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诗经读后感12篇

2024-01-20 11:29:38综合
  • 相关推荐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1

  《诗经》这个文章主要写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最初被称为《诗》,被汉代的读书人奉为经典,才改为《诗经》,也叫《诗三百》。孔子就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古人们对该书非常的熟悉,秦始皇时期曾经焚毁过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

  我的感悟是:中国的传统礼仪道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学习,吸取精华部分。在古代,学习《诗经》也成为小学生的必备课题,吕老师现在要求我们背诵诗词也是想通过背诵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从中吸取做人做事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

诗经读后感2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作者的见解很独到,结合生活感悟,所见所闻,写出了如此好的诗经中的植物书籍。慢慢读,值得一读再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词义精深。

  以乐心,度俗世,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也有许多快乐在这份艰难中,因为凋零和枯萎当中,还有绿不能尽的春天。书中有言“我的黄叶要纷杂一些,生命给予我的浑浊还没有停止,黄叶于我是凌乱的,破碎的。”

  天地万物,孰能无情?感念万物的玻璃心,不言自伤的泪千行。不懂诗的人,读到这样的'文字,都会心里一抖,抖的心乱了,生命却清了。

  我怕我的文笔太过拙劣,还是不能诉之一二,毕竟理解吸收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最后用《郑笺》里的一句话收束此刻的心情:“此言草木尚各得其所,人反不得其所,伤之也。”

诗经读后感3

  蒹葭大概是离爱情最近的草了。那些诗词曲调是如何忧伤地在锦瑟无端五十弦里流淌了千年,那些依依的情愫,霏霏的愁思,是如何在浔阳桥头缠绵了千年?把目光抛进朦胧的水雾中,寻访那在水一方的婉约伊人。

  在荻花弥漫的深秋,她就站在大片的芦苇里,巧兮倩兮,温柔委婉。只一抬眼,就寻到了那个隐约的身影。水气氤氲,我看不清她的容貌。一条河,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我在这边,你在那头,河水惆怅地流过,我们就这样对视着整章的《秦风》。一种草,是世上最忧伤的心事,我望过你抚过的获苇,我抚过你望过的芦花,我经过你经过的温柔。蒹葭在爱情里等待了千年,等不回一个对视的`瞬间。

  那些君子,那些伊人,那些在河岸对望了千年的爱情的萌芽。你回头,你转身,你蹙眉,你轻笑;我呆立,我痴望,我失神,我看到你转身走出我的视线。获花飞荡,你的身影隐于蒹葭之后,水袖残留在《诗经》泛黄的扉页上。

  秦国的风流浪了千年,白露在风中结成了寒霜。传说中的伊人,在梦的一方。

  又何必提袖掩面,月隐青山,你的身姿早已模糊,抛进水雾的目光,在这个白露为霜的季节,垂钓出一生的思念。

  我打开《诗经》的封面,牵出一串悠长的获花——蒹葭苍苍。

诗经读后感4

  这是一首古代的公务员抱怨的诗歌。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公务员一边踱步走出了门,一边长吁短叹:唉,国君把政事都扔给我处理,搞得我每天上班都好累啊!我每天都忙着工作,天天加班,工资还那么低,搞得我家里人都挖苦我责备我啊!唉!我能怎么办呢?这就是命吧!

  春秋时候的政权,是一个层层封建的模式。天下是周天子家的,但天子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天下,所以分封诸侯作为地方上的代理人;诸侯国是君侯家的,但君侯也不能自己治理偌大的国家,所以分封公卿作为地方上的代理人;封邑是公卿家的,这跟后世的聚族而居的村落很相似。公卿要想治理好封邑,就要依靠宗族的凝聚力团结一个个小家庭单元,而这些小家庭单元的男主人就是士了。

  所以这样一个政权架构里,处在各个层级上的贵族都具有双重身份。诸侯是给天子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国家的老板;公卿是给诸侯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封邑的老板;士是给公卿打工的,但自己也是自己小家庭的顶梁柱。

