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汇编8篇)

2024-01-17 08:17:52综合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汇编8篇)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1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中国北京如期举办,万千中华儿女、世界各国爱好冰雪的运动健儿们兴高采烈的欢聚一堂,迎接这个美好的日子。

  冰墩墩是中国冬奥会的代表,雪容融是中国冬残奥会的代表。他俩都是速滑运动员,更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还是在比赛时他们互相理解,彼此鼓励,他俩的友谊把奥林匹克精神彰显的淋漓尽致。他们平时夜以继日地努力练习,就是希望能在赛场上展现出卓越的自己。

  此时,憨厚、可爱的冰墩墩在500米短道速滑决赛的跑道上,它穿了一件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套,戴了一个富有能量的彩色能量环,显得那样沉着、冷静,好像冠军唾手可得似的。裁判的发令枪一响,选手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起跑线。韩国选手第一,保加利亚选手第二,冰墩墩第三。只见冰墩墩滑直道时,双手放在背后减少阻力;滑弯道时,因为速度太快,所以身体倾斜,一只手触地,防止滑倒,另一只手放在背后,这样平稳地滑了两圈后,冰墩墩奋力追赶,超越了前两位,最后第一个到达终点,为中国队争夺了第一枚金牌。

  到雪容融上场时,冰墩墩给他讲解了比赛经验,让他做到心中有数。可爱好动的雪容融,头戴和平鸽帽,身穿象征团圆、喜庆、收获、温暖的红色战甲,胸前散发的光芒,驱散了冬季带来的寒冷,温暖了身处逆境、身残志坚的运动员们的心。枪声响起后,只见一道红色的旋风刮过,雪容融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1500米短道速滑冠军。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红在赛场上博得了啧啧赞叹。冰墩墩和雪容融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卓越的荣誉,还有他们对彼此的尊重和友谊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人。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2

  我经过白雪装饰的四方街,我听见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议论着一个词:冬奥会。听天上的长辈们说,冬奥会是人类在冬天追逐梦想的一种形式。那时,黑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的人们会在冰上舞动身姿,黄色头发和黑色头发的人会在冰上俯身奔跑,白色皮肤和黑色皮肤的人会在银白色的雪道上如飞鸟般掠过,还有许多人会在转播的电视那头欢笑哭泣。现在,我想亲眼看看,于是,我来到了张家口崇礼。

  我从远处眺望:崇礼下着雪,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远山在早春早晨的薄雾中依稀可见,纤细洁白盘旋的滑雪道仿佛出海的蛟龙,却又宁静安详地相伏于大地。一阵风吹来,我被推到了更高的空中,低头俯视,高大的人类变成了一个个在大地上做曲线运动的鲜艳的小圆点,我想亲眼看看2022年的冬奥会。

  或许,我会立足树梢,在苍劲的绿色松叶缝隙中瞭望:看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健儿们挺拔的身姿在雪道上驰骋飞翔,在冲天而出的滑雪板和观众们热血沸腾的尖叫声中,我或许会冲出树梢,和他们共同争夺金银之杯。

  或许,我会落进窗边,望着短道速滑的弓箭手们呼啸岀鞘,在秒的瞬间,暗自期盼会有新的奇迹出现让我惊叹,我会和人类一起欢呼新的世界奇迹。

  或许,我会变成一滴水,攀附在明亮玻璃的身旁,观赏中央令人叹为观止的舞蹈。在悦人的音乐中和他们一起翩翩起舞。我会将这些瞬间在脑海里划为重点,在重归天空后告诉我的子孙们,人类的冬奥会是这样曼妙:

  冬奥,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数以亿计人类的青睐。人类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3

  顾名思义,“冬奥会”就是冬天举办的奥运会,那自然都是能看到一些冰雪运动的,比如说冰球、冰壶、滑雪、滑冰······种类繁多,我就说一下我看了冰壶比赛后的感想。和所得到的启发。

  我想,冰壶中较难的因该就是投壶了,要是力度没控制好,角度没掌握好,那么将会输掉整场比赛,真是十分困难。不过我十分敬佩投壶的选手们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选手们,还得努力投好壶,尽量投出决定性的球,投出两分的成绩,才能让自己的队占上上风。

  投壶固然重要,但没有擦冰的人,球也不会很理想的到达指定区域。在刷子刷了之后,球为什么可以滑得更远呢?因为场地上撒了一些小颗粒,在刷子的摩擦之后,就会变成水,光滑的壶面在有水的冰面上就能滑得更快啦!所以说,擦冰人是个球的导航仪,呵呵!

