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滋味作文24篇(舌尖上的滋味600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舌尖上的滋味作文24篇(舌尖上的滋味600字),以供参考。
我的家乡湛江,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塑造了其特有的美食文化。我吃过各种各样风味美吃,但我觉得都比不上家乡湛江的海鲜美味。
先为大家呈上第一道菜“蒜蓉蒸沙虫”。一条条雪白的沙虫,整齐地躺在晶莹剔透的粉丝上,头戴翠绿的葱花,洒上油炸蒜蓉末,在“一青二白”中多了温暖的金黄色,好像是白色的`沙滩上洒下一缕缕阳光!这真是色与形的完美搭配,让人见了不禁垂涎三尺。
第二道海鲜佳肴“蒜香龙虾”。龙虾清洗后开边,爆香蒜蓉,葱花、洒在龙虾肉上,用大火蒸10分钟,鲜味十足的龙虾配合爆香的蒜葱,还末到口香味已经俘虏了味蕾。这是硇洲岛渔民的家常菜。龙虾还可以用姜爆炒至八成熟后,放进白粥里煮20分钟,再洒上葱花,用来提香,这是海鸟渔民黄海妹自创的龙虾粥,远近闻名,许多人慕名来品尝。
湛江人追求原汁原味,而“清煮花蟹”,则保留了食物最原始的味道。挑上最肥美的一只花蟹,经手一掰,再轻轻一揭,明黄色的蟹黄映入眼帘,不用看长什么样,只要闻下味道就让人神魂颠倒。猛地咬上一口,还发出“滋滋”声响,那个蟹膏脆得酥软,蟹黄的香甜瞬间跑满唇齿间,顿时沁人心脾。让人不禁感叹上一句:“这真是人间难得的美味!”螃蟹也可以炒一下,八成熟后,放进白粥煮上20分钟,让蟹的香味慢慢渗出,与白粥的天然米香融合一起,真是绝妙的配合,再洒上葱花,这样一碗香甜可口的螃蟹粥就做好了。螃蟹粥既可以吃到鲜美的螃蟹,也可以喝到浓稠极香的粥,真是人间“仙粥”啊!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尽管有些食物再好吃,我也觉得比不过家乡湛江的美食。因为湛江的美食能传递一份温暖,传递一份爱,传递一份浓浓的家乡情!它给我带来快乐,带来满足,更带来自豪。
提到美食,舌尖上满满都是色香味。我尝过广州的外酥里嫩的烧鹅,福州名菜芳香四溢的佛跳墙,新疆香喷喷的羊肉手抓饭,长沙火辣辣的小龙虾……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道看似毫不起眼,实则暗藏美味的——鲍鱼蒸粉丝。无论是白嫩的鲍鱼,还是丝滑的粉丝,或是那香脆可口的蒜泥,都使这道菜无懈可击。
要想做好一道“鲍鱼蒸粉丝”,首先要学会挑选鲍鱼。挑选鲍鱼,感觉容易,实则蕴含技巧。挑选时,务必要挑选那些正在蠕动且身子摸上去软绵绵的鲍鱼,这说明它很鲜活。切记不能挑选身子硬邦邦的鲍鱼,那些不是死鲍鱼,就是快要死的鲍鱼,不够新鲜,口感不好。
拎着精挑细选的鲍鱼回家后,我打开水龙头,拿着胖墩墩的小鲍鱼开始又刷又洗,直到将其边上一圈黑乎乎的污垢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小心地按住鲍鱼,用菜刀在它们身上横一道竖一道,切出整齐的刀花,便于入味。
制作“鲍鱼粉丝”的关键一步——调酱。鲍汁酱在这道菜中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它就是这道菜的精髓所在。我用热油炸好蒜泥后,小心翼翼地拿出生抽、鲍汁、蒸鱼豉油,每样一大勺,倒在一起后搅拌均匀。刚刚拌好的鲍汁酱黏糊糊的,闻起来有一股酱香排骨的味道,香气扑鼻。
经过一个多小时冷水的浸泡,白白的粉丝都变得软软的了,把它们沥干后,调一些鲍汁酱拌匀后摆在盘子里,再把开好刀花的鲍鱼一个接一个摆在上面,围成一个小小的圆圈,再淋上鲍汁酱,洒上一层绿油油的'葱花,就这样,一道“鲍鱼粉丝”已经基本成型了!
我端起摆好盘的“鲍鱼粉丝”,放入已经煮开水的热气腾腾的蒸锅里,五分钟左右,香喷喷的“鲍鱼蒸粉丝”横空出世。我兴奋至极,连忙夹起筷子尝了一口,香嫩可口的鲍鱼夹杂着滑溜溜的粉丝直冲向我的味蕾。我不由得大声赞叹:“好吃,真好吃!”一会儿工夫,一盘“鲍鱼蒸粉丝”被消灭得干干净净,爸爸妈妈都夸我是有天赋的小厨师呢!
生活是有味道的,就像母亲手里的一碗鸡汤;生活是精彩的,就像自己做出的美味佳肴。
伴你成长的,终究还是舌尖上的美味。回忆往前,母亲总做的蜂蜜煎饼,啊!回味无穷!母亲做的煎饼是独一无二的,她很爱吃,所以她也很快乐,她做出来的东西也很可口,她爱研究,她做出来的佳肴上仙都吃。
“炸!滋……”一听就是母亲在做煎饼了!我迫不及待的飞奔去厨房,看着熟悉的背影。母亲慈祥的说:“你回来了,你先坐着吧!。”母亲把刚出锅的煎饼盛到桌子上,还冒着热腾腾气,闻蜜香,啊!好甜。先闻着香味如天仙,吃着煎饼如上仙!母亲慈祥般地微笑,你若爱吃,我再给你煎!蜜香伴煎饼,一个字,“爽!”犹如仙境般甜美。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没有母亲那样有慈祥的脸庞,我也没有她那样温柔的声音,但是我有一颗爱她的心。母亲做事顺顺溜溜的.,她做任何事情心思都非常细腻,用那双粗糙的手,做出来的美味是温和的,不像辣子那样火辣刺激,更不像雪糕那样震撼着你的心,它很温和,配上母亲自制的蜂蜜更是可口,先吃一口,很爽口,更是有回味的甜美。
再吃一口,心里就像刚生出来的小鸡那高兴,吃完以后还想吃。心里美滋滋。用面粉和好煎饼的形状,然后,准备好平底锅,蜂蜜,就准备开始了!母亲煎的煎饼不像街市上卖的那样,没有煎糊,一点糊的痕迹也看不出。煎到差不多的时候,马上倒入蜂蜜,啊!那香味迷漫着整间厨房。看着母亲心满意足的笑脸,那我也很开心了。
母亲曾说过:“做美食的时候,你开心的地做就能开心地吃。”确认过眼神,也确认过美食,心里想,好像也没错,你认为的事件只要努力去做,没有你办不到的。
你就像美食,你开心的时候,心情会好。做出的美食就会很好。每朵花都是一个美丽的精灵,每一朵花都有一个心愿。我的心犹如那朵花,就沉醉在里面。一朵朵花开,一次次的沉醉,如今无休止的思念在蔓延。
你,如今可好?