  我觉得,这首诗可能就体现了处于双重身份的贵族的矛盾心理。

诗经读后感5

  这是一首女子怀远诗。前三段不难理解,女子看到雄雉展翅而飞的模样,想到了出门在外的丈夫,也是这样一表人才。她直接地表达着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第四段,话锋一转,开始抨击“君子”们没有德行。

  这里咱谈点话外的。本诗以雄雉比喻君子,这个意象其实大有典故。中国人很讲究礼节,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很多今天看起来习以为常的礼节都来自于古时候的贵族仪式。比如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去人家家里必须得提点东西这个事,其实背后的文化大有来头。

  在《西周史》中谈到西周的礼制时,我们知道了当时的贵族们彼此轻易不可以见面,有非常繁琐又严格的“贽见礼”,会见过程不但要按照固定的仪式进行,而且要带礼物,礼物还要按照访客的身份进行选择,主要有三种:玉、帛、禽。

  高级贵族如公侯,会见时以玉为贽,且玉也有不同的等级和形制;次等贵族以帛为贽;末等贵族相见以禽为贽。当然啦,帛和禽都按其主人的身份等级有严格规定的。

  以禽为礼,主要包括羔、雁、雉。作为统治阶级里最下层的士阶层来说,以雉为礼最为普遍了。大概也正因此,雉成为“士”的象征。

诗经读后感6

  全诗共六章,一、二两章追叙幸福的恋爱过程,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第三章围绕爱情发表议论,怨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规劝年轻貌美的天真少女别沉醉于爱情。第四章叙写女主人公被弃而回娘家,她由浩浩荡荡的淇水联想到自己过去的感情生活,不禁怨恨氓的负心而反复无常。第五章用赋的手法补叙了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一连用了六个“矣”,写出了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属地位,读起来让人感觉凄苦哀怨又无可奈何。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直接议论抒情,斥责氓的虚伪、欺骗、易变,坚决表明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的态度,表现出女主人公决绝、坚强、刚烈的性格特点。

  《氓》结构严整,与它的故事情节、作者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耐人研读。

诗经读后感7

  这是一首女子被抛弃后诉说苦怨的诗。

  通过丰富的意象,这位女子将整个事件的始末为我们娓娓道来:她的丈夫要娶新妇了,对她大发雷霆,她怨他没有遵守曾经同生共死的山盟海誓,默默然一个人离开了家门。

  但此时此刻,这位女子并没有任凭一枪怨怼泛滥,也没有愤怒,没有哭闹。她的感情是隐忍的,化作委婉诉说和感化规劝。或许正映衬了她所反复强调的.女子的德行吧。

  人说夫妻能共甘苦,未必能同富贵。她回忆曾经贫穷的日子里自己如何辛劳操持,而今天丈夫有了富余的生活,就喜新厌旧,想抛弃糟糠之妻了。

  这样的事情,自古而今,两三千年来似乎已经司空见惯。我觉得,从诗中可以学的是她的自重和优雅,并不必要用哭闹和激愤来结束一段关系;从今日的视角而言,女人更要具备一份自尊和独立,毕竟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与其被生活折磨成了黄脸婆的时候,指责男人食言违誓,喜新厌旧,不如把握住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无论在什么样的年龄、什么样的境遇都能有自己的魅力。

诗经读后感8

  打开《诗经》,随便一篇就是风景。华丽的辞藻下蕴含的是最朴素的愿望和最真挚的感情,让人身临其境。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人前一杯酒,各自说说笑语;人后一片海,独自翻翻夜晚。江面之上,泛起孤舟,孑然一身,灰暗天色之下好像世间只留下我一人。那是漫天烟火下的悲欢离别,那时一个人孤独且骄傲的旅途。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芳心暗许,猝不及防。我对月色之下的佳人一见钟情,但似乎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人的爱情。自以为美满的开头都有不尽人意的'结局。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诗经》写述的是最美好的相遇、最悲伤的结局、最孤独的旅途和最洒脱的人生。我们中的每个人,浮世千万里,苍穹无数星,全部都要看过去。