  队长负责战略,俗话说“动手动脑”嘛!打球也是这样的,要有战略,所以队长是个文武之人,既会投壶,又有战略。厉害呀!

  投壶还要有始有终,要是前七个球都打好了,对方最后一个球却让我方前功尽弃,所以说,不到最后,谁都不要放弃,就是这样。

  最后,我说下自己的感想,人生就像冰球赛场,要是差了分毫的距离,就会失去许多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从小打好基础,长大才会大有作为。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嘛。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4

  随着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全国逐渐进入"冬奥时间",从线下到线上,从大人到小孩,冰雪运动不仅点燃了体育热情,更是让冰雪活力不断出圈,让"白雪"成了"美景",更成了"钱景"。相约冬奥盛会,这是中国与世界携手推动体育事业的积极行动,也是以冰雪为契机,进一步盘活世界冰雪资源,壮大冰雪产业,让冰雪经济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蹚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冰雪之约,搭建国际交流新窗口。相约冬奥盛会,让冰雪梦想在这里碰撞,让发展契机在这里擦出火花,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冰雪运动,为冰雪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中国全力以赴,世界充满期待。冰雪之约,不仅是为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通过搭建国际交流新窗口,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生动画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相拥,迈出更大的开放步子,以冰雪之约为"熔点",展现体育精神,链动与冰雪产业交融的其它产业发展,加深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

  科技赋能,展现中国发展新动能。当冬奥与5G、4K、VR等现代技术碰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个更立体的冬奥,更是能够在多元化的展示模式中,更好地了解冰雪运动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中国冰雪文化、展现中国元素,让"静态"冰雪资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科技赋能,不仅让冬奥现场更具有画面感,更是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展现了科技的独特魅力,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冬奥"呈现出的新动能,也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感受中国科技的实力,展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

  盘活资源,描绘冰雪项目新未来。从中国做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到超额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筹办冬奥的认真态度,也看到中国冰雪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通过冰雪之约,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不仅能够实现强身健体,也能够持续讲好中国冰雪文化故事,更能够让沉寂的冰雪"热起来",让"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助力更多的人吃上"冰雪饭"。冰雪产业的火热,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世界冰雪项目的推动注入了新活力,让中国与世界一起携手书写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乘"冬"风,向未来。相约冬奥盛会,是展示中国,加深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调动大家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让体育强国理念深入人心,在突出自身自然环境优势的同时,也展现自然美、生态美、民族美、原始美,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为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和活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增进人民福祉。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5

  在全球人民期盼下,中国在举办了一个属于中国的冬奥会。正是因为这场冬奥会,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吸睛的地方。

  立春那天,是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亿万人坐在电视机、电脑,观看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和“雪容融”。冰墩墩是披着冰壳的中国国宝大熊猫,雪容融是个中国灯笼宝宝。它们都是中国历史的文化符号。

  今年冬奥会项目非常丰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比如:德国擅长雪橇,挪威擅长滑雪,荷兰擅长速度滑冰,美国擅长花滑……而我们中国最擅长短道速滑。

  比赛后,当我看到中国队获得优异的.成绩时,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无比自豪。比赛时,我大声呼叫:“加油中国队,你们一定能赢!”

