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中学生作文【精品13篇】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次过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忙了起来,大家都在忙碌着。有的人赶着回家、有的人在准备年货、有的人在大声吆喝卖东西,可谓是最热闹的时候了,我眼中的春节是这样的——我眼中的春节是个快乐的节日——人人都期盼着团聚,所以才会更加珍惜。
人们走亲戚,拜朋友,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把自家丰盛的食物都拿出来,和亲戚朋友一起分享。
桌子上摆出的菜,香气扑鼻,谁也按耐不住,“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长辈也会露出欣慰笑容。整个屋子都沉浸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
我眼中的春节又是热闹的节日,孩子们在街上放鞭炮,大人们则拎着一大袋一大袋的年货,年味马上就浓了起来。
对孩子们来说,最有意思的就是放鞭炮了,我也不例外,但我觉得要有节制,污染的是我们宝贵的空气,留下的是一大堆的垃圾,给清洁工增加很多的负担,适可而止。图的就是一个过年的气氛。
我眼中的.春节还是个红色的节日,人们把最吉祥的话语写成对联,贴在们两边,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红色,包含着吉祥,存留着幸福,饱含了快乐,是个祝福的象征。门中的一个“福”字意味着来年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中国人的春节,就好比欧美人过的圣诞节、复活节那样。
春节,喻示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大都欢天喜地、载歌载舞,来迎接新一年的开端。于是,人们就在那天贴上对联,对联上就有祝福新年的寄语。同样富有寓意的事情还有挂红灯笼、贴窗花和贴“福”字等。经常见到人家门口的福字是倒贴的,路人经过门口时一念“福倒了”,意味着“福到了”。
春节有一个传说叫做“守祟”,记得爸爸给我讲的故事。每到除夕之夜,这个叫“祟”的怪物,就会来到村庄里吃小孩。所以就有了“守祟”这个传统习俗。每到那一天,人们不过凌晨一点都不许睡觉。还要给压岁钱,意思就是压制住祟的钱。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不管多远都要千方百计回到父母身边。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包饺子有时会在里头放一枚硬币(洗干净的),谁吃到这个带硬币的饺子。今年就能“发”。春节过后半月就是元宵节,那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非常热闹。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一年的春节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但是今年的春节和往常的不一样了,因为放烟花的人少了,但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依然是愉快的。
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到了,咱们大家都十分兴奋。吃完年夜饭,看完春节联欢晚会,这时大街上不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虽然鞭炮声十分响亮,但是由于雾霾出来放鞭炮的人明显减少了不少,咱们家也因为雾霾就没买鞭炮,但没买鞭炮就不代表咱们丢掉了传统习俗,因此咱们就在窗台上看别人放烟花。就在这震天动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新的一年:20年到来了。只听见嗖嗖嗖的几声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上绽放着,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仙女散花似的散开,把那天夜晚装饰的格外美丽。
第二天,妈妈带我去老门东。到了门口,只见有许多高大的“人”有秩序的“站”在那。呵呵!其实那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个个花灯。它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中间的状元、榜眼、探花。他们三个分别骑着三匹高头大马想不引人注目都难,这三匹高头大马也和虎年有关。看完这些,咱们又往老门东的里面走里面有许许多多著名的小吃,但是由于人太多,咱们有许多没有进去,最后选了蒋有记汤包。里面的人可真多,进去都要挤进去。虽然人多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咱们对蒋有记汤包的渴望。汤包终于端上来了,看着那香味四处散发着勾引人的汤包。我也顾不上以前吃汤包的习惯:先喝汤,在吃肉。而是直接一口一个吞了下去。吃完后我还想再吃,然后又打包了一笼的汤包满载而归。
今年春节我过的十分愉快,我真希望下一年的春节快点到来。
除夕的夜里,我们已经在老家了。
啊,好热闹!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鞭炮声就像掰开开心果的果壳那样清脆。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贴着喜庆的春联,“啪、啪、啪”的烟火声就像北京奥运会开幕似地,一个个烟花在空中绽放。我和弟弟开心的看着朵朵相接的烟花,它们五颜六色,一会儿像众星闪烁,一会儿又像孔雀开屏,一会又像百花齐放,美丽的令人陶醉!
