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习惯作文6篇 别样的的作文
小学毕业升初中那年,我刚好12岁。邻家大哥,武大中文系的在读高材生,送给我一份特殊的成人礼:“进入初中后,要学好所有的功课,尤其要学好语文,因为那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大哥的激情激发了我对语文的热爱,让我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可天不遂人愿,进入初中后的第一位语文老师犹如冰山雪水,不但浇灭了我学好语文的豪情壮志,还让我滋生了对语文学习的厌恶。
那位老师姓王,矮矮的个子,胖胖的体型,说话特别啰嗦——“习惯成自然”、“习惯铸就命运”之类的话常常挂在嘴边,那些花样繁多的“习惯”更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六个一”是写字的习惯。具体就是:一篇美观、一行整齐、一处不涂、一字不错、一笔不草、一笔不苟。这“六个一”执行起来,是一丝不苟。就连我这个在小学受过“高人”指导、书写不坏的人也受尽了“摧残”:不经意带出的笔划,触犯了“一笔不草、一笔不苟”,他罚我抄写了整整三十遍的“习惯铸就命运”。
“四个要”是朗读习惯: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语速要适宜、姿态要大方。为了落实“四个要”,他规定,语文课前三分钟,每个同学轮流到讲台朗读一段文章,台下的同学既是听众、观众,又是评委,要对台上同学的朗读作点评。
此外,还有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打腹稿不动笔”的诸如此类的习惯。一切的一切,让我腹诽不已:“习惯,习惯,除了习惯,大概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了,哪有一点语文老师的文采斐然、风流潇洒啊?这水平,还不如小学的语文老师呢!”
更过分的是,他还指定了包括我在内的几名同学作为演讲的培养对象,说是提早训练,准备参加初二的演讲比赛,每天中午训练一小时。我烦透了:作业都没时间做,哪有兴趣干这个!?
对他的厌烦与日俱增,别人是爱屋及乌,我是“厌屋及乌”: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对我没有丝毫的吸引力了,只盼着初一快快过去,初二重新分班换一个语文老师。
老天保佑,初二开学后,王老师改行调走,我们换语文老师了。新接手的语文老师对我们赞不绝口,夸奖我们学习习惯好,书写漂亮,朗读能力强,说随便拉一个出去,都能胜任学校活动主持人。夸得我们乐滋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再提到前任语文老师时,那个大不敬的绰号“企鹅”,就怎么也叫不出口了。
演讲比赛如期举行,我们几个提早训练的“种子选手”囊括了前几名。我一路夺冠,夺得校第一、县第一、市第二的好成绩,被老师同学称作“演讲王子”——让我这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乡村小子很是自得了一阵。
开心之余,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在我的心里潜滋暗长……很久很久以后,我终于确定,那种感情是思念:那个胖胖的矮矮的身影,那让我厌恶至极的别样的习惯,如今却是我最最珍贵的回忆,最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真的好想再回到初一,再听听那句“习惯铸就命运”的唠叨……
天大地大,父母恩大;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就让我想起了——母亲!回想一下,是谁将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是谁在我们出生后细心照顾我们?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日日夜夜、精心守候着我们?是母亲,是母亲任劳任怨的付出,却没有一句怨言,只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
记得有一次,我突然感到胃不舒服,很想吐,但又吐不出来,我的脸色十分苍白。当时,爸爸正好又不在家,这下可把妈妈吓得不知所措。我望着妈妈,有气无力的说:“让我躺着休息一会,睡一觉可能就好了。”之后,妈妈慢慢把我扶到床上,仿佛是在放一件稀世珍宝一样,稍微不小心就会碰碎一样;妈妈帮我盖好被子,我渐渐沉入睡梦中;不知过了多久,我睁看朦胧的双眼,我开始以为妈妈走了,可妈妈没有,一直坐在床边陪着我;妈妈看见我醒了就低头轻声问我:“好点了吗?”我缓缓点头,妈妈走出房间,端着一杯白开水让我喝下,便问我:“想吃些什么?”我没回答,妈妈又走了出去,不久,拿着一碗粥进来,我眼泪一下子涌出眼睛,顿时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
还有那么一次,我正在教室上课,忽然,外面下起倾盆大雨,因为是最后一节课,大家都心不在焉,想着,下课怎么回家?我在想:“下这么大的雨,干脆不回家了吧。”不一会,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出教室,只有我徘徊在教室里,我摸着咕咕叫的肚子,这次肯定要挨饿了,唉……突然,有个同学叫我名字,说我妈妈来了,我还不信,我抬头望向窗外,看见窗子外面有个模糊又熟悉的身影,我飞快跑出去,喊了声,妈妈,妈妈笑着看着我,说:“我怕你没吃饭,所以我给你拿钱来了。”我看着妈妈淋湿的衣服,心中有一股暖流一划而过。在家里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师,一到晚上,妈妈便督促我学习,一遍又一遍的检查,不厌其烦,只有没有达到母亲的要求,就不能睡觉。母亲为我做的太多太多……我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我理解妈妈做为一个母亲的心情。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回想起以前,我是多么不懂事,常常顶撞妈妈,但妈妈对我的爱却始终不变。当我犯错误时,妈妈总是苦口婆心的教导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呵护我,生怕我受到世俗的熏染。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妈妈,为了我,何止滴水之恩,应该是一片辽阔的海洋。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嘴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母亲的爱就像是春天的雨露,悄无声息的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成长的心灵。现在,我懂得了感恩,我要努力学习,回报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这是一个应该履行的承诺,更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恩回报我们的母亲吧!
