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必备4篇 小班教案有哪些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班教案必备4篇 小班教案有哪些,以供参考。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充分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
2.通过画面内容,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鸡妈妈带着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吃,小朋友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呢?
2.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3.师: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相机出示图片1)
二.看图讲述
1.图片1:鸡妈妈带着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吃,鸡妈妈对小鸡说了些什么?小鸡们是怎样做的?小黄鸡又是怎样做的?
2.小黄鸡不听话,离开了大家。它会走到什么地方去呢?(相机出示图片2)
3.图片2:小黄鸡走到什么地方去了?发生了什么事?小黄鸡看到老猫来捉它,它表现怎么样?谁会来救它呢?(相机出示图片3)
4.图片3:谁赶来救小黄鸡的.?鸡妈妈是怎样来救小黄鸡的?请幼
儿做动作。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的讲出来的?幼儿讲述
师小结:鸡妈妈赶来了,老猫逃走了。
5.图片4:想一想,鸡妈妈对小黄鸡讲了什么道理?小黄鸡又懂得了什么呢?
6.看图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一遍。
个别讲。集体讲。(表扬讲得好的幼儿)。
三.讨论
1.平时我们外出活动时,可以离开集体吗?为什么?
2.离开了集体可能会发生什么状况?
3.幼儿讨论并讲述。
课后反思:
《不听话的小鸡》是讲小黑鸡不听妈妈的话,离开集体自己独自出去玩遇到了危险,大花猫差点把小黑鸡吃掉,最后鸡妈妈把大花猫赶跑,救出小黑鸡的故事。意在教育幼儿不能独自离开集体,否则会有危险。这次的选材我自己觉得太陈旧了,选材太注重教育意义,不新颖,孩子不是很感兴趣。
4.幼儿用绘画表示出来。
设计思路:
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国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要培养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初步感受中国画笔墨的浓淡变化。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逐步增强,绘画水平明显提高,能抓住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考虑到幼儿对国宝熊猫特别的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本节课。
一、活动目标
1.能用中锋、侧锋的基本技法绘画熊猫的多种造型。
2.尝试调淡墨,体验墨色浓、淡变化的乐趣。
3.养成良好的国画绘画习惯。
二、活动准备
1. PPT课件、视频。
2. 水墨画工具:毛毡(4个)、浓墨(两人一碟)、清水(两人一筐)、毛笔(每人两支)、宣纸(每人一大一小2张)
三、活动过程
(一)审美欣赏。欣赏水墨画作品,理解水墨画构图要合理,并且要有颜色的深浅变化。
1.听音猜物。(3分钟)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听它是谁啊.
2.出示PPT水墨画《鹅》:引导幼儿欣赏,唤起幼儿已有经验。
(1)这只鹅是用什么画成的?(毛笔、墨汁),我们称这样的画为水墨画。
(2)水墨画《鹅》,怎样画成的呀!(引导幼儿借助儿歌说一遍画法)
(3)原来画水墨画画时,要用到中锋、侧锋;淡墨和浓墨。
(二)审美感知、想象。(7分钟)
1.观看视频,欣赏大熊猫的生活短片,初步观察熊猫的形态。(1分钟)
(1)今天老师还给你请来了一位朋友,我们来看一看它是谁?你知道它的哪些
秘密?
(2)经验分享:
小朋友这是谁呀?你知道了熊猫的哪些秘密?(二级提问:长什么样子?都喜欢做什么?)(自由回答)
2.观看PPT熊猫图片1,整体观察熊猫的身体特征。并讨论熊猫身体各个部位的画法。
(1)形:熊猫长什么样子?熊猫头像什么?身体
像什么?眼睛、鼻子和耳朵是什么样子的?(边说边出示课件中的圆圈)
(2)色: 熊猫身上有几种颜色啊?哪里是白色?哪里是黑色?
