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科学教案经典6篇 教案科学教案

2024-01-21 11:10:39综合
  • 相关推荐

科学教案经典6篇 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经典1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3、第二次剥豆,请个别幼儿剥豆数数,并作记录。

  4、两次一共剥了几粒豆,将两次剥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在记录单上写上数字。

  二、幼儿剥豆数数,并用符号和数字记录。

  1、介绍记录单,请幼儿说说记录单的每一个格子里写什么?

  2、讲解操作要求:每个幼儿两结豆荚,把第一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

  圈画在记录单的上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第二结豆荚里的`豆子数用圆圈画在记录单的下面一格,并在右边的格子里用数字表示。

  将两结豆荚的豆子总数用数字表示写在左边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将记录单贴在指定位置,交流评价,纠错。

  三、装豆子,巩固对数的感知。

  1、蔬菜批发市场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去送到批发市场吧,请四名家长扮演批发市场的老板。

  2、幼儿根据袋子上的数字装豆送豆,“老板”作产品检验。

科学教案经典2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他们有太多的为什么,渴望了解世界万物的因果关系,揭开其中的秘密。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交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桥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儿童实际,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层次,有目标的尝试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感官、体验、亲自尝试的过程中去发现事物变化起因和内部联系,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活动“有力量的纸桥”引导幼儿利用简单的材料,探索桥更多的奥妙,并在比较实验中,感受其中的科学原理,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纸做桥(桥墩固定)感知桥的承重能力

  2、知道波浪形的桥比平面的桥牢固,探索波浪的多少与桥的承重能力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1、探索纸桥桥面波浪的多少与桥的承重力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发现改变桥面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 4 张长方形的图画纸,正方体积木,吸管、垫圈若干。

  2、纸桥承重实验记录表人手 1 份,记录笔一支。

  3、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桥吗?你见过什么样的桥?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

  2、师:平常我们见过的桥大多都是用水泥钢筋,石头或者木头等材做成的。

  二、探究一:幼儿制作纸桥,并尝试探索平面纸桥的承重力。

  1、师:你们见过用纸做成的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试着用纸搭建小桥。

  2、师介绍操作材料。

  小朋友请试着用两块积木做桥墩(桥墩的距离固定)用吸管做桥下流水的宽,纸来做桥面,看谁搭建得又快又好。

  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请搭建好纸桥的小朋友尝试着放垫圈,看看你的桥上最多能放几个垫圈?并把它的数量记在记录表上。

  5、幼儿集体交流

  三、探究二:幼儿尝试改变桥面形状,探索其承重力。

  师:我们改变桥面的形状它又能承受多大的力?(可以放几个垫圈)请小朋友试着用折一折或卷一卷的方法改变桥面的形状,下面桥墩的距离保持不变,然后在上面放垫圈,最多能放几个垫圈?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小朋友说一说改变形状后的桥面最多能放几个垫圈,并进行记录,发现了什么?

  4、幼儿集体交流。[曲的桥面与平面桥相比,(弯曲)有波浪的桥面比平面桥能承受更大的重力。]

  四、探究三:波浪的多少和承重能力的关系。

  1、师:刚才小朋友发现弯曲(有波浪)的桥面承受的重力变大,要是弯曲的次数变多了,它又能随以多大的力?现在我们试着让它反复折叠几次,看能放几个垫圈?

  2、再次操作探究

  ①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折叠不同的次数,然后用垫圈进行探究。

  ②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③你做的纸桥最多能放几个垫圈?(并写在记录表上)

  3、比较哪种形状的纸桥更有力量?①师通过试验,记录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们相互交流②小结,纸折叠成波浪形后,能承受的力量变大,每一个波波就像一个小巨人,许多小巨人连在一起力气就大了(我们回家再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折叠的波浪比

  现在多,是不是它的承重力就更大呢?

