又圆,妈妈说:“汤圆包的又大又圆,就代表着团团圆圆。”一下子我们就已经包好了几十个了,现在要把汤圆下锅了,“嘟”“嘟”“嘟”汤圆一个个都下去了,只要等几分钟就可以开吃了,我看着水里的汤圆口水都差点掉下来了。终于,汤圆出锅了,我恨不得立刻吃了它们,等汤圆一进碗里,我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汤圆的滋味真好,咬破了皮,里面的馅就涌了出来,吃在嘴里,又香又甜。我们一家四口,一边吃着汤圆,一边聊着天,其乐融融。
虽然春节早已过去,但年的味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大年初一,天一亮,鞭炮轰鸣,所有人互至问候,祝福新的一年。随着村里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机短信与电话问候,大概将为故乡传统新年带来新的气象;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儿女,可以通过手机与电话,给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给儿女送来欢乐!稍稍弥补心中的遗憾,缓解醉人的乡愁……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喜庆的味道。还不到腊月二十三,村子上下已经有了红火的年味,排年戏,练社火,锣鼓成天敲起来。偶尔有一声两声“二踢脚”或者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是卖花炮或刚买了花炮的人家,在试鞭炮。岁末年头的日子,村子的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烟花爆竹的火药香味。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灶糖甜滋滋的味道。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民间的说法是,灶王爷这一天要上天向玉帝“汇报工作”,这天晚上,要给灶王爷献灶糖,为的就是让灶王爷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当然,名义上是甜灶王爷,实际上都甜了孩子们的嘴。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杀年猪、烙猪头的焦糊味。二十四,杀年猪。大片子锅架起来,柴火已经在炉膛里熊熊燃烧,锅里的热水蒸腾着白白的雾气。操刀的屠户早就忙碌开了,磨刀、逮猪、接血、过烫、退毛,鼓气、开膛、剥皮……农民辛苦一年,难得有几次肉吃,杀年猪也成了少有的大事,赶来围观的孩子们一拨又一拨,大人们也不喝斥,还把随手割下的猪尾巴和猪尿泡扔向他们。有幸得到的孩子,赶紧欢笑着跑开去,没有得到的在后边追着赶着,闹成一团。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炒烹炸的浓香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
大年初一凌晨醒来,赶早祭祀人家的鞭炮声已经零星地响起。睁开眼,感觉一切都是全新的,新的屋子,新的年画,新的窗花……还有抬头就能看到的“抬头见喜”“身卧福地”的小副春联。因为新春的到来,一切日常所见的平常东西都好像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都在眼中变得美好起来。晚上睡觉时脱下来的旧衣服,早被母亲收拾到一个找不到的地方去了,枕边整齐地放着每个人的新衣服,可以闻到新棉布淡淡的香味,这一切都是母亲等我们睡着之后一一放好的。
新年的第一件事便是祭祀。香火已经点燃,满屋子的清香味。母亲用郑重的目光告诫大家,不准嬉笑,不能高声说话,整个家里的气氛肃穆而又凝重。首先祭天地,其次是祭财神、祭灶神,最后才是祭祖宗。祭天地当然是最隆重,支一张桌子在当院,香要烧五炷,放上各式的贡品:猪头肉、干果、馓子、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再丰盛一点还会有鸡鸭鱼,黄裱纸钱烧起来,母亲一边用根棍子拨弄着,一边碎碎祈祷,可以零星地听到:“上天保佑”“岁岁平安”之类的念词。
祭祀过程中,男孩子们就开始燃放鞭炮,自家的鞭炮声跟远近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共同把新春喜庆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大块大块的肥肉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白花花的小山包,只有仔细看才会瞧见一丝丝若隐若现的瘦肉。油汁像焦糖一般粘稠,似糯米团一样粘着盘子不肯下来。看着眼前似菜非菜的东西,心里有点恶心与失落,怎么会这么难看?
