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精品15篇

2024-01-06 08:09:57综合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精品15篇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1

  上老村位于乐平市区以东30公里的高家镇官庄水旁。北宋中期,吴氏从安徽歙县迁入,现有110户,620余人。村中现有明清古建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集中是其最大特点。

  上老村古民居建筑艺术品位甚高,如大总祠“瀛公祠”门楼,用砖木石组合构筑,精致典雅又气势非凡,是江南“四水归堂”、也就是乐平民间俗称“禾斛斗”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此外,村中的其它10余座祠堂民宅,建筑水平均堪称上乘之作,到此考察的清华、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给予该村很高评价。

  下徐村,位于距乐平市区西北20公里属塔前镇管辖,与景德镇市及浮梁县毗邻。宋初,徐氏从南昌迁入,现有460户,1700余人。该村头枕绵延苍翠群山,村前的溪河水清灵透亮,三座相望不远的清早期三孔石桥,连接下徐村至鲁丹街,直通景德镇、浮梁。

  村中现存明清古建筑20余座,其中以明初木构架功德“世科”牌坊与清中期复建的宋高宗赐建的“仁寿楼”最靓。“世科”牌坊和“仁寿楼”是以纪念该村北宋文进士武状元驸马徐衡所建。故有学者提名该村为“江南皇家驸马第一村”。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2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景德镇是历史悠久名闻中外的古瓷都。从宋朝景德元年皇帝赐名为景德镇算来已有1千年了。1千年来景德镇为皇宫烧制瓷器的御窑熊熊炉火从未熄灭过,无数精美的瓷器由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被许多国家的博物馆视为无价之宝珍藏着。

  暑假里,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景德镇。一进城,景德镇新开辟马路通向四方,那路边的灯柱都已经变成陶瓷的啦。瓷灯花花俏俏,各式各样,这种景观在任何一个其他城市都是看不到的。在景德镇,到处都是瓷器,街上的瓷器店一家接着一家,琳琅满目的瓷器,使人目不暇接。在景德镇,大部分的人,都以造瓷为生。大大小小的窑厂,遍布景德镇。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院中摆满了各种形态的泥坯。工人们把这些泥坯放到窑里就烧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我的舅姥姥郑云云,在那里可是名气很大呢!她的陶瓷艺术品,真是说不出的漂亮!她笔端流泻的青花瓷,真是栩栩如生。小至唧唧复唧唧的小蟋蟀,嬉游于荷叶间的小红鱼,大至迎风飞扬的阳光神骏,搏击长空的大漠雄鹰,君子竹的淡雅,芍药画的娇媚;似在摇曳的风荷,恰待展翅的江鸟总之,用一句诗来表达就是: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着月光,莹透的素颜,莹透的素颜,朦胧了琴弦上一缕檀香啊!

  这天,我到舅姥姥的工作室去参观。我在一个画面优雅的瓷缸前停了下来,我看到在荷叶与菡萏之间,似有一群小小鱼儿在游动。定睛看时,不错,它们真的在游动着。这些小鱼儿,置于碧荷清水中,悠游自得。

  景德镇作为中国古老的瓷都,依然焕发着青春活力。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3

  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陶花源”三个字,制作这三个字的材料均很奇特—“陶”字用的是匣钵片,而匣钵本身就是一种陶器。“花”字是用青花瓷片粘成的,它契合了“花”。而这个“源”字呢,又是用釉石粘合起来的,釉石是制瓷的原料,而这里又是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解释之后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陶瓷青花的原料产区及发源地。也就是咱们现在要参观的瓷之源绕南。

  瓷之源牌楼旁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由九块青石组成的九工图,这九块青石中雕刻的是制瓷的九大工序,当时有这么一说“南方有一石,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也就是说制作瓷器是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成为瓷器,但这九大工序是最主要的工序,分别为采石、粉碎、淘洗、拉坯、利胚、装底、画胚施釉、装匣钵烧窑、磨底选瓷。这些工序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绕南瓷之源来了解一直吧。

