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景点导游词9篇 河北省景点导游词
从大金山楼前行,过窑沟楼和一个无名敌楼,便是拱洞高不足3米、宽不足2米的后川口,从后川口再过后川楼和一个无名敌楼,便到了将军楼。
将军楼东西长13米,南北宽8米,高10.3米,形似棺柩。现在看来它与别的敌楼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据当地上了年岁的老人讲,当年走进将军楼,可看见四壁布满了各种雕刻,有各种花卉,如杜丹、海棠、荷花、绣球等等;还有各种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海马、龙、凤等等。楼门石柱用汉白玉雕砌。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世界”!因此,将军楼又有一个名称:“花楼。”楼内的雕刻在日本侵略者占领这一带时,被破坏殆尽。关于将军楼,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华考试论坛
当年戚继光从南方调到北方担任蓟镇总兵不久,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坚决要求参军。他自称姓武名桂花,家住浙江宁海,奉父亲遗命来投奔戚将军。戚继光考察他的武功兵法,他连发两箭射下两只飞鸟,徒手打败五个持械士兵,并且对戚继光抗倭的兵法熟记于心。戚继光非常高兴地收下了这个文武双全的小伙子,后推荐给朝廷,任命为镇守古北口的副总兵。
武桂花上任不久,鞑靼骑兵进犯,他率领一千名士兵,巧布奇兵,出奇制胜,使敌人的五千骑兵损兵折将,大败而逃。由此受到皇帝的亲自召见,并设宴为他庆功。
隆庆三年,武桂花奉命率兵修建后川口一段长城。他与士兵同甘共苦,亲自背砖运石,还非常关心士兵的疾苦,认真听取士兵的意见,集思广益,出色地完成了筑城任务,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长城刚刚修完,北方敌人再次大举入侵,武桂花率兵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胜利来临之际,武桂花却劳累成疾,突然病倒死去,时年刚满25岁。死后人们才发现武桂花是女扮男装来参军的。遵照武将军“活着为保卫长城而战,死后愿伴随长城而眠”的遗嘱,士兵们将她埋葬在离长城不远的山坡上。为了让后人永远缅怀和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女将军,士兵们将她亲自参与建造的这座敌楼命名为“将军楼”,把将军楼外的一条山沟命名为将军沟,世代相传。
(小狐顶楼)
从将军楼前行,经过拐子沟的敞楼子、破楼子、黑楼子、三眼楼、五眼楼等五座敌楼,前面有一座酷似狐狸头的敌楼,两个小黑洞就像狐狸的眼睛,一个大黑洞就像狐狸的嘴,这就是小狐顶楼。
小狐顶楼为双层敌楼,特殊之处在于上下两层之间没有楼梯,只有一个四方形的小天井,当年守军借助木梯或软梯上下楼。如今木梯和软梯均不见了,一般人要徒手攀上这垂直的3米多高的天井,是非常困难的。而万里长城珍贵的浮雕影壁——麒麟影壁,就修筑在小狐顶楼的二楼上面。
影壁墙用青砖砌成,高2米,宽2.5米,面向北方。影壁上用15块方砖,拼制成一幅浮雕的画面,画面中的麒麟呈奔跑状,四周驾祥云,头扭向侧后方,嘴微张,舌头外吐,尾巴高高翘起,显得生龙活虎,威风凛凛。
数百年来,由于人迹罕到,少了许多破坏,因此虽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霜雪雨,麒麟影壁居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文字砖长城)过去,在万里长城上曾经发现过少数带有文字的青砖,就已经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而在金山岭长城的大狐顶楼两侧,竟然有500多米长的.长城,几乎完全是用带有文字的青砖砌成的,这就更加难得了。
从小狐顶楼前行不远就是大狐顶楼。自两楼之间的上坡路段开始,就可以看到两侧的城墙的青砖上刻满了文字,内侧由于年代久远,上面长满了青苔,无法辨识,而外侧的青砖上,则刻有“万历六年镇虏骑兵营造”、“万历五年山洞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等字样。这是万里长城上独一无二的一段用文字砖砌成的长城。它为我们研究长城的修筑年代、参加施工的部队等,提供了翔实而确凿的证据,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科研价值。
由大狐顶楼继续前行,再过去两座敌楼,就到了金山岭长城的东段,那时万里长城上最险峻的一段,有著名的仙女楼、望京楼等。目前已由北京密云县开发,称为司马台长城。好了,各位朋友,相信美丽的金山岭长城已经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在下山的时候请注意安全。下山休息之后,可以继续观赏迷人的长城夜景。
由承德金山岭长城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长城旅游新项目——“夜长城”,西起西五眼楼,东至大金山楼,全长2500米。在苍茫的塞北夜幕之中,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上,一条光明璀璨的长龙蜿蜒曲折,使人惊喜不已,赞叹不止。在夜长城之上品尝长城烧烤、举办各种舞会及游艺活动,定会让您终身难忘。
大家都很辛苦了,一会儿可以乘坐索道直接到制高点来观赏长城独特而迷人的夜景。各位朋友,再见。
各位游客朋友:
你们好!我是昌黎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X.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号称“十里葡萄长廊”的葡萄沟。如果我的服务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不知您听说过没有,昌黎是冀东有名的花果鱼米之乡,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西南部平原地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农作物,北部山区盛产葡萄、梨、苹果、板栗核桃等干鲜果品,东部沿海盛产螃蟹、对虾、扇贝、梭鱼等海产品。来昌黎作客您随时都有可能大饱口福。我们今天去游览的葡萄沟位于昌黎县十里铺乡西山场村,坐落在凤凰山脚下,和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这里三面环山,背风向阳。