  愿你到达期盼的生活。想看的花都有人种,想喝的就酒有人酿,想穿的衣服都裁剪刚好,想听的歌时光为你唱很久。

诗经读后感9

  丝绦拂曳,独钓河州。

  悠哉闲游,天水独色偶掠鸿雀,伛偻稀往,握刀柄直耍个风响。竹路悠长,远闻犬吠,少有孩提嬉闹,寂清无风。走他半里现茅门,少年心性,腕间着力,刀白锋泽,枯叶早落,唰唰欲折人家桃。

  睥睨斩尾芦渡天远,间揽长绢紧发,望水江涛引轻愁。挑刀荡浪水波,幽幽,悠悠。风起微萧,想来春到。唯见暮浪击残,想罢未得心上喜悦,轻叹岸到村郭。

  持剑,击节疾,拍声张。转腕甩花样,剑光乍泄轻寒,明映烛光月白。叱咤助兴,利刃破空突刺,收势翻身疾转,点腕左右微动,连绵起势。斩影连环泄幕光,展腾跃激昂,落地划作剑弧,凌厉张扬。三叠拍息,骤然收势。余威震,银龙吐息归鞘,之余清鸣悠越。

  撇头忽见那女子身影,白衣同流苏飞扬,或是偶然遇到露得风姿,倒是见笑。

  只有这一眼,忘不了——

  在夜深人静是偶尔想起她,忆起那是全世界的光都汇集的闪亮——忆起初见时的.那一撇,每一处细节,每一处情景,忆起她半遮半掩的浅笑和她逆着光的影子。

  辗转难眠,只知道她是我的光。

诗经读后感10

  伴着关关和鸣的雎鸟,我独自来到河中的小洲。

  闲暇之时,偶尔能来到此等惬意之地,又何尝不为享受?我这么想。但总觉得似乎还少了些什么。突然间,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她身着绿罗衣,竹簪束发,光洁白皙的脸庞,乌黑深邃的'眼眸,实在是少见的美丽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细思,这难道不就是可以娶以为妻的贤淑女子吗?我入了迷。少时,不觉天色已晚,还未来得及与这位女子言谈,她便款款离开。遇见,或许只是一眼,便能走进我的心中了吧。

  晓看云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从那以后,每每我闭眼就寝,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现在我眼前。无论是白昼,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见她,追求她,与她相伴余生。但是,再多的爱意也只能化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彻夜难眠。

  梦回那日相逢,参差不齐的荇菜之间,隐隐约约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钟鼓,只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梦醒时分,我终究还是得不到我心仪的女子,她也无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待到陌上花开之时,试问你可否缓缓归矣?

诗经读后感11

  《诗经》很有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但到后来,《诗经》变成了贵族的音乐书。秦始皇时期曾经焚毁过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人人都熟悉《诗经》,因为《诗经》很有名,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非常有名。

  我从小到大也背过一些经典的诗,我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背诵,一直到我幼儿园、小学,目前我已经可以背诵100多首了。我不光把他们背下来了,而且还熟练地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有一次我旅游,结交了一个朋友,我们离别时我给他写了一首诗作为纪念,这首诗是仿照李煜的`《相见欢》来写的。诗文是这样的:

  《送别》

  一声别,朋友走了。

  无耐朝来孤独晚来悲。

  不知联系,又不知姓名。

  只望下次能再见。

  这也充分体现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诗、多背诗,多作诗,继续把经典传承下去。

诗经读后感12

  文|许灼洋。提起诗经,人们总会想起雎鸠关关的声音,以及君子奏着琴瑟与淑女交好的情形,但诗经能够流传千年,其中魅力必然不光只有这些。

  诗经作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中记载着古代劳动人民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

  诗经中的`“风”相传是周天子派史官游走四处收集民谣后汇集而成的。新闻人在收集新闻的时候,应该像史官一样,腿脚能奔走。

  诗经中的诗是感人的,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纪实,这也给了我一定的启示,我们的新闻必须要纪实,我们应该搬运事实,不能捏造事实。

  在新闻的写作中,“赋”这一写作技巧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豳风·七月》就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中描写的就非常细致。我们在写新闻消息的时候也应该像这样,把事情交代清楚。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