  走进瓷之源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面前这条河流,此河就叫东河,当时的人们都是利用这条河经水路到达景德镇的,当时到景德镇需要一天半时间,一般船上都装载着茶叶和釉不子,什么叫釉呢?瓷器表面那层透明光泽的物质就叫做釉.釉是由瓷石制作的,右边的路上这堆白色的石头就是瓷石,它们主要出产于瑶里白石塔一带,而旁边这个矿洞也是明代时期开采瓷石的矿洞,现已内部塌方.大家是不是已经听到”咚、咚”的敲打声了,发出这种声音的就是左边的这个古代大机器——水碓。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4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谢,欢迎大家来到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瓷都大道一号的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我先利用坐车的时间介绍一下古窑民俗博览区。古窑民俗博览区集中再现了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尤其是15~16世纪景德镇制瓷业的风貌,被誉为一座“活的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景区”。

  说了这么多,还不如亲自去看看,古窑民俗博览区就在前面那片宁静秀丽的小树林里,大家请有序下车随我进去参观吧!

  首先我们来到陶瓷制作展览区,快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轱辘车上放一团泥,看,他双手轻触着泥团,轱辘车旋转起来,不久,一个大肚子花瓶的形状就做好了,这一个步骤就叫“拉坯”,瞧,那个师傅拿着刀片,正在给刚出来的泥坯休整合适的形状。现在到了施釉的环节,师傅正拿着小刷子施釉呢,这白白的一层就是釉。现在到最后一步了,这一步叫“画坯”,就是在洁白的泥坯上,画上喜欢的图案。为了让大家亲自体验一把“画坯”,这里特意设置了一个工作区,我们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工作人员会把它烧制好寄给你哟。

  下面,大家请跟我来,这个黑乎乎的`拱洞就是专门烧制陶瓷的窑洞,说到烧窑,就不得不提起童宾,童宾就是古代的以为陶瓷工匠,在一次烧制的时候,为了烧制出满意的瓷器,他奋不顾身的跳入了火海,葬身于此地。后人把他尊为“风火仙 ”。烧制陶瓷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如果没有掌握它,那么一窑的陶瓷全都会变成残次品,然后摔碎,全都扔掉,非常可惜。

  参观完陶瓷制作工艺展览区,我们要去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咱们边走边说。景德镇最有名的四大陶瓷是青花瓷、粉彩、颜色釉和青花玲珑瓷。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就在这里,这儿有两个成年人那么高的巨大花瓶,有大象的身体那么粗的水缸,还有精致的瓷碗,瓷碟……大家赶快进去看看吧。这些碗可是会说话的哟,只要沾一点水抹在碗岩上,不停地划就行了,你们听,声音多美妙呀!如果想要,可以买一个带回家做纪念品呢!

  游客朋友们,上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下午我们再继续领略景德镇的悠久文化吧!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吧!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5

  古代的景德镇是“三面环山一面水,半城松木一城窑”。这两句话说出了景德镇之所以成为著名瓷都的重要原因,即拥有发展瓷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山,储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和烧瓷松柴;这水,在古代,不仅交通必不可少,而且瓷器生产也须臾不可离。人们常说:“是土、水、火托起了这座城市”,这话是颇有道理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主要是去考察一下景德镇的土和水,参观古代制瓷原料的加工作坊——水碓房。

  景德镇的水以昌江河为骨干,它发源于安徽省的祁门县,最后注入鄱阳湖。古代的景德镇紧挨其南,故曾有“昌南”之名。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区范围扩大了,昌江变成穿城而过。就交通运输而言,现在它是退居次要地位了,可在古代它却是枢纽,这里的瓷器就是通过它先到鄱阳湖,再蓟长江,然后走向全国和世界。不仅如此,它有50多条大小支流,形成纵横交错的河网。古代的景德镇人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为动力。在有水流的地方安装水轮车和水碓.用以粉碎瓷矿石,加工制瓷原料。可以想见,占代时每当春夏雨季,昌江支流附近一定是车轮旋转,水碓繁忙,响声隆隆,形成所谓“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的壮观场面。

  各位请注意,我们乘坐的汽车现在正开到了城区的南面,我们的右边就是著名的湖田古瓷窑遗址,再往南大约两公里,就到了杨梅亭古瓷窑遗址,这是景德镇唐末至北宋时期有代表性的窑址之一。继续往南约四公里就到了景德镇最古老的瓷矿石产地——三宝蓬矿。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区域,有山有水,古老的三宝矿至今仍在开采,仍有水碓在运转,加上著名的古瓷窑遗址,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区域,而是一个曾经十分兴盛的古陶瓷生产区。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我们能参观到堪称“活文物”的水碓就不奇怪了。