白天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夜间因为地势高,气温又比平原低。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和形成,加上这里水质好,所以形成了适合葡萄生长的优越环境。农民门多年来丰富的栽培经验,也是这里葡萄品质优良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西山场村的葡萄远近闻名,是十分抢手的果品。
现在我们的车已驶进了十里铺乡,您看,公路两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葡萄架,一串一串的葡萄有红有紫。我发现很多朋友都在流口水,您不要着急,更好的还在后头。呆会到了西山场村,您才会见着真正的葡萄,那时会让您敞开肚子吃,痛痛快快的过把瘾。
十里铺乡共有土地一万四千亩,其中一万两千亩种的是葡萄,年产鲜葡萄900万吨,直接经济收入1500万元。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这里的农民也有了品牌意识,为自己的葡萄注册了商标,取名“碣石山”牌。相信碣石山牌葡萄将来一定会成为名牌产品,说不准哪天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已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十里铺乡瞅准市场,外引内联,先后建成了三家干红葡萄酒厂,建立赤霞珠酒葡萄基地3000亩,既进一步巩固了昌黎县“干红县”的地位,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葡萄保鲜的问题,全乡建有30多个保鲜库,能存放上千吨葡萄,又建成温室大棚38个,使葡萄成熟期进一步提前。
十里铺乡的葡萄,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各地市场,让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昌黎县甜滋滋的玫瑰香葡萄。我们现在经过的村子叫做湾里村。大家看,两旁的民房是典型的农家小院,院墙都是当地农民就地取材用石块砌成的,显得别具一格。湾里村共有农民254户,近两三年内就出了20多位大学生,很是让村民们津津乐道。他们说这里风水好,人杰地灵。要是这样,各位游客朋友今天从这走过一回,也能带回去一些灵气,让您的事业更加发达,生活更加美满。我们现在已到达西山场村。请各位朋友下车,不要忘记带您的小剪刀。现在往四周看一看,您是不是感觉到我们已经置身于葡萄的海洋中了!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天,因为天已经被葡萄叶遮住了。
整个西山场村直到半山腰,都覆盖在了密密匝匝的葡萄秧下。弯弯曲曲的山路,由葡萄架围成的绿色长廊。人们这里是“北方吐鲁番”。您觉得怎么样?西山场村共有农民124户,只有100多亩山地,年产葡萄却达100万斤。这里栽培葡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古老的葡萄树有180岁的高龄,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几十年树龄的更是比比皆是。可以说,每一棵葡萄都是一棵摇钱树,为农民摇来了钞票,摇来了彩电、冰箱,摇来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现在您看到的这些葡萄是巨峰葡萄,属于杂交品种。它的果实较大,颜色呈黑紫色,含糖量达13%——15%,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是龙眼葡萄,还没有成熟。之所以叫龙眼,是因为它的果粒均匀,果实呈圆形,形状好像龙的眼睛一样。
这种葡萄果皮比较厚,成熟后呈紫红色,上面有一层白霜。果肉是绿色的,柔软而多汁,含糖量达14%——15%,味道较甜。这种葡萄是什么品种?您别急着猜,先尝一尝,品品味再说。对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玫瑰香葡萄。
玫瑰香属于特级品种,大家看,它的外形非常美观,果实密实,红里透紫,好像一堆珍珠,含糖量在16%——20%之间,鲜甜可口,有类似玫瑰般的香味,所以取名玫瑰香。玫瑰香葡萄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营养成分,长期食用可以强身健体,美容防癌。昌黎县葡萄酒厂生产的保健酒“鼋鱼酒”,就是以玫瑰香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的。获得了省优产品称号和全国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
下面我们到一户农家小院,听主任介绍以下种植葡萄的经验和体会。中午在这里品尝地地道道的农家饭。您看整个院子都被葡萄秧遮盖的.密不透风,其实呀,这只不过是一棵树上的葡萄而已。单单这棵树产量就能达20xx斤!您看着一串串的葡萄又大又紫,既赏心悦目,又叫人眼馋。别着急,您喜欢那串就摘哪串,别浪费就行。咱们哪,边吃边听。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葡萄长廊,观赏了这里别具一格的景色,品尝了各种新鲜甜美的葡萄。我发现每位朋友都意犹未尽,兴致勃勃。看到朋友门玩得高兴,我的心里也像吃了玫瑰香葡萄。回去以后,请各位朋友把昌黎的玫瑰香葡萄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也把昌黎人民的祝福和友谊带给他们。
昌黎人民时刻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希望您不要忘了昌黎的山、昌黎的水、昌黎的人、昌黎的情,有空常来看看。我会随时恭候您的光临。祝您一路顺风,再见!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翡翠岛参观游览。
(沿沙山往前走)
可能大家一来到翡翠岛直观的感觉就是浩瀚的大海和高大的沙山。的确,翡翠岛的海洋大漠风光是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它的东、北、西三面由渤海和七里海环绕,岛上沙山连绵起伏,方圆七平方公里,最高处可达44米,很是壮观,素有“京东大沙漠”之称。因为它距离首都北京只有270公里,而且其高度和规模足以同西北的腾格里沙漠相媲美。我们在这么近的地方,能看到只有在黄河故道和戈壁滩才能看到的景观是非常幸运的。除此之外,这里还是鸟类的王国,几乎全国1/3以上的鸟类在这里可以找到踪迹,其中就有世界珍禽黑嘴鸥。被动物学界称为“活化石”的文昌鱼,也在浅海中生息繁衍。在沙山的西侧是六万多亩苍翠的林带。一会儿,我们站在沙山顶部,举目四望,您肯定会觉得这里风光独好。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1990年这里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有的朋友可能觉得翡翠岛很荒凉、很原始。的确,在我们的视野里没有现代化的建设和设施,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状态,这是一种美,为了保持这种美,我们不能把石头、砖头、钢筋、水泥搬进来。说句玩笑话,我们就是向生活在钢筋水泥夹缝的人们出卖荒凉。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生态旅游是高雅的。
