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科学教案7篇 科学集合教案幼儿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压力。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试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吸管、瓶子、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水宝宝会跳舞”
教师吹瓶子,瓶中冒气泡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仔细看好咯。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哦,你发现了有泡泡冒出来了,这个水宝宝像在跳舞一样,可爱吗?那你们知道怎么会冒泡泡的吗?
小结:你真聪明,知道向瓶子里面吹气,就能冒泡泡了,水宝宝就会跳舞了。
二、制作喷泉
1.师:看!老师这里还有个瓶子宝宝,可是它有个盖子,调皮的水宝宝想从瓶子里面出来透透气,但是不能拧开盖子,也不能直接倒出来,更加不能去捏这个瓶子宝宝,该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了瓶子、吸管、盖子,你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集体实验。
2.请一名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经验
师: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3.师:这个办法好不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幼儿第二次集体实验。
4.探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插入了两根吸管,却吹不出水宝宝呢?
幼儿第三次集体实验。
三、揭示原理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水宝宝能从吸管里跑出来吗?
原理:当我们向吸管一头吹气时候,就会使瓶中的空气增加,空气压力也相应的增加,压力把水逼近另外一根吸管里,水就从另外一根吸管里出来了。
四、游戏:给小动物喂水
师:老师这里有四只小动物,他们都有点渴了,想喝水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去喂小动物喝水,好吗?
带领幼儿离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继续丰富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激发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过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地球模型一个(中间可劈开,有地壳、地幔、地核模型)。
3.《蓝猫淘气3000问》歌曲录音,介绍地心的录像。
4.地壳、地幔、地核汉字卡、图片若干,(其中教师出示的大字做成小旗状)。
活动流程:
蓝猫出场,激发兴趣→互相出题考一考→蓝猫提出出新问题,探索地心秘密→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蓝猫出场,引起兴趣。
听音乐表演《蓝猫淘气3000问》
二、互相出题考一考。
三、探索地心的秘密。
1.教师用刀切开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观看VCD帮助幼儿了解地球内部的正确名字。
3.教师:蛋壳叫地壳、蛋白叫地幔、蛋黄叫地核。
4.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方法:
(1)师指模型,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2)师说蛋壳等,幼儿说出对应的地壳等名称。
(3)用鼻子表示地核,眼睛、嘴巴表示地幔,耳朵表示地壳,根据老师的要求,点相应的五官。
四、分组游戏活动
1.地心迷宫。
2.在地心的示意图上贴上相应的汉字图片。
3.插小旗。
一、隐身妙招
1.讲故事《隐身妙招》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3.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动物的防身妙招。
为什么老虎找不到它们?这些动物用了一种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
4.结合图片观察与比较:草丛里有谁?青蛙(原来绿绿的青蛙躲到了绿绿的草丛里)
二、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你知道变色龙、狐狸、壁虎、黄鼠狼自我保护的方法吗?现在我们去听听小动物的介绍。
变色龙——我身体的颜色能变,敌人来了我不怕。
狐狸 ——要是我遇到敌人,我会马上往地上一躺,装死,谁也不会吃掉死了的.狐狸。
壁虎——断尾。
黄鼠狼——臭气味。
三、自我保护
1.出示动物图片,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2.动物们都有保护自己的好方法,那小朋友在活动、游戏中,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设计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让幼儿学会对进行分类,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鼓励幼儿试着给蔬菜分类。
3、学说:“我喜欢吃……”。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蔬菜卡片、蔬菜、小篮子若干;
2、将洗净的蔬菜胡萝卜、白萝卜、西红柿、黄瓜、等色彩鲜艳的蔬菜艺术的装在一个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厨师神秘礼物,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用白布遮着竹篮子,让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揭开白布后,让幼儿整体看一看:这篮蔬菜好看吗?什么地方好看?(请幼儿自由发言)
二、利用课件教幼儿认识蔬菜并试着分类: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给蔬菜分类:根茎类、蔬果类、青菜类。
三、分一分:
请幼儿每人拿一张蔬菜卡片,说出拿的是什么?然后给它们分类。
四、送蔬菜宝宝回家:
1、教幼儿学说:“我喜欢吃……”
2、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放在篮子送它回家。
生活教育
告诉幼儿蔬菜有营养,不要偏食,不吃蔬菜不生病。
活动延伸
学唱《小小姑娘》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反思
现在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
一、教学目标:
关注目标:关注地球上水的分布, 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 分清淡水和咸水, 懂得水对人类及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一些节约用水的简单方法。
态度目标:爱护珍惜水资源, 敢于指出并阻止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参与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并能劝说别人节约用水。
二、教学方法:模块图分析、讨论、实验。
三、教学准备:地球仪若干个、咸水(盐水)、淡水各1杯、盆栽绿叶草本植物4盆。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了解水分布情况
(一)导入:小朋友, 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 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的吗?
(二)分组观察地球仪, 哪些地方有水。通过观察地球仪, 初步了解地球水资源的现状, 分清淡水、咸水, 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 初步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爱护珍惜水资源。
活动二:了解水的作用
哪些地方有水? 水有哪些用处?通过快速联想, 懂得淡水对人类以及有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一)快速联想:1、哪里有水?(河、湖、井)2、水有哪些用处?(饮用、灌溉、养殖)
(二)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需要用水?(洗碗、洗菜、洗米、洗衣、洗澡、煮饭、浇花菜)
(三)观看实验录像:
取4盆生长良好的温生草本植物, 老师和小朋友分别用咸水、污水、淡水浇灌, 然后分别放在阳光下, 两天后, 可见叶片日渐枯萎, 从而使幼儿明白植物和人一样需要喝淡水。
活动三:能用的水只有这么点儿
分析模块图:
(一)地球上淡水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资料), 尽管地球表面积的.77%是水, 并因此被称为“水球”, 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很少, 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 剩下3%的淡水中, 有3/4存在冰川和极地冰帽中, 因此, 地球的总水量中只有0.6%是液态淡水, 而且这部分淡水中有78%是地下或土壤中。
人们需要的淡水就取自这有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有的区域中地下水的储量丰富, 但必须钻透地层或岩石才能取之, 难度大、费用高。另外, 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被污染, 淡水的供应量就更为有限了。
(二)讨论:
1、能用的水只有这点儿?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1)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怎样节约用水?
3、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资料:
节约用水是解决地球水资源私有制的一个有效措施, 每人节约1滴水, 就会少耗费许多能源, 减少许多污水量。
地球上水很多, 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水却是其中极少一部分, 我国水源总量是丰富的, 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当少, 加上开发治理和污染, 水危机迫在眉捷。因此, 节约用水就成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的一个必要措施, 节约每一滴水都能改善环境, 减轻地球负担,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吧!
(三)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
1、适度拧开水龙头, 避免造成流量过大的浪费现象, 随时随地关紧水龙头, 不要让清水流失。
2、一水可以多用, 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手, 洗衣服的水可以留着擦地、冲厕所。
3、洗澡时采用省水的淋浴, 即冲即用, 擦肥皂、刷牙、洗碗、筷时, 要关上水龙头。
4、发现水龙头有滴漏现象时, 用水盆接住滴漏的水, 然后请大人及时维修。
5、劝妈妈衣服少的时候尽量用手洗, 这比用洗衣机省水、省电。
6、发现有人浪费水, 应及时阻止。
一、活动题目
有趣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