快过年了,爸爸说:“你这么爱吃春卷,今天我们就做一回吧。”说完,爸爸把春卷皮、菜馅放在桌子上,叫我包春卷。可我哪里会包,只好向母亲大人求助。
妈妈站在我旁边,给我做起了示范:先将春卷皮放在桌子上,取适量的菜馅放在春卷皮的边缘,然后将春卷皮一层一层地卷起来,这样,一个春卷就做好了。
我照着妈妈的做法包了起来,先夹一些菜馅放在春卷皮上。这时,妈妈提醒我说:“馅不能放太多,不然会漏出来,也不能放太少,不然会不好吃。”我看着自己的春卷,发现菜馅太少了,马上改正。要卷春卷了,妈妈又提醒我说:“不能裹得太紧,也不能裹得太松。”我照着妈妈的说法,开始裹起来。裹好后,让妈妈检查。妈妈一看,夸奖道:“不紧不松,正好!”听到妈妈的夸奖,我不禁自我欣赏起来:看,这春卷是多么标准啊,不大不小鼓鼓的,似乎就要把皮撑破,可又是那么牢固,根本不用担心皮真的会破掉。
欣赏完了,我加快了包春卷的'动作。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生产出了两大盘春卷。
我托着两大盘春卷,送到厨房。爸爸打开火,向锅中倒了一些油。油热了,就把春卷一只一只地放入锅中。没过多久,春卷就穿上了金黄的衣。爸爸又番动了几下。不一会,春卷起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刚想狠狠地咬一口,爸爸说话了:“刚炸好的春卷,又烫又韧,还不能吃。得等到放凉才又香又脆。”啊!原来吃春卷还有学问呢。我耐着性等,等到差不多凉了,拿起一个,一咬,外脆里嫩,还夹杂着新鲜的蔬菜味,太好吃了。
吃着吃着,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叫春卷呢?“卷”字,一看就知道,是跟形状和做工有关,可这“春”字,又怎么解释呢?为什么不叫“冬卷”,不叫“夏卷”,不叫“秋卷”,偏偏要叫“春卷”呢?
这传统美食里,肯定有文章,我得好好探究探究。
无锡有许多有名的美食:小笼包、糖醋排骨、油面筋……其中,小笼包更是人人皆知。它小巧的外表、美味的口感,深受无锡人民的喜爱。
小笼包是个迷你型小肉包,长得小巧玲珑。刚出笼的小笼包外皮晶莹剔透,隐约能看见里面鲜美的肉汁。它的肚皮圆鼓鼓的`,里面饱满的肉馅好像都要把外面薄薄的皮给撑破了。在小笼包的顶端有十八条褶皱,褶皱中间还有一个小孔,看上去既像一个小漩涡,又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苞,丝丝热气正从这个小孔中冒出来。
我情不自禁凑上去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鲜鲜的、咸咸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小笼包。
吃小笼包可不能心急,必须细细品尝,不然蹦出来的汤汁会把你烫坏了。我先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块薄皮,这时里面的肉汁便会涌出来,我迅速地把嘴凑上去,轻轻地吸掉美味的肉汁。啊!真香!然后我便开始品味整个小笼包了。小笼包的肉馅里还夹杂着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姜末,吃起来味道鲜美,口齿留香。小笼包的外皮则十分有嚼劲,那细腻润滑的口感,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吃一个。
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吃小笼包的情景。那时我还小,一看到小笼包上桌,便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咬了一大口。“哎呀!”我惨叫一声。原来是里面的肉汁烫到了我的嘴,小笼包也随着我的叫声滚落到地上。看着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坐在一旁的爸爸妈妈乐得哈哈大笑。“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懂得了热气腾腾的小笼包一定要慢慢品尝。
小笼包的制作过程也很简单。先把和好的面放在盆里晾一晾,再把准备好的肉切好剁碎,撒上调料,放入肉皮熬成的皮冻,把他们拌匀。等面晾好后,再重新把面和干,接着,把它切成段,擀成薄片包好肉馅,就可以放在锅里蒸了。蒸熟了端上桌,再淋上香醋,便成了一道老少皆宜,人人喜爱的美食。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巡游时,就曾品过这道包子状的美食,大为赞赏,赐名“小笼包”。
小笼包外表诱人,味道鲜美,皮薄肉厚,油而不腻,真是一道正宗的无锡小吃。
“月月,吃饭啦!”在厨房里刚做完饭的老妈招呼道。我急忙跑过去——哇,一餐美味!