  好了,我们的车来到了水碓房旁,请各位下车进去参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瓷矿石的加工过程,从矿山开采来的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般大小,再放入水碓坑内,舂打击碎至粉状。然后让碓停止工作,将矿石粉从碓舂内掏至旁边水池中浸泡,并用木棍搅动。这样,颗粒较粗的矿石粉和杂质沉淀下来,工人再将上面的乳浊液引入邻近的另一个池中,并让其继续沉淀,过一段时闾后,水池上面的水变清了,沉在下面的就是泥料,泼去上面的清水,把泥料取出来晾到适当程度。工人便用铁丝弦的方弓把泥料切成砖头大小的泥块,这就是制瓷原料——白不(dun)子。请看,这边有码得很整齐的白不子,这个码法也是很讲究的,要使其通风,以便干燥得快一些,待干燥后即可提供给工厂使用。当然,这仅仅是经过了粗加工的原料,在用于制作瓷坯前,还要进行配料和精加工,这道工序是在瓷坯成型的作坊内完成的。

  水碓是一种古老的粉碎工具,它以水为原动力。早在东汉时期的江南,就已普遍采用舂打谷类,除去谷子的皮壳。据此推断,水碓粉碎瓷矿石,可能在制瓷业初创时,就已开始使用了,水碓由水轮、碓体、碓坑三部分组成,碓体又包括碓杆、碓嘴等零部件。具有一定落差的水流,驱动水轮旋转,通过板头拨碓杆上抬,板头脱开后碓杆自动下落,碓杆上的碓嘴就舂击碓坑中的瓷石,所以水碓是水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它设计巧妙、构造合理、使用方便。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水碓在粉碎瓷石过程中,碓坑中的瓷石颗粒,不需要人工帮助搅动,而能自动翻滚,不会出现部分瓷石舂细了,而另一部分又没有舂着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位游客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没有?

  仔细观察一下碓坑的结构,就可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碓坑是方锥形的,上大下小,其三面是石块砌结,唯有靠里的一面是用厚实的木板砌结。由于木板有弹性,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因而使碓坑内的瓷石自行翻动。碓嘴的运动轨迹是以支点为圆心的圆弧,碓嘴的舂击力可分解成水平和垂直两个分力。垂直分力作用于矿石,起粉碎作用;水平分力则作用于木质碓坑壁,使其振动,拨动物料下翻。由此可见,碓坑的简单而又巧妙的构造,大大改善了水碓的功能,使其成为半自动化的机械,降低了劳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用水碓粉碎加工的制瓷原料,其颗粒是多面体,而非球体,与现代粉碎设备(如球磨机)相比,这是它的优点。颗粒为多面体的原料可塑性好,坯体的干燥强度高,所以这种古老的方法现在仍在使用。为了克服干旱少雨季节枯水的影响,后来人们改用电力代替水力。如今若来到市郊的制瓷原料产地,仍可目睹成群的“水碓”(准确地讲,应该是“电碓”)繁忙的工作场景。

  各位游客,这古老的原料加工作坊看似非常简陋,建筑四面通风,没有遮挡。原本屋顶是用草盖的,每年的枯水季节,管理人员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更换。用茅草盖顶的屋子有一个优点,就是冬暖夏凉。到了现代人们为了省去每年更换茅草的麻烦,才改用瓦顶。然而简陋屋子里的原料加工设备和工艺过程却非常科学严谨,最大的优越性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使用的能源——水力,是呵以再生的。另外,由于它的半自动化性质,管理非常方便,投入的劳力相对较少;而且水碓工作和矿山生产在劳力使用上,有很大的互补性,景德镇地区在每年的三月至八月,一般多雨,正适宜水碓运转,这时的矿山又由于雨水影响不宜开工,到下半年的九月至次年的二月,河水干涸,水碓停工,正好是矿山开采的火红之时,所以开矿和看管水碓一点都不矛盾。当地的农民有不少身兼三职,既种田,又开矿,还管理水碓。可见,这种原料加工作坊的设计建造和管理都达到了最优。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6

