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2篇(银河补习班影评)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2篇(银河补习班影评),供大家阅读。
《银河补习班》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守护爱与亲情的故事。邓超出演儿子马飞心中“最了不起的爸爸”马皓文,预告中的他一面是风光的亚运会火炬手,一面却是被人侮辱欺负的落魄老爸,这种反差也为电影带来了看点。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永远不要停止思考,要一直想,动脑筋。”
这就是《银河补习班》带给我们的经典语录,引人深思,电影《银河补习班》作为暑期唯一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探讨的是国人一直头疼的父子关系问题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相信每个人都有话说,这里面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但每个人都需要像片中的马皓文和马飞那样,上一次“父子关系”补习班。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故事的时间跨度。它从1990年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讲起。走过1992年亚洲杯,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洪水,20xx年张国荣去世等等充满回忆的时间点。并且穿插了大量熟悉的道具、回忆中的歌曲(《走四方》、《快乐老家》),以各种方式,去唤醒年代记忆。这一刻,讲述故事的他们其实并不是父亲的身份,而是儿子,因为这些都是俞白眉和邓超儿时的回忆。
在故事中,爸爸问儿子: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儿子说“上清华北大”,爸爸说不对啊,这是过程,并不是目标,以后想要做什么才是那个答案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就因为有这样的父亲,儿子才能从一个“吊车尾”逆袭成为“学霸”,最终实现梦想,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涉及成长,探讨的自然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离不开社会。你的孩子为什么要上补习班,因为他(她)的成绩还不够好,因为为人父母的总是担心成绩不够好的孩子们,被浪潮汹涌的社会淘汰。然而,为什么许多孩子总是越补越差呢?难道是天生愚笨?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怎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故事里提供了很多观点。比如孩子母亲代表的是更传统的管教——辱骂与批评,而邓超出演的父亲,则更现代,它代表了沟通、交流与理解。
《银河补习班》呼吁,在全社会焦虑的当下,我们能给电影中的那种“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至少留出一丝空间。
在写下这个答案之前,我也看了一些评论,很多人不敢苟同导演这部电影的理念,认为应试教育,是目前最公平的上升通道,素质教育,是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才配拥有的玩意儿。
可是,代入到孩子的内心,你们想要怎样的父母?
我认为电影不仅仅是在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从头到尾,导演并非在反对应试教育。而是在强调,终生学习,终生思考。
一开始,童年马飞,便受到来自老师的恶意,认为他缺根弦。这种场景,很多人都熟悉吧,小时候,犯错了,父母老师很少耐心的教导你,为什么犯错,怎样做是对的。而是粗暴的问,你怎么这么蠢??这么简单都不会!
我蠢吗?我也不知道。
少年马飞,因为厌学,所以旷课,看武侠小说,面临退学风波。母亲不惜下跪,为他求得一个上学的机会。
母亲很爱马飞,可是母亲却对马飞说,你这么笨,能考进年级前十么?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长了年级前十的样子么?
另说一句,一开始觉得任素汐演技忽然尴尬了,那台词,就像刚从驴得水的剧组回来。后来发现,任素汐和老孟,是这部戏温情中的笑点,虽然仍然尴尬,但尴尬里也让我笑了几次。
父亲反驳了母亲,年级前十应该长什么样子?
少年马飞,和出狱后的父亲,是电影的主要描写部分。父亲做的第一件事,是告诉马飞,你很棒,你不笨,你不是废物。
电影里,父亲是一个出狱的工程师,几乎给了马飞最差的物质条件。却也拼尽全力,让马飞重拾信心。
很多人认为一个年级垫底的孩子,仅仅用了一学期,便成了年级前十,让辛辛苦苦每日熬夜刷题的孩子们,成了笑话。
我觉得,这个剧情没有问题。努力加不热爱,努力加热爱,哪个会更好。
马飞,初中的一次期末考试前夕,找到了毕生热爱的事情,确定了心中的梦想。刷题的我们呢?可知道自己的梦想?可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
电影探讨了一系列话题:
1)成绩最优异的孩子就一定是最健康的么?
2)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考大学么?
3)考上大学后是不是就不需要学习了?
