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秋水》说课稿3篇(水墨说课稿)

2024-01-14 18:46:42综合
  • 相关推荐

《秋水》说课稿3篇(水墨说课稿)

《秋水》说课稿1

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庄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篇课文。

  一、教材分析

  1、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秋水》选自《庄子》一书,这篇文章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河伯见海神的故事,从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深刻的哲理。该文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是继第一个文言单元的“掌握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教学重难点

  4、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缺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立思考。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盲目自大,目空一切,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是该课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我在该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手段。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掌握文章中的特殊文言字词、句式;通过质疑、解疑,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中所蕴涵的哲理。

  1、导入

  我采用背诵之前大家熟识的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鸛鹊楼》一诗导入新课,接下来就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向同学展示简介有关作者的一些基本资料,包括庄子和他的著作《庄子》一书。)

  2、新课程教学

  如何解决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这一重点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的预习,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上路,经过独立思考和共同讨论,得出练习的答案,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所以我决定从以下两步着手:

  1、学生结合注释,再一次的自读课文思考屏幕上的练习。

  2、通过学生自己回答,发现其中问题,由教师归纳答案。

  接下来要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就是理解课文,掌握文章中蕴涵的哲理。在这里,我总的思路是:通过教师质疑,学生解疑来完成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通过学生互相讨论来完成对于文中寓意的掌握。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河伯一开始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②、河伯后来的感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③、河伯在见到大海前是怎样一个人?在见到大海后又是怎样一个人?

  最后,在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课堂讨论的问题:“你从《秋水》这篇文章中能读懂哪些道理?” 由学生讨论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领悟到生活中的深刻的哲理。

  3、反馈

  ①、课堂反馈,②、课后反馈,延续创新(课后练习)实现创新 五 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板书课题,中间提炼课文内容和主旨,右边是写作手法的归纳) 六 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秋水》这篇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秋水》说课稿2

  一、教材介绍

  本篇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课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开篇部分。文章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大。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还用了对比的写法。可以说本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结构章法上都很值得一学。所以学习本文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感受,有所理解。

  二、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学生的兴趣也是在阅读中获得体验而产生的。因此,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落实到本课的教学我主要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以读析问的方式去探究学习,不强设问题“挖坑”让学生往里跳,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让他们在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我设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积累文言词语,提升文言语感。

  ② 学习文章用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词语;

  ② 读析问探究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

  ① 养成阅读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② 培养学生“以人为镜”对比反照自己的做人方法,等。

  设定以上目标出于几点考虑。首先,要读懂一篇文言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还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疑难的词语。其二,语文素养总是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其三,文中的情感价值观是自己体悟的结果,是再创造的结果。

  四、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阅读量较少以及各种语文能力的影响,本班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较差,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提高文言语感。

  五、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感知能力、理解思维较差,影响了其对文章意义建构的能力,因此“自主探究课文,对寓言故事寓意有独立的见解。”应该会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六、学生情况

  我所任教班级是九(3)九(4)班。他们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后,有部分同学形成了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主动去阅读思考课文,语文能力有所增强,基本能够感知文章的内容,掌握了一定量的语文知识,对文章的写法特色有能有所发现。但是对文章深层的意义难以领会,对课文的表达难有自己的看法。这些是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另外,这2个班差生面积都很大,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根本不读书,也读不懂书,教学中要注意教师语言的鼓动性。

  七、教法和学法

  为让学生能自主去探究课文,并在探究中获得愉悦,我采用“读析问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八、教学时间

  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所学过的寓言导入:我们学过许多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吗?这些寓言故事曾经给过我们许多人生或者生活的启示。如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不能操之过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秋水》也是一篇寓言故事,看看我们今天能不能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什么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二)、熟练朗读

  1、提出难读,不好停顿的句子,教师指导。

  2、指名试读句子。

  3、学生齐读文章。

  (文言文要多读,读出语感,这要读顺读好节奏,这里旨在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

  三)、翻译课文。

  1、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要多结合上下文或句子的意思去翻译词语)

  2、检查词句翻译情况。(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 秋水时至( ) 于是焉(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东面而视(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 ....

  3、学生质疑疑难词句。

  四)、感知故事。

  1、学生谈读后感受。问题:刚才读了课文后,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说给同学听听,与他们一起分享你的读书感受。

  教师注意归纳。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依据。

  (此处教学设计,旨在养成学生阅读要有独立感受的习惯,同时也是为了使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生所不知。)

  五)、深层探究

  1、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还有问题没有?(学生齐读全文)

  2、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注意归类问题,并找准一个切入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 如:

  ① 河伯为何望洋兴叹?

  ② 河伯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③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六)、学习总结

  1、学生思考、交流: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启迪?(可谈思想上的、结构、写法等方面的) 参考:

  ① 寓意——课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② 写法——设喻说明哲理。

  对比

  2、教师结语:(略)

  七)、巩固练习:

  完成教辅资料上的习题【课文精讲】部分。

  八)、作业布置:

  完成教辅资料上的习题【课后检测】部分。

  九)、板书设计

  河伯见海神

  ︱

  经过比较:看到自己的不足

  ︱ ︱

  望洋兴叹:狂妄自大、盲目无知、贻笑大方

《秋水》说课稿3

  秋水(说课)

  一目标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全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

  5、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一、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正音。

  2.学生简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课堂讨论,教师讲解。

  1.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转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为动词,小看;轻视。)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望球兴叹望水兴叹属生造。)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四、理解思想内容

  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A、人贵自知之明;

  B、谦受益,满招损;

  C、自大由于无知;

  D、知耻近手勇;

  E、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F、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五、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焉。

  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

  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河与海的比较,河伯认识的变化。

  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

  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六、布置作业

  1.制作词语、句式卡片。

  2.笔译全文。

  3.写读后感。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