有的.朋友已经在互相询问,这些高大的沙山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人堆的吗?不是。这些高大的沙山是由于漫长的海洋动力作用而形成的,其沙主要来自于滦河携带的泥沙,据昌黎县志记载,滦河入海口
几经改道,12—13世纪从这里入海有200多年的时间,这些细纱在滦河口附近在良沉淀淤积,14世纪滦河口改道,移动到乐亭县内,这一代岸边开始平静,在经历几百年来风力和潮汐的作用,逐步堆积,才变成了今日的沙山。真的是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对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倍加爱护。今天,翡翠岛虽然对游人开放,但却是保护性开发,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唤起人们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寓教与乐。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十几万人次来这里参观游览。
(滑沙场)
大家看,您可以从滑沙入海冲浪,就是乘滑板从沙山顶部呼啸而下,一直冲向大海,既可以享受滑沙的刺激,又可以感受滑水的新奇,这项运动在国内尚属首创,如果您有兴趣,有胆量,赶快去换泳装!不滑沙的朋友也不要错过到沙山上观光的机会,请大家随我一起顺软梯往上爬,体验您意志和体力的机会到啦。我们设置软梯,是为了防止沙流失量太多,超过风的自然搬运能力,沙山的高度和坡度将难以恢复。
(沙山顶)
我们先坐在这里休息一会儿,您可以尽情地呼吸一下翡翠岛的新鲜空气,据科学测试,翡翠岛每立方厘米中,负氧离子多达20000多个,所以很多人都把翡翠岛称为“天然氧吧”,这主要是得益于我们眼前这片六万多亩的苍翠林带,它对于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是功不可没的。这些树主要以刺槐为主,是五、六十年代沿海居民为了防风固
沙而栽种的,现在也形成了一道风景。八十年代初,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们来这里考察,他们从飞机上俯瞰的时候,觉得这里绿树葱茂,浓荫覆盖,恰似块翡翠镶嵌在金沙滩上,“翡翠岛”就由此得名。大家往西看,那片海就是我们提到的七里海,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泻湖,相传七里海在很久以前是一个封闭的湖泊,并未与渤海相连,湖里长满了菱角和芦苇,周围有很多居民繁衍生息,渤海湾里有一条恶龙,对这块风水宝地垂涎很久,总想占为己有。有一天晚上,它突然兴风作浪,七里海的水顺时猛涨,把附近的民房很快就冲塌了,百姓四处逃难。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叫杜小龙的小伙子勇敢的站了起来,他凭借着自己高强的武艺打败了恶龙,最后自己又变了一条独角龙,用自己的奋力挖开了一条渤海和七里海的通道。大水退下去了,百姓得救了,而这位勇敢的小伙子确累死在沙滩上了。当地居民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小伙子,就把它挖开的海口命为“新开口”。这就是“独角龙一夜开海口”的故事。大家来翡翠岛的路上也一定看到了,就在七里海的东侧,那里停泊着很多渔船。目前,它已发展成为国家二级渔港。现在,我们站在沙滩上,黄沙、绿林、碧海、蓝天尽收眼底,其实,翡翠岛的独特之处,可用两句话概括,那就是“借得江南绿叶装点半岛翡翠;移来塞北黄沙成就大漠风光”。
(海边)
翡翠岛的海浴场远离城市和乡村,没有任何污染,为国家一类海水,它的特点可概括为“细纱、水清、滩缓、潮平”,很适合游泳和沙浴,而且我们还为大家开辟了沙滩排球和沙滩足球场。想去滑沙的
朋友也尽管放心,我们没有重复收费,买一张票可以玩个痛快。好,翡翠岛生态游览岛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希望您玩得开心。
位于市中心,历史久远,初建于唐上元年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张柔移镇清苑(今保定),画市井,定民居,建城郭,并役使大批自江南掳来的园林工匠,在此扩建园苑,引城西北鸡距泉和一亩泉之水,种藕养荷,构筑亭榭,广蓄走兽鱼鸟,名曰雪香园,为其私家园林。因荷花繁茂,故明代称为莲花池。
总面积现存36亩,其中池水面积近12亩。明万历年间改建为水鉴公署,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和修葺,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以池中水心亭(临漪亭)为中心风景点,君子长生馆、藻咏厅、观澜亭、濯锦亭、高芬轩、响琴榭等建筑和景点环池而设,各存典故。亭榭楼台,布局严谨,登高环顾;水中芙蓉拥翠,荷花亭亭玉立,柳丝袅袅娜娜,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是冀中平原上一颗古代园林明珠。园内设有莲池书院。古莲花池还以碑刻众多而著称,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近百通。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闻名中外的金山岭长城。有人说,要看长城之长,上金山岭;要看长城之雄伟,也上金山岭。此话十分有道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在河北省滦平县境内。金山岭长城是北京密云县与河北滦平县的交界线。它西起龙峪口,东到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大小关隘5处,67座敌楼,2座烽火台,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它被国家定为一级旅游景点、风景区。