  水观音亭位于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别墅,称“杏花楼”。汤显祖在此曾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又称“水观音亭”。1919年民间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缮。现南昌画院设在此地。

  观音亭位于南湖湖畔,现南湖路34号。据传明朝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豪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的别墅,称“杏花楼”,内设闲云馆。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在此多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东湖杂诗有:“娄妃妆台何处寻,传闻遗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贪福利,募缘建阁祀观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有小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

  亭周围湖水滢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19年民间募捐重修,面积约200玉米。亭高两层,四周用砖石砌墙,涨水时不淹。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7

  瓷都景德镇市,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东地区的江西省东北部。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美丽而又富庶。作为省辖市,辖管一市一县二区,即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全世界总面积5200平方公里,人口140万,市区含昌江、珠江两区,面积为124平方公里,人口38万。

  景德镇历史悠久,千年窑火不断。“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汉唐以来以盛产陶瓷而著称于世,景德镇在明代时就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

  宋景德年间,真宗命这里烧造“御器”,所产瓷器底款都有“景德年制”四字,这里遂改称景德镇。明清时期,这里设有规模宏大的官窑。现在市区存有湖田、南市街、黄泥头等大型古瓷窑遗址。

  景德镇所产的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的独特风格,举世无双,且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郭沫若曾赞曰:“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景德镇不仅制陶瓷名闻中外,而且风景优美。群山环抱,昌江、南河流经市区如带。佛印莲花塘香荷并蒂,西园五凤阁丹桂飘香,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8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景德镇古窑厂,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利用路上的时间给你们讲一些陶瓷知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见陶瓷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瓷与陶相比,比陶更细腻。光滑。坚硬。烧制的温度也要求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瓷是以瓷矿石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为原料的。瓷器在国外与中国齐名是中国的另一种解释。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就连”景德镇”也是来由与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镇地处昌江之南,所以称之为昌南镇,后又有新平镇,浮梁镇之称。直到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因看中影青瓷的产地将它定为御瓷,工匠们每制一批瓷都烧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将这种瓷器的出处地叫“景德镇”。而让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蹯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古窑瓷厂,象眼前这样的瓷厂,当今世界据我所知仅只一个。大家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古窑”瓷厂吗?因为这个厂采用的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称之。

  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进入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个部分组成,正间与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内院。其中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席全在这里完成,着是辘轳车是制瓷坯的主要设备,廒间就是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经过精制的泥料,而内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内院的中间有一个晒架塘,这是古老作坊内最重要的设备,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谁知道它的妙处在哪吗?它的妙处在于水池和晒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

  过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辘轳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看这些师傅就在这画瓷,大家看一下表画一个碗要多久,对,只要10秒钟的时间,碗坯上就布满了色彩丰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去看一下把瓷坯变为瓷器的窑房吧!用窑房烧制瓷器靠的是工人们的实践经念,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监,称之“把庄师傅”。说到把庄师傅就不能说到童宾了。他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把庄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童宾和瓷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近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烧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

  说来也奇怪这次真的成功了,人们说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人们封他为“风火仙”这是关于把庄师傅的传去故事——童宾跳窑。把庄师傅是柴窑烧制工艺的总负责人,烧制过程中的个种技术难题都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的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最为关键,烧制时间过头瓷器会烧黄甚至会出现倒窑的现象,火侯不到又会烧不熟,这时就完全靠把庄师傅的一双眼睛。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你们导游。谢谢!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9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景德镇古窑厂,我是你们的导游xx。现在我利用路上的时间给你们讲一些陶瓷知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见陶瓷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瓷与陶相比,比陶更细腻。光滑。坚硬。烧制的温度也要求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瓷是以瓷矿石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为原料的。瓷器在国外与中国齐名是中国的另一种解释。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就连”景德镇”也是来由与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镇地处昌江之南,所以称之为昌南镇,后又有新平镇,浮梁镇之称。直到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因看中影青瓷的产地将它定为御瓷,工匠们每制一批瓷都烧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将这种瓷器的出处地叫“景德镇”。而让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蹯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古窑瓷厂,象眼前这样的瓷厂,当今世界据我所知仅只一个。大家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古窑”瓷厂吗?因为这个厂采用的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称之。