热气腾腾的白米饭、醋溜土豆丝、虾皮烧冬瓜、金黄的南瓜饼、当做凉菜的腊肠……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脆脆爽爽的土豆丝,嚼起来“咔嚓咔嚓”响,带着些酸溜溜的口感,召唤着我舌头上的味蕾夹起几根醋溜土豆丝先尝个鲜全部出动的,细细品尝这道材料简单却回味无穷的菜。我大呼“美味”,对妈妈竖起大拇指,嘻嘻一笑,就继续狼吞虎咽地对桌子上的佳肴进行“扫荡”。
金黄的南瓜饼放在嘴里,软软的,却挺有嚼劲。咬上一口,南瓜特有的味道,甜丝丝、滑糯糯的,再加上表层裹的喷香的芝麻,我索性一口把整个南瓜饼全都吞了下去。不想饼有些大,把小小的腮帮子撑得圆圆的,十分滑稽。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故意问,“月月,饼好吃吗?”我拼命地点着头,腮帮随着嚼动一鼓一鼓的。妈妈说,我这样子活像一只小蛤蟆。
好不容易把嘴里的南瓜饼咽了下去,我笑着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太——好吃了、太——美味了、太——诱人了、太——”我正准备继续“抒情”,被妈妈打断了,“好啦好啦,好吃不是更好么?那就吃吧。”我“嘿嘿”一笑,道:“我是想说,‘因为你的饭菜太好吃了,所以我才会如此不顾形象。’我可是正宗的吃货哦!”妈妈望着我油亮亮的嘴,忍不住又笑了。
我夹起几片冬瓜,在口中嚼着,发现又是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口感。软软滑滑的.冬瓜,配上虾皮的鲜美和咸咸的味道,回味无穷。我把冬瓜咽下去后,还作出享受的样子,闭起双眼,咂咂嘴回味着。最后还不忘一舔嘴唇,感叹道:“哦,美味!”睁开眼睛,就见妈妈欣慰的看着我有些傻乎乎的样子。
一顿饭,我的筷子像鸡啄米一样不停地运作,十几分钟就把饭菜一扫而光(当然也有妈妈的“功劳”)。我又夹了几片腊肠,细细品尝那油而不腻、香辣香辣的味道。接着打了个饱嗝,伸个懒腰,结束了这一餐美味。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就开始去探求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去外边吃饭时就喜欢多点些菜但有很多都吃不完都浪费了,把剩下的都扔掉,殊不知人们的这种浪费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我认为人们应该吃多少报多少,避免舌尖上的浪费,这样也可以给国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这些开支可以去帮助那些贫苦的人,我查过一些资料,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有两亿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钱我们可以发展科技事业的。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做了一部大型的纪录片,是有关于中国人的吃这方面的,叫做《舌尖上的浪费》,素闻“舌尖上的美味”,哪来“舌尖上的浪费”?奇特的标题将我吸引。从不关注CCTV1的我竟也看的津津有味,新闻中的调查是针对一个省,只是一个省,就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食物被浪费,而在这百分之二十中,餐馆的浪费就占了绝大部分,在记者去餐馆做调查时,餐馆的负责人几乎都是用相同的口吻说着这件事:去餐馆吃饭的的大部分都在意于面子上的问题,吃不完时打包带回家的.人很少,而人们点餐时又会点很多的菜,似乎在他们的心中,吃饭完后剩的多多的,就会让别人有好感,会给自己涨面子,可是,这是明晃晃的浪费啊,浪费并不光荣,浪费可耻啊,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的人,本质上差不到哪里去,只不过国人差了一点自觉,多了些许虚荣,有的人,月薪并不高,但是为了请客撑面子,一顿饭就会花去不少钱,剩下的日子有的节衣缩食,有必要吗?实在是划不来。
但,这还算好的,这种人浪费的是自己的钱,有些人,公款私用,名义上是公司单位的这样事那样事,实则全是自己的私事,不是自己腰包里出来的,用起来不心疼,有的一顿饭吃几千块算少的,吃到上万也不稀奇,但是,如此巨额的食物,吃进肚子的,究竟又才多少?,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够两亿人吃一年,或许还有剩余的。所以,我们应该少浪费粮食,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美食,几乎受所有人的青睐。世界各地有着千奇百怪,各种各样的美食,中国的美食文化更是历史悠久。
中国菜有许多都是需要“真功夫”的,比如扬州干丝就要考验刀功,要切成像头发丝一样细,还有的就要考验火候的掌控能力,比如山东的煎饼,老一分则柴,嫩一分则破。只有用心做的菜才能有滋有味,而不是像机器做的虽然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但是它就是少了那么几分人情味,就感觉少了那么种味道。
作为一个吃货,我很自豪老家的菜——徽菜,也位列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每年过年回老家最开心的莫过于我的嘴和我的胃了,因为可以尽情的大快朵颐,家家都是美食,顿顿都是美味啊,自家烧的菜没有太多调味剂,却好吃的恨不得把盘子舔一遍,即使是最简单的炒青菜也是无上美味啊,乌油油的青菜就放了点猪油,冒着热气夹上一筷子,还没吃就已经闻到了菜的青香,放到嘴里根本不需要嚼,抿一抿那青菜便化在了味蕾里。在以前老家几乎都没有楼房,都是一些徽派的老屋子,白白的墙,旧旧的黑瓦,偶尔还有些地方有繁密的青苔,甚至还有木头的.大门,很有那种江南油画的感觉,再加上厅堂里那一盘盘的美食,此情此景当真妙不可言。
皖南小山村年三十的年夜饭那是非常隆重的,一张巨大的圆桌,一家人齐齐围坐在一起,暖暖的灯光照射着,外面烟花爆竹的声音在持续着,温馨的亲情弥漫其中,喝点小酒,倒上饮料,一句句祝福的话语,饱含着长辈对小辈的殷切期望,也包含了小辈对长辈的濡慕之情。既然是年夜饭重头戏当然还是吃了,而且是要好吃,当地的年夜饭风俗鱼是主角,家家户户必备,一整条有头有尾的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鱼(余),特别是有意思的是这条色香味俱佳的鱼,除夕晚上是不能动筷的,只能看不能吃,要吃也要等到第二天。
吃好年夜饭已经不早了,老家的晚上是没有路灯的,晚上串门要带上一个手电筒,因为夜很黑映衬着漫天的星斗越发的亮,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完整的星座,嘴里再含上一颗自家做的麦芽糖,那种甜甜的滋味从舌尖蔓沿开来,满满的幸福感。我想老家留给我的记忆十分珍贵,正如留在我舌头上的滋味一样,以后无论走多远,走到哪儿,吃了多少美食,家乡的味道依旧是最美、最难忘的。
安徽的美食可算是数不胜数,不仅外观秀色可餐,口味也是令人回味悠久。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中国人对吃很执着的。古代,在汉朝时,我国就拥有了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唐朝的国都长安已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如今,中国美食已“走”遍了天下。
说起安徽的美食,最有名的还属“八公山豆腐”和“大救驾”。
八公山豆腐历史悠久。相传,在20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药,到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黄豆和盐卤制作“灵丹妙药”,但“灵丹妙药”没制成,却“瞎猫撞上死耗子”般的发明了豆腐。从此,八公山豆腐便由此得名和流传。
在油锅里炸过的八公山豆腐外脆里嫩,滋味鲜美。元代,郑允端在《豆腐赞》中说道:“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八公山豆腐的制作过程也十分严谨细致。第一步:把豆腐切成4厘米见方的小块。第二步:把豆腐放入冷水锅烧开捞起,晾干水分。第三步:把豆腐放进炒锅烧热(一定要用花生油)烧至五成熟,保持口感。第四步:要把豆腐塑形,在豆腐上涂上一层淀粉糊浆,再次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晾干。第五步:锅内留油少许,下葱段、笋片、木耳、虾子、豆腐,加酒、酱油、精盐、鲜汤少许,烧沸即用湿淀粉勾芡,炒和出锅装盘即成。
品尝八公山豆腐也是一门技术。首先,你要欣赏一番,当你感觉你已经垂涎欲滴时,才能开始品尝。但在你吃的时候,也别忘了细细的品味,这样才能做到回味无穷。
大救驾,相传,在公元956年,赵匡胤因打完仗过度疲劳,病倒了,食不思饭不想。这时,便有一个巧手厨师制作了一种精美点心——“大救驾”。才使赵匡胤恢复了胃口。
大救驾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似螺旋状,油炸至金黄。让人看了情不自禁的流口水。
八公山豆腐和大救驾完美的诠释了“无独有偶”,也从侧面表达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食的热爱。
大岭北,令人心驰神往的除了有米酒、云台山茶、梅香葡萄,还有一道名菜,它能把你辣得够呛,你吃了却会直呼“过瘾”、“爽”!