  我心中无比的敬佩那些运动员,他们滑了这么长时间,明明已经很累了,却还一直不停地滑。

  谷爱凌能获得第一名,是因为她从小就极其自律,正所谓“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谷爱凌说:“想借助冬奥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还希望能向大家展示女性强大的运动能力。”

  谷爱凌姐姐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有无限发展的机会,我会牢牢抓住这些机会不让他们跑掉。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6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在这激情与梦想并存的盛会上,我被运动员精彩的表演所折服,被志愿者优质的服务所打动。不过紧接着向我们走来的是北京残奥会。虽残奥会声势远没有奥运会那样浩大,而且人们对残奥会颇有桎梏。但残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身残志不残”的精神,那种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你可知道残奥会上的每一枚金牌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艰辛的故事,今日站在残奥会运动场上的每一个运动员,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有的眼睛失去了光明,有的耳朵失去了听觉,甚至有的缺了手臂或腿,但他们依然绽放笑容,因为他们知道,残疾并不代表死亡,只要还没有死,就依然要向世界挑战,他们要绽放光彩,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他们,他们知道只要努力,这世界上总有一片掌声是属于他们的。

  在残奥会上有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比如,候斌,他九岁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没有让自己的世界变成了灰色,而是努力着,他用他那顽强的精神从厦门闯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场,他一条腿枞横天下,在残奥会上他在男子跳高上三连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单腿的人能在跳高项目上蝉联三届冠军,他那种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感动了你我他。候斌是一个英雄,然而在残奥会的竞技场上还有许多像候斌这样的英雄,在此时此刻我们要向他们致敬。身残志不残,这是多么难得一件事呀。有些人四肢健全,头脑优秀,但是因种种原因而功败垂成;有些人虽然有些方面不太优秀,但是他们历尽艰苦,卧薪尝胆,最终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要知道,成功于吃苦是成正比的,而与先天的关系不是太大。

  在世界上有许多残疾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与常人在肢体上有什么不同就歧视他们,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关怀他们,让他们感觉爱无处不在。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7

  从运动员障碍等级的划分不难解释为什么残奥会受关注度远不及奥运会,如果以竞技技术和人类运动美学为出发点去看待残奥会或许你是失望的,出发点也是不对的。残奥会的举办,着重点本身就不是极限挑战,而是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顽强不息的精神。这两样,需要健全人也需要残疾人一起努力。

  对于残疾人来说,残奥会更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展示平台,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最佳精神展示舞台。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有251名运动员,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6岁,来自各行各业,有些运动员坚持体育训练已20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生命抗争。残疾人运动员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与生理、心理的对抗中寻求突破,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8月24日开赛以来,残奥会每一天都有这样的瞬间上演,闪耀着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光芒。同时,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的友爱和尊重同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28日的女子50米蝶泳S5级颁奖礼上,金牌得主、失去双臂的卢冬两旁是下肢残疾需要坐轮椅的银牌得主、西班牙选手玛尔塔和队友成姣。拍照时,站立的卢冬单膝跪地,为的只是与另外两名奖牌得主显得一样高。卢冬“跪下”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也收获了无数赞誉之声。

  像卢冬这样的例子,残奥会还有很多很多,每次浏览残奥会的新闻总会被残疾人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泪水总会在流淌的边缘徘徊。残疾人运动员给予我们远比奥运会更多的感动,因为他们面对“逆风飞翔”的勇气和意志比大多数健全人还要坚定。这或许是残奥会给健全人最大的精神礼物。

北京冬奥会观后感 篇8

  冬奥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每一枚奖牌,其份量均超过奥斯卡、金熊的奖杯。冬奥是人生的缩影。冠军是幸运的,在通往冠军的金字塔下,多少无名英雄为之而奋力攀登;冠军是短暂的,今日的冠军,明日可能名落孙山;冠军是相对的`,某一项目的冠军,在其它方面很有可能是低能儿;冠军是荣耀的,但在他高唱国歌、热泪盈眶之时,想到的并不是未来怎样辉煌,而是回想到了数年来伤病的困扰和艰苦的训练;冠军是可贵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多少不屈不挠、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精神。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更应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主动学习冬奥会的知识,做好冬奥会的小向导,同时我们要学习冬奥精神,站在更高、更远、更大的舞台上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庆冬奥会,让我们为祖国自豪,为祖国呐喊:中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