我和弟弟也忍不住拿出了炮仗,“啪啪”放了起来。 今夜,村庄里的夜空犹如白昼般明亮,美丽的烟花不仅照亮了天空,还映红了大地。
第二天天还未亮,我就被“开门爆竹”叫醒了,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开门爆竹”的习俗,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放过鞭炮,一地的红纸屑,被称为“满堂红”。还有一副吉祥如意的春节对联:爆竹声中辞旧岁,瑞雪纷飞迎新年,横批:春回大地。
起床之后,先给老祖宗磕头,再给长辈们拜年。爷爷、奶奶、姑姑、婶婶给我们发压岁钱,这一天我是在欢笑声中度过的,晚上又在喜庆的气氛中慢慢进入梦乡。
正月初二,我和妈妈去姥姥家,拜过年又领了压岁钱,中午饭吃的是饺子。姥爷告诉我,按照古代计时法,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称作“子时”,也叫“交子”,是指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吃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
在老家的几天里,我还搜集了一些童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尘日;
二十五,炖豆腐,……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您新喜,您多礼,白肉馍馍谗馋您。真没想到,春节里的学问还挺多呀!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挂满了火红火红的灯笼和春联,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快乐的气氛。火红火红的灯笼上有的写着“吉祥如意”,还有的上面写着“恭喜发财”。春联上的祝福语也多种多样,如:福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看到这样美丽的大街,我们小朋友都非常高兴。
大年三十晚上,所有的家庭都在吃团圆饭。这不,我们家也一样,厨房里弥漫着幸福的香气,桌上摆着丰富的年夜饭,有鸡、有鸭、有鱼、也有许多蔬菜和水果,使人看了口水直流。你看桌子中间那一条金黄的大鱼,那就表示我们家年年有余。
爷爷奶奶招呼全家围坐在餐桌旁,热热闹闹的品味着年夜饭,全家人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欢乐的笑声。
吃完饭,奶奶来发红包了。我们家每到过年发红包就有惊喜,今年的惊喜就是给了红包后还有一个小奖品。因为我得了一个“小小书法家”的奖状,所以奶奶给我发了一个红包和一个精美的小盒子,大家收到了红包和奖品都很开心。
发完红包,爸爸带着我们去放烟花了。我们拿着大大小小的烟花就出去了,有方形的,有圆柱形的。开始放烟花了,每一个烟花上都有一条捻子,爸爸和我一起把烟花点燃就赶快跑了。美丽又漂亮的烟花在夜空里绽放,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五光十色,美丽无比,又在几秒的时间里迅速黯淡下去,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说:“好美呀!”
晚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听!悠扬的歌声,使人沉浸其中;瞧!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看!搞笑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欢声笑语漂浮的客厅的上空……
我很喜欢春节,过了春节我又长大了一岁,在20年里,我要好好学习,更上一层楼!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有说有笑地围坐在圆桌旁。只听见外婆随口说了一声:“现在的春节呀,和我们小时候的春节可不一样了。”我立刻起了好奇心,拉着外婆的手一个劲的问道:“外婆,你们小时候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快给我们说说吧!”
外婆推了推眼镜,笑眯眯的说:“我们小时候呀,过年可真热闹了。过年前一个月就要开始准备各式年货啦!比如:炸油果儿、芋头圆子、冻米糖……,但我们最喜欢吃的还是美味的“状元红”(赣南客家小吃之一)。“状元红”又称杨梅酥,是把糯米加上热水后揉成一颗颗均匀的丸子状,然后放入热油中煎炸,炸好的小丸子呈金黄色,看着就令人垂涎三尺,最后,再将它们裹上一层红彤彤的食用红及白糖就大功告成了。“状元红”色泽红艳,非常喜庆,在春节期间看来更有个好彩头。
看似这不起眼的小食品,其实包含着邻里好友们互帮互助的真挚情感。在过去的年代里,当人们准备好自家年货后就会主动帮助周边邻居家一起做,大家谈笑风生,畅所欲言,一起憧憬着来年的幸福与希望……
听完外婆的讲述后,我看着桌上五彩缤纷的美味佳肴,心想:“外婆小时候的春节比现在更加热闹,现在的春节比外婆小时候物质更加丰富,这两种春节那么不一样,但又似乎一模一样,因为大家的心不变,无论春节在哪里过,怎样过,我们的心里都藏着对亲人们深深的祝福、藏着对家乡真诚的祝愿,更是藏着对我们伟大祖国——中国崇高的热爱!