  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进入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个部分组成,正间与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内院。其中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席全在这里完成,着是辘轳车是制瓷坯的主要设备,廒间就是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经过精制的泥料,而内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内院的中间有一个晒架塘,这是古老作坊内最重要的设备,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谁知道它的妙处在哪吗?它的妙处在于水池和晒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

  过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辘轳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看这些师傅就在这画瓷,大家看一下表画一个碗要多久,对,只要10秒钟的.时间,碗坯上就布满了色彩丰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去看一下把瓷坯变为瓷器的窑房吧!用窑房烧制瓷器靠的是工人们的实践经念,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监,称之“把庄师傅”。说到把庄师傅就不能说到童宾了。他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把庄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童宾和瓷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近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烧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

  说来也奇怪这次真的成功了,人们说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人们封他为“风火仙”这是关于把庄师傅的传去故事--童宾跳窑。把庄师傅是柴窑烧制工艺的总负责人,烧制过程中的个种技术难题都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的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最为关键,烧制时间过头瓷器会烧黄甚至会出现倒窑的现象,火侯不到又会烧不熟,这时就完全靠把庄师傅的一双眼睛。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你们导游。谢谢!!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10

  圆器作坊

“圆器”,景德镇的瓷业专用术语,见《景德镇陶录》。指可在陶轮上拉坯成型的盘

  碗杯碟等。景德镇制做圆器分大小二件,大作制做一尺至二三尺大器坏件,小作制做一尺以下小器坯件。制坯后须经过阴干、刮坯、修坯、施釉、装匣、满窑、烧窑等工序,始能成器。而古窑中的圆器作坊就是生产圆器的手工作坊,该作坊完整的呈现了从制坯到施秞的全部工序。在历史上,圆器行是景德镇从业者最多的一个行帮,完全由都昌籍人士控制,而景德镇的城市居民中以都昌籍的最多,这也是圆器业在整个景德镇陶瓷生产所占地位的生动体现。

  琢器作坊

“琢器”,同“圆器”一样,是在陶瓷造型上的一种分类,属立体造型,如尊、瓶、罐等。琢器是旧时景德镇制瓷业两大系列之一,其产品既有圆形,又有异形,既有日用瓷,也有陈设瓷,它的产品不仅与园器有别,就连坯房布局、工种称谓、生产工艺、行规习俗等也与园器迥然不同,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琢器行在从业人数上少于圆器行,基本由抚州籍人士控制,而祖籍抚州的景德镇市民亦不在少数。在古窑中的琢器作坊人们可以完整的领略到琢器的制造过程。琢器作坊

  琢器跟圆器最大的区别就是生产圆器业所不能制造的,如汤匙、带柄茶碗、茶壶、肥皂盒等,琢器业下有粉定、大件、官盖、描坛、淡描、滑石、雕削等七个子行业,民国初年,景德镇总商会对圆琢二器所属的子行业作了调整,规定:一非圆器之器形,二非用圆器之生产工艺的异形品种,全部归属琢器业。于是一些既非圆器、又非琢器的博古、针匙、灯盏等业均为琢器行业,抗争前后出现的电瓷、卫生瓷、纺织瓷等,也归属了琢器业。由于琢器行业跟圆器不同,它生产的工艺、工人的工种也是不同的,比如讲有打杂工搞泥巴的,另外还有二码头、三码头、装坯工,他主要器形的两个人,一个是做坯的,一个是利坯的,它没有印坯这个工种也没有刹合坯这个工种,它的泥巴由打杂工搞好后,做坯工做好,做好后,那么二码头、三码头就捧去晒,把坯整整好,要上釉了,这都是由二码头、三码头、装坯工来完成,装坯工不仅要装坯,而且要负责里面的荡釉,码头工要做利坯工,做坯工所有以外的杂事,全部承包下来,其中三码头是最累的工种,要挑水,挑坯,所以过去有名行话叫“码头工要累的做牛叫”,所以琢器与圆器不同的地方在这里,它请工辞工也和圆器不同,琢器一般都为小窑户,老板没有请多少工人,都是由老板自己去请,请好了以后,有个介绍人,三个人上茶馆去吃泡茶,吃泡茶就算定事,定了事以后,你就到我这里来做事,琢器老板对工人也很尊重的,夏天有泡茶、冬天有热水洗脸,老板要做好饭给工人吃,很尊重工人劳动。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11