它就是月子牛下水,那是记忆中的岭北味道,也是定南的一道招牌菜,在定南一桌菜“布衣宴”之列。
下水,是民间对动物内脏的通称;牛下水,就是牛百叶、牛生肠、牛肚、牛肝等内脏。
这道招牌菜,何以出类拔萃?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其实并不复杂。
先用牛骨熬出高汤,牛下水用沸水氽过后煮熟备用。食客来了,把煮熟的牛下水放入高汤里,三两分钟后用竹篓捞出,再放入已调制好熟猪油、辣椒的碗中,一碗牛下水就做好了。也有的酒店、大排档,把沸水氽过的牛下水随花椒、辣椒、八角、桂皮等一同放入高汤中熬煮,膻、麻、辣味俱全。
月子牛下水不同的做法完全依食客的要求而定,辣也好、麻也罢、都是刺激味觉神经的“高手”,一两碗牛下水下肚,驱寒除湿、恢复体力、忘记烦恼。月子圩人喜欢,岭北人喜欢,甚至整个定南人都喜欢。
月子乡贤回家办事、看望家人,县城人下乡岭北,或有朋自远方来,到圩上吃饭,都会点上这招牌菜,而“牛下水”做得是否正宗,是决定回头客数量的标准
月子圩人待客,牛肉宴是比较高的礼仪。是的,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很有分量的,无论是对于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亦或是文人笔下的“牛”精神,还是作为餐桌上的食物,牛,一直享有尊荣的'地位。
每个人一个城市都有一种味道,宏观的味道折射的是一种文化、微观的味道体现的是一种食尚。当我们穿行在银川、昭通等回民聚居区时,一股股夹杂着孜然的牛羊肉味扑面而来;当我们进入泸州、宜宾等酒城酒都时,却时时感受到阵阵酒槽曲香在空中弥漫。
那么,月子圩的街头巷尾,人鼻贯面更多的就是一股股牛油香辣相兼的牛下水味道!
时光可以带走一切,但只要记忆还在,就还想着灶房里的香和灶炉边的人。——题记
冬日里蕴藏着的,不仅有晶亮亮的雪,更多的是看雪时的一种温暖。在这天气凛冽的时候,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面粉里裹着的豆沙,甜甜的,却又不腻,总温暖着你,就是这样一碗热汤圆,勾起了我的儿时记忆。
过年时候,家家户户总是要吃汤圆的,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气,家庭和睦,团团圆圆。
奶奶做的汤圆格外好吃。记得那时候,奶奶先将一碗热水倒进面粉里,使劲用筷子搅和着,成形后,将一个大面团倒出来,用手在揉搓揉搓,过一会儿,那面团愈发紧实,已经都合在一块了,奶奶将和好的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每一个都很整齐,没有什么两样,我在旁边看着,以为是什么好玩的事情,便吵闹着也要弄,结果却将每一个都捏得不成样,奶奶一边嗔怪道又将我揉的面团重新做,眼里就没有些许怨意。接下来便轮到擀面和包馅了。奶奶娴熟地将面团用擀面杖压成了一张张薄皮,速度飞快,擀面杖到她手里似乎成了一把趁手的“利器”。包馅也不难,可能是因为这次没有我的'打搅,奶奶做事也很顺利,我只不过出去与邻家小孩玩了一会儿,奶奶就已经准备好锅炉下汤圆了。
锅灶里升腾着浓雾,我蹲在一旁烧火,奶奶站在锅前照应着锅里的汤园。顽皮的我被一根稻草上蹦出的火心烫到了手背,吓了一大跳,奶奶赶忙跑过来,询问我有没有伤着,我也便装出一副要哭的样子,引着奶奶逗我笑,但我深知,那被火心溅到的手,已然不疼。
吃汤圆的时候,我第一个上去端了一碗吐着热水气的汤圆,大快朵颐了起来,奶奶看着我那馋样儿,脸上也浮出丝丝笑意,眼角边的皱纹,如丝绸般。
回首,看着碗里那速冻汤圆,也没有先前那般的甜,也许是因为想吃奶奶做的了吧,我的眼角模糊了,但又将泪水收了回去,因为奶奶教过我男孩不能哭。
在我的众多爱好中,“吃”是第一大爱好,从小到大,吃过的美食数不胜数,这么多滋味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柳州的螺蛳粉,也不是上海的小笼包,更不是北京的片皮烤鸭。而是我们小学门口的几种普通小吃。
以前,一到下午放学,我便期待着那小学门口的鸡蛋卷饼,圆圆的薄饼煎得焦黄,里面裹点绿叶蔬菜,加点火腿,再一卷起,缀上点绿葱花,滴上点香油,怎么看都令人口水直流,那散发的香味更是不用说,时常,我坐在教室里都能闻到那股香味。心里直痒痒,总想着一放学就要去买个来吃。
秋冬之际,还有位卖臭豆腐的老奶奶,看上去很慈祥,对小孩子也很和气。虽然家长一再告诫那不卫生,但一看见它们,这些叮嘱一下子便被抛至九霄云外。那臭豆腐也足料实味,炸得外焦里嫩,价格也很诱人,五毛一碗,一路上捧着那碗臭豆腐,细嚼慢咽,细细品味,那味道香酥可口,咀嚼时酱汁顺嘴流淌,刹那间嘴里充满了微妙的臭香,虽然每次吃完总会留下一嘴味道,但它的美味总是让我无法拒绝它。
夏天的校门口一样让人憧憬。每逢放学,我们便守候着一个蹬着三轮车卖着冰淇淋的老伯伯。他有一个白色的大箱子,一打开盖子,里面有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我们想买哪种颜色,他就用圆勺子在那一块刮几下,一个好看的大圆球就出来了炎炎夏日,端着一杯冰淇淋躲着太阳,别有一番乐趣。偶尔我也会买一两支棉花糖,白白的一群慢慢围满竹签,像精灵飞速旋转留下的'轨迹,只是每次吃完总是一脸糖渍,回家免不了一顿挨骂。虽然如此,第二天我还是会一往无前的奔向那个宝箱。
随着年龄增长,学业加重,我已很久没有再吃过那些小吃,小学搬迁,这些小摊贩也不是知何去何从。后来,再一次吃到臭豆腐等小食是在某个大饭店里,味道的确比街边好吃,样子也更加诱人,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校门口的那些滋味承载了我童年的回忆与欢乐,俨然已成为了我童年的一部分,铭刻在了我的心底。
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都市。上海海纳百川,连各种小吃、美食也会集中荟萃在这里。今天介绍的是我们上海的本地小吃“生煎馒头”。