3.教师运用幼儿已有经验,示范绘画熊猫。(3分钟)
(1)幼儿尝试讲述画趴着的.熊猫的方法
如果我们也来用水墨画的方法画一只趴着的熊猫,先画熊猫的什么?头和身体是什么颜色?应该用淡墨还是浓墨来画呢?是用细线还是粗线?该用什么锋? 眼睛、鼻子和耳朵是什么颜色的?用什么墨?用什么锋?
(2)教师借助儿歌绘画熊猫 淡墨中锋画身体 “e”宝宝躺下就画成
身体像什么呀?
中锋侧锋灵活用 浓墨四肢眼、鼻、耳
能在这幅画上添画什么?一只可爱的熊猫在吃竹子呢。
(3)带领幼儿分析绘画步骤及要领:
趴着的熊猫,先画熊猫的什么?身体像?用什么锋?用的什么墨?(怎样来调淡墨)
哪里用到了浓墨?四肢用的什么锋?
4.观看PPT,了解各种熊猫形态的图片及身体布局的画法。(1分钟)
(1)了解多种熊猫形态
你除了见过趴着的熊猫,还见过什么样的熊猫?
(2)出示课件2、3、4:这只坐着的熊猫该怎样画呢?“e”宝宝该怎么放呢?
(3)教师小结:熊猫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趴着,有的在吃竹子。
(三)审美创造: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作画要求。
小朋友你想画只什么样的熊猫,”e”宝宝高怎么放呢?尝试学一学。 画之前,请小朋友说说画画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要求:(1)拿笔姿势要正确。
执笔方法:食指拇指捏笔杆,中指也来帮帮忙。
剩下两个小手指,垫在笔杆的下方。
(2)浓墨淡墨都要用。
老师给你准备淡墨了吗?
(3)中锋侧锋选准确。
(4)保持清洁要记牢。
2.尝试调淡墨
怎样调淡墨?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引导有能力的幼儿画两只熊猫,并添画竹子。 一只熊猫多孤单啊,给它画个好朋友吧。
三、审美延伸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评价,教师有目的的选择2—3幅画,从造型上、浓淡墨以及中侧峰的使用上进行评价。
说一说,你喜欢哪幅作品,并说说为什么。造型怎么样?浓淡墨都使用了吗?中锋侧峰选得好不好?
2.延伸下一次活动,把熊猫请到熊猫乐园,师幼共同完成一副熊猫图。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2、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现出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活动过程
一、辨别哪杯是清水
1、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2、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在辨别哪杯是清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让幼儿实验、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结果。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添盐水、白酒等多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供幼儿感知和辨别)
二、交流分享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
2、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
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
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
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3、通过实验,幼儿知道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
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玩具真好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玩具的外形不同,并能根据外形进行简单的分类。
2、能正确的分辩玩具的颜色,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活动准备:
积木若干、小筐若干、小车子、彩带、布偶 、小食品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形状和颜色
看,积木宝宝要和小动物玩游戏呢?可是积木宝宝走哪条路,才能最快找到小动物呢?
二、找找看,要走什么颜色的路能最快找到小动物
仔细看看,帮着找一找,并请孩子说说,为什么走这个颜色的路能最快找到小动物呢?
三、比一比,谁的积木堆得高,他用了什么颜色、形状的?
我们来玩游戏吧?看看谁的积木堆的高,都用了些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的呢?(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上来说说。)
四、要画画了,快收玩具吧!分类活动
1、快,要画画了可是桌子上这么多玩具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说说,怎么办呢?”请幼儿(根据玩具形状、颜色)将玩具送到相应的篓筐中。
2、“玩具们都累了,请小朋友们送玩具回家休息。”幼儿自发收拾玩具,同类玩具放在一个筐内将筐送到玩具柜中相应标记处。
3、请小朋友们关心玩具们是否都回到了家。 “谢谢小朋友们,这么爱护我,关心我,明天我再出门和你们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