我别样地习惯独自一人观看那朦胧的雨色,在雨中去沉思,感受,升华......
雨是深沉的,悲凉的。我总是喜欢把手缓缓伸出,把手掌摊开。目视着一颗颗雨水滴落在手心,然后慢慢流动,游走在指缝间,最后掉落在土地上,无影无踪无形。感受着——雨水在手上滑过之处留下的一线冰冷、萧瑟。每每这时我的心总会莫名的充斥出一种莫名的情感——一房的悲悯。
雨自天际而来,坠落入凡间,恩泽人世,可它最后的结局是:流逝、消失、无影,即使是做出了如此之贡献。似忆起——小时,只要有人去世就会恰逢下雨——雨,消失的生命,透明的死亡。生命就像是雨水。降生,死亡。尘归尘,土归土。如徐志摩所说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更有秦始皇嬴政——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创立者。论他的一生可谓是一代传奇,但他依然抵不过规则,死去,而秦王朝也最终破灭。诸葛亮——他通天文,晓地理。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辅助刘邦。在多次大战中都利用智慧夺取了胜利。但最后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而蜀国最后投降于魏国。纳兰容若——他家世显赫、才华横溢、名满天下、有美满的婚姻,心意相通的朋友,简直是上天的宠儿。正因如此上天舍不得让自己的宠儿离开太久,当他30几岁时就因伤寒离开了人世。他们的一生风华绝代,但当他们死后一切就成了浮云。他们的传奇也就从此打上了句号,他们留下的就只是一堆白骨而已。人世的一切都与他们没有了半点牵连。更甚之那些盗墓者为了墓室里面的金银珠宝,把他们的安寝之地也给破环了。而那些平凡的人说不定死后还没有人来打扰。可笑,真是可笑之极!兴衰,兴衰。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个循环。既然明知道最后会是衰,为何还要如此的努力,努力地拼上性命。不如平淡的过完一生,安守一片宁静。
可慢慢的,慢慢的,手上被滑过之处,又重新传来一种余后的温热,应是雨流逝过后的生机所散发出的热量。别样的思绪拉扯闪现,一点点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感觉传来——雨落入尘土后,会以另一种形式活着,又会重新聚集在一起重生、落下,消逝中孕育出了新的生命,应是这样吧!“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的是肉体,活的是灵魂。秦始皇死了,但人们会永远记住那一抹高坐在皇位上俯瞰天下的霸世的身影,他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诸葛亮死了,但至今人们依然被他的计谋给震撼,惊叹!纳兰容若死了,但他的词流传千古,“家家争唱纳兰词”,人们一定会记得他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人生若只如初见。”英雄啊!流传百世。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什么如此的雄厚惊人,正因为那传奇热血的沉淀。中国为什么能将侵略者赶出去?因为他们身体里流的血是炽热的,他们所传承的血不允许如此,不允许别人的践踏!心中初始的情感已经转变,被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占领。这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升华......