记得老爸兴致勃勃地从菜场回来时,说给我做一道我从来都没吃过并且非常好吃的糖醋排骨。想起老爸拿着锅铲挑着排骨下锅时,酸酸妹妹被油遇水时发出的噼啪巨响声吓得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场面就觉得好笑,所以呈现在我眼前的这盘菜的卖相,在我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用筷子翻了翻“肉山包”,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瘦的排骨送进嘴里,一股香甜的糖味带着几丝咸味涌入味蕾,在嘴里徘徊游荡,这种甜不粘不腻,更不令人恶心,因为始终有咸味伴随着。当甜味、咸味还未散尽时,胡椒粉带着辣味突然闯进了我的味蕾世界。就在我快要承受不住这种辣味时,“救兵”赶到,丝丝酸酸的醋味缓解了这种难受,。这样的糖醋排骨,比羊肉串更多了几分回味,又比拔丝地瓜更爽口清新。我完全没想到这“长相”不佳的糖醋排骨竟然有如此滋味,真是厉害呀!
我忍不住又吃了一口,香味比第一口来得更猛烈了些,连嘴巴哈出的气息也被染上了甜味,我有点珍惜它了。不经意间,我仿佛身处在一个糖果世界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由零食组成的,河流里注入了各种饮料,树干是由巧克力做的,树叶是由泡泡糖做的。我摘下一片树叶,捏着软软的,甚是舒服。轻轻地尝一口,天哪,我真想一辈子待在这里!周围响起缓缓悦耳的钢琴曲,空气中弥漫着糖果香味,我深深吸了一口这香甜的空气,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糖果,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自由玩耍、欢闹……突然一段对话打断了我的美梦,回到了现实。
“还蛮好吃的!下次要做得好看一点。”
“好的,这个菜可以经常做。”
听着老爸老妈的对话,尝着美味的菜肴,身体突然被一种幸福的感觉包围,这应该是爱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到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让我们走出家门,一起去寻找身边的年味吧。
瞧,不仅火车站、飞机场等地人山人海,连客运中心都人头攒动。那是因为人们都要回家过年了,他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牵着大孩子,抱着小孩子……尽管凛冽的寒风拍打着他们的脸,可是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回家团圆的笑容。
商场里、菜场里人声鼎沸,“大妈,买这么多东西啊!”“是啊。儿子、女儿马上要回家了,给他们多做点好吃的。”一位婆婆一边回答着,一边笑盈盈地接过卖家递过来的肉。过年了,吃是重头戏,有些人做起了年糕,寓意“年年高”,也有些人晒起了腊肠……
看,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挥毫泼墨,在大门上贴上了新写的福字和春联;小区里、大街上挂满了大红灯笼。今年的灯笼也格外与众不同,上面写着“富强、民主、文明……”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身边的年味还有很多很多,看也看不完,写也写不完。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是全家团圆,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写下美好的祝福。
春节的味道是合家团圆的甜味,春节的味道是解放军叔叔的泪水划过脸颊流进嘴里的咸味,春节的味道是白衣天使们坚守在岗位上汗流浃背的苦味
春节的味道是甜的,是合家团圆的甜,是收到压岁钱的甜,是放鞭炮的甜。饭桌上流露着竽泥的甜,饺子的香。饭桌旁爷爷奶奶灿烂的笑容,温暖的祝福语都让我感受到了春节的甜,心都要甜化了,笑容的温暖在我的心中永久存留。第二天早晨摸摸枕头底下,“呀!有两个红包呢!”我想应该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的,我心里甜滋滋、乐呵呵的.。晚上和姐姐、弟弟、妹妹们一起放鞭炮,欢声笑语充满了小院子,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快乐中的甜,我享受着这春节的味道甜。
春节的味道是咸而又酸涩的,是泪水的咸,是心中的酸楚,是思念的咸。解放军叔叔们坚守在祖国边疆,为我们保证安全,真正做到“舍弃一个小家,保住一个大家”。在钟声敲响之际,他们只能拿起冰冷的手机为家人送上一句温暖的祝福,泪水轻轻划过脸颊,一不小心流进了嘴里,那咸味永远铭记在心,心头的思念和牵挂永无边际,他们多想见到自己的家人呀!但这是责任,是保卫祖国的决心,是永久的使命。
春节的味道是苦的,是疫情带给人们的苦,是病人难受的苦,是白衣天使疲倦的苦。被感染了病毒的人越来越多,数据不停地往上增,人们越来越恐慌,日夜提心吊胆,心里苦得很。病人身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魔的痛苦,面临着随时可能死亡的危险,他们空洞的眼神,让我们明白病人更苦。白衣天使们里外穿着几层防护服,戴着几层手套,从早到晚不停歇地工作,脱下防护服和手套,那双白白皱皱的手令医生心里苦啊!令我们流下泪水,让我们心中一颤。
现在我明白了,春节的味道是多种多样的,它如多彩的图画,描绘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味道就是春节的味道!
