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生活日记5篇(生活日记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精品生活日记5篇(生活日记范文),供大家阅读。
他是一个瘦弱的小孩,爸爸妈妈都因遭遇不幸而去世,只留下他与外公外婆共同生活。因为他从小并不聪明,没有同龄人的活泼、机智,所以外公给他取名有才,希望他能踏踏实实,变得聪明一点,走完自己的人生。
有才上小学一年级时,普通话有些听不懂,别人也听不懂他说的话。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让同学们用“脸”造句,有才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脸上洋溢着微笑,露出了少有的自信。老师见了十分欣慰,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举手,有才站了起来,挠了挠脑袋,支支吾吾地说:“可以组——脸盆!”原来鸦雀无声的教室,忽然大笑了起来。有才完全不知道什么情况,只是呆愣愣地站在那。一位同学笑得咳嗽起来,便说:“哈哈!组面粉,笨蛋!”其实是有才的普通话说不清楚,让同学们听错了。有才还没反应过来,羞红了脸,双脚不停在发抖。老师知道有才的缺陷,立刻严肃地叫同学们安静下来,还一边鼓励有才:“你回答得真好!”有才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还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些同学并不服气,在下课时不断地嘲笑与讥讽有才,而有才根本听不懂,并没有理睬他们。回到家里,有才马上把这件事告诉外公、外婆,自己得意洋洋
外公听了十分开心,他吩咐有才:“这一次得到老师的夸奖,下一次仍要争取!”有才听了,摸了摸脑袋,傻乎乎地笑着。
就是老师的认可和表演让有才找到了自信。到了大学有才学习也并不怎么样,可是上课时,他努力认真地听讲,从不开小差。别人只要听一遍就会学会的东西,他下课就去找老师多学习几遍。有才最喜欢的`事就是研究电脑,有空时他就喜欢在电脑上搜索各种各样的资料,又是他甚至用电脑帮他巩固上课学习的知识。老师正是欣赏他这种坚持不懈、肯吃苦的精神,所以常常让他到一些文印店做设计、编排的工作,慢慢地培养他。有才遇到不懂的问题绝对不遮掩,他不会像许多人那样死要面子。刚开始他到一家文印店工作,受到店长的严厉批评,因为他什么都不懂,结果被开除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找第二家,结果再次遭到别人的嘲讽。直到到了第五家,他才渐渐熟练起来。他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地拼搏,失败了重来。他永不放弃的精神让他走向了成功。
到了30岁他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成为了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有才从原来的“弱智儿”到了现在的企业家,靠的不是聪明的头脑,而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
他真正成为了生活中的主角。
清明三天假很快结束了,明天就正式上班啦!
4月5日清明节那天,我吃过早饭准备去找金子玩。太阳特别大,热的人们都穿短袖出行,我却穿了长袖外套。在一片阴凉的地方,我向18路公交车摇手,车没有停,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车里塞满了男人和女人。我理解司机,向后倒退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在一处人少的地方等待下一趟,果然就顺利的登上了18路。