总体而言,
这部《银河补习班》的确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2个半小时的观影历程,如同坐上了一场情感过山车。
今日闲暇,去影院观看了新上线的电影《银河补习班》,观影过程中,我的思绪纷飞,想到了我儿时的记忆。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组织全班拍艺术照,有好几个不同的造型可供选择,可是几乎全班都选了“小博士”的照片。这当然不是同学们自己的选择,而是家长们的意愿。因为戴着学士帽,手里拿着卷轴的小博士寓意最好,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业有成,将来上学,成为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个。只有我爸妈让我自己做选择,小小的我,哪里懂博士是什么,于是便选了一个穿婚纱的新娘造型,因为最漂亮。大合照里,一圈小博士围着我一个新娘,人群中最格格不入的我,却是笑得最灿烂的那个。
稍大一点后,爸妈也给我报补习班,但在发觉我根本毫无兴趣之后,便再也不强迫我去上课了。那时候,奶奶家的房子有个很大的厅堂,在里面唱歌会有回声,音效非常好。我喜欢唱歌,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以后想当歌手,于是我爸就经常陪我坐在那个厅堂里,听我唱歌。他从来没有嘲笑过我那些看似不着边际又不自量力的梦想。他告诉我,他是我的第一个歌迷。
这些事情,曾经我都想不起来。我原以为是理所应当,我原以为并不足挂齿。直到在看了《银河补习班》的点映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所蕴藏的,是一些很了不起的东西。
我们常以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为我们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不是的,并不是这样。父母对孩子最深切的爱是始终让ta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或许在很多家长眼中,影片中的马皓文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好爸爸,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在每个孩子都拼命上补习班的大环境下,马皓文没让孩子上,而是选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他保持思考,找到目标;在每个孩子都被耳提面命要考清华北大的时候,马皓文告诉自己的孩子,“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甚至就连儿子那些“不务正业”的爱好,“不切实际”的梦想,这位爸爸都支持无比。
有人说,这样的爸爸只能教出后进生,只会把孩子的前途都毁了。但我却觉得,这位看似“不称职”的爸爸才是最爱孩子的那一个,因为他没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是当成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一个和自己一样平等,一样拥有自主权利的生命体。
这是一种高级的爱,是褪去了父子身份之后,两个生命体之间的爱。是一个生命对另外一个生命,带着体恤,理解和共情的爱。
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去爱你所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很长一段时间没看过电影了,今天妈妈说要带我去看电影,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我们按照时间来到了不远的一家奥斯卡影视城,一到影视厅,真凉爽啊!看来今天我和妈妈的选择对极了。
电影的名字叫《银河补习班》,讲述的是一位航天员叫马飞,他和队长在飞越太空返回地球的途中,失去了与地面的联系,这意味着他们将不能按时返航,只好在太空中静等,在这个时候,马飞给队长讲起了自己过去的故事。
马飞的爸爸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工程师,但是,偶尔有一次他们设计的东沛大桥坍塌了,他替单位背起了黑锅在狱中度过了七年,尽管后来真相还了他爸爸一个清白,可失去了与马飞在一起的七年美好时光。
马飞的爸爸出狱后来到了学校,见到了自己想念的儿子,但在这一天,马飞因成绩落后即将被学校开除,马飞的爸爸向他教导主任保证,下次期末考试时,马飞的成绩如果进入不到年级前十名就将他开除,于是班主任答应了马飞爸爸的请求。就这样,马飞从一个寄宿生变成了走读生。
回到家中,马飞对爸爸说,“我现在学习成绩垫底,到期末考试考到年级前十名,是件根本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马飞爸爸把儿子的书全部拿来看了一下,对儿子说,“我给你开个银河补习班,你如果每天学习0。1毫米的知识,到期末考试,你已经很厉害了”。
从那以后,马飞除了认真学习之外,爸爸经常带着马飞到田野里,让他去感悟大自然,积累写作文的素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于是,马飞得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快,期末考试来到了,马飞觉得考得还算理想,但成绩公布下来后,仅排在56名,这就意味着这次真的要被开除了,但马飞班主任小高老师不相信马飞的这个成绩,认真看了马飞的作文,作文分数居然是“零分”,于是让老师们重新给马飞的作文评分,结果居然满分,这样,他的成绩进入了年级前十名——。