每到春节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各地有着不同风俗,在我老家春节的风俗有放爆竹,吃年夜饭,发压岁钱等等……
过年前几天,爷爷,奶奶一定会赶集置办年货,在买好几团爆竹,然后爷爷会去认认真真去挑一副好的对联。每到这个时候,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大家一脸挂着幸福的微笑,有的在挑选年货,有的购置新衣服,有的好像好久没有见面,在一起叙旧。集市给人感觉就是热闹,喜庆。大家都在准备着新年的到来。
大年三十的早上,爷爷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贴对联。爷爷会先看看对联,要分清楚哪一张贴左边,哪一张贴右边。然后准备胶水,把对联反面涂上胶水。在正式贴的时候,爷爷都会让我在旁边看,然后问我对齐没有。贴完之后,然后爷爷都会站在大门的正前方,带着我读一下这对联。跟我解释对联的上文字的意思。现在,随着我的知识学的越来越多,慢慢也能解读春节对联。其实我可以明白对联意思,但是每年我还是愿意认真听爷爷的解读。感觉这就是春节的意义。
春节,不单单是民风习俗的传承,更是亲情团聚。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春节我是在奶奶家度过的。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农村就已经开始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家家户户从这一天就开始大扫除,从屋里到屋外,从门到窗户,从地面到墙角再到家具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仿佛要去除一年晦气。离过年还有两三天时,大家都在准备过年召代客人的饭菜,菜的香味弥漫在各家门前小道上。一些嘴馋的孩子大人一烧好菜就用手着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吃着。到了大年三十终于迎来了过年气氛的高潮,这一天,吃过中午饭家家都在忙着贴春联。大门两边贴上了对联,单门上贴“福”,奶奶说:“福字要倒着贴,寓意是福到家了。”不是有首诗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吗。
屋子被装扮的更加新艳,一些孩子已迫不及待的穿上了大人早已买好的新衣服,我也让爸爸拿出了我的新衣服。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起了丰盛的年夜饭,饭桌上每个人都在说着这一年当中的大事,大人们在总结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所有的话题都是那么的让人开心,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吃过晚饭,奶奶给了我和弟弟每人一个红包,拿压岁钱我和弟弟开心的跑到院子里帮着爸爸和叔叔放烟花,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村子里炸开了锅,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飞舞着像一朵朵盛开的花,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各种爆竹的声响让我彻夜难眠。第二天一大早,我被隔壁邻居家的鞭炮声早早的惊醒了,我一醒来妈妈就对我说:“豪豪你又长了一岁。”我穿上了新衣服来到餐桌旁吃上一碗奶奶早已准备好的热腾腾的饺子,平时从不穿新衣服的爷爷奶奶也穿上了爸爸妈妈为他们买的新衣服,感觉格外的精神,他们正在把各种瓜子和花生糖果放在堂屋的桌上,准备迎接到了的亲戚和朋友。全家人都准备好后,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叔叔他们提着拜年的礼物到亲戚家去送去新年的问候。春节年年过,只是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可是无论怎么变化,人们期盼它的心情依然不变,因为它让我们感觉到亲情的可贵和家的温暖。
快要过年了,你欢乐吗?春节的街头可热闹了,我带你去看一看。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对联,它象征着下一年给人们带来喜庆、欢乐,摊主面带笑容,为我们推销对联。
然后是精美绝伦的壁画,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鸟兽虫鱼,样样都有,让我眼花缭乱,不知哪一张好,真漂亮!
之后,就是那活泼的大鲤鱼,活蹦乱跳,在迎接新年的到来,白鲢鱼也不甘示弱,蹦出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浑身发亮。
春节的`街头不仅仅是这些,最显眼的是吉祥物-——鸡;花灯发着五彩的光芒;水果挺着大肚子,更不少的人们,也忙碌地买这买那:有的人嘴上乐开了花;有的人因买的太多,累得喘可是气来;有的人拎着大包小包,坐车回家。可热闹了!
春节立刻到了,你准备咋样?
哇!过年喽!转眼间新的一年又来到了。
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新的一年里当然少不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喽。
过年的味道,是鞭炮的火药味。在漆黑的夜晚,点燃烟花,让这烟花带给你无限乐趣,让烦恼随烟花爆炸!
是啊,人们为了让新年里更有年的味道,每家每户都准备了不少的爆竹,大的、小的、五彩的、反正应有尽有。
除夕夜,夜空被各式烟花装点的分外妖娆。先是一个光点腾空而上,接着是“轰隆”的一声,那个光点像仙女散花一样洒落了无数个五颜六色的“小花瓣”。接下来的更让人应接不暇:有的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上;有的像一朵朵浪花扑腾跃起;还有的.像一条细小的蛇……我们都看得入了迷,直到最后一束火花落下。
过年的味道,是饭菜的香味。新年来临,人们一天比一天忙,走亲访友,合家欢聚,大人们忙着准备过年的酒菜,孩子们眼睛盯着桌上,看着大人们又做出了什么花样的菜,口水都流下来了。站在我家的屋顶上四处瞻望,村子的上空炊烟袅袅,肉香飘逸。在寒冷的冬天,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聚餐,共同举杯,多么温馨啊!还记得,亲戚朋友晚上坐在一起饮酒取乐时的那种开心和快乐,多么希望我们每天都这样的开心啊!