金子和毛子住在厚街广场那一块,跟一位师傅学习电脑维修。清明节的厚街广场上不同往日,各种商贩、卖艺的、推销的、玩赌博游戏的等都占据着一方地盘,买东西的、看热闹的、闲逛的人们就穿梭于其间,热闹非凡。我不买东西,也无心看热闹,甚至连来来往往的穿的很少的靓妹此刻也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想尽快找到金子去打篮球,很久没有运动过,都快骨质疏松了。
金子学习的地方在厚街广场一个地下商场,找到他后我们就去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打球了,毛子不爱篮球,就没有去。那天我手感不好,第一个球就投偏了,第二个球打铁了,第三个球过头了。金子说:你退步了。我说:好汉不进前三球。为了避免再不进球,我就站在篮下投了个擦板球,球应声入网。幸运的是我渐渐地就有了状态,手感火热,连投连中,看的金子傻眼了,直夸我厉害,比雷阿伦还厉害。金子的技术依然如故,他喜欢模仿安东尼,可是投篮不是打铁就是三不沾,偶尔也有好球入网,却不能持续。不过金子是不服我的,在一对一的斗牛比赛中,他可以轻松击败我,因为他身体棒跳得高,是篮板王。后来在与几个伙计的三比三半场比赛中,我成功扮演了球队得分王的角色,只可惜最后未能力挽狂澜,以两分惜败给了对手。赛后,金子埋怨我不防守,我怪金子不传球,僵持不下,就都怪罪起了另一个队友:他不和我们配合。
午饭,金子亲自下厨,焖了一锅米饭,炒了一盘西红柿鸡蛋,一盘洋芋片炒豆腐,毛子在楼下买了一盒猪头肉,一荤两素,是很丰盛的一顿午餐了。只有两个碗,金子就把装猪头肉的一次性塑料盒的盖子撕下来当碗用,他吃了一盒盖米饭,毛子吃了一碗米饭,我吃了两碗,还把一碟子西红柿鸡蛋吃净了,香的我直夸金子厨艺好。金子不经夸,就骄傲了。他俩都爱吃肉,就把猪头肉分着吃了。我说这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毛子嘴长:不怪你瘦,不吃肉么!早知道你不吃,我就不买了。
晚上,我们在房子里闲聊。聊到历史话题的时候,就各抒己见,口若悬河,最后说的天昏地暗。五千年的中华历史被我们说完了,我问金子:几点了?金子说:十点半了。我说:还有回去的车吗?金子说:18路的公交司机早都抱着老婆睡觉去了。
我们都累了,因为床太小,金子就要睡地上。我说:挤一挤睡吧。金子不听,坚持要睡地上,还说:你是客人,要照顾客人哩。第二早,金子就不停的打喷嚏,流鼻涕,用完了一卷卫生纸。
4月6日的一整天都下着雨,我们被困在屋里,无聊的发慌。想打牌,没有牌,想玩电脑,却偏偏联不上网。毛子忍不住了,就拿着伞提着电脑去店里上网去了,我看了一会电子书就上床睡觉了,金子在电脑上玩起了单机游戏。晚上雨小了,我就坐车回去了。
今天,我一觉醒来已经是快十二点了,洗了几件衣服,又去找金子打篮球了。晚饭后,我让金子送我到车站,金子不去,他在打游戏。我说了几次他都不去,我就声大了:你到底去不去?金子说:不去。我就不走了,坐下来喝咖啡,拿碗喝。桌子上有一瓶雀巢咖啡,我接了半碗热水,舀了六勺子咖啡粉加了八块白砂糖,味道果然好极了,又苦又甜。我喝了两碗准备再冲一碗。金子说:走走走,我送你去。刚换上外套准备走,毛子就喊叫他没烟了,要金子回来捎一盒烟。金子说:啥牌子的?毛子说:红双喜么!咱能抽得起好烟?
当当当,下课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玩耍。顿时,操场像一口沸腾的锅,热闹极了!
我们今天玩“两人三足”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一组,并排站在一起,把俩人挨在一起的腿绑在一起,就形成了两人三足,先走到终点的一组为胜。我和黄健翔一组,李鹏宇和陈政国一组,我们请来左宇帆给我们当裁判。
比赛开始了,第一局的时候,由于我们配合的不默契,李鹏宇和陈政国先到了终点。第二局我们总结经验,玩这个游戏必须要两个人团结起来,配合好,都不能抢着走,一定要掌握好节奏。找到了技巧,很快我们就超过了他们,取得了胜利。
“两人三足”真好玩,当当当,上课了,操场又安静下来了。
微咸带腥的海风带起了宽松的衣角,吹起了满头长发,即使青丝迷了眼,也挡不住她们勤劳能干和自信纯粹的笑容——悄悄告诉你,她们就是惠安女,那些勇敢坚强的女人!