什么是年味?是那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那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是那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这就叫年味!
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在积极的准备着迎接新年,我们家也不例外。
农历腊月二十八,妈妈一大清早就起来,到年货市场买年货,把家里面能换新的旧物都换了个遍,把过时了的东西都换成了最新的,因为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因为这不仅是一时的事,而是象征着未来一年的幸福与否,这可是从老祖宗们留下的习俗。
晚饭后,妈妈又吩咐我和爸爸去贴春联,春联的要求可高了,要平仄相对、词性相对、甚至是不重字,它代表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春联贴完后就是贴“福”字,这里面的讲究可不少,这个“福”字啊,一定要贴在门的正中间位置,而且必须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福到”嘛。
农历十二有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这一天,我们一家都穿着新衣服,大多都是红色的,上午到外婆家给他们拜年,应为没办法陪他们吃年夜饭,就提前把年夜饭吃了。下午,我们又到奶奶家里,和奶奶、叔叔他们一起吃年夜饭,饭菜可丰富了。
晚饭过后,就一起看春晚,奶奶就给我和弟弟发红包,给我们压岁。然后我就和弟弟就一起去小区里放鞭炮,炸得全小区的人都知道,在那之后,我们都坐在一起看春晚,一直看到十二点一起敲钟,全小区的人家都出来炸鞭炮,这就是守岁,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就把这几天收到的红包压在枕头下面,这就是压岁。传说中,有个叫“年”的怪兽,它最怕鞭炮声和红色的东西,并且它每当除夕夜的时候就到村镇里吃人,小朋友们就放鞭炮把它吓走,晚上,人们要等到“年”再一次到村镇里吃人的时候,就一起炸鞭炮,把“年”吓跑,半夜的时候,“年”会回到村镇里吃已经睡着的小孩,当它看到小朋友们枕头下压的红包,就被吓跑了,也就吃不到小朋友,也上伤不到人了。
虽然过年有很多繁琐的礼节,但是这些都是我们记忆里的年,就是我们一辈子也想回忆的年,也就是我们常常提起的“年味”。
今天是星期四,妈妈告诉我要回老家过年,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来到村口,我发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大红的春联,门口都挂在喜庆的红灯笼。小路两边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有常州、上海、安徽等好些城市牌照的汽车,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过年。村里老老少少都穿着新衣裳,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欢笑。老爷爷老奶奶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儿一样。
刚进爷爷家,我就听到了两声奶声奶气的“咩咩”叫,我四处张望,发现爷爷家又多了两名新成员,小羊们聚在母羊身边,相互依偎着,好温馨的画面啊。我想,小羊们也知道要过年了,要陪妈妈一起欢度春节呢。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冒着阵阵炊烟,人们开始忙午饭了,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我闻到了阵阵饭、菜香,有浓浓的香米味、有让人嘴馋的.红烧肉的味道,更多的是过年的味道。闻到这些味道,我感到温暖无比,也觉得热闹非凡。
吃完午饭,我召集了很多小伙伴儿,开始玩儿“猫捉老鼠”的游戏,我选了一个小伙伴当“猫”,让他倒数20个数,我们一帮子“小老鼠”们,一路飞逃,还真像一群小老鼠呢。我们躲进了鸡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虽然里面很不干净,稻草直往头上、身上掉,但是我们不在乎,一个个屏住呼吸,想笑的朋友,硬是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生怕被“猫”发现。“猫”翻天覆地找我们,都没有结果。最终,他认输,我们才从“防空洞”里爬出来。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游戏。
这年,真过得很开心。明年,我还会回老家看家乡的变化,闻年的味道。对了,在这里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春节是什么味道呢?我一直想知道。
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乘车去了姥姥家。一路上,火红的灯笼挂满了家门口和街道两旁,“倒福”贴在门上,寄寓着年年都享福。而车上的人们有的议论纷纷,谈着过年的事;有的因为路长,竟呼呼大睡起来。我迫不及待地张望着,希望快点到家。
在经过了一小时的路程后,我终于到姥姥家了。姥姥家来了很多人,小姨、姨夫、表妹、表哥都来了。我见到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平常很难见到他们,只有在节假日才能见面。
啊!春节是甜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
不一会儿,桌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美味的菜肴。我姥爷可是个手艺不错的厨师呢!菜香喷喷,热腾腾的,让我垂涎欲滴。糖醋鱼、炸排骨,还有我最喜欢的风味茄子你说我能不喜欢吗!