马飞准备出仓检查信号器,被队长拒绝了,当队长睡着的时候,他悄悄出了仓,在检查信号器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难题,可他不气馁,坚持着,感到爸爸就在身边,在鼓励着他,通过故障的一点一点的排除,最终,信号器修好了,他们恢复了与地球的联络,并成功安全地返回了地球。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做事要有目标,就像电影里所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靶子,如果你连靶子都找不到,那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有目标,并朝着这目标一直努力,最后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对于学生的学习,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一味的灌输书本知识,学生只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对广大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的考验。影片中,爸爸带着儿子来到郊外草地上,在大自然中观察草的颜色;闻一闻草的气味;躺下来,近距离感受一下草。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明白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种教育方式才是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让孩子在真实感受中学习,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学习。
学生的学习情绪应该是快乐、主动的。
在这部影片中,孩子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学习情绪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抵触学习、被动学习,到后来的主动、积极地学习。而正是这一变化,才产生了学习结果上的变化。对于学困生,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压力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和抵触心理,而这种沉重、复杂的学习情绪必然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相反,学习的快乐只有你单纯、简单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时候才可以体会到。
学生的学习自信是学习的助力器。
影片中,主人公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反正我也学不好”。马飞已经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彻底地否定了,对于学习这件事,已经习得性无助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每次学习上的失败,以及周围学生、老师、家长对马飞的批评、指责。对于马飞的学习失败,没有人给予鼓励,而只有指责,久而久之,连马飞自己都认定自己在学习这件事上已经无能为力了,更不可能拿出全力去攻克困难了,如此恶性循环。而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挖掘学生的长处,扬长避短,利用优势去带动并且转变劣势。
家庭教育方式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这部电影中,马飞学习生活中重大的转折点是马飞爸爸的出现。马飞爸爸的出现改变了孩子自卑、叛逆的学习心理,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效能感。纵观孩子的成长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小学之前的六年是尤为重要的,不论是孩子的性格养成方面来说,还是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平和、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也会让孩子在日常的熏陶中养成谦和、自信的性格。
孩子们的童年美好而短暂,而教育的责任艰巨而重大,教师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良好的教育机智、精深的学科知识、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事业,责任重大,任重道远,需要你我终身学习,共同努力!
今天哥哥,奶奶,爸爸妈妈妹妹还有我一起去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银河补习班》里面讲的是一位宇航员,回想起爸爸的鼓励和教育,那位宇航员,小的时候成绩每次都在全年级倒数第一个,学校的主任决定放弃他,但是他的爸爸没有放弃他。他的爸爸还跟学校主任打了一个赌,如果他考上了全年级前十名,就让他在学校读到毕业,如果她考不了班级前十,就马上给他退学,很快就到了期末考试,但是他一点也不紧张,因为他要跟他的爸爸一样,永远不认输,结果她真的考上了全年级前十,老师也没有开除他。很多年过去了,他成为了学校成绩最好的一位学生,但是他的梦想并不是考清华北大,她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于是,他就向自己的梦想去前进,最后他真的成为了一名宇航员,这个电影很短,但是让我懂得了,生命中要不停拼搏,不认输,只要自己有梦想,就要向着梦想奋斗。
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以身作则,给孩子建立了好的榜样。孩子半夜醒来,看到父亲还在挑灯工作,自已也爬起来看书学习,父亲只用自己的爱和行动去引导儿子,从来不批评指责,只做儿子最坚强的后盾。这场景不得不让我相信榜样的力量!这哪是“银河补习班”,分明是每个父母都应该上的“爱的必修课”!
小时候,总听到这样的句子,父爱像山,其实不太懂,好像父亲的身影就要像大山一样雄厚、伟岸、坚毅似的。那瘦小的身板的爸爸怎么办呢?好吧,先忽略我的奇思妙想,回到父亲的爱上。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一刹那,我突然明白了,原来,父爱如山的意思是,爸爸的爱永远是我最大的靠山!妈妈可以说我笨,嫌我蠢,骂我傻,可爸爸永远相信我是天才,像少年霍金一样的天才!小马飞到底是不是教书育人一辈子的教导主任心中最优秀的学生呢?我不关心,也不在乎。我只看到了,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很幸运的从事了这个工作,终于上了天。曾经被全校通报批评险些被开除的倒数差生,放弃冲刺清北,不当高考状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瞄准箭靶,拉弓射箭,一飞冲天,着实令人佩服!