  古代的景德镇是“三面环山一面水,半城松木一城窑”。这两句话说出了景德镇之所以成为著名瓷都的重要原因,即拥有发展瓷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山,储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和烧瓷松柴;这水,在古代,不仅交通必不可少,而且瓷器生产也须臾不可离。人们常说:“是土、水、火托起了这座城市”,这话是颇有道理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主要是去考察一下景德镇的土和水,参观古代制瓷原料的加工作坊——水碓房。

  景德镇的水以昌江河为骨干,它发源于安徽省的祁门县,最后注入鄱阳湖。古代的景德镇紧挨其南,故曾有“昌南”之名。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区范围扩大了,昌江变成穿城而过。就交通运输而言,现在它是退居次要地位了,可在古代它却是枢纽,这里的瓷器就是通过它先到鄱阳湖,再蓟长江,然后走向全国和世界。不仅如此,它有50多条大小支流,形成纵横交错的河网。古代的景德镇人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为动力。在有水流的地方安装水轮车和水碓.用以粉碎瓷矿石,加工制瓷原料。可以想见,占代时每当春夏雨季,昌江支流附近一定是车轮旋转,水碓繁忙,响声隆隆,形成所谓“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的壮观场面。

  各位请注意,我们乘坐的汽车现在正开到了城区的南面,我们的右边就是著名的湖田古瓷窑遗址,再往南大约两公里,就到了杨梅亭古瓷窑遗址,这是景德镇唐末至北宋时期有代表性的窑址之一。继续往南约四公里就到了景德镇最古老的瓷矿石产地——三宝蓬矿。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区域,有山有水,古老的三宝矿至今仍在开采,仍有水碓在运转,加上著名的古瓷窑遗址,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区域,而是一个曾经十分兴盛的古陶瓷生产区。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我们能参观到堪称“活文物”的`水碓就不奇怪了。

  好了,我们的车来到了水碓房旁,请各位下车进去参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瓷矿石的加工过程,从矿山开采来的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般大小,再放入水碓坑内,舂打击碎至粉状。然后让碓停止工作,将矿石粉从碓舂内掏至旁边水池中浸泡,并用木棍搅动。这样,颗粒较粗的矿石粉和杂质沉淀下来,工人再将上面的乳浊液引入邻近的另一个池中,并让其继续沉淀,过一段时闾后,水池上面的水变清了,沉在下面的就是泥料,泼去上面的清水,把泥料取出来晾到适当程度。工人便用铁丝弦的方弓把泥料切成砖头大小的泥块,这就是制瓷原料——白不(dun)子。请看,这边有码得很整齐的白不子,这个码法也是很讲究的,要使其通风,以便干燥得快一些,待干燥后即可提供给工厂使用。当然,这仅仅是经过了粗加工的原料,在用于制作瓷坯前,还要进行配料和精加工,这道工序是在瓷坯成型的作坊内完成的。

  水碓是一种古老的粉碎工具,它以水为原动力。早在东汉时期的江南,就已普遍采用舂打谷类,除去谷子的皮壳。据此推断,水碓粉碎瓷矿石,可能在制瓷业初创时,就已开始使用了,水碓由水轮、碓体、碓坑三部分组成,碓体又包括碓杆、碓嘴等零部件。具有一定落差的水流,驱动水轮旋转,通过板头拨碓杆上抬,板头脱开后碓杆自动下落,碓杆上的碓嘴就舂击碓坑中的瓷石,所以水碓是水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它设计巧妙、构造合理、使用方便。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水碓在粉碎瓷石过程中,碓坑中的瓷石颗粒,不需要人工帮助搅动,而能自动翻滚,不会出现部分瓷石舂细了,而另一部分又没有舂着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位游客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没有?