  ③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平时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更牢固?(瓦楞纸、塑

  钢瓦、瓦片、纸扇、石棉瓦等)

  建筑师们根据一些科学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中国的.赵州桥,美国的金门大桥,小朋友们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工程师。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域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究,改变桥墩多少,桥墩之间距离的远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活动反思

  本主题《桥》前后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找找生活中的桥》、《有力量的纸桥》、《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旨在通过幼儿的眼睛,欣赏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与发展。

  活动《有力量的纸桥》在谈话中回忆经验,借助生活中各种桥的图片,与生活情景相融合,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找到新知识的衔接点,教师通过支架式语言:你见过用纸建造成的桥吗?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名小小建筑师,试着用纸搭建小桥。将已有经验与现时活动情景结合起来,蒙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重视幼儿体验学习,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等,使其多种感受器官共同参与尝试,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根据幼儿年龄和实际发展水平出发,由浅入深,让幼儿学会如何观察,如何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建构,如何表述自己的发现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活动中由平面纸桥,一个垫圈也不能承重,引导幼儿改变桥面形状后,又能发现什么呢?桥面所能承受的重力增大,改变形状后的纸桥面更有力量,再循序渐进,由弯曲次数少到弯曲次数增多又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并感受总结出其科学原理。

  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引起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幼儿主动去活动,积极去思考,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指导,以便师生之间都能掌握信息。如:让幼儿明白纸桥的上端(也就是桥墩支撑的地方),不能用垫圈压住,那样并不是纸桥自己的力量而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和简单的操作实验技能与方法。

  需改进之处:

  1、以后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将科学原理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起来,还要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

  2、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还要更好地提高教育机智,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并不断学习,向别人请教更好的经验。

科学教案经典3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名称,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了解果汁的制作过程,从而了解水果的更多的营养价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了解制作果汁的过程,知道果汁有营养。

  3、能说出各种水果的名字及各种营养价值。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水果的名字,及营养价值。

  教学难点:动手切水果。

  活动准备

  新鲜易切的水果、榨汁机、塑料刀、盘子、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

  “你们喝过什么果汁,喝果汁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里面都有那些水果,说出水果的.名字。{教师出示各种水果,幼儿说名字}

  2出示制作果汁的用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好喝又有营养的果汁:

  (一)让幼儿在盘子中切水果。{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安全。}

  (二)将切好的水果放入榨汁机中,教师盖盖子。

  (三)请一位幼儿打开开关。

  (四)将果汁倒入杯中请幼儿品尝。

  三、大家一起品尝不同的果汁,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营养价值。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教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科学教案经典4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科学教案经典5

  活动目标:

  1、了解现在是冬季,初步感知北方冬天和南方冬天的一些简单特征。

  2、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4、通过观察冬天的花草树木的变化,知道冬天的天气特征和人们的衣着变化。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1、教师(指着北方冬天的场景):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为什么?

  2、教师:北方冬天会下雪,地上、屋顶上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叔叔正在铲雪呢。小朋友们有的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堆雪人;有的在锻炼身体;河面上结冰了,有的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这是北方的冬天,南方的冬天和我们这里一样吗?

  3、教师:南方的冬天与北方的冬天不一样哦!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手指南方冬天的场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但是也很冷,人们也要穿着厚厚的衣服。

  三、活动结束。

  表扬上课认真的小朋友。

科学教案经典6

  活动由来

  天气干燥的季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静电现象。幼儿在生活中也会碰到梳头时头发立起来、脱毛衣时啪啪响的情况。本次活动旨在结合幼儿身边的现象,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并感知摩擦起电的简单物理现象。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2.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科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统计表。

  物质准备:纸青蛙、毛巾、塑料吸管、自制池塘、荷叶、大统计表、小笑脸。

  活动重点

  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的现象。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一只手偶青蛙,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纸青蛙。

  关键提问:

  吸管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吗?

  目的:引导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吸管吸纸青蛙。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贴到大统计表上。

  (1)请幼儿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关键语:

  觉得吸管和毛巾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对勾下面的方格里。

  觉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目的: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将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3.幼儿操作实验,尝试用吸管和毛巾摩擦吸起纸青蛙。

  (1)幼儿自己尝试用吸管和毛巾吸纸青蛙。

  关键语:请小朋友试一试,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吸管和毛巾摩擦来吸纸青蛙。

  关键提问:

  小毛巾和吸管玩“蹭一蹭”的游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你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你用什么方法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

  你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把小笑脸贴到统计表上。

  目的: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能吸起纸青蛙。

  4.梳理实验小结。

  关键提问: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的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梳理: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纸青蛙,帮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目的: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与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实践活动案例

  1.开始部分

  (1)出示一只玩偶青蛙,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是谁呀?