“生煎馒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半发酵的面粉包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碧绿的葱花和碧绿的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最最难熬的是静静地排队等待等待美味的生煎出锅的时间,那一刻香气扑鼻真让人垂涎三尺。生煎个个“皮薄”、“肉鲜”、“汤多,每一只都像婴儿的小拳头那么大,金灿灿的,皮薄馅多,互不粘连,肉馅松散,汤汁油腻。皮是生煎最重要的部分,生煎的.皮要厚薄适中,同时有韧性,有嚼劲,这个火候是最难掌握的了。上海地区一百多年前,上海的茶馆在供应茶水之余,兼营生煎包子。后来,顺应人们的饮食需求,生煎包子走出茶馆,出售生煎的一般都是街边摊贩。,很快成为标志性早餐食品。
说起生煎,就得提起家喻户晓的小杨生煎,1994年在上海吴江路上的第一家生煎店铺,主人姓杨,买来20元买来的一个油漆桶做成了火炉,做起了生煎摊。每天早晨4点起床开始摆摊,但是常年一直供不应求,所以她就萌生了开连锁店的念头,通过她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小杨生煎一路稳步发展,拓展至现今近100家餐厅的连锁品牌。小杨生煎已经成了上海的招牌美食,是很多来上海旅游的游客必吃的小吃。最难能可贵的是小杨生煎价廉物美,店内环境和kfc媲美。
一个街边小摊能今天成为上海的知名品牌,是上海美食的名片,享誉全国的一个品牌,真是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行行出状元呀!
蟹壳黄,排骨年糕,开洋葱油面,桂花糖藕都是上海地道的小吃,光是听着名字就让人馋涎欲滴了,这些就是我的家乡,舌尖上的上海。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出去寻美食。说起嘉兴的网红美食地,南门头肯定是其中之一,里面有好多好吃的,味道也地道。
一路上爸爸就嘟囔着:“北京有个王府井、上海有个城隍庙、嘉兴有个地方叫南门头呀......”听着我肚子里的小馋虫都要出来了。
终于到了,一进门那个香啊,“鸳鸯大包”这里已经排了好长的队了,听说这里的包子是限量的包子,饭点都要提前来排队才能买得上,妈妈抻着头不停地在看。
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吃什么都行,一眼看去“培哥年糕”这里没人,我赶紧上前点了一碗年糕,爸爸在这里等着,我拉着妈妈走到“刘同兴的泡泡馄饨”又点了一碗馄饨,“这个好吃,皮薄的可以像泡泡一样浮在汤面上,好像能吃出棉花糖的感觉,还有他家的萝卜丝饼,真是妙呀。”我真是想一口气吃上几个。一会儿工夫我妈找不到了,原来到斜对面的“徐珍斋糕点”买糕点了,妈妈说:“这家的糕点算是很地道了。”
“再打包几个‘三阿姨糕团’吧。”妈妈比我还能买,又买了几个鲜肉团子。“文虎酱鸭”那里站着爸爸的身影,我知道他肯定在买他最喜欢的酱鸭。刚才点的美食都做好了,我们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看到对面的叔叔在吃生煎,我实在也好想吃,又去买了两个“鼎有名”的生煎包,一口咬下去,喷出油水出来,里面的肉好足,真好吃。我也圆鼓鼓的肚子已经撑得不行了,我一边抚摸肚子,一边说:“这里的美食太好吃,还想吃就是肚子不行。”爸爸看我那小馋样儿,就打包了“潮乡宴球”、“张萃丰的酱芒果”等美食,几乎把我没尝过的买了个遍。
里面除了好多好吃的,我还看到了妈妈小时候的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上的雪糕箱子,都是爸爸妈妈小时候那个年代的'样子。
这里的东西新旧交替,小吃也原汁原味,全是舌尖上的美食,人山人海的,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在这里令人念念不忘的不仅是小吃,还能看到一些青春岁月记忆的碎片吧。
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饱含着酸甜苦辣的滋味。我的童年,大部分对我来说都是甜。
记得那是八岁的时候,我跟着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回老家。老家那边我有一个表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带着我一起淘,不知道这次他又能想出什么新花样。他见我回来,吭哧吭哧地从厨房拿了两个大红薯来,跑过来跟我说让我和他一起到石阶那边去,由于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出于好奇,我便跟他一起去了石阶那边。
只见他将两个大红薯放在一边,用手挖出了一个刚好能放得下两个红薯的`坑,将红薯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我没想通他要干什么,难道是要种红薯?不对啊,他家旁边不是就有一块菜地吗,为什么不在那儿种呢?心中的疑惑一直消散不去,却见他又找来了一堆枯树叶,将枯树叶堆放在两个红薯上,忘了说了,在这之前,他还在红薯的四周铺了一点土,难道他要给红薯们挖坟?两个小小的红薯没必要吧,况且它们应该还能吃。
我在一旁皱着眉头,头上顶着两个大大的问号,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仿佛是到了压轴的一步了,我见他向大爹借来了打火机,将堆放在红薯上的枯树叶点了起来。哦!他要烤红薯,我想,一定会很好吃吧!枯树叶间窜起了火,冒起了烟。不过一会儿,我这位表哥就铲来了一堆土,盖在了枯树叶上,将火熄灭了,树叶就开始冒烟啦!过了半个小时,他扒开土,拿出了埋在地下的两个大红薯,它们已经全身焦黑,不会是糊了吧!他递给我了一个,我拿住了。哇,好烫啊!我像耍杂技似的将它左抛右抛,等到可以拿了,我将它剥开,露出了里面又红又黄的红薯肉,上面像是滴了蜜一样,亮晶晶的,让人垂涎三尺。当然我没有立刻吃,第一是因为烫,第二那就是我要好好闻闻红薯这诱人的香气了!终于等到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太好吃了吧,简直是人间难得的美味!我有生之年竟然能吃上!
