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推荐3篇 大班数学20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请第二排的小朋友?,请第三排的幼儿?,请第四排的小朋友?。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请所有3座的小朋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根据电影票找座位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发电影票找座位。
设计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小朋友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师帮忙。设计二等分的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⒈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理解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材料:各种形状的纸(圆、正方形、长方形)、吸管、剪刀
花生10颗、透明水杯2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狐狸分饼》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捡到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大黑和小黑都想吃,可是只有一个面包,怎么办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闹着,狐狸大婶来了,帮他们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
问题一:大黑和小黑拿着剩下的面包,纳闷了怎么就只有这么一点拉。他们非常不满意。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问题二:狐狸是怎么分的?
二、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讨论:应该怎么分,小熊才会满意呢?
2、请小朋友拿出圆形的面包,帮两只小熊分一下,让他们都满意。
问题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引出对折)
他分成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两份重合就说明是一样大的)
(在黑板上贴上一个完整的圆,和分成二等份的圆)
3、小朋友真棒。大黑和小黑还想请小朋友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问题一:小朋友,你们看看篮子里都有什么东西呀?
4、下面请小朋友每样拿出一件,帮小熊分一下。(每样东西都分过一次的小朋友,可以再尝试对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出不同的形状)
问题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
(把原图和分割后的图都展示在黑板上)
问题二:(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份与原来比,谁大?谁小?上面的一个图形分成了下面的几个图形?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就叫二等分,分出来的份小,原来的大,分出的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3、小熊送礼物,探索二等分的不同方法。
小熊很感谢大家,他们也给小朋友送来了礼物,你们看看是什么?不过小熊也想考考大家,请小朋友把水和花生米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问题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
他分成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强调数数和目测的方法)
小结:对于不同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我们可以用折叠的方法、可以用目测的方法,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
5、延伸活动
刚刚小朋友们都非常棒,可以把水、花生和各种图形都分成相等的两份。放学后请小朋友把这些花生带回家,一份给爸爸妈妈,一份给自己,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吗?
在生活中,我们除了把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还可以分成相等的几份呢?(幼儿说)
那我们回去试试看,是不是和我们说的一样,可以分成相等的3份、4份、5份……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数字的物品,如有时间的.日历量杯、有号码的衣服、图书、电话、有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等食品包装袋。
2.学习包《科学·生活中的数字调查记录单》、亲子手册《科学·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收集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什么地方有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包《生活中的数字调查记录单》。
3.引导幼儿讨论:必须记住哪些数字(如父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4.引导幼儿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活动延伸:
1.请家长经常带幼儿一起垢污,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及其作用,如在购买食品时,寻找生产日期、保质期、标价等。
2.请家长指导幼儿完成亲子手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