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范文4篇(小班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在A段音乐处较合拍地做兔跳动作。
2. 在教师启发下,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编“花”的各种姿态。
3. 游戏中,知道寻找空地方进行活动。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兔子布偶,《飞飞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的不同姿态创编“花”的造型。
开火车去郊游,看,草地上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是什么养的?谁来做做看?
二、教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
瞧?谁也来看花了?(教师演示布偶,跟A段音乐有节奏的跳)
三、教师鼓励幼儿边欣赏A段音乐,边用拍手动作感知A段音乐节奏。
1.提问:小兔是怎样来的呢?(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拍手欢迎它,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兔跳。
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呢?谁能学一学?
小兔跳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很轻)
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地方跳,声音就会轻轻的呢?(用脚尖跳)
3.教师带幼儿听A段音乐一拍一拍做兔跳。注意,要跟着音乐来跳哦!
教师带幼儿一起用手指在腿上学小兔子轻轻跳,好吗?
四、完整欣赏音乐,听辨出B段捉迷藏音乐。
提问:小兔玩得真高兴,还和妈妈捉迷藏呢,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什么地方是小兔子在跳?(前、后)什么地方小兔子藏了起来?(中间)
五、游戏,创编花造型
小兔和妈妈捉迷藏时,变成了一朵花,妈妈就找不到了。下面我来做兔妈妈,你们来做小兔子,我们也来捉迷藏,看看谁会像小兔一样,变成一朵花一动也不动,不让妈妈发现的!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歌唱《快乐的小鸡》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小鸡的情感,感受鸡宝宝的.可爱。
2、启发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小鸡出壳。
2、小鸡毛绒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演示课件(小鸡出壳),引出课题。
教师说:笃笃笃,咦,谁在敲门呀?(教师作倾听状)原来是小鸡要出来了,小小蛋儿要开门了!
二、展开
1.欣赏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2.通过提问与感知活动,学习歌词,感受歌曲旋律。
提问: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谁来了?小鸡从蛋壳里出来是什么样的?
(出示毛绒玩具小鸡,让幼儿摸一摸,感知毛茸茸、胖乎乎的样子)
提问:还有哪些东西是毛茸茸、胖乎乎的?
(启发幼儿大胆发言或者互相说一说)
3.自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和曲调,重点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样子,模仿小鸡叫、吃米、扇翅的动作,表现鸡宝宝的可爱。
4.集体游戏
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掌握三处长短音的唱法,完整学唱歌曲。
(重点练习三处长短音的唱法)
5.变换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拉起手组成一个大“鸡蛋”,请几名幼儿站在“鸡蛋”里面做“小鸡”,边游戏边演唱歌曲。
(做小鸡的幼儿可不断轮换)
三、结束
简单评价幼儿的表现,带领幼儿户外活动。
教师说:小鸡们真开心,我们一起出去捉虫子吃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感知实物,亲身体会小鸡出壳的情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动作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2、能随音乐有节奏的做动作。
3、在自由表演部分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一个蛋,这是什么?
2、鸡蛋怎么会在动呀?
3、猜猜小鸡在里面干什么呀?并请幼儿做做动作。
4、因为鸡宝宝就要出来了,它在蛋里揉揉眼睛,伸伸懒腰,然后就啄破蛋壳出来了,出来后,它还不会走路呢,就跟着妈妈学走路,走路学会了,妈妈就带鸡宝宝到草地上捉虫和玩耍。
二、欣赏音乐。
1、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讲小鸡出壳,跟着妈妈学走路,跟着妈妈到草地上捉虫玩的故事的。
2、根据故事,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3、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数一数。
三、表演动作。
1、第一部分,小鸡在蛋里揉揉眼睛出壳了,伸伸懒腰,出壳了,谁会做做这些动作?
2、请个别幼儿表演,老师选取好的`动作。跟着图谱的节奏练习一遍。
3、听音乐表演2遍。
4、小鸡是怎么走路的?个别幼儿做做动作。
5、集体学做小鸡走路的动作。
6、出示图谱,第二部分小鸡跟着妈妈学走路,请你看看图谱,怎么走呢?
7、个别幼儿根据图谱的节奏走一走。
8、听音乐学小鸡走路,有节奏地走2遍。
9、小鸡会走路了,鸡妈妈带小鸡到草地上捉虫玩耍,怎样捉虫呢?
10、幼儿学学小鸡捉虫的动作。看图的节奏做动作。
11、听音乐做捉虫的动作1遍。
12、猜猜他们会怎么玩耍呢?
13、幼儿说说并做做动作。其他幼儿学学好的动作。
14、也可以做玩耍的动作,听音乐做2遍。
四、完整表演。
1、看图跟着老师听音乐做动作。
2、老师做鸡妈妈带领幼儿听音乐游戏。
3、请个别幼儿做鸡妈妈带领其他幼儿游戏。
4、幼儿分成男女两组分角色游戏,交换再来一次。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四肢概念,探索身体动作的各种可能性。(重点)
2、幼儿结合音乐,能听指令练习“几肢着地”。(难点)
3、培养幼儿合作,互相帮助的意识并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CD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几肢着地》,进入活动场所(幼儿初次听音乐,感觉音乐的休止时,停止行走。)师用“WU”在音乐的休止处发出音阶的下滑行,上滑行。
二、基本部分。
导入游戏:我来问,你来说。
师:现在小朋友们和何老师玩游戏,我来问,你来说。
师:我的小朋友告诉我,你的小手在哪里?
幼:何老师,我的小手在这里。
师:小朋友告诉我你的小脚在哪里?
幼:何老师,我的小脚在这里。
师:小朋友告诉我,你的胳膊在哪里?
幼:何老师,我的胳膊在这里。
师:小朋友告诉我,你的小腿在哪里?
幼:何老师,我的腿在这里。
师:还记得何老师告诉过小朋友们,我们的胳膊和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幼:四肢
师:我们的.胳膊和腿有一个名字叫:四肢。
二、大肌肉活动《几肢着地》。
1、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幼儿通过“一肢着地”到“无肢着地”,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启发孩子们探索、创造符合要求的身体动作的可能性。
师:小朋友现在何老师一起活动活动我们的四肢吧。
2、请幼儿俩俩合作,进行游戏“几肢着地”。
3、播放音乐:请孩子们通过“行走”和“停止”感知乐句(乐句的休止处)
4、幼儿听音乐,在乐句休止前的地方教师提出“几肢着地”,请幼儿们在乐句的休止时创编相应的动作。
5、请幼儿俩俩合作,进行游戏“几肢着地”。(培养幼儿的合作互相帮助的意识)
此处根据孩子的做的情况,进行反复游戏。
三、结束活动:游戏歌曲《小跳蚤》。
师:我们的四肢活动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小朋友们何老师一起用我们的小手给四肢按摩按摩吧!(播放音乐《小跳蚤》)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