影片中值得深思的话题很多,原谅我乱七八糟的回忆式观后感吧。所有的事情汇成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都是为了你好”,中国父母的金句,我不反驳。建议大家有机会的话,都看看这部关于爱、关于父子、关于成长、关于教育的暖心大作!
我看过一场电影——《银河补习班》。什么是银河补习班呢?在银河上补课吗?NO!银河补习班就是和大自然一起上课。在大自然中遨游,去亲身体会,感受大自然。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马飞是一个天真的小朋友,他的爸爸马皓文是一名伟大的工程师,在马飞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说马飞是“缺根弦”。可是爸爸认为他是最聪明的孩子,爸爸亲手做了一个地球仪在他生日那天作为礼物送给他。就在老师以及所有人对他投来羡慕目光的一霎那,爸爸建造的大桥瞬间塌了。
马皓文为所有人背了黑锅,在牢房整整“住”了七年,七年里他从没放弃。七年过去了。马飞也长大了,马飞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他被寄宿在学校。当马皓文出来时他的家不在了,原有的住宅变成了库房。当他找到自己的前妻时,得知马飞在学校不听话要被学校开除。马皓文就和主任打赌,马飞离开这个学校时一定是这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为了不让马飞被开除,爸爸还跟主任打赌,在这个期末考试马飞会在全年组前十。结果是马飞成功晋级,同时马飞在自己的努力和爸爸的鼓励下成了一名宇航员……
影片中父亲的教育的几句话触到了我的心。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当马飞和父亲走散被洪水困住,无助的父亲用最后的呐喊告诉儿子要想办法自救,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到,你一定能出来!他用自己的方式给儿子一份信心。
这部电影是送给天下所有父亲的同时也是送给天下所有孩子的。它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在遇到困难时要动脑子想办法,不应该仅会流泪。在我们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不要因为有阻碍而选择放弃。我们要学会生存的本领,要相信奇迹永远都在。
许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而对于我们来说,北大、清华只是我们通向成功的一枚棋子罢了并不是最重要的。
主任说过;“煤球再怎么洗也不会变成钻石。”意思是学习不好的人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为尖子生。最后马飞用实际行动证明这句话是错的。今天的影片,让我也重新找回自信,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也能成为“钻石”。从今以后,我要学习马飞那种独立思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银河补习班,是女儿说一定要去看的电影。因为邓超是南昌人,电影第一站的宣传邓超选在了南昌,自从看跑男开始,朵朵就喜欢这位土生土长的南昌仔哩子,因为邓超又帅又幽默,最重要的是他经常在公众面前骄傲地坦言自己是南昌人。无论邓超拍的是什么烂片dou要去捧场,即使自己最不想看感动落泪的电影,因为是邓超拍的,就必须去看,大不了带上两包纸巾备用。
再说说电影,我个人感觉很喜欢,被邓超的演技折服。特别是最后一段父亲拿着手电筒对着天空照的时候,老年人的眼神演绎得很到位。
其实我觉得马飞是个很幸福的孩子,不仅有一位知识渊博懂得教育孩子的好爸爸,还有一位勤劳努力的妈妈,特别是视为己出的继父对儿子喊的那句话:马飞,你什么都没有,就是爸爸多!超给力!
