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古诗教案:小儿垂钓3篇 小儿垂钓古诗 小学语文

2024-02-05 09:57:16综合

古诗教案:小儿垂钓3篇 小儿垂钓古诗 小学语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古诗教案:小儿垂钓3篇 小儿垂钓古诗 小学语文,供大家赏析。

古诗教案:小儿垂钓3篇 小儿垂钓古诗 小学语文

古诗教案:小儿垂钓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会写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常常跟谁去钓鱼的?

  2、带着你们兴奋的心情跟老师到池塘边去看看一个小朋友。他也喜欢钓鱼,我们去认识认识他吧!

  3、出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

  6、作者简介。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

  2、生自由朗读古诗,强调朗读的节奏。

  3、圈出生字。出示生字,齐读生字。一组开火车读生字。

  4、“蓬”是什么结构?带有草字头还有哪些字?(芳、草)

  5、“垂”是独体字。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同学们真聪明。我们的祖先更聪明。

  6、字理识字:“垂”。(土上长着一颗树,树上挂着两个果。)我们的祖先这样记下这个字,也这样写着着。后来又写成,最后又写成现在的楷书。

  7、指导书写“垂”字。出示“垂”字笔顺分解图。

  8、“侧”古今对照。

  9、“应”是多音字。(应该、答应)

  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意。

  1、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映身:掩饰着身板。

  2、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

  3、这句写出小孩儿的天真可爱。

  4、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向人探询看望,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5、说说诗句的意思。

  6、这句写出了小孩钓鱼专心认真。

  四、背诵古诗,拓展训练。

  1、背诵练习。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现诗景。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遥招手

  怕鱼惊

  不应人

古诗教案:小儿垂钓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

  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

  ③他来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

  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

  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

古诗教案:小儿垂钓3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自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同学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同学心智生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协助同学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同学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同学才干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在本课中我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引领同学读出诗句背后的情、爱、味。

  【预设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的大意。

  2、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引导同学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同学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以同学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流程】

  一、课题的导入

  五一长假即将来临,你想外出旅游吗?老师带你去一个地方(多媒体展示乡村田园风光),你们觉得这里怎样?(美)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但乡村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跟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并朗读课题

  解题: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初夏的季节。

  二、初读课文,感音韵

  (过渡)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1、同学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

  (请这位同学浪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教师根据时机进行指导。(他读得真……….)(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一遍)

  3、全班齐读。

  三、潜心会文──明诗意

  (过渡)听,你们读得多好啊,在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字句吧,怎么办呢?

  同学考虑回答。(查工具书,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或老师)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假如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1、同学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请我们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先说自身读懂的句子,再向对方请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身读懂那些句子?还有那些不理解的。

  (现在我们全班一起交流,我读懂的句子是,我不理解的是)

  3、全班交流:我们自身读懂的句子是我还没有理解的地方(在交流中引导归纳1、2句写景,3、4句人)

  (瞧,我们的小朋友多能干啊,谁来用自身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呢?)

  4、请同学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全诗的大意。

  (我们的同学语言组织能力真不错,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诵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5、全班根据对诗大意的理解,齐诵古诗并想象画面。

  四、依样画葫芦──悟意境

  1、(过渡)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假如请你们给本诗1、2句配一副画,请你说一说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出示句子:我准备用(色)画,因为)

  引导同学从“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农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绿和白体会到乡村四月的清新明丽。随机板书:清新明丽

  2、(过渡)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四月的乡村,还是童话的故乡,假如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你能听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

  同学从诗中找对声音描述的意象来回答。

  (布谷鸟的叫声、下雨的.滴答声:联想到四月的播种最佳时节;采摘桑叶的唰唰声、蚕吃桑叶簌簌声,水田插秧哗哗声用“才”和“又”交织在一起,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乡村四月”劳动的确实紧张、繁忙,

  ⑴他们的忙的为了什么呢?

  同学考虑回答

  ⑵此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可见人民生活是怎样呢?(幸福)人民喜欢劳动,对生活充溢希望可见农家人勤劳(随机板书:幸福勤劳)

  ⑶作者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呢?他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五、浓缩乡村四月图,提升情感

  (过渡)一幅田园画,一曲交响乐,把我们带进世外桃源,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望江南》,渲染气氛,(教师诵读)引领同学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睁开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读出一份向往与感动吗?同学看画面一起朗诵(生读)

  3、瞧,同学们被田园风光迷住了,此时此刻,你能看着画面,把《乡村四月》背诵出来吗?(同学看画面,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过渡)乡村的四月是繁忙、紧张的,但是繁忙、紧张的背后隐藏着农家人民的幸福与喜悦;其实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他照样写着农家人的幸福,请看李万年先生的这幅作品,他真实的反映农家的生活恬静幽雅、祥和的一面,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一段话吗?假如你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小朋友,还可以一两句诗,和翁卷老先生比一比。(出示画面)

  1、同学独立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2、作品展示与交流。

  七、总结

  四月的田园是美丽的,农家的生活无论是繁忙、紧张,还是恬静幽雅的,都写满了农家儿女的幸福与追求,本课下一首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和词《渔歌子》也是与田园生活有关的,请你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更深的感悟农家生活。

  板书设计:

  景美清新明丽

  (宋)翁卷

  人忙勤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