啊!春节是香的味道,是饭的味道!
刚吃完饭,我和表妹、表哥正要出去玩,姥姥就把我们拉到了西边的一间小屋里,塞给我们一人200元钱,让我们好好学习。我接过那已经有些褶皱的两张100元人民币,感动极了,因为姥姥并不富裕,这两百元钱中包含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呀!
啊!春节是酸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放好压岁钱,我和妹妹到门外放鞭炮。我一边看着在空中噼啪绽开的火花大喊大叫,一边任凭自己的思绪飞得好远好远,一直飞到了美好的未来。
啊!春节是甜的味道,是成长的味道。
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春节是个百味桶,它会像烟花一样从里面蹦出许多味道,有甜,有香,还有酸
年味
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俞源老家,近距离亲近了传统的年味。
传统大年,排第一位的当然是吃的喽。过年最重要的菜非猪头莫属。俗话说:“有钱没钱,买个猪头过年”。猪头虽说其貌不扬,但是猪头肉却是传说中的美味。爷爷用力将煮熟的猪头掰开,把猪舌头、猪耳朵、猪拱嘴、猪脸等等不同部位的肉切成片。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肉塞进嘴里。哇,那个美味啊,实在没有办法找个适宜的词语来形容。猪肉烧豆腐是另外一道超级美味。你们明白豆腐是怎样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首先要把黄豆磨成豆浆,再把豆浆放入大锅中煮熟。这时,需要“魔术师”--奶奶出场了。只见她把一小勺盐卤化开,倒进豆浆里,搅拌几下,过了几分钟,豆浆神奇地变成了豆腐脑。奶奶再把豆腐脑倒进一个木框里,盖上盖子,上面压上石头,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盖子,香喷喷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
吃饱喝足了,就该去看大戏了。热闹的开场锣鼓后,孙悟空翻着斤斗上场了,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几下子就把妖魔鬼怪都打跑了;画着花脸的将军,穿着鲜艳的铠甲,背上插着四面小彩旗,神气极了,正带领着士兵和敌人激烈地战斗;最受大家喜爱的,还是脸上涂着“土豪金”的财神,捧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忙着给大伙儿拜年……
这就是我看到的新年,又好吃又好玩的传统大年。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个全中国人民值得高兴的日子,我在这一天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刚天亮,我就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睁开了眼睛,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舅妈给我买的新棉袄,又对着镜子试了试,玫瑰色的长棉袄配上黑色的紧身裤,再穿上一双白色的长靴,扎个花苞头,戴上镶着水晶的小皇冠,简直美到爆!
走出睡房,我看见家中又多了几丝红色,家中间挂着一个大红色的中国结;厨房门口挂着两条红色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说是根据谐音来的;我的小睡房的门上也贴上大大的“福”字。
我跑下了楼梯,来到楼下。哇!雪后的景色可真美!树上、地上、遮雨棚上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踩在雪上,松松松软的真舒服!放眼望去,平地犹如有一块银色的毛毯铺在地上。雪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站在雪中,真觉得如入仙境。
早点吃完了,该去领红包。我和贝贝一路小跑从家中跑到宾馆里。外公外婆已经坐在沙发上等我们了。我连忙说:“祝外公外婆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竟然让二老这么开心,他们摸着我的头说:“嘉嘉真乖!”贝贝也嗲声嗲气地说:“祝外公外婆健康成长!”我们听到后立刻捧腹大笑。贝贝竟问:“为什么嘉嘉姐姐好乖?我不乖吗?”外公外婆笑着说:“好好好,贝贝最乖啦!”两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忙不迭的把红包塞到我们手里,一边还说:“好,祝你,们学业有成,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这一天又缓缓的过去了,这浓浓的年味却在我心里我心里回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