因为和邓超是同龄人,剧中所有的故事节点包括歌曲,都是我非常熟悉的。亚运会、香港回归,98年洪灾……老歌:亚洲雄风、渴望、弯弯的月亮、快乐老家、当年情……好像每首我都会唱。一边看一边给孩子科普,连物理课的连通器原理都没放过。显得我很博学的样子。
影片里的爸爸言传身教,告诉孩子什么是不放弃,人生就像射箭,梦想是靶子,不对准靶子,那你的每一次拉弓毫无意义。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家长给你规划好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写作业。
所有人都在否定你,导致连自己都在否定的时候,只有父母会坚定不移地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会有犯错的时候,拼命读书不是无用,但绝不是标准答案,人生有无数的可能,无数个选项,父母虽然不是超人,但他们一定是深处黑暗还是能带给你光的人。
电影中些许夸张的情节表现,但我觉得都是合理范围内。有人说,不写作业不复习就能年级前十,简直是荒谬至极,其实我想说你们是没有见过这样的学霸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父亲,可是我见过,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基因强大是很主要的原因,虎父无犬子!邓超的教育观真的值得令人学习。多去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以及行动力,学会独立思考,对自己的梦想,永不认输永不放弃,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座桥,要把自己的这座桥修好。
电影结束语:献给父亲,送给儿子。完全泪奔,懂的人自然会懂。
电影《银河补习班》是一部温情的家庭题材电影,并没有邓超以前那些电影那么搞笑,但多了感动,别有一番风味。
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马飞面临学业问题,尽管在学校看来儿子没有可塑之处,但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马皓文与校长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他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学渣”也是可造之材。
不同的家庭教育观,自然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比其他观众,看这样的电影,我会有更多的触动和感受。因为,自己同样是个父亲,有个即将上小学的女儿。如何维护与女儿的关系,如何做个父亲,同样是我的困惑之一。
而在片中,最让我触动的台词,其实是邓超对儿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当父亲,我在学习做父亲。
这差不多也构成影片的主要观点,就是:并不是要下定论,告诉你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它只是试着提出问题,以自己认为更好的解决方式,来一起学习、一起摸索,去学习做个好父亲。
可以这样说,《银河补习班》航空科技感十足,真实又怀旧。包括片中的布景和物件的设置,都非常用心,加上复古美术色调,简直是锦上添花。
此前,俞白眉在路演的时候就说,为了设计九十年代教导主任的服饰,实地询问了大量教导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角色海报展现出的浓浓年代感令人惊喜,从角色的妆发、衣着等细节上便能发现剧组的用心程度之深:复古的宽垫肩、小波浪卷发,甚至一枚小小的校徽、军章都极尽还原真实。据幕后服装造型师透露,这部戏总服装9000多套,仅亚运会一个场景就需要1000套以上的服装,每一套的款式和细节都不尽相同。
为此剧组参考了大量史料、数易其稿,在现场还原学校、医院、民俗、舞蹈等20多个群众方阵同时调度,堪称再造一座城。
片中有这么一句台词很有意思,那就是:“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家长怎么做。”而这,无疑是主创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总之,影片尝试以各种方式,去探讨家庭教育这一话题。当然,不是那么生硬的说教。而是试图融入到剧情当中,融入到一个父亲与儿子的故事当中。
看了这部电影,感觉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距离优秀的电影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对于我个人最大的收获就是电影传达出来的某种教育理念,或者往大处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邓超扮演的男主人公,父亲角色,在自己人生的大桥垮塌以后,带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引导教育的重要性,更看到了建立孩子心中信念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的家长对孩子非常焦虑,焦虑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焦虑他们未来考不上好大学,每一天都带着犯心脏病的风险辅导孩子的作业。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方法,孩子成绩好不好并不在于他会不会做题,而在于他想不想做题,根本在于他内心的信念结构,没有梦想,没有未来期望的内心,永远就只是一个想着玩耍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需要成人去引导,去建立真正有力量、有主动性的信念体系,而电影中的主人公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信念设计师”。
但成人的世界却不是如此,父亲设计的大桥坍塌了,他内心的一座桥也塌了,尽管最终事情的'真相大白天下,但一头白发的老人维修好了这座桥又有什么用呢?儿子长大以后,将要飞向外太空之前,也问出了这句话。父亲说他一辈子建一座桥,但自己的儿子却没有理解到,这是他教育的失败。
真的是这样么?成人的世界有信念,每个人也都有桥,但社会复杂到你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的桥是怎么踏的,电影中的父亲是幸运的,在吃拉面的时候,无意之间揭开了这个谜团,但又有几个成人有这样的运气,又有几个成人能像电影中那样,站在校长办公室评判一篇作文的分数。
我们给孩子建大桥,但孩子长大以后的大桥谁来保护,事实上是没有人的,电影在这里用了“运气”的方法得到了答案,这真的是一个败笔,或者是一个赤裸裸的真相。
成人的无奈是即使有了大桥,有了信念,有了力量,但终究不知道倒塌的真正原因,更不知道到底去哪里找重新建立大桥的机会与力量。
但电影最后的台词,无意之间让我得到了答案,父亲说“这个魔术还能再变一回么?”儿子笑了,大家都笑了,我们心中的桥,就是魔术,我们还能在变一次么?一次又一次的变可以么?这也是一种信念。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这句话是在观影后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也是一句让人陷入深思的一句话。