别样的习惯——别样的触动——别样的洗涤——别样的升华。
习惯是诗,让我们的生活富有韵味;习惯是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习惯是画,让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斓。别样的习惯著就了别样的人生,书写了别样的未来,渲染了别样的明天。
每当我把手放入衣兜,我的手就会把一张字条触及,上面鲜红的大字历历在目‘祝同学考取理科状元,万事如意好运来。谢谢。’它来自一位乞讨的老爷爷,源自她别样的习惯--善良。
那一天,我一边在街口踱着步子,一边等待着她。我看见那位乞讨的老爷爷蓬头垢面,灰头土脸的他与这城市的繁华是截然不同的,他身后的瓷砖也把他显得暗淡无光。我一手接了递过来的广告单,一边思考着是否应该把手里的零钱给他,眼角的余光不经意地撇到他面前来来往往的人群,人们走走停停,有些驻足观看,有的漫不经心地扫视一眼,又姗姗离去。还是等她来了再说吧,我的注意力不知不觉间转移到了广告单上。
我不是冷血,不是没有同情心,只是面对这愈来愈多的骗子,我显得犹疑不决。他是不是骗子呢?
等到她来了,我来不及寒暄,忙问她我该不该捐钱,这个老爷爷会不会是骗子。他毫不迟疑地给了我答案--捐,经过再三思虑,我还是把兜里的钱给了那个老爷爷,他给我一张字条,我同她信步离开。
“你说那个老爷爷是不是骗子啊?一个乞丐居然会写字。”我满腹狐疑地嘟哝。“你要相信他。”她回答我,“相信?这从何说起。”我疑惑不解的地问,“别人捐给他钱,他还要回人字条,可见,他应该是迫不得已才这样的,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就算是骗子,这么大冷的天你也体谅一下吧。”她迅速回答了我,“那你怎么不捐呢?“我有疑惑了,便问她,“我没零钱了,不然我一定会捐的。”她说,“你是不知道现在有些人就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把自己说得比窦娥还可怜,这世上哪来那么天灾人祸。”我试图说服她,“不管怎样,我一定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应答如流,我却默不作声。
我想:她真是善良,所以她那么快乐,令我自愧不如,羡慕不已。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公园,一个背着大大登山包的人,蹲在公园前,外来的游客丢了钱,她依旧掏出钱。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但还是和她一样给了那人钱。
“谢谢!”那人的声音透着一股温暖。我上下打量着他,他的皮肤冻得发紫,蹲在地上蜷缩成一团,不像是个骗子。没等我想完,她又朝着下一个街头艺人走去
我很疑惑,她不怕是骗子吗?
不消几步,我想通了,她把善良当成习惯,我把善良看做偶然。她这别样的习惯,竟在无意中触动了我,改变了我,让我决心与她看齐。
别样的习惯,如作家的灵感,让我们的生命篇章更加精彩;如乐师的乐谱让我们的生活重奏更加激昂。别样的习惯镌刻美好,写意人生。
别样的习惯,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生活,改变别人,改变世界。
我是一个安静的女孩。不喜欢喧闹的地方,不喜欢嘈杂的声音。习惯一个人在乡村山野静静地走着,让思绪飘向白云,飞上柳梢;习惯独自闷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喝着白开水,嗅着窗外花草的味道;也习惯呆呆地欣赏黄昏的那一抹深红,聆听雨点滴在房顶的那种莫名的单调……我安静地活在我的世界里,安静地做梦、安静地成长。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我有了别样的习惯。
爸爸是这学期才没有外出打工的,说是回来看管我的学习。爸爸话不多,不外乎就是“上课要认真,老师讲的要听懂”、“中午吃什么”、“有没有什么要买的”之类的简单话语,我也没什么和他交流。生活的苦乐悲喜我也学会独自承受,没有他的这些年我还不是过得很好。所以我每天在家除了吃饭,做作业,就是早早地洗簌完,然后上床睡觉。