我有一个来自惠安的朋友,她曾带我拜访她的奶奶,一个真正的惠安女。怀着敬仰与尊重,我见到了这个已七十高龄的老奶奶,虽然岁月侵蚀了她曾美丽的面容,虽然那深深的沟壑纵横了她的脸庞,但她身上那种勤劳能干的气质,仍在时间流离之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朋友告诉我,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大到下地种菜,小到煮饭洗碗,她样样都行,而且总做的又快又好。看着朋友一脸崇敬的样子,我轻轻笑了,不管在什么时候,这个世界,都不能缺少像惠安女这样的女人!相信你也这么认为吧。
五十一年前的七月八日,惠女水库正式动工。许许多多惠安妇女用锄头、畚箕和地瓜干,靠着世人无法想象的惊人毅力,一锄一锄、一铲一铲地筑起大型水利工程——惠女水库。
她们挖、运、夯,用勤劳的双手,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日推车运土跑路249华里,脚痛开刀数次仍坚持劳动。这般艰辛,相信许多男人也无法做到。
她们中有的带伤躺身渠中,堵住漏洞,保住临时围水堰;她们中有的为了与溪洪抢时间,拿出手帕、头巾,甚至脱下衣服,投入擦干坝基的行动中;她们中有的动脑动手,先后提出739条合理化建议,先后仿制和创造先进工具54种4000多件,节省2670万个工日。
不得不说,这惠女精神,的确是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代表,真实写照。
海风拂过,听海浪拍打在岩石上的有力声音,相信你也被惠安女的精神所感染了吧。我在泉州等你,你是否也在横滨、光州等着我的到来?
当教师,监考是本行。记得我在故乡任教的六年时间内,1991年和1993年高考,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先后两次被派往鄱阳县参加高考监考工作。后来调往横峰教育局机关工作期间,我作为县教育局的班子成员,先后于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带领横峰中学的老师分别去过鄱阳县、广丰县和铅山县参加高考监考工作。20xx年的高考即将来临,在故乡任教的日子里,那最初的两次从故乡坐船去鄱阳县参加高考监考,期间发生的一幕幕,至今还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1991年7月6日考务培训,拿到《199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监考员手册》,这一看,我彻底傻眼了:监考员不擅离职守,不吸烟,不打瞌睡,不阅读报纸,不聊天,不来回走动,不发出大的响声,不抄题、做题、念题……不得将计算器带入考场………管理考生既要严格执行纪律,又要耐心热情,尽量满足考生的合理要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尽心尽力的解释原因……这简直不是监考,应该说是“监狱”。我还依稀地记得1987年的7月7日是一个艳阳天,我自己也是这么坐在高考考场上,无可奈何地等着结束铃声响起。当时无可奈何的是绞尽脑汁想不出答案的试题,那一年无可奈何的是度秒如年的监考。1991哪一年在鄱阳参加高考监考,我和鄱阳二中的一名女老师分在一组。第一天,我们发现有个女同学东张西望,考试有点不老实,我们就制止了她。不想第二天考英语时,我们又抽到了这个试场。坐在那个座位上的学生老实多了,而且还答得很快。
还记得1991年高考,我同样也是鄱阳中学某考场的监考教师,一个乡下男考生在下课铃声响后站起来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选择题答在考卷上,而没有写在答题卡上,他要求马上抄写,我示意他快速,可是主考官这时走进来了说:考试结束了,怎么还在写,我说他的答题卡忘了填,主考官说不行,必须马上收卷子。说时迟那时快,马上就有人把那孩子的卷子收起来了。那个孩子顿时倒地手脚抽缩,嘴里冒白沫子,同乡同学帮忙搀扶他,校领导迅速拨打120急救,考点校医也竭尽能事,还是无济于事,过了好一阵子醒来后,他跪在地上请求监考老师,让他把答题卡写完。我们在场的几位老师也流着泪在求情,那些一起来参加高考的同学边哭边哄他说,同学给他填写完了。之后120把他拉到鄱阳县人民医院急救打了一中午的吊瓶,他下午又来考试了,可是再看那孩子,无精打彩似的,完全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我想那年,那个孩子肯定没有考上,因为那答题卡上的分数就是30分,一分压千人,何况30分。这件往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了,但是每到高考的日子里,我就会想起那事那孩子!