美好的时光如流水般过去了,我不禁怀念起来,我常想起我那快乐的童年。啊,我快乐的童年在舌尖上度过!
道教说春天是人初生的季节,自然讲春天是万物勃发的时节,我却认为春天是充满美食的季节。
春有清香的马兰头,有香甜软糯的青团子,可我尤其喜爱的是那“绿色矿产”-竹笋。当春雷隆隆响起时,藏在底下的`小竹笋就顶开顽石,用钻头一样的小尖头钻出地面。一场春雨过后,地上拱出了竹笋,只见小竹笋的周身包裹着淡黄色的皮,皮中一根根像头发粗细的纤维缠绕在一起,这也使得小竹笋似一个个待在襁褓中小娃娃一样可爱至极。
别看小竹笋不大,其实它并不好挖。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就挖过竹笋。要把竹笋“拔”起来,就先要“挖”。先把竹笋周边的土掘开,并时不时拿锄头摇动竹笋,当竹笋的身体开始摇晃,根基不稳时就可以拔竹笋了。可是有些竹笋的根错综复杂,无论怎么挖都无法奈何它,硬拔没准还会摔个四脚朝天。所以费半天劲拔出竹笋时,妈妈别提多高兴了。
竹笋炒咸肉,这是江南春天特有的菜色。竹笋中浸着肉的咸味,而咸肉中又有竹笋的清香。咸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完咸肉春笋,再喝口碧绿的碧螺春,好一个舒畅。
可是你要觉得春笋只有这一个做法,那可就错了。竹笋排骨汤这是奶奶的拿手菜,更是我最爱吃的味道。淡黄色的滚刀笋块泡在飘着金黄色油脂包裹的小排骨汤里,闻起来肉香和笋香混合着沁入心脾。轻轻夹起一块鲜笋,脆笋中透着排骨的香气,咬一口嚼劲十足。再捞起一块小排骨放入口中,骨肉瞬间分离,再嚼一嚼,一股浓郁的肉香混合着笋香充满了我的口腔,再品一品,香味进入五脏六腑,令人回味无穷。吃完排骨和笋,再喝几口汤汁,汤把肉味和笋味完美的融为一体,喝完让人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哪里是在喝汤,分明是在品味春天!
春天,一个顺暖花开的季节,春天,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让我们打开味蕾一起享受春天的味道吧!
说到美食,大家都会垂延欲滴的吧!我也不例外,因为我是一个“吃货”。不过,今天我这个“吃货”要做一道美食,那就是黄金土豆球。
首先,我拿出了几个土豆,这些土豆好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小泥娃。我决定先把他们的脏衣服脱掉,经过一阵刮洗,小泥娃被清理的干干净净,顿时,变成了一个个白白的胖娃娃,可爱极了。胖娃娃来到我面前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把我整理得这么干净,现在请你把我们切成土豆片吧。”于是,我便拿出我的`魔法刀,“唰、唰、唰,”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薄薄的土豆片。我把土豆片放到锅里蒸了十分钟,土豆片就熟了,捞出土豆片,放上盐、胡椒粉、淀粉,然后把他们压成泥,再把土豆泥揉成一个大圆球,从圆球上取一团搓成小圆球。
没过一会儿,在我灵巧的双手下,一个个雪白又可爱的土豆球诞生啦。接着要给这些小家伙穿衣服了,我把土豆球放到盛满面包糠的盘里滚了一圈,他们个个都穿上了珍珠裙。最后就是下油锅,等油烧了七分熟,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到油锅里,那些土豆球就像活泼的小女孩一样跳起了芭蕾舞。可是跳着跳着,只听“啪”的一声,有一个土豆球裂开了,流出了白白的土豆泥,妈妈听见了,过来一看,说:“你炸的时间太长了,只要炸两分钟,全身炸至金黄就可以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又重新放了几个,按照妈妈的说法,果然没有破裂,而且越来越熟练。
随着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黄金土豆球就做完了。我决定给他们摆一个好看的造型,我找来了一个长方形的盘子,在盘子里摆了几片绿色的菜叶,把黄金土豆球摆在菜叶上,再倒上一些番茄酱,一盘精致的黄金土豆球就完成了。我和妈妈连忙尝了一下,外脆里酥,好吃极了。妈妈还夸我做的美食色、香、味俱全,称得上我们家的大厨了。
吃着自己做的美食,听着妈妈的称赞,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感叹劳动真美好。不信的话,你们也来试试吧!