快到期末了,老师们都布置很多的作业。尤其是数学和物理两科,每天晚上都要绞尽脑汁到十一点左右。够恼人的了!可更恐怖的还是爸爸的鼾声。又长又深,噪音刺耳呀,弄得我心烦意乱。一道证明题在鼾声中除了图形就是文字,那些个数字在眼前晃来晃去就是找不到解题思路;一个电路图让鼾声也扰得像走迷宫,无法柳暗花明又一村。唉,急人呀,习惯“静夜思”的我真恨不得塞上两团棉花在耳上。好不容易睡觉了,那可恶的鼾声又来侵袭我的睡眠,眼睛都闭得生痛了,还是难以入眠。说是为了我的学习回来,这不是害我嘛。每当我揉着惺忪的眼睛起床,在学校里打着哈欠听课时,我就对父亲的鼾声气不打一处来。
一天,爸爸说外村有人修房子,要晚些回来。我高兴极了。三下五除二吃完饭,做完作业就睡了。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一觉了,感谢上天呀!但是没有了熟悉的打鼾声,总觉得身边少了些什么。我居然辗转反侧,不断地数着数,把能够回忆的都回忆了一遍,还是无法催眠……快十二点了,爸爸还没回来。我开始隐隐有些担心。听说拆修房子是有危险的。何况爸爸是一个憨厚,肯吃苦耐劳的人,别人不愿干的重累活他一定都毫无怨言抢着做。以前在外干活,不是脚被砸伤就是手被磨破。想到爸爸这许多年在外奔波,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皮肤更黑了,双手也更粗糙了,比起同龄的人似乎老了好多。我的心开始难过。每天爸爸一个人在家忙里忙外,再苦再累都没有重话骂过我。我却从未关心过爸爸,真正了解过他,有时还暗笑他的老实迂腐,想到这,我的心开始沉重起来。
直到深夜,爸爸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来。不一会儿,那冗长的鼾声就在屋里回荡。我的心平静下来了。听着那鼾声,时长时短,时重时轻,时急促时舒缓,就像一首高低婉转的乐曲,伴着我安然入眠,好梦甜甜……
习惯了安静的我,从此有了别样的习惯:那就是爸爸的鼾声,那么亲切,那么温暖。
河流正是因为习惯了鱼儿的嬉戏才变得充满活力;天空正是因为习惯了云朵的装点才变得美丽动人;大地正是因为习惯了花儿的生长才变得生机勃勃。而我正是因为习惯了被爱才获得如此幸福。
清晨,阳光明媚,透过窗户洒在我那柔软的被子上,但这会儿我家的“生物闹钟”定会叫起来:“儿子啊!太阳都晒屁股的,还不起床啊!”我迷迷糊糊地回了一句:“妈啊!这是放假,起这么早干嘛!”话音刚落,妈可来劲了:“起早了对身体有好处,你没听那个谁说……”“好咯,我起来了。”终于臣服在她那无尽的喇叭之下了。
上午,在家里没事做,便打开电脑,这才刚玩十几分钟,那刺耳的声音又出现了:“儿子啊!你别总盯着电脑看,都玩了一天了,也该让眼睛休息一下了吧。”“妈,我这才刚开电脑,更何况这才上午,你也不要用一天来夸大其词吧。”我略带一丝央求答道,可妈毫不犹豫地说:“你玩了这么久也够了,去外面打打球。”哎,我无奈,便抱着球准备出门了,她突然叫道:“下楼小心点!记住,过马路一定要小心!”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还要天天这么念叨。
到了十一点,手机准时响了,拿出开了一看果然是我妈妈,刚一听电话:“你怎么还不回啊!全家就等着你了。”吓的我赶快跑回家,结果饭都还没熟。
下午,准备和同学去野炊,正巧被妈看见了:“儿子,你都带了些什么啊,全是零食,要多带些水果,下午最热了,要多带些水,不要在外面买饮料,不干净,要和同学和睦相处,听见没?”妈妈边翻书包边说。“我的妈妈啊,我又不是不回来了,带这么多干嘛。”说完,夺过书包,推着自行车就跑,过了一阵子,又听见妈妈在窗边喊道:“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同学们听见了这些话后,都嘲笑我:“你还真像个小屁孩啊,嘿嘿!”红色从耳根布满了整张脸,我赶忙转移话题,说道:“ 小心点,别撞到人了!”
晚上我一回到家就冲妈妈发火:“都怪你!我都长这么大了,还要你天天在耳边这么念叨,同学听见了多不好意思啊!”说完,瞪着妈妈,妈妈想说什么,可是又咽了下去。我开始有些后悔了,夜里没有妈妈的唠叨还真睡不安稳啊。
第二天,妈妈破天荒地没有叫起床,而是把早餐做好,出去了,没有了“生物闹钟”我一睡就睡到了十点钟,这时妈妈回来了,我才刚刚起床,洗漱完毕后准备出去玩,站着门口看着妈妈的嘴,默默地等着什么。终于妈妈开口了:“早点回来,路上小心点。”“恩,我知道了。”这时,妈妈泪湿眼底,转身擦拭着。
我明白了:原来,我早已习惯了妈妈的唠叨,我也离不卡开妈妈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