(停车场至砖垛口的道上)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北齐,那时为土石结构,单调低矮。十五世纪中叶,明王朝国力由强转弱,北方蒙古族鞑靼、朵颜等各部乘机南侵,京都受到威胁,于是明朝廷决定重修这一段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的长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把抗倭名将戚继光由闽浙调到北方戍边,任命为蓟州总兵。戚继光率部队士兵与当地民夫,对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昌平县境),1000公里的原有长城,普遍进行了改建和重建。边墙城体加宽加高,要冲地段修筑双层的城墙。又在全线修筑1000多座高大坚固的敌楼(又叫敌台或空心敌台)。在戚继光任职的十四年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在后来的数十年里,明王朝又不断地调兵选将,加以修缮,使它形成一道城墙高峙,战垒林立,能守能攻的坚固防线。金山岭长城,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段。这段长城及所属设施都是砖石结构,气势雄伟,旧貌依然。经专家鉴定,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
金山岭长城充分体现了戚继光“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因此,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坚实,布局严谨,攻守兼备。长城沿线的沟壑要冲都设有关口,既能出关巡逻,又可对敌人实行迂回包抄。主要关口加设防线,修筑重墙,山巅上还设烽火台。长城主墙与敌楼挽臂相连,互为一体。一些重要地段往往在主墙道上加设九至十多道障墙。
总观金山岭长城,城关相连,敌楼相望,处处布防,道道设险。遇有战争,烽火传递军情,全线严阵以待。战事和平,沿线驻军可在附近坡地屯田,自筹军粮。
(砖垛口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进的这个关口叫砖垛口,游人一般都从这里的砖梯登上长城。
据考证,早在北齐时期,就在这里建筑一个关口。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时,又在这里重建了这个砖垛口。
砖垛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这一带长城上发现的火炮、石雷、箭头等武器来看,明朝时这里战事不少。近一个世纪,也有大的战事发生。1933年,东北军张学良的部队,曾经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过多次激烈战斗。1948年夏天,北京解放前夕,解放军进攻古北口没有成功。然后改从砖垛口,龙峪口等长城上的关口突破,包抄古北口反动派守军的'营地,很快歼灭了敌军,打开了古北口通道。
大家请看,这是十分珍贵的文字砖。在这里能见到的并不多,而在将军楼和大狐顶楼中间,500米的城墙上,这种文字砖就多了。这些砖上面主要记载了当年修筑这段长城的年代以及部队番号,如“万历四年震虏骑兵营造”、“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等等。这些文字用楷书或隶书写在砖坯上,烧制而成。长城专家朱希元介绍说,这段文字砖长城,在中国万里长城上是独一无二的。文字砖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砖垛口至东方台的长城上)
漫步在长城上,只要您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一些有趣而独特的东西。
长城底部用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中间用土、沙、石填方。城墙顶部的马道上,都用大方砖铺面,可容六、七人并行。马道的陡坡,都用砖砌成梯形台阶,上下方便,不致于滑倒。这是金山岭长城建筑的独到之处。各位请看,马道上每隔两、三米远,就有一条排水沟,排水沟靠外侧的一端,有一个吐水嘴。这吐水嘴作用有二:
一是用来排除雨水,防止雨水冲刷墙体;
二是守城士兵从这里施放雷石,打击敌人。
不知各位发现没有,有的地方城墙设里外两层。墙顶部靠内侧的一面,用砖砌成高1。5米的墙,叫宇墙,又叫女儿墙。墙顶部靠外侧的一面,用砖砌成高2米的墙,叫垛口墙。垛口墙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旗孔,用来插军旗助威,或以旗作为传递军情的信号。无论内侧的宇墙,还是外侧的垛口墙,都设有上、中、下三层射击孔,可供士兵立着、跪着或卧着三种姿势射击来犯之敌。这又是金山岭长城建筑的独到之处。
另外,金山岭长城上,还可看到数不清的射击孔、了望孔,都饰以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桃形、箭头形、刀把形、锯齿形等等,一个个精巧别致,耐人寻味。请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细细观察。
(在东方台)
我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前播放的片头语长城和中央电视台自用广告语:“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背景长城,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是金山岭的骄傲,也是万里长城的骄傲。金山岭长城自1986年开放以来,国家的领导人曾多次视察。13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来观光游览。100多部影视作品展示了金山岭长城的雄姿。北京丽都、王府、凯宾斯基等几十家大饭店多次在这里开展越野攀登,举行篝火联欢、烟花晚会等各种文体娱乐活动。1998年9月,金山岭长城为来自13个国家的“雷励远征计划”活动的160多人在长城上举行大型酒会,取得圆满成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各位请看(指西方台),那就是宝岛“飞人”柯受良1992年飞越长城的地方。当时39岁的柯受良,驾驶着“雅马哈”赛车,象凌空的雄鹰飞越过金山岭长城,成为中华飞跃长城第一人。
1995年10月6日,瑞典有一对青年在那里按中国风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时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举行婚礼?他们说在长城上举行婚礼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尤其这段长城景观奇特、雄伟壮观,愿自己的婚姻象长城一样牢固可靠。朋友们,你们中是否有人也想到这里举行婚礼,欢度难忘的一刻?如您已婚,也不要遗憾,到这里度金婚纪念日和银婚纪念日也一定终生难忘。
(障墙前的丁字路口)