  幼儿:小青蛙。

  教师:小青蛙平时生活在哪里呀?

  幼儿:池塘里。

  教师:小青蛙生活在池塘里,喜欢在荷叶上跳来跳去。

  教师:现在,小青蛙想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去做游戏,可是小青蛙太小了,跳不上来,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幼儿:好。

  教师:小朋友那都有一根吸管,请小朋友想想能不能用吸管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吧。

  (以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第一次尝试用吸管吸青蛙。这是第一层次,教师用激趣的语言激发幼儿,引导幼儿只用吸管一个材料尝试吸青蛙。)

  (2)幼儿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纸制小青蛙。

  教师:吸管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吗?

  幼儿:不能。

  (教师运用提问,帮助幼儿明确第一次试验的结果。)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贴到大统计表上

  (1)回顾刚才实验的结果。

  教师:请小朋友让吸管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刚才用吸管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幼儿:没有。

  教师:现在又有一块小毛巾也来帮它了。请小朋友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教师梳理第一次结果的同时,引出第二个材料:小毛巾。)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教师:觉得吸管和毛巾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对勾下面的方格里。

  教师:觉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3.幼儿操作

  (1)幼儿自己尝试用吸管和毛巾吸纸质小青蛙。

  教师:请小朋友试一试,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这是第二个层次,在不提示毛巾与吸管关系的情况下,请幼儿自己尝试毛巾和吸管怎样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吸管和毛巾摩擦来吸小青蛙。

  教师:小毛巾特别想和吸管玩“蹭一蹭”的游戏。咱们小朋友不是玩过蹭一蹭的游戏吗,让它们也来蹭一蹭吧。看看玩完蹭一蹭的游戏,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这是第三层次,教师提示幼儿用毛巾和吸管蹭一蹭来吸纸青蛙。)

  教师: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可不能用力杵它,要让吸管挨着小青蛙躺下,帮助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教师:小毛巾和吸管玩完蹭一蹭的游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片。)

  教师:你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幼儿:跳到荷叶上了。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啊,你是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把小青蛙吸上来,帮它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现在,我应该把小笑脸贴在哪呢?

  幼儿:贴在对勾的下面。

  教师:请小朋友来贴上小笑脸吧。

  (教师通过几个关键提问帮助幼儿思考、回顾实验的过程。)

  4.梳理小结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也有一个池塘,可是小青蛙还没跳到荷叶上呢,我想请小朋友来帮帮卫老师。

  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的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教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帮帮我。

  教师: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纸青蛙,帮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教师:小青蛙今天特别高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它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我们跟小青蛙说再见吧,下次再跟小青蛙一起做游戏。

  (教师通过提问和请幼儿操作演示,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经验,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片,总结实验现象。)

  教师反思

  本节活动是我园园本科学特色课程的一个内容。我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近期目标进行了修改。

  原活动中的目标是“引导幼儿通过毛巾与木头筷子和塑料吸管的摩擦,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摩擦起电的现象。”在小组研课时,老师们通过分析、研讨后感觉,还是应该取消筷子这个材料。大家认为两种材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只用塑料吸管一种材料更有利于幼儿的'探索。所以改成现在的“初步感知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目标修改后,我对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发现塑料吸管的材质、折青蛙纸张的厚薄、天气干湿程度、幼儿摩擦吸管的力度、摩擦位置与吸管吸青蛙位置的不同等等都是影响幼儿能否用静电吸起青蛙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因素了解后,我对材料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之后开展了此活动。

  优点

  活动内容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把握准确;活动过程层次清楚、探索的环节逐步深入。活动中,幼儿非常投入,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积极探索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的现象;教师的指导语清晰、明确,指导时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把探索指向活动的目标。活动中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如有的幼儿吸管湿了马上换一个新的,纸青蛙吸不起来马上换成皱纹纸青蛙等。

  不足

  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有的幼儿用嘴吸吸管把纸青蛙吸起来,对于这种现象我在梳理总结和分享的环节没有提及,错失了帮助幼儿提升经验的契机;对于幼儿用毛巾摩擦吸管的位置和力度提示的不够。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