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通用5篇】
古生物是过去曾经活跃在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上的一种生物的统称,而今天的我在与它们相隔几年万年后重新相遇。对于古生物,在我未真正认识它们之前,对于它们中印象最深的,当然就是恐龙了。因为它们曾是暂领地球多少个世纪的霸主,所以同样也是它们让我燃起了对古生物研究的爱好。
我站在宽广的博物馆中面对着它们遗留下来的骸骨,不禁开始想用手轻轻触碰它,想感受它的经历,想去了解它的所有,想知道它们所生存时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它们是否同样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它们是否也会为了仅小的利益互相残杀。面对骸骨,我不由的心中开始惧怕起来,不是因为它那庞大的身躯,不因它的尖利的捕食工具。因为我看到了它们不同的一面,它们虽然同样为了仅小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却其目的不是自己,而为了自己的种族,为了自己的种族能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它们虽然经常厮杀,却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已的选择,面对比自己更加庞大身躯的敌人,它们不会惧怕,因为它们坚信着自己的信念和团结的意识一定能战胜敌人。
而同样看到遗留下的生物标本,它们曾是现在某些生物的祖先,尽管它们与人类比起来很渺小但它们却是当时的植被生物的霸主。换眼观今,看如今的我们,作为一种进化的高级哺乳类动物,每天面对的自己的贪婪与私欲,不断的去残杀许多生物,不断的去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用着自己进化而来的“思想”去自称是高于一切生物的霸主,却不曾想面对自然的力量,自己是如何的渺小与脆弱。
面对着厚厚玻璃的阻挡,我无法去亲手触摸与感受那些古生物,但我也不想去感受它们,因为我害怕自己再次被它们的精神所震撼。我也许对于这次博物馆非常感谢,因为通过它让我能深入的知道那些古生物,能深刻的体会到它们的精神与面对生存的无奈。
也许我们人类在面对如今的世界该静下来思考一下,尽管可能浪费你一些时间,但是我们是否该想一想,如此我们将那些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遗骸与骸骨保存下来,用厚厚玻璃来维持它们的样子,来研究与观赏,但是如果时间再经过多少亿年,我们人类的骨骸与遗骸是否也能有资格在那样的玻璃下去被更加高级的生物去观赏与研究呢?
走入馆内,兴味盎然,因为我对中国的历史很是好奇。径直上到五层,我们来到了瓷器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花瓷。精致润滑的青花瓷蓝白相衬,漂亮极了。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我们眼前,有高颈花瓶、有茶壶、有双耳瓶……以前的古人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工具和精密的仪器,怎么能做出那么美丽动人的艺术品?不亚于现在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不禁赞叹他们的聪明才智。看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我的心里暖暖的,我们一定要好好保存,让更多的炎黄子孙能欣赏到它。
说到好好保存,就要把目光转向佛像馆。这里的佛像很生动,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态都惊似真人,各个栩栩如生。来到展馆的中央,你会看到有很多小佛像坐在一座小山上,中间那尊佛像的两只手臂都已经断去,我想,他定是经历了千番辗转才来到这里安家落户,我们又怎么能不善待他们?关掉闪光灯,远远的欣赏、赞叹。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逝而过,就要离开这里了,我有些舍不得。回到家,我把今天所见的珍奇宝物描述给我的家人,他们都很想来这里看一看,真希望还有机会再来游览感受一番。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里,有绿油油的小草;有五彩缤纷的鲜花;还有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前几天,我们就跟随着春天的脚步,踏进了雄伟壮观的太仓市博物馆内。
太仓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是太仓唯一一家地方性综合的博物馆。博物馆馆内藏有陶瓷、青铜器、玉器等2000余件……博物馆的门朝西,共有四层。第一层为临时展厅,第二、三层为基本陈列厅,包括了《太仓历史文化陈列》、《馆藏精品展》、《馆藏书画展》、《娄东画派专题展》……,第四层展厅包括《革命历史陈列展》、《中国晚清浅绛彩系列展》等三个展览,展览面积约700平方米。我们首先跟着导游姐姐走到了第三层,我们在第三层看到了太仓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它是我国的一级文物,价值好几千万呢!除了“镇馆之宝”,我们还看到了好多好多的文物,都是价值不菲的!
接着,我们跟着导游姐姐走到了第二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浦的介绍,上面写着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文学家。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两人相互砥砺,崇尚节气,切磋文理,立志改革世风日下的文坛。天启四年(1624年),二人在苏州创建复社。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崇祯元年(1628年),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的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因此,“二张名重天下”。崇祯二年(1629年),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复社的声势震动朝野。张浦是多么的伟大啊!他小的时候勤奋好学,刻苦努力,每次背书前都把要被的内容抄下来,再读再背,背不出就把抄的烧掉再抄一遍。就这样反反复复,知道书背出来为止!因为小时候的认真,张浦最终获得了成就。
是啊,张浦如此好学,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张浦一样好学呢?!让我们学习张浦,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暑期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让我受益匪浅的参观博物馆活动。这次参观,我感受颇深。与以往的参观活动有些不同,因为这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学习之旅。我们的营地被安排在位于运河畔的刀剪剑博物馆。每天,我们在这里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气息,学习与交流。
走进这大大的博物馆,到处充满了历史与文化,“刀剑的历史”、“刀剑与生活”、“刀剑的文化”、“刀剑制造”、“刀剑欣赏”、“剪刀的起源及演变“等参观内容,都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种各样的刀、剪、剑,通过那些有趣的图画知道它们有很多种类型,远至春秋战国的青铜剑,以及铸剑的流程,更能体会到铸剑背后的故事。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时不时地发出了一声声惊叹:如,在剪刀锻造车间,工人叔叔们在认真地打造剪刀,原来制作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需要几十多道工序,需要这么多人付出自己的劳动,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剪刀的形状、大小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我们日常用到的手工剪刀、厨房里奶奶用的剪刀、裁缝阿姨用的剪刀外,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剪刀。
参观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真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古代劳动人民用她们的勤劳与智慧,去发明、去创造。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学到的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参观过的众多文物古迹里,半坡博物馆是令我最难以忘怀的,从它那里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敢。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六千年左右。
来到博物馆第一展馆,里面摆放着半坡人制造的生活用品和各种生活器具,有精美的陶罐,渔具,纺轮,还有鱼钩和鱼叉等等。我发现他们会把看到的雕刻在陶罐上,这些图形,有的像鱼,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像树叶,可见某年前的人类已经有了欣赏美的眼睛。在这些器皿中,我最喜欢的是用来装水的尖底瓶,把麻绳绑在瓶顶,把瓶子投入水中,当装了三分之一的水之后,瓶子会自动立起。不得不让人惊叹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的半坡人真的是太聪明了。
第二展馆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半坡人造房子,是先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土坑,用坑底做墙壁,然后在地面上打一些一米多高的木棍,上面捆在一起,披上草皮就大功告成了,这真是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啊!展馆里还用蜡像复原了半坡人的生活,男人们身穿兽皮手持木棍正勇敢地穿梭在林间捕猎,女人们在织补衣服,小孩子在打果子,祖先们的.生活场景就这样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深深的感动。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了解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仿佛看到那些半坡人用尽全力的活着,我想我们也要像祖先们一样,做坚强勇敢的人,时时刻刻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