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说课稿3篇(早发白帝城的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早发白帝城》说课稿3篇(早发白帝城的说课稿),以供参阅。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本课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材在单元主题中的拐杖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二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加上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情,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朝、辞、彩……”等7个生字,渗透性识字9个,掌握多音字“还”,辨认多音字“朝、重”,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注重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延伸,整合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在情感价值观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三、整合资源说策略
一是情境再现策略。主要通过CAI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是以读促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轻舟疾飞”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从而体会作者欢快愉悦的情感。
三是激励评价策略。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能是肤浅的、幼稚的、困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努力探究,力争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体验。
四是尝试成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半扶半放,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学相关诗歌,这样把教与学,学与行紧密联系,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分二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学习、理解欣赏本诗。第二课时是运用学习经验,自学《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四、多向互动说流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解诗题知诗人;
2、自主合作读诗句明诗意;
3、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
4、实践拓展促内化求迁移。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知诗人
课始,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唐诗吗?你们都读过哪些唐诗?(让学生试着背一背)这些诗你们是从哪学的呢?[意在了解学生课内外古诗学习情况],是啊,咱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异的光芒。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采摘一颗古诗明珠,就是大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大家愿意吗?接着出示课件:朝霞、薄雾、江水、青山、白帝城,最后定格“白帝城”。老师相机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板书时让学生看老师在田字格中写“帝”字。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白帝城在哪儿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介绍白帝城的传说及地理位置:白帝城——在现在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山上,东汉时公孙述隐居在此。相传他曾见过家门前的那口井内有白龙跃出,因此把自己称为白帝,把山称为白帝山,把城称为白帝城。你们知道李白为什么到白帝城去吗?[让学生谈一谈,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相机点拨。]唐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被发配流放,去贵州夜郎县。那儿可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李白去了,说不定会客死他乡,再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所以,这一路上李白都沮丧苦闷,茶饭不思。走着走着,来到白帝城,一骑飞马来报,皇上赦免李白无罪释放。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李白就像出笼的小鸟,无比喜悦,早晨乘着船从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回到了我们湖北的江陵。这首诗就是他在返回的途中写的。(老师介绍完后,和学生一起读诗题)。读准“帝”、“城”的读音。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解诗题、知诗人,同时教师依学定教,以讲故事的形式相机交代背景,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全诗作了铺垫。
(二)、自主合作读诗句,明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 教方法,出示自学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
3、想想诗人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4、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这里,学生既可按纲自学,也可用自己的方法自学。
第二步 检查识字情况(通过摘星星、开火车等活动)检查识字情况,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指导识字中,重点强调“还、朝、重”这几个多音字及“彩”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啼、猿、辞”的结构。
一、子课题的研究情况。
我们的课题全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利用纵横输入法支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描写了诗人流放途中获赦,乘舟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根据课题的研究思路、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义。
2、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默写古诗,既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3、 运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谈话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交流学习纵横输入法的收获。学生学习了纵横输入法,打字的速度明显提高,学过的字记得更牢,不认识的字也能轻松输入……通过交流,学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兴致盎然。接着,我揭示课题——运用纵横输入法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古诗。
首先,我示范学法,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最后,通过抢答竞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我在识字教学中设计这一环节,意图是:
①把纵横输入法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②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意义;
③运用纵横输入法自主学习生字,并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并能体会诗人李白流放途中获赦的兴奋心情,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最后,我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
我的设计意图是:
①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老师可以有效地检查每个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下一步的个别辅导;
②利用纵横输入法默写古诗,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认识,起强化与深化的作用。
总之,将纵横数字输入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纵横数字输入法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一扇窗!
一、说教材
《早发白帝城》是小学语文第七册《远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能够大致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行船途中的喜悦心情。
3、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大致地理解全诗的含义,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1、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为手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我强调的是学生直接体验,强调知识的获得、真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实际的操作。我想:学生只有在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真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两种策略方法:
〈一〉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易于反馈性等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三、说学法
我采用的是“探索研究式”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各小组的交流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2、指导方法——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三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实行随机分组学习。
①识字教学,分散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效率,扫清诵读古诗的语音障碍。
②通过主动学习,理解整首诗的重点字词,初步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③通过欣赏古诗诵读,了解诗作背景,边读边看边想象,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2)课堂演练,反复诵读,体会诗意,升华情感。
①各组把本组成员所得到的体会都择要发表,可以是字词使用,情感的激荡等等。展开竞赛,看看哪一组的说法最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②表演诵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情感。
3、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搜集、背诵唐诗,开一次“唐诗”交流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而课本上提供给学生的肯定不够,所以要调动学生课下自学古诗。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也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