此电影讲述了工程设计师马皓文与“航天英雄”儿子马飞的父子故事。浩瀚太空,航天员意外失联,航天员之一的马飞回想少时与父亲的回忆:在庆祝东沛大桥建成时,大桥突然崩塌,作为设计师的马皓文也因此入狱。期间,他错过儿子马飞成长中的七年。父子再相见时,已是在学校准备开除马飞时,作为父亲,马皓文与主任打赌,为儿子争取一个不被开除的机会。接下来,马皓文就带着儿子边学边玩。在一次旅途中,两人因上错车分开,马皓文在洪峰即将来临之前,站在堤坝上发疯一样的叫“马飞”这个名字,并不断激励儿子利用周围逃出洪水,儿子划着木筏逃了出来,期末考试后,马飞考了全年级65名。班主任趁着空档偷出试卷检查,马飞一家人去主任办公室“讨理”,最后,马飞成功留在了学校,学习也一直不错。在困在太空的马飞再一次看到字条,去冒险修中继天线,并且成功返回地面。
这部电影讲的更深的其实是教育方面。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同中国绝大部分家长教育观念不同。大多数家长只在乎成绩、考试分数,这样大多数孩子没有真正对学习感兴趣,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依附课本上的知识与人,与社会共事,他们的知识范围仅局限于课本,而对其他的一无所知,就像影片中马飞制作木筏,平常搁任何一个乖乖学习的孩子,只能眼睁睁的去等着洪水去把自己吞噬,而不是凭着自己日常所见,再去利用书上的知识去主宰某件事情,而不是被主宰。
在玩的过程中去培养学习兴趣远比死抱着书本去培养学习兴趣要来得快。抱着书本硬学只会事半功倍,甚至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作为孩子,我真的认为这种教育观念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缺陷。家长们口口声声说:“为你好,为你好。”这种借口是世上最糟糕的借口。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别人一昧否认,怀疑甚至轻蔑自己的能力时,一句鼓励、支持的话语,对深陷这个环境里的你的重要性……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是去年夏天,那时更多感受到的是父爱。在此次观影后由于长大,心智变成熟的缘故,看事情角度不同,感触也不同。这次去站在成年人的思维角度去看待,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就像片尾的“献给父亲,送给孩子”,我建议,每位中国家长都去参加这个补习班。
都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可是面对孩子的迟钝,有几个家长能淡定从容地说出“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听了这句话,我觉得好惭愧。其实,我也经常会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去鼓励孩子,可是,每当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总会流露出急躁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到那根本不是真的。崇拜的眼神,坚定的信念,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会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内心。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鼓励的话不仅仅要说出来,而是要给予孩子真诚的信任,耐心的指导,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才会真正起到作用。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靶子,你都不知道靶子在哪儿,你每天拉弓是为了什么?”真的是这样,有多少孩子都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每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真的有用吗?孩子没有兴趣,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父母没有实现的理想而学习,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如果孩子高考完毕后再也不愿意去学习,那很难想像孩子的未来将会怎样。影片中主任的儿子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我是不会认输的!”爸爸在遭遇人生低谷时的呐喊,深深地震撼着我。人的一生会遇到多少挫折不能预料,当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是勇敢面对不服输,还是选择放弃,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命运。影片中的爸爸为孩子马飞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父母说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父母做了什么。爸爸的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始终感染着马飞,最终马飞战胜了困难,成功返回了地球。
“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也会犯错!”谁不是呢?做父母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想想这十几年来对孩子的简单粗暴,心里充满了内疚。此时,只想对我的宝贝说一句“对不起,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也会犯错,对你造成的伤害,请你原谅妈妈!”彼此的理解和尊重是多么重要!父母就应该是导游,把孩子们带到人世,引导孩子们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而不是强行干预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坦然面对,那才是精彩的人生!
试卷的选项是ABCD,可是真正的人生考题,不会自动跳出这四个选项,会有EFGHT等岔路,如果孩子能想到XYZ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说得太对了!我们是要逼着孩子考得好成绩,还是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我们深思。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反思一下,也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插上梦想的翅膀,在蓝天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