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诗词伴我成长作文5篇(古诗词伴我成长的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推荐诗词伴我成长作文5篇(古诗词伴我成长的作文),供大家参阅。
古代诗词是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回味悠长,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在家庭的影响下,我从小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两岁时开始背诵“鹅、鹅、鹅”和“浣溪沙”到现在沉醉于“春江花月夜”和“水调歌头”,诗词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我的父亲向来以文自负,是个可以背诵大量诗词的人,为了给我营造气氛,天天在家吟经诵典,起初我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在潜移墨化之中,我也对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时间长了,我也能背诵很多,有时候,爸爸故意背错一句,我听到了,会立即指出,并为自己能指出爸爸的错误而自豪,从而更加喜欢诗词。在我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打上了深深的诗词烙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母爱,幼小时就有了用“寸草心”报答父母“三春晖”的信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会留下终生遗憾!“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使我深感光阴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懂得珍惜时间。
诗词让我明白友谊的重要,“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一片冰心在玉壶”代表着友情的.纯洁和伟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饱含着对朋友的祝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有着和朋友“千里共禅娟”的幸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游子对亲人的倾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人对回故乡的期盼;在外漂泊了好多年,终于可以回家时,连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也会“漫卷诗书喜欲狂”。
在诗词中也不乏一些爱国的篇章,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岳飞写下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到死也没有看到祖国统一的爱国诗人陆游也只好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安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诗词还可以陶冶情操,每每背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都有饮马长江边,看那涛涛江水,体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气,每每读到“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自己也仿佛身处月缺花残的小院,为春的匆匆离去黯然泪下。
诗词让我的生活更加充满乐趣,看到好的景色,即兴作诗填词,和爸爸对上几句,都能使我兴高采烈!当自己在写作文时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两句,那就是心花怒放了!
诗词,伴我从呀呀学语到小学六年,现在我已经是初中生了,接触的诗词更多了,对诗词的理解也更深刻,相信在我以后成长的道路上,诗词也一定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诗词曲伴我成长,送我知识,带来快乐。
——题记
小时候,经常听爸爸吟诗。逢年过节,爸爸给我的礼物也几乎全是与诗词曲有关的书。
记得有一次我过生日,爸爸又给我买了一本书。我乱翻了两遍,又是古诗词。我一直都不十分爱看那类的书。第二天,不知怎的,去我却心血来潮,竟兴致勃勃地看上了昨天爸爸送我的书。其中,我最喜欢李白的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空不见使人愁。”还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也时常勾走了我的魂。一首首经典的古诗伴我度过了幼年时期。
上了初中,我住校了。初到校时,我会常想爸爸,想家。“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更是激起我无限的思家之情。王安石的“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和欧阳修的“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都是千古名句。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让我感到无尽的悠闲。
我最喜欢的词也就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也许是豪迈吧,也许是豪情吧,总之,我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我国的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语言、意境等。
古诗词伴我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时期,它带给我快乐和知识!诗词曲伴我成长,使我越来越成熟。我愿遨游在诗歌的海洋中,学习鉴赏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豁达乐观地直面人生,不能逃避。“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让我仿佛见到了亲人之间难舍难分,依依不舍地动人场景。《悯农》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与不幸。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关爱农民。诗歌中的画面:农民在烈日下劳作,汗水一滴滴往下流的辛劳场面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现在的我,早已进入初中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对理想不懈追求,冲破一切阻碍,努力实现人生的远大抱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懂得了要为他人着想,多为他人考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明白了奉献之美。美丽的春天,色彩芬芳,不正是寒冷冬天长期孕育的结果吗?