  仔细观察一下碓坑的结构,就可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碓坑是方锥形的,上大下小,其三面是石块砌结,唯有靠里的一面是用厚实的木板砌结。由于木板有弹性,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因而使碓坑内的瓷石自行翻动。碓嘴的运动轨迹是以支点为圆心的圆弧,碓嘴的舂击力可分解成水平和垂直两个分力。垂直分力作用于矿石,起粉碎作用;水平分力则作用于木质碓坑壁,使其振动,拨动物料下翻。由此可见,碓坑的简单而又巧妙的构造,大大改善了水碓的功能,使其成为半自动化的机械,降低了劳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用水碓粉碎加工的制瓷原料,其颗粒是多面体,而非球体,与现代粉碎设备(如球磨机)相比,这是它的优点。颗粒为多面体的原料可塑性好,坯体的干燥强度高,所以这种古老的方法现在仍在使用。为了克服干旱少雨季节枯水的影响,后来人们改用电力代替水力。如今若来到市郊的制瓷原料产地,仍可目睹成群的“水碓”(准确地讲,应该是“电碓”)繁忙的工作场景。

  各位游客,这古老的原料加工作坊看似非常简陋,建筑四面通风,没有遮挡。原本屋顶是用草盖的,每年的枯水季节,管理人员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更换。用茅草盖顶的屋子有一个优点,就是冬暖夏凉。到了现代人们为了省去每年更换茅草的麻烦,才改用瓦顶。然而简陋屋子里的原料加工设备和工艺过程却非常科学严谨,最大的优越性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使用的能源——水力,是呵以再生的。另外,由于它的半自动化性质,管理非常方便,投入的劳力相对较少;而且水碓工作和矿山生产在劳力使用上,有很大的互补性,景德镇地区在每年的三月至八月,一般多雨,正适宜水碓运转,这时的矿山又由于雨水影响不宜开工,到下半年的九月至次年的二月,河水干涸,水碓停工,正好是矿山开采的火红之时,所以开矿和看管水碓一点都不矛盾。当地的农民有不少身兼三职,既种田,又开矿,还管理水碓。可见,这种原料加工作坊的设计建造和管理都达到了最优。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12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谢,欢迎大家来到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瓷都大道一号的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我先利用坐车的时间介绍一下古窑民俗博览区。古窑民俗博览区集中再现了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尤其是15~16世纪景德镇制瓷业的风貌,被誉为一座“活的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景区”。

  说了这么多,还不如亲自去看看,古窑民俗博览区就在前面那片宁静秀丽的小树林里,大家请有序下车随我进去参观吧!

  首先我们来到陶瓷制作展览区,快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轱辘车上放一团泥,看,他双手轻触着泥团,轱辘车旋转起来,不久,一个大肚子花瓶的形状就做好了,这一个步骤就叫“拉坯”,瞧,那个师傅拿着刀片,正在给刚出来的泥坯休整合适的形状。现在到了施釉的环节,师傅正拿着小刷子施釉呢,这白白的一层就是釉。现在到最后一步了,这一步叫“画坯”,就是在洁白的泥坯上,画上喜欢的图案。为了让大家亲自体验一把“画坯”,这里特意设置了一个工作区,我们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工作人员会把它烧制好寄给你哟。

  下面,大家请跟我来,这个黑乎乎的拱洞就是专门烧制陶瓷的窑洞,说到烧窑,就不得不提起童宾,童宾就是古代的以为陶瓷工匠,在一次烧制的时候,为了烧制出满意的瓷器,他奋不顾身的跳入了火海,葬身于此地。后人把他尊为“风火仙”。烧制陶瓷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如果没有掌握它,那么一窑的陶瓷全都会变成残次品,然后摔碎,全都扔掉,非常可惜。

  参观完陶瓷制作工艺展览区,我们要去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咱们边走边说。景德镇最有名的四大陶瓷是青花瓷、粉彩、颜色釉和青花玲珑瓷。陶瓷艺术品展览中心就在这里,这儿有两个成年人那么高的巨大花瓶,有大象的身体那么粗的水缸,还有精致的瓷碗,瓷碟……大家赶快进去看看吧。这些碗可是会说话的哟,只要沾一点水抹在碗岩上,不停地划就行了,你们听,声音多美妙呀!如果想要,可以买一个带回家做纪念品呢!

