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范文6篇(中班科学类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范文6篇(中班科学类教案),供大家参考。
目标
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较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学习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乐趣。
准备
小铲、小桶、筛子、模子、水等。
过程
活动(一) 干沙游戏
1、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脚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铲子、小桶、筛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师启发幼儿: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觉?
用脚踩过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试试能不能捏成一个球?
用铲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用筛子筛过的沙子什么样?摸一摸这些沙子有什么感觉?
2、模仿游戏:让幼儿在沙池里或沙滩上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如乌龟、螃蟹爬,小兔跳等。
活动(二) 湿沙游戏
1、在沙箱或沙池中喷洒适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让幼儿自由地玩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用脚踩一踩,看看湿沙子上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捏,试试湿沙子能捏成球吗?
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湿沙子能变成什么样?
用筛子筛一筛,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画画、按手印、按各种图型印,比一比,谁的图案最美?
用湿沙子筑长城、建城堡……比一比谁建的最牢固?谁造的`最有趣?
2、讨论:干沙子与湿沙子有什么不同?
活动(三) 小实验
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让幼儿观察杯子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沙子里会冒出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将杯子放到窗台上,过一会再观察,看看杯子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漏斗上铺一块纱布,将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建议
活动(一)和(二)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扩展以上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中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
四、简单中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中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中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中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幼儿操作记录
七、中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八、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
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
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中朋友,好吗?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名称:里面有什么
目标:
1、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身边到处是空气。
2、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3、在科学活动中,用语言大胆地说己的发现。
准备:
1、塑料袋若干
2、各种实物,如积木等
3、水缸、充气塑料袋
过程:
1、教师让幼儿摸摸几个塑料袋(其中有积木、空气等)
通过幼儿对固体、液体的感觉,引出对空气的性质的`发现
教师同时点一下三态的性质
1、把有小洞的塑料袋放进水缸中,“发现了什么?”
2、“哪里有空气?”教师记录
3、幼儿找空气
4、交流分享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取出水中的东西并进行分类。
·大胆探索并能讲述自己的发现。
·体验探索磁铁的乐趣。
2、教学准备:
磁铁;探索材料:回形针,玩具,一元硬币,夹子,茶叶罐等铁制材料和非铁制材料:积木,塑料玩具,纸杯,玻璃球,气球……
装水的大盆两个;取物工具---篓子、盘子、有磁铁的钓钩、勺子、筷子等;空箱子2只,空盆1个
3、教学过程
a) 情景引入
(出示大盆)师:陈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小弟弟把许多东西一起扔到了这两个玩水的大盆里,这可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b)初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用磁铁水中取物。(规则---不能用手拿)
·经验交流:磁铁是怎样帮助你取出东西来的?你取出了哪些东西?
c)分组实验,再次探索水中取物
·幼儿尝试用磁铁取水里的东西。
师:磁铁能将水里的其他东西取出吗?请你试一试。
·讨论并总结:取出的都是铁制品,磁铁能吸铁。
师:你有没有取出东西?为什么没取出?这些东西为什么能取出来?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讨论:有哪些方法能取出水里的东西?
·幼儿用各种工具水中取物。
·幼儿交流取物经验。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取出了什么东西?
·环保教育---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d)取出物分类
·幼儿将取出物分类
· 师生小结:今天,我们动脑筋将水里的东西取出,发现……是铁制的,能被磁铁吸起来;……是木头的`、塑料的、纸的,不能被吸起来。
·经验迁移: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请磁铁帮忙的?发现了告诉大家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延伸区域游戏:杯中取物
·介绍游戏和记录表的使用。
·幼儿游戏---按记录表的要求将水杯里的回形针用磁铁取出(磁铁贴在杯外吸)
[教材分析]
《幼儿科幻画》这一创新活动,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幼儿看图、想象、幻想、绘画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生活,科学大胆的想象,从而培养幼儿异想天开的思维品质和大胆幻想、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幼儿学会了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了自己的幻想,同时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对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和现象有明显的兴趣和好奇心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喜欢探索和提问,教师在活动中从多方面去引导,让幼儿在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并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大胆想象,进行创新。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有浓厚的好奇心,首先让幼儿观看科幻画,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设置情景让幼儿进行大胆的科学幻想,并相互交流,这个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友爱的精神。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幻想的内容画下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画完后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评价、表扬、奖励,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让幼儿认识到环境、资源、生态的重要性,从小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体验科学幻想、创新、绘画的乐趣,并能大胆表现自己。
2、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进行创新实践,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带幼儿参观科幻画展或看一些科幻图片等;
2、课件、画笔、绘画纸、音乐、小天使、喜洋洋头饰、魔棒一根、科幻城情景布置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谈话:小朋友,老师发现一座既好玩、又神奇的科幻城,里面有一个我们最喜欢的动画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想)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幻城看一看吧。
(2)教师与幼儿欣赏科幻曲,随意做动作,引导幼儿进入一个科幻世界。
师:科幻城到了,小朋友快看,那是谁呀?(喜洋洋,可请一名教师扮演闭着眼睛在幻想的喜洋洋)
喜洋洋在干什么呢?(请两名幼儿说一说)我们请小天使把他唤醒他好吗?(请一名幼儿扮演小天使,手拿魔棒,将正在幻想的喜洋洋轻轻唤醒。
喜洋洋:欢迎你们来到科幻城。
师:喜洋洋,你在干什么呀? (在幻想)
2、请喜洋洋将自己的'幻想讲给幼儿听,激发幼儿进行科学幻想的欲望。(出示课件1)
喜洋洋:现在,环境污染这么严重,工厂、汽车等排出的废气太多太多,把我们的城市都包围了,原来新鲜的空气都被污染了,闷的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小花、小草、小动物也喘不过气来,怎么办呢?怎样来拯救我们的城市呢?我幻想着造一辆有很多功能的废气吸入机,把城市的废气都吸到废气机的肚子里,城市空气就清新了,我们不就被拯救了吗?我还有很多科学幻想,我都画下来了,请看。(出示课件2,喜洋洋讲述)
3、分层次进行扩散思维活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幻想)
(1)进行初步思维
喜洋洋这么喜欢科学幻想,你也喜欢科学幻想吗?来说一说。(请个别表达能力强的幼儿)
(2)和喜洋洋一起幻想。(小天使轻挥魔棒,音乐响,引导幼儿进入科学幻想中,展开自由想象,进行扩散思维)
4、幼儿相互分享与众不同的幻想。(小天使挥动手中的魔棒,音乐止,然后将幼儿唤醒)
先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幻想是什么。(个别讲述)
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幻想。(体现科学性)
5、幼儿进行实践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的科学幻想太好了,想不想象喜洋洋那样,把自己的科学幻想画出来?(放音乐,幼儿大胆创作科幻画)
6、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创新思维的乐趣。
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交流,讲一讲自己画的什么,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评价、奖励,最后,将作品粘贴在科幻城墙上。
7、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的科学幻想,请家长讲述,幼儿绘画,让家人也体验科幻画的乐趣。
[活动反思]
优点:活动设计能够很好很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能够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进行科学幻想的兴趣。通过幼儿大胆的发言、交流,锻炼了幼儿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自己绘画锻炼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最后给予的评价和鼓励使幼儿能体验到创新、科学幻想、绘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