刚才离开东方台时,有人问我,前面山脊上的那截长城很特别,在这里它起什么作用?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这截高大的城墙叫“支墙”,确实是万里长城所罕见。它与前面的库房楼相通,是库房楼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敌兵来犯,守卫在支墙上的士兵可以最先与敌兵交火,万一抵挡不住,可以凭借支墙,边打边撤退,最后撤到库房楼里,继续与敌人战斗。(手指支墙前方两侧的烽火台)各位请看,支墙北面200米的两侧山头上,各有一个圆形的墩台。你们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吗?我告诉大家,那叫烽燧,就是烽火台。古代战时,利用它点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
(在障墙处)
这就是障墙,是金山岭长城特有的设施。在金山岭长城的一些敌楼附近、横着在马道上筑有一道道短墙,这就叫障墙。障墙高2。5米左右,长差不多是马道宽度的三分之二。上面有望孔和射孔,万一敌人攻上长城,守城士兵可以据守障墙,进行抵抗和反击。
(进库房楼)
这座敌楼,就是鼎鼎有名的“库房楼”。它比一般敌楼大,在长城的军事设施上最富代表性。这座敌楼不仅有支墙、障墙等防卫设施,它的外侧还筑有一个半圆形战台,叫月城,上面设有密集的射击孔,这是库房楼的第三道防线。在距离障墙约50米的山坡上又筑有一道“挡马墙”,阻挡敌人的骑兵接近。“挡马墙”就是库房楼的第二道防线。这座楼防守如此严密,说明它不是一般的敌楼,可能是史料中记载的叫做“总台”的敌楼,因它旁边有座库房而被称“库房楼”。
因为时间紧,所以只能走马观花的大概看看。其它的长城还有很多,有机会请大家细细游赏。
在碧波万顷的渤海之滨,绵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伟的城楼,依山临海,景色十分壮丽,这就是历史名关,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山海关关城和附近长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筑。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军魏国公徐达见这里“襟山枕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建关设卫。“山海关”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前人曾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是恰如其分的。山海关之所以又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修筑精巧,作用重大。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8里多,外有宽5丈、深2.5丈的护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曰“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
在关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各筑翼城,以驻军队,互为犄角。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火台、敌台等附属工程。以上这些建筑,好像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主体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匾额,这五个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浑厚。其中“一”字一笔,不显淡薄;繁体“关”字笔画虽多,不显臃繁。匾额的艺术风格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十分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更加奇伟俊秀。它是明朝当地进士肖显书写的。现在,原匾收藏在箭楼内,楼外悬挂的是公元1920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渺;北望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那连绵起伏的城墙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敌台高耸,台上的箭窗宛如一只只睁大的眼睛,注视着祖国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楼上,俯瞰附近座座敌楼、烽火台,凝视楼内兵器盔甲和青龙偃月刀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壁垒森严,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面对这一幅壮丽图景,人们会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经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
长城自关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折与海岸平行,在距山海关4公里的渤海入海。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俗称“老龙头”。如果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长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这条巨龙在引颈戏水,“老龙头”正是这条巨龙之首。伸入渤海的这段长城,筑于渤海之滨,伏在燕山支脉松岭高地之上,长674米,墙体沿海岸线自然弯曲延伸。“老龙头”素来享有“中华之魂”的盛誉,它英姿勃发,每日迎风击浪,形成了海滨长城的独特风貌,称为万里长城中的一绝。
祖山位于秦皇岛青龙县境内,由于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绵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略逊于泰山。登上天女峰,东观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长城,北俯群山,美景尽收眼底,这些却是泰山所没有的。游人回来说祖山有奇险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当代诗人臧克家老先生以“画境诗天”赞之。然而祖山却名不见经传,或许它的美正是要我们去发现、去印证.
