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节日习俗作文7篇(传统节日的作文)

2024-02-06 15:40:00综合

节日习俗作文7篇(传统节日的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节日习俗作文7篇(传统节日的作文),供大家阅读。

节日习俗作文7篇(传统节日的作文)

节日习俗作文1

  不尽我们汉族有节日习俗,我们中国的蒙古族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的新年也和我们一样,很繁忙,农历正月,大家都会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等,与此同时,你也会收到相应的礼品。

  蒙古族的一年一度达慕大会也非常的庄重,这好比是传统的体育比赛大会,多半是在每年七、八月,这个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的。人数繁多,可达十多万人,那达慕大会起码要举行7——10天,在会上蒙古族的一些强悍的人会进行摔跤、赛马、射箭。这三项比赛是蒙古族最为重视的三项比赛。蒙古族的摔跤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摔跤比赛时,他们也有固定的服装,他们比赛是用淘汰制的方式,决出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品。赛马分两种:快马赛和走马赛、射箭则是蒙古族很古老的项目,也分两种:骑射和步射两种。他们的比赛也很公平,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名额不限,想参加就可以参加,不过想要参加比赛,要先背熟规则,蒙古族的比赛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规则的,如果犯规了,就要被淘汰。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鲜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

节日习俗作文2

  今天下午,我们在上作文课时,老师有告诉了我们一个令我们兴奋不已的消息: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经过选择,我们即将开展“赛龙舟”的游戏。

  老师把男生,女生分为两组,因为女生比男生少一个人,所以老师就派一个田径队的男生去了女生的队,接着,老师讲了游戏的要领:个子高的同学站在前面,按这样的顺序排列;前面同学要抱着后面同学的脚,后面同学要把左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口令发出,两队一起向前跑跳,就像跑旱船,故名赛龙舟。游戏开始了,第一次因为大家都对游戏不太熟悉,所以五个人的队伍不一会儿就散了。女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动作要领,能够走上一小段路了,并且一遍比一遍做得好。可男生就不同了,老师总在男生那边指导着男生做,调整他们的姿势。例如张同贺,老师根据他的身高、力气不断地给他调整位置,让他站在前面,他抱不动别人的腿;让他站在中间,他又是提前撒手的,弄得整个队都散了;最后让他站在最后面,这是最省力气的了。别说,他站在最后面还真合适。就这样,男生队也可以走到终点了。在最后的比赛中,女生赢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不过,我们的胜利和老师嘴里一边喊着“一,二,一,二”,一边用手打着拍子是密不可分的。

  我想:多玩这样的游戏不但能增强我们的毅力,还能锻炼我们的动作协调能力。端午节是难忘的!

节日习俗作文3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

  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 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

  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泼水节的传说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节日习俗作文4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由于各地方经济条件的差别,祭扫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也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可以培养人的勇敢精神,儿童也特别喜爱。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节日习俗作文5

  同学们,你知道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吗?年前跟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春节,加上从网上查看资料,我知道了一些春节的习俗,你想了解吗?

  在我老家的很多地方,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才结束。有一段歌谣是这样唱的“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猪肉,二十七油渍渍,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热黄酒,三十杀鸡祭祖。”其实最主要的传统习俗有这么几项:

  祭灶王。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或祭灶节,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现在民间有的地方还在灶间设有“灶王爷”神位,也有的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这天晚上,民间讲究吃饺子,意思是“送行饺子迎风面”。

  扫房子。迎新首先要除旧,也就是年终大扫除。扫房子的时候,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贴春联: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俗称“对子”,大都用红纸书写。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倒贴福字: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守岁:也叫“熬百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大家终夜不眠,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放爆竹: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就能听到各处不断响起的爆竹声,代表着春节已经来临了。同时,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新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初一起床后,晚辈先在自己的家里向长辈磕头拜年,然后,由家中的长兄率领晚辈,去村里其他人家向长辈磕头拜年。从初二开始,就要上门给亲戚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亲情。

节日习俗作文6

  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里也有很多有趣的习俗,过年挂对联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知道,挂对联时都要在门上贴一张“福”,不过要倒着贴,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因为这表示福到的意思,是不是很有趣?

  对联的挂法大家一定很熟悉。对联一般都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自右向左,因为上联和下联是竖排的,应该以右为上。而横批是横排的,就应该自右向左。

  对联的发展还经历了三大阶段呢。第一阶段是对偶阶段,第二阶段是骈偶阶段,以及最后的侓偶阶段。杜甫的《登高》就是标准的侓偶“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通过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对联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春节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

节日习俗作文7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小朋友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