过年的味道,是家家户户门上的墨水味。对联上的一个个毛笔字、印刷字,都充满了祝福、喜悦和欢庆的味道,挂在门前,别提多惬意了。
过年当然少不了走亲访友了,不管在谁家,他们都会拿出一些水果、小吃儿来招待,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每个人的家里都暖意融融,让人感觉特别温馨和惬意。当然,他们还会给我压岁钱呢,虽然嘴上说不要,但我的心里好想一把夺过来放在兜里。嘿嘿……
过年啊,还有一件事,是我的邻居家不可缺少的。邻居家的叔叔酷爱打牌,每当过年时,他家里的人总是人来人往。我也去过,那里总有一种欢乐弥漫在空气中,他们打起牌来还挺较真呢。那种气氛真令人难忘啊!
我怀念这过年的味道!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披着盛装喜气洋洋的来了。一大早,我就被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叫醒了。我兴奋的吃完爷爷也早就做好了热气腾腾的饺子,迫不及待的冲出家门,只见大街上到处挂着火红的灯笼,家家户户门上贴着鲜红的对联,小朋友兴高采烈的.放着鞭炮,大人们喜气洋洋的出去购买年货。
我回到家给爷爷奶奶拜年,收到了很多的压岁钱,可是爸爸妈妈不在姥姥家里,有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
到了晚上,开始了春节联欢晚会,杂技演员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和精彩的表演,让我们赞不绝口;歌唱演员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啧啧称赞;魔术家刘谦普索迷离的魔术让我们惊叹不已;相声小品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睡觉前,爸爸打来电话,我们互相问候了新年好。
祝我新年新气象,学习更上一层楼!
入目是一片喜庆的红,各种欢呼声和鞭炮声夹杂在一起,街道各处弥漫着新的一年到来的愉悦。
一张张写着“福”字的红纸贴在大门上,它们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新年真的已经到了。它结构浑然天成,一撇一捺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沉淀的墨香。一撇舒缓飘柔好像涓涓细流,流进人们的心里;一捺,苍遒有劲,刚硬的笔法像是要在人们心中刻下它的印迹。每一笔都透着独有的灵韵,但将它们合在一起,又出乎意料的没有一丝冲突。那漆黑的墨水在笔画间流动,亦如作者的心情,一个个字好像拥有了生命。
在春节这天不仅仅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吃团圆饭的习惯。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围在一张大圆桌前。一盘盘秀色可餐的菜端上来,一双双筷子不断地在桌上穿梭。平日里各忙各的人,此刻都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讨论着过去一年中经历过的事。一张圆桌好像一座桥连接了大家的心,原本一年不见的生疏感也在刹那间烟消云散,亲切感增加了几分。在那道美味的菜品冒出的热气后,是一张张熟悉的脸上的笑容,那样灿烂那样明媚。一顿年夜饭接近了彼此的感情;一顿年夜饭消除了彼此间的隔阂;一顿年夜饭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承。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它是我们悠远历史的结晶,在一代代子女的不断改善和延袭下形成的独特文化。
春节宛如一颗璀璨的宝石,照亮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过节的不同方式。春节,作为中华人民特有的解释,必定过得比往前的日子更热闹。家乡潮州的春节,过得却别有一番滋味。
从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开始,家乡潮州的春节就正式拉开序幕。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备足贡品,供奉“老爷”——天神,以表示潮州人民对“老爷”对他们一年平安保佑的感激。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这些日子,潮州人民要备足过年时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现出一派焕然一新的景象。
除夕佳节真热闹!大家都穿上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的新衣服,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到处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每个人的心头总有一份说不上的激动!黄昏是否,家家户户都要到各自的租屋里几百祖先,祭拜按“长者先,幼者后”的顺序祭祀祖先,以表我们对祖先的敬重。祭拜完祖先,春节必不可少——年夜饭。除了万不得已,每个家庭的成员都要来吃这顿年夜饭。一张大大的圆形围桌,摆上热乎乎的饭菜,再为彼此道上几句新年祝福语,夹杂着几声欢笑,这是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潮州人民正式迎来了新的一年。
转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元宵节。说是元宵节,不如说是潮州人心灵手巧的表现: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手绘宫灯,走马灯,“筷子”灯……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应接不暇。一些寺庙还举办了“猜灯谜”的活动,大家欢聚一堂,为每一位猜中灯谜的人鼓掌喝彩。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潮州的春节在正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圆满结束。潮州虽然不能算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家乡潮州的春节过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