从祖山园区东门进去,蜿蜒十余里,就到了传说中的画廊谷口。我们停下脚步,满目望去是嶙峋棱嶒的崖壁,是苍茫危悬的怪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会有令我们心旌动摇的'美景吗?会有令我们流连忘返的仙境吗?转过谷口,竟是一潭清澈明亮的溪水最先迎候我们,水面上搭建着成直角拼接的几十根圆木,这就是纵横桥了。看着这纯净见底的山溪水,我们的心也仿佛被荡涤了。在城市里我们每天注重的苦苦追寻的无污染的水,在这里却是可以尽情地嬉戏呢。
祖山,大约是一亿年前燕山造山运动的花岗岩侵入体,经过多年提升、断裂、风化、剥蚀等地质地理过程形成的一座独立山体,因燕山东段,渤海以北诸峰皆以此山分支盘拨,意群山之祖而得名。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以山、水、石、洞、花五奇著称,是一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春季繁花似锦,百鸟争鸣;夏季风凉气爽,云蒸霞蔚;秋季红叶满山,野果飘香等病症季银妆素裹,玉树琼花,被誉为“塞北小黄山”。
山势雄伟,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达二十多座。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是秦皇岛港显著的航标;奇乐峰(响山),海拔1360米,四周悬崖峭壁,山体裂缝纵横,山风掠过如管弦,奏出悦耳的乐章;香瓜峰(香瓜顶),海拔1200余米,南坡是百亩天在草甸,东坡是天然次生林带。此山坡缓顶圆,如同“香瓜”;背牛顶,四周绝壁,高不可攀;八仙峰(八仙顶),悬崖怪石环绕,在云海的涌下如林海蓬莱。
石奇谷幽,姿态万千。祖山山体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下,形成许多绝壁幽谷和象形奇石。“情人谷”,溪水常流,瀑布成群,碧潭珠串。两壁时而峭壁凌空,时而坡缓林密,时而幽暗深邃,时而袒胸露怀。穿林入谷,曲径通幽;“画廊谷”,北岸奇险,崖顶怪石林立;南岸郁郁葱葱,藤蔓缠绕,繁花似锦;沟底巨石叠卧,清溪绕流,游人步行其上如鸟越石,俗称“三千六百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祖山的峰巅沟壑雕塑了很多拟人似兽的奇岩怪石,现已考察发现的有60余处。《西游记》中的“唐僧盼徒”、“八戒寻兄”等怪石在北天门集中体现;《红楼梦》中的“李纨教子”、“太虚幻境”、“金陵十三钗”等奇岩散布在天女峰脚下;“伯牙弹奏”、“子期听琴”在北龙潭飞瀑两岸对峙;“山字峰”、“神龟探海”、“仙女云床”,更是惟妙惟肖;“五人岭”耸立路旁;“鹰嘴岩”昂首云头;“金孔雀”雾中飞舞;还有“灵芝石”、“秀才观榜”、“龟兔赛跑”等神行毕肖的象形奇石随处可见。
溪水绕流,瀑布成群。祖山地处燕山多雨带,年降水量平均在1000毫米左右,水资源异常丰富。经考察较典型的瀑布有九处,除西面的“白蛇吐布”和南面的“箭坑”外,其余均分布在北龙潭附近。“白蛇吐布”落差80米,坐落在花果山景区盾、箭二峰之间。每到冬天龙口往往结成冰坝,瀑布停流,当积水加深压力增大,瀑水又冲破冰坝喷涌而出,状如“白蛇”吐布;“北龙潭”瀑布落差60米,绝壁青苔满布,龙口喷玉吐珠,景色十分壮观;其他诸如“姐妹潭”、“三跳潭”、“黄龙潭”、“黑龙潭”等瀑布姿态各异。
花香林郁,气候宜人。祖山植被茂密,覆盖率在96%以上,植物物种多达260多种。杜鹃、锦带、东陵绣球等山花5月前后盛开,6月开放;稀有花卉“天女木兰”生长在海拔千米阴坡处,以乱石为伴,6月中旬吐蕊,香气清淡,高洁素雅。
祖山东南面临渤海,夏季受海风影响较大,七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3℃,无蚊虫叮咬,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欢迎到金山岭长城观光旅游。也许您每天都会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的国歌声中,看到长城的雄姿。那就是金山岭长城。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距北京市133公里,距承德市87公里,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大小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火台2座。1981年1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定为一级旅游景点、国家级风景区,并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被专家们誉为万里长城中最精彩的一段——金山岭长城吧。