我还依稀记得1993年去鄱阳监考,那年高考前,我当时任教的信河中学管业务的胡校长通知我们高二任课教师去鄱阳监考,那年的高考时间还是七月份的七、八、九号。我们提前坐船到鄱阳县城住,六号上午我参加了考务工作者会议,会上宣读了考场纪律,和注意事项。主考官鄱阳县教育局的领导作了重要讲话,这讲话很正常。后来说到要关心考生,不要老板着脸,使学生紧张。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关心爱护考生,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
数学是最为高中生唾弃的学科。1993年高考第二场数学考试,我依稀记得三十个人的考场竟然就有四五个人睡觉,主考说要关心考生及时叫醒他们。然而叫了两三遍仍然无法招魂后,只能说:对于某些考生而言,最大的关心并不是在叫醒他们,而是不打扰他们睡觉。第二天上午,高考第三场物理考试,一个极品考生出现了。某男生看起来挺诚实的样子,肯定没夹带任何作弊的工具,为什么呢?该生身穿灰色衬衣,五粒扣就一粒有利用价值,其他全忽略;下身穿低低低低腰牛仔短裤;脚上拖着一双踢拉板儿(人字拖)……露得不能再露,实在没处可以夹带……还是物理考试。
根据规定,考生上厕所必须有一名监考老师陪同。那位男考生在90分钟的考试竟然去了三趟卫生间,一次上厕所,两次是为了抽烟……可怜我们还得陪他,更无奈的是每次回来还要进行一次安检……英语考试开始了十分钟,听力播了一半,考场上已经有两个男生做完了英语全部的选择题后,就开始约会周公。到离考试结束30分钟的时候,两人像定了闹钟一样,直接抬头、起身、交卷、走人……一系列流畅干净利落无瑕疵的动作,与训练有素的中国军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看就是身经百战的烈士级考生。第三天上午化学考试,终于让我等到了两个蠢蠢欲动想吃螃蟹的英雄。看到他们想要互帮互助的执著劲,终于明白“心中有世界,世界在心中”的牛人境界,那一刻全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不得已走进他们的世界,让我万分惊恐,牛人只是微微回眸一笑……最后一科生物考试。组织考生入场时,有一位男生站在走廊久久不肯进考场,提醒之,该生曰:“我就是想看看那位女监考老师的辫子。”然后迅速跑进隔壁考场……
20xx年中高考即将来临,高考前的各项筹备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其中,安排监考工作是重要一环。监考是社会、学校、学生对监考老师的托付,要做一名合格的监考老师,并不比平常上课轻松。县教育局考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监考的最高境界是让考生心无旁骛地进入考试状态,监考老师不要频繁地在考生身边转来转去,不要长时间站在一个考生旁边,防止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监考老师在考场上尽量少说话。考场纪律要在考试前几分钟一次性地告知考生,不要想起来一条说一句,以免打乱考生思路。建议女教师在监考时不用香水,不穿高跟皮鞋,以免香水的浓烈气味以及高跟鞋走路发出的笃笃声干扰考生做题。可以选择一双舒适的平底鞋,轻盈,不累脚,无声响。监考老师如果要咳嗽,应走到门口对着门外小声地咳出来。
监考是两位监考老师共同完成的任务,不是某一位监考老师的任务,两名监考老师要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共同在考前检查好考生的考试证件,共同维护好考试秩序。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提醒监考老师,以下几点在监考时不能做:两名监考老师交头接耳小声聊天;研究试卷;目光始终没有落在考生身上;哈欠连天、打盹、瞌睡;频繁地面向考生高声讲话、训斥;处理舞弊手段粗暴,语言粗俗。考场上,监考老师对待考生该温馨的时候要温馨。比如提醒考生写清楚个人信息,指导考生涂写答题卡,告知考生做好时间上的分配,解决考生的一些临时求助。但温馨绝对不是包庇舞弊考生。对考生的舞弊视而不见,或者共同舞弊,这属违法违纪行为,监考老师是要受到严肃惩处的。处理考生舞弊行为时,两位监考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考生身上,导致其他考生趁乱抄袭。如果遇到纠缠不清的考生,监考老师中的其中一人将考生带出考场交给巡视和主考处理。制止舞弊要做到稳、准、狠,拿不准的事不要出手,以免对考生的考试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哪两次的三天高考监考,我们经历了生活的小阅历,人生的大智慧啊!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几乎每一年的高考,都会勾勒起我的美好回忆。今天把这些回忆记录在我《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八) 监考篇里,也让即将要参加高考监考的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留点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