我不仅在语文课上学习诗词曲,还在课外广泛涉猎诗词曲。诗词曲让我明白了许多: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直面人生,珍惜粮食,关爱农民,追求理想,无私奉献……
诗词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诗词曲是我人生路上的好伴侣。是诗词曲陪伴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在我还牙牙学语之时,妈妈便读古诗给我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妈妈说,她还没读完,我便甜甜地笑起来,仿佛能听懂似的。那是我和古诗词的第一次邂逅。
于是,望子成龙的老妈就开始了对我的古诗词培养计划——《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咏鹅》……一首接一首。那时的我小,以为背古诗就是死记硬背,于是背着背着,大人们的夸奖也提不起我的兴趣。我开始变得烦躁,开始抗拒,古诗词的'灵性就好像一树的碧叶在萧瑟的秋风中褪去了色彩。
直到三年级时,一本新书——《初中生必备古诗文61首》成了我生活中的新伙伴。“天哪——初中生?”我一连七八声惨叫,“我看得懂吗?!”“读古诗文,不分年龄!”妈妈的声音不太响,却很有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也只好打开了它。看不懂?坚持着,再试试吧!慢慢地,看出味道来了——我读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写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为什么同是大国,四国要向齐国朝拜呢?细读全文,我明白了,原来是邹忌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启发了齐威王,提醒他要广进天下良言,才能使国家富强,威王照做,真使齐国强大了起来,四国当然就来朝拜啦!
原来古诗文这么有趣啊,古诗文里有各种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和言论,有杜甫三吏三别的人民之苦;有曹操“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情壮志;有梦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清新淡泊;有诸葛亮“以告先帝之灵”的赤胆忠心!数不尽的佳句,道不尽的智慧……古诗文,好神奇!
通过古诗词,我认识了好多好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我读了会不会也成为“大人物”呀?想到这儿,我不禁窃笑起来。
再后来,背着,读着,我发现自己有了微妙的变化——
凝视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我的耳畔刮过呼呼的风和冰凉的雪。“啪、啪”,伴随着拖沓的脚步声,只见一位白发老翁在寒冷风雪中独自前行,满面尘灰,十指如炭,衣着单薄。拉车的老牛瘦得不成样子,肋骨根根显露出来,眼白微微泛黄,眼神无力,如枯槁一般。麻绳勒紧老牛的颈皮,“哞——”老牛缓缓地摇了摇身子,似乎快要倒下。身后,一车千余斤的炭压得木头轮毂“嘎吱”作响……
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好似与李白正乘着小舟畅游人生于天地之间。黄河,坚冰如铁,欲渡不能;太行山,飞雪如盖,寸步难行;即便如此,我们仍乘风破浪,在愤懑挫折中奋飞。夜,点点繁星闪烁,我与李白共眠于自由的长空之下……
这些精彩的诗句每每与我发生共鸣。以至于,我在写作中,也不经意就有古语流泻:“青如玉,叶瓣四展,若花绽时之风韵也。”俨然间,古诗词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现在,每天清晨,一醒来,我都要与我的朋友,我的古诗词打个招呼——嗨,你好,古诗词!