(停车场至砖垛口的路上)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金山岭一带最早出现了长城,由北齐的第一个皇帝高洋下令修建,主要是为了阻挡北方柔然等游牧民族对北齐的进攻,保证边境的安全。当时的长城为土石结构,单调低矮。十五世纪中叶,北方蒙古族的鞑靼、朵颜等部落,看到明王朝国力逐渐衰弱,就乘机南侵,威胁京都。为了保证京都的安全,明王朝决定重修这段对京都有着重要意义的长城。隆庆元年(1567年)秋天,明穆宗朱载垕将抗倭名将戚继光由南方调到北方,担任蓟镇总兵,负责包括金山岭长城在内的600公里的长城沿线的防务。但戚继光初到北方时,是有职无权,他先是想训练一支北方的“戚家军”,由于朝中有人阻挠而未能实现。非常现实的戚继光在求“攻”不得的情况下改为“守”。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到蓟州上任后,马上到长城沿线巡查,他发现蓟镇长城都比较低薄,在许多险要的地段,只有单墙,而且有不少地方已经坍塌。这样的长城,根本不符合作战的需要。于是他上报朝廷,要求加固和扩建蓟镇长城。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率一支沂州兵到蓟镇戍守。戚继光奏请朝廷后,让这支部队在金山岭驻扎下来,负责搞示范工程。戚继美带领沂州士兵,在金山岭上修长城、筑敌台。7座最早的空心敌台在金山岭的长城沿线上建立起来,蓟镇长城的加固、扩建工程全面顺利展开。在戚继光任职的十六年间,基本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明王朝又不断调兵修缮,使之成为一道城墙高耸、战垒林立、能攻能守的坚固防线。
戚继光在修建长城过程中,依据“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山势低矮处,加高城墙,山势高峻处,修建敌楼,个别地方加修了障墙、支墙、挡马墙,全部为砖石结构或砖石木结构,使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牢固、布局严谨、可攻可守。经专家鉴定,金山岭长城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
障墙、文字砖、挡马墙,被誉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
(砖垛口)
砖垛口,清代史料称为“砖垛关”,一般是游人登临长城的第一站。
砖垛口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隆庆年间由戚继光主持重修,高2.3米,宽1.6米,西距古北口4公里。虽然规模不大,但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砖垛口一带发现的火炮、石礌、铁蛋丸、箭头等武器来看,明朝时这里的战事是十分频繁的。1933年,张学良的部队曾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过激烈的战斗。1948年夏天,北京解放前夕,我们的解放军强攻古北失利,就从砖垛口和龙峪口等关口突破,包抄了古北口反动派守军的后路,很快攻下了古北口。
(砖垛口至东方台)
细心的`朋友会在长城上发现一些独特有趣的东西。
我们脚下的马道,由方砖铺面,可容六、七人并行。坡度大的地方,又用砖砌成了梯形台阶,走起来十分方便,又不致于滑倒。这些地方的城墙有里外两层,里面一层高1.5米,叫宇墙,又叫女儿墙,外面一层高2米,叫垛口墙。在垛口墙上,每隔一米多远便设一个垛口,供士兵射击来犯之敌。在宇墙和垛口墙,设有上、中、下三层射击孔,可供士兵采取站、跪、卧三种姿势射击敌人。大家注意一下,每个垛口都有一个小洞,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插军旗助威,或以旗来传递信号;二是明代从国外引进了一种叫佛郎枪的武器,佛郎枪下面有轴,把轴插在小洞内,可转动做扇面射击。在垛口墙贴近马道的地方,每隔二三米便有一个砖砌排水沟,排水沟靠内侧一端设有吐水嘴,防止排泄出去的水冲刷侵蚀墙体;靠外侧一端修有礌石孔,也叫悬眼,用来施放礌石,打击敌人。这些都是金山岭长城建筑的独到之处。
(东方台)
大家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前的片头语长城和“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广告语的背景长城,都是在这里拍摄的。自1986年金山岭长城开放以来,先后有100多部影视的剧组和许多广告单位来金山岭取景。这是长城的骄傲,更是金山岭的骄傲。
金山岭长城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多次前来视察,先后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观光游览。北京丽都、王府、凯宾斯基等几十家大饭店多次在这里举办越野攀登、烟花晚会、篝火晚会等文体娱乐活动。1998年9月,来自13个国家的“雷励远征计划”活动的160多人在此举行大型酒会,热烈的气氛、圆满的结果,更是把金山岭长城的名字传到了五湖四海。
1992年11月15日11点35分,当身穿鲜红色摩托服的“亚洲飞人”柯受良驾驶着白色雅玛哈250型摩托车,凌空一跃,金山岭长城就随着几百只白鸽和无数支彩球飞进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我们西侧的西方台就是当年柯受良飞跃长城的地方。1995年10月6日,一对瑞典青年也在那里按中国风俗举办了隆重的婚礼。他们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够像长城一样牢固可靠。
好了,我们继续前行。
大家看前面山脊上那截特殊的长城,它叫支墙,在长城的其他地方是难得一见的。它与前面的库房楼相通,是库房楼的第一道防线。遇有敌人入侵,支墙上的守军与敌人率先交火,万一抵挡不住,可凭借支墙边打边退,直到撤至库房楼。
支墙北面200米的两侧山头上,各有一座圆形的墩台,那就是烽火台,也叫烽燧,是古时候传递军情或报警使用的。一旦有情况,白天放烟,称为燧;夜里点火,称为烽。
(障墙)