人生就像一瓶五味杂瓶,里面装着自己的各种经历与记忆,有着别样的味道。人就是品尝者,打开瓶,一股特别的味道扑进鼻来。百感交织又涌上心头,将记忆回溯到那个时期。
妈妈端上一盘草莓,鲜红欲滴,一股草莓香扑面而来,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吃了起来,草莓的味道是甜的,然而咀嚼到最后却带有一丝酸味。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总是把她们的儿女照顾的无微不至。她就像一把伞,炎热时挡着一片烈日,下雨时让自己的女儿免受风雨的吹打。母亲是这样的伟大与无私,让儿女们倍感温暖。然而,有时,儿女们还会与她产生矛盾。可是,有谁能够想到母亲的辛苦,她们为家庭所作出的贡献?她们总是默默无闻,现在,我慢慢懂事了,也应该学会为妈妈分担一份责任,为她排忧解难。
晚上,爸爸调了一份苦瓜。平时,我不爱吃,但我今天鼓起勇气吃了一块儿。入嘴十分苦,然而嚼着嚼着,苦味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片清凉在口中弥漫。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平时较母亲比较严肃,也是他撑起了这个家。爸爸时常教导我,如何做人做事,告诉我这是他成长经历上的经验和教训。可是,有时我听多了,就置之不理,甚至有时不耐烦。这时,我明白了良药苦口的含义,父亲的话让我学会更加理智地看待问题,学会做人做事。
回到奶奶家,奶奶特地为我做了一道尖椒土豆丝,我胃口大开。火辣的辣椒让我想起了奶奶和爷爷,他们的青年时期也像这辣椒一样,有豪迈与激情。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慢慢品味着辣椒,一股麻麻的味道在我舌尖口中回荡。他们为这个社会付出了许多。现在,他们可以尽享天伦之乐。我要好好的照顾他们,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人生也是一瓶品不完的酒,各种味道交杂而成,让你想起了那些岁月与那些人。
人们常说:“赏景在于龙门,观花要数牡丹,大快朵颐,别忘了洛阳美餐。”今年十一假期,我们全家来到洛阳老城游玩。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各色小吃,真正让我见识了名扬天下的洛阳美食。
从丽景门进入古城内,华灯初上的夜景让人沉醉,古色古香的建筑,迎风招展的酒旗,身着汉服的少女,让我感觉仿佛穿越回了大唐。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吆喝声、讨价声此起彼伏。街道两旁挤满了各色小吃:菜香花鲜的牡丹燕菜、酸辣咸香的不翻汤、外脆内软的小街锅贴、香醇鲜美的牛肉汤、花香浓郁的牡丹鲜花饼……我嘴里吃着,手里拿着,眼睛还四处溜着,生怕漏掉了一处。
忽然,我看见前面一个小摊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还不时传来一阵阵叫好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了进去。哇!原来这里正在现场制作牡丹银丝酥。只见师傅先从盆中拿出一块麦芽糖,卷成一个圆圆的糖圈,再把它放入盛满藕粉的盆里。一下、两下、三下,只见师傅的双手上下翻飞,看得我目瞪口呆。一个平平无奇的糖圈像变魔术一样,瞬间成了一堆雪白如练、细如发丝的银丝酥。现场的游客都惊呆了,有一个好奇的人买来了一根针,拿了一段银丝酥,竟然一下子穿过了针孔,现场的人连声叫好,一拥而上抢购银丝酥。师傅却一点也不着急,他先把一层银丝酥铺在盒底,再把一些用花生、芝麻、牡丹花瓣混合成的馅料均匀地铺在上面,最后再铺上一层银丝酥,一盒雪白雪白的牡丹银丝糕就做好了。我也买了一盒,捏起一把银丝酥,放入口中,香香的、甜甜的,那入口即化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脚踏在青石铺就的古城街道,手抚过丽景门斑驳的墙砖,洛阳千年帝都的历史仿佛在指尖流淌。一个充满了历史气息的古城里面还有这么多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这就是我的家乡,舌尖上的洛阳。
欢迎您到洛阳来!游古城、赏牡丹、品美食,感受洛阳的风情与魅力,见证洛阳的发展与文明。
我的故乡没有老师口中所描绘的马致远记忆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没有爸爸谈到的余光中言语里的远在那头的一枚小小的邮票,更没有大文豪苏轼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你会问:我的故乡又有什么呢?
儿时的故乡大概就是一碗沁人心脾的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臊子面,这碗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爷爷曾对我说,每到重要的节日,都要用臊子面来供奉神灵、祖先,祈求族人的安居乐业。臊子面更是礼遇宾客的重要美食,早已超出了它原有的食用价值,成为了一个可以承载岐山人对于故乡特殊情感的美食。
一份裹着红油的劲道擀面皮,咸辣味十足,再搭配吸满汤汁的面筋与劲道的瓜瓜,美味极了,擀面皮已经是岐山最亮的招牌之一。能让我活力满满的还必须再搭配我们岐山特有的肉臊子夹馍,肥瘦相间软糯诱人的肉臊子被包裹在手打的火炉馍中,肉臊子的酸香味与烤馍的麦香气闻着都让人垂涎三尺。可是,这些美味我要足足等候一周的时间,只有到了周末,妈妈才会带我去好好地品味一回。这些食物的味道早已深深地进入了我的`心底,但我依然吃得狼吞虎咽。对这些美食的向往,可能只有岐山人更能体会。
不管是臊子面,擀面皮,肉臊子夹馍,都离不开油泼辣子。记得很清楚,妈妈把新鲜的辣椒晾晒干之后,用独有的石碾槽碾成粗细不同的辣椒面,然后搭配各种调料,烧好一锅热菜籽油直接浇到辣椒面上,最后再撒一把芝麻,那个香味可以蹿整个村子了。我迫不及待地舀上一勺,抹在还没来得及加热的馒头上,再撒上一撮盐,要我说,那味道吃起来比肉还香,辣椒的那种香辣味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和哥哥一口气可以吃好几个。现在,虽然生活很幸福,好多零食围绕着我,可是我时不时还是想要吃一个油辣子馍馍,那才叫解馋,而更多的,是我对儿时的回味。
故乡的美味,注定会成为我今后的乡愁。
没上初中前,最常吃的不是火锅,不是炒菜,也不是烤肉,而是楼下的串。
之前小学时,总觉得自己任务繁重,作业多,现在想起来都是小事,享受生活才是正道。但那时也不常吃别的,串串才是最常吃的。每次晚上八点多还没吃饭,或是回去晚了,都是下去吃一顿了事。妈妈从外面回来,就穿着睡衣下楼占座位。但我和爸通常又收拾得很慢,下楼就刚好能看见那人把锅端过来。刚填好的底汤有些暗红色,上面静静地飘浮着几段葱。那人端来了红汤,在灶上随便拨了几下,便是点火了。接着便是去取菜,牛肉是不可少的了,接着便是些像鱼豆腐,丸子之类的“垃圾食品”,而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垃圾”,于是就有了如下对话:
“今天吃点什么?”
“没什么,就……“垃圾”?”