  游客朋友们,上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下午我们再继续领略景德镇的悠久文化吧!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去品尝当地的各种美食吧!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13

  上老村位于乐平市区以东30公里的高家镇官庄水旁。北宋中期,吴氏从安徽歙县迁入,现有110户,620余人。村中现有明清古建不仅数量多,保存完整集中是其最大特点。

  上老村古民居建筑艺术品位甚高,如大总祠“瀛公祠”门楼,用砖木石组合构筑,精致典雅又气势非凡,是江南“四水归堂”、也就是乐平民间俗称“禾斛斗”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此外,村中的其它10余座祠堂民宅,建筑水平均堪称上乘之作,到此考察的清华、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们给予该村很高评价。

  下徐村,位于距乐平市区西北20公里属塔前镇管辖,与景德镇市及浮梁县毗邻。宋初,徐氏从南昌迁入,现有460户,1700余人。该村头枕绵延苍翠群山,村前的溪河水清灵透亮,三座相望不远的清早期三孔石桥,连接下徐村至鲁丹街,直通景德镇、浮梁。

  村中现存明清古建筑20余座,其中以明初木构架功德“世科”牌坊与清中期复建的宋高宗赐建的“仁寿楼”最靓。“世科”牌坊和“仁寿楼”是以纪念该村北宋文进士武状元驸马徐衡所建。故有学者提名该村为“江南皇家驸马第一村”。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14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到景德镇的第一站就是看古窑。古窑是景德镇第一古窑,内部十分庞大复杂。古窑里面可以制造陶器。古老的圆盘被转动起来,上面可以用手做出一个个瓶等物,然后经过1600度的高温烧制3天之后就做好了。还可以在陶器上绘制各种图画,可以随意画上你喜欢的`图案。

  为吸引游客,这里还安排了乐队演奏,用的都是瓷器乐器,有笛、钟、琴、二胡等,而且声音清脆悦耳动听,十分美妙。里面的绝品展也是值得一看的,虽然是复制品,但还是让人觉得好看,最酷的是那个108个水浒人物瓷,就像真的一样。

  到了陶吧,我用手摸了一下粘土,冰凉冰凉的,舒服极了。我自己还在师傅的帮助下,亲手做了一个。看到自己的作品,我的感觉真好。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 篇15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景德镇古窑厂,我是你们的导游xx。现在我利用路上的时间给你们讲一些陶瓷知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见陶瓷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瓷与陶相比,比陶更细腻。光滑。坚硬。烧制的温度也要求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瓷是以瓷矿石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为原料的。瓷器在国外与中国齐名是中国的另一种解释。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就连”景德镇”也是来由与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镇地处昌江之南,所以称之为昌南镇,后又有新平镇,浮梁镇之称。直到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因看中影青瓷的产地将它定为御瓷,工匠们每制一批瓷都烧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将这种瓷器的出处地叫“景德镇”。而让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蹯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古窑瓷厂,象眼前这样的瓷厂,当今世界据我所知仅只一个。大家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古窑”瓷厂吗?因为这个厂采用的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称之。

  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进入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个部分组成,正间与廒间南北相配,两相平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内院。其中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席全在这里完成,着是辘轳车是制瓷坯的主要设备,廒间就是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经过精制的泥料,而内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内院的中间有一个晒架塘,这是古老作坊内最重要的设备,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谁知道它的妙处在哪吗?它的妙处在于水池和晒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

  过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辘轳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看这些师傅就在这画瓷,大家看一下表画一个碗要多久,对,只要10秒钟的时间,碗坯上就布满了色彩丰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去看一下把瓷坯变为瓷器的窑房吧!用窑房烧制瓷器靠的是工人们的实践经念,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监,称之“把庄师傅”。说到把庄师傅就不能说到童宾了。他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把庄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童宾和瓷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近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烧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

  说来也奇怪这次真的成功了,人们说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人们封他为“风火仙”这是关于把庄师傅的传去故事--童宾跳窑。把庄师傅是柴窑烧制工艺的总负责人,烧制过程中的个种技术难题都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的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最为关键,烧制时间过头瓷器会烧黄甚至会出现倒窑的现象,火侯不到又会烧不熟,这时就完全靠把庄师傅的一双眼睛。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你们导游。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