这种障墙,是金山岭长城特有的设施,修在敌楼附近,横着在马道上筑起一道道短墙,高2.5米左右,长大约是马道宽的三分之二,形同一道道的屏障。障墙上有了望孔和射击孔,一旦敌人攻上长城,守军可据守障墙,进行抵抗和反击。怎么样,金山岭长城的设计够完善的吧?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河北省最著名的景区——山海关。该景区位于秦皇岛东北15千米处、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山海关是一座防御体系完整的城关,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北的必经关隘,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山海关依据“通川之道,要害之处”的古代城市规划原则而建城关,该处正处于海陆咽喉要冲,在历史上早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开始修建山海关。山海关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四周有长4769米、高11.6米、厚10余米的城墙,墙体高大坚实,气势宏伟。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山海关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山海关景区古迹荟萃、风光绮丽、气候宜人,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长寿山景区、鳄鱼湖、角山长城、老龙头、孟姜女庙、孟姜女苑、悬阳洞、燕塞湖等。
山海关北依燕山,东傍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隘;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前人曾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将其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钥”,恰如其分。山海关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关”,那是因为其地势险要,修筑精巧,气势雄伟。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4千米多,外围有一条宽16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墙高12米,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曰“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在门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分别建有翼城,用于驻军,并互为犄角。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火台、敌台等附属工程。以上这些建筑,好像众星拱月般地拱卫着主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智慧。
天下第一关东城楼的下面是东门。紧挨着东门,有一个小小的方城,叫做瓮城。它的城门洞没有开在正东方向,而是在关城和瓮城的拐角处,向南而开。如果敌人逼近东门,他不能轻而易举地攻开城门,因为在这个拐角处,关城和瓮城上面的守军,就会居高临下,用交叉火力大量地杀伤敌兵。即使攻进了瓮城,东门紧闭,敌人也不能长驱直入,瓮城上面的滚木擂石就会轰然而下,四面兵士一起拉弓射箭,外面又有重兵把守,想跑都跑不了,瓮城就成了人侵之敌的葬身之地。为什么叫做瓮城?中国有个成语“瓮中捉鳖”,这个小方城就像一个瓮,所以叫做瓮城。
各位朋友请看,瓮城的外面,还有一座城,叫做东罗城。敌人进攻山海关时,东罗城又是一道防线。在东罗城的东边,有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叫做欢喜岭。欢喜岭下有一道沟,叫做流泪沟。山还是这座山,水还是这湾水,为什么又是欢喜,又是流泪呢?过去,兵士们从辽东或更远的地方回来,走到这一片丘陵,一眼看见山海关,离家不远了,心中高兴,就把这里叫做欢喜岭。从这里出关,到遥远的边疆去驻守,出了山海关,登上这座岭,眼见得离家越来越远,心中难受,落泪悲伤,欢喜岭下就有了这条流泪沟。欢喜岭上有一个大平台,这就是著名的威远城的遗址。威远城是山海关的卫城,是山海关的前哨。吴三桂就是在这里投降了摄政王多尔衮,让清兵人关的。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万里长城这条巨龙的头—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4千米的渤海之滨。长城自关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折与海岸平行,止于老龙头山岗上的宁海城。今天到龙头,仍可看到长城常受海涛重击,木材石料难以长久保持坚固,工匠们便用铁锅固沙打基础,上面再砌砖石。现在老龙头及其附近的城墙已经修复,它地势高峻,海天开阔,树木繁茂,空气清凉湿润,是登高望海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