我自幼被爸爸天天在家里背诵宋词而耳濡目染,培养了我对诗词的浓厚兴趣。我喜欢李后主词中流露出无心政事、追求文学的思想,也喜欢苏东坡词中壮志凌云、意气风发的豪迈,喜欢易安词中婉约缠绵、人比花瘦的愁绪……
大约在七、八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的词就是稼轩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我懵懵懂懂地疏通它的词义,理解它的感情,以及有韵路的句式,让我一下子对宋词有了兴趣。到如今,”“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成为我闲暇时消遣的对象。豪放派的也被少时的我慢慢爱上。
有一次,无意间翻看爸爸书桌上的《人间词话》。映入眼帘的就是王国维称之“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历三种境界”中的最高境界便是稼轩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爸爸好像背过,我心想。敌不过好奇心,翻阅到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禁被其中曲折的情节故事所吸引,读呀读,读到了几乎能够倒背如流的地步。同时也在感慨生于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辛弃疾虽然受到主和派压制,只得处于投闲置散的状态,却始终将个人的理想与时代的责任紧密联系,但是时刻准备上马杀敌、驰骋沙场却难以如愿。而他的精神他的词却千古广为流传。那时的我就憧憬着如果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为国献躯的女将好像也不错。
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作业堆积、学业繁重的原因,我喜欢上了有着淡淡愁绪的诗词。而李易安的词被我青睐着。在她生命的'前期活得潇洒自在,到了后期历经丧夫之痛后诗
词中便愁云密布。我欣赏如梦令中“应是绿肥红瘦”淡淡的惜春、惜少女时期的情怀;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所体现出来的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感情;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重阳节酒后赏菊的情景;点绛唇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少女天真纯洁、感情丰富的少女形象……有时和妈妈走在雨后的街上,见着一棵被风雨打落下不少花瓣的海棠树,情不自禁地诵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妈在一旁说:“当真是一个迷恋诗词的人呀,人家李清照愁的是春天易逝,少女时期将逝,也不知道你臭的是什么美。”我在一旁接着说:“吾不惜海棠,但惜这生命易逝啊!”妈妈在一旁无奈笑开了。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不可能一味地沉浸在哀愁之中,在拜读李清照的诗词的同时也观赏各种积极向上的诗词:比如说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词,如同阳光充斥着我的成长历程。伴我观赏夏日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带我西出阳关带我东临碣石,让我看尽楼兰古国的雄浑壮丽看尽长安开封的繁华富贵,伴我淋一场杏花雨观一场雨打梨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都得到了华夏子孙的传承,而诗词文化则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是我成长的见证者。
从幼儿园起,妈妈就叫我背诗,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的中华诗词。通常是妈妈读一句,我跟着读一句。反正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便咿咿呀呀地跟着背。背好了,便去楼下找小伙伴们玩,玩的时候嘴里还会嘟囔着刚才背的诗。有时他们也会背,便跟着背起来。也不知是为何,声音越来越大,好像争抢着看谁嗓门大。什么“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都是那是的诗。或许那时对诗词的了解并不深入,便当是童年的一点乐趣了。
上了小学,学习的诗词更多了,学习的知识范围也更广了,自然而然,产生了问题也就多了。为何是更上一层楼而不是直接上到顶楼呢?月亮真的像白玉盘那么圆吗?为什么一定是王师北定而不是什么李师南定?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一直存留于我的脑海中记在我的心里我暗暗决定,一定要弄他个明白。有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跟同学们说,他们只会回上一句:“研究这个干什么呀,一起来改诗吧!看看这个,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带钱!”说完他们便笑作一团,我也跟着笑了笑,心里想:“这首《望庐山瀑布》被改得真惨,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什么水都是几千尺,换一个几万尺得不会更壮观吗?难道不可以换一个其他单位吗?”现在回想起来,小学时那些与诗词为伴的时光给了我无限乐趣,但那些问题也意味着我今后一定会被为诗词做些什么。
到了初中,思想更加成熟了,背的诗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什么《蜀道难》、《春江花月夜》,各种长诗难诗都在我的背诵范围之内。而诗词也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出去旅行到马致远故居望着那小桥流水人家,还真有些凄凉之意;到了苍山洱海,站在水边,也能体会到水和澹澹,山岛竦峙。望着月光下看门入寺的老僧,经真不知应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了。李白的乡愁、杜甫的悲伤、苏轼的思念、陆游的爱国,都已经记忆在我的脑子里,铭刻在我的心中。
中华传统的诗词文化见证了我十四年从小到大的成长,而我却用了十四年通过诗词领略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变革与发展。唐宋元明清的`大事小事都以化作诗词朝我扑来。畅游在诗词之海,我充实了头脑的知识储备,改变了我内心世界里对世间万物的认识与理解。我接受了千百年来厚重古老文化的洗礼,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诗词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应该诗词的文化。让这见证了中华大地变迁的,象征着中国的诗词文化,与我们一起,共同成长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