然后就是些土豆啊,金针菇这样的菜和一包两包方便面。
红汤往往会开的很快,虽然不曾吃过清汤。但开过的红汤往往是一道极美的风景。汤面上“咕噜咕噜”得冒着泡。随之起伏的是大把的牛肉,溅落这点点的辣。时不时的“噗”的浮出一块毛肚,捡出,不用调料,没有火锅般的复杂,有的`只是单调却刺激的麻辣味道。时不时扬起一片青菜,捡出的也是同样的火辣。有时候会涮上鸭肠,尝尝新。果啤是必须的,入口清凉,却不能完全掩盖口中的气息,仍是回味悠长,也有冰与火的相融,特别是吃一半后加些汤,下上方便面。捞完面,也就结束了。
但吃串的时候,重点不完全是吃。从一下楼,妈关上手机,我们就会静静的坐着,聊着。说说朋友间的事,听爸分析些什么,听吗吐槽些什么,听我笑些什么。三个人好像都把口中的红油呼出的彻彻底底才了。到了下面时,爸会夹着面逗着我,妈会笑嘻嘻的夹菜,一切都如此的平凡而美好。空气中弥漫着喧闹的气息,但往往这才是心最静的时候。在这个小空间里,所有都是美好的。如今,总觉得自己有些浑浑噩噩。也许只有再回家,再吃串时,才能体会到那个喧闹环境里最安静的小地方。
西安,又名长安,顾名思义,就是平安吉祥的意思。这里的繁华与安宁造就了一代代朴实敦厚的西安人,而这一代代地道的西安人,造就了西安的独特风味。
初到西安,最让人垂涎三尺的就是肉夹馍,那香气与美味令人久久难忘。肉夹馍,就是将切好的肉末夹在面饼中,做法人人都会,但味道如何便要根据制作人的手艺来衡量了。肉和饼都是十分考究的东西,肉通常是卤肉,一个好吃的肉夹馍,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不能成肉末,否则就没嚼头,也不能太硬,硬了塞牙。其次是饼,饼是起面饼子,是烤过之后的。饼子的火候要适中,烤的软硬刚好,肉香便可以渗进去,一口咬下,肉香与饼香混合交织着,浓香的肉汁溢满嘴唇,那一刻,便当真觉得街边小店胜过了人气鼎盛的豪华酒楼。有时正襟危坐在高档餐厅,斯文的叉起切好的牛排,倒不如站在街边,手中捧着热气腾腾的肉夹馍,看着路上人来人往,心中心旷神怡。
在西安著名小吃街回民街中,若是闻到街旁饭店中传出淡淡的羊肉香气,那便是我们的回民兄弟将羊肉泡馍演绎到了极致。将面饼掰成小块,与羊肉一起煮过,羊肉的鲜与香便都入到了馍快中了,原本干巴巴的面饼也富有嚼劲,带有羊肉的`浓厚肉香。传统的羊肉泡馍馆,面饼一律由顾客亲自掰成碎块,别看这很麻烦又费劲,面饼一经顾客手指的挤压,相比之前更加劲道入味,而机器切割便远远不如了。在寒冷的冬日,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吃上一口,羊肉原本的浓重腥味荡然无存,只闻到淡淡的肉香与饱含肉汁的馍块的香气,馍块劲道,羊肉顺滑,一碗下肚,浑身上下便都是热气腾腾的了,原本的刺骨寒冷都给融化了,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说不尽的舒服适用。
肉夹馍与羊肉泡馍只是西安传统小吃中的凤毛麟角,西安人将这些传统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经久不衰,便是西安人用心,打造出的这舌尖上的享受。
春踏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百花怒放、百鸟齐唱。在这么一个宜人的季节,怎么会没有让人心驰神往的美食陪衬呢?
刚见到“它们”,好似看到了一群待在摇篮中的小宝宝,是那么神奇!虽然神奇,却因平常而被人忘却。它们就是蚕豆,我心中的美食。
我喜欢吃蚕豆,亲婆常买来给我做。刚出锅的蚕豆,香喷喷、热乎乎,嫩得不得了。吃完还会在唇齿间留下特有的清香,让我忍不住起了“再吃一口”的想法。在我没有什么食欲时,我就会拿蚕豆来拌粥吃,粥的清淡和蚕豆不同,蚕豆拌随着“油香”,两种香气混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我的食欲,这样我就吃得下饭了。
蚕豆绵柔的口感是我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你想,本来就香喷喷的蚕豆,要是像凤梨酥一样,有着让人念念不忘的口感,那该有多好!真巧,刚出锅的蚕豆像是春天的馈礼一般,有着着迷人的口感:将蚕豆放入口中,一口咬下,酥软的本质立马暴露无疑,随着慢慢咀嚼,鲜香味在舌尖上荡漾开来,让人欲罢不能。
闲暇时刻,将蚕豆剥壳油炸后,就变身成了一款家常小吃。脆豆片伴着孜然粉装在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平日里,我和弟弟都抢着吃!
记忆之中,是蚕豆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个春天。它朴实的外表并不影响它的香气和口感:在豆中,它不像缸豆苗条小巧;不像毛豆身材匀称;也不像红豆鲜艳夺目……正因为这样它才容易被遗忘。但我知道,蚕豆和它们不同,它不求美,只求“实”。在豆中,它的'个头不愧为最大的,剥起来却不像毛豆会弄得手疼,这就是它默默无闻的证明吧!
春天到,蚕豆胖,春天一到我就央求亲婆给我炒蚕豆吃。春光下,亲婆端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蚕豆,我夹起放进嘴巴……
蚕豆独特的品质和细腻的口感让我念念不忘。吃着蚕豆,迎接着美好的春天,这不就是“舌尖上的春天”吗?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但这时,有一个人对这些美丽的景物不感兴趣,那人就是我。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些美景?听了我的答案,你一定会哈哈大笑,说:“你这一个瘦子还是吃货?”可别笑,听我说说你才知道。
一到田地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荠菜的身影:啊,荠菜,你怎么来了?像碧绿的翡翠似的,只见荠菜大步朝我走来,我连忙抓住它,说:“荠菜,快变成饺子,让我尝尝。”但回到现实后,才发现我在做白日梦。谁说不是舌尖上的春天呢?
某个晚上,梦见我来到了草莓基地里,眼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草莓山”,真像一座宝石堆成的山。我跳进里面,大吃特吃起来,满嘴全是草莓的香,草莓的.甜。这时,一个草莓翘着脑袋:“放心吃吧,我们生产得可快了。”做这样的梦,难道不是证明了我最爱的是舌尖上的春天吗?
下午去李明阳家楼顶的沙坑玩,眼前满是美味的马齿苋,我又开始发呆了:眼前,一群马齿苋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像一只只小白兔似的。它们看了看口水直下三千尺的我,说:“我们做一盘凉拌的马齿苋吧。”我正享受着美味的马齿苋时,被一股凉风吹回了现实。不过,此时此地发这样的呆,不就是证明了这是舌尖上的春天吗?
又一次,我太困了,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我梦见了许多灰灰菜在水里游泳,像一条条鱼。我对它们说:“灰灰菜,你们给我留一只啊!”灰灰菜愣了一下,道:“没问题,等你把辣椒面和孜然粉拿过来再说。”便游走了。当我想着吃香喷喷的灰灰菜时,就醒来了,嘴角还留着口水呢!这难道不是证明了春天在舌尖上吗?
还有一次,我跑得气喘吁吁,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间大巢菜像鸟儿似的飞了下来。我喜出望外,对它说:“大巢菜,给我一些好吃的吧。”大巢菜说:“可以呀。”于是它给了我不少芽,不愧有救荒野豌豆的美名呀。这时,我的美梦又被妈妈吵醒了。不过,这再次证明了这是舌尖上的春天。
看吧,比起美景来,我更加喜欢美味。这就是舌尖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