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班教案12篇 小班艺术教案食物
目标:
1、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学习使用粘连、剪等方法制作乌龟。
2、喜欢泥工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准备:
剪刀、橡皮泥、乌龟图像资料、乌龟制作步骤图。
过程:
一、谜语导入
四把桨,水里游,遇到祸事就缩头、寿命长,耐饥饿,背上甲壳可入药。(乌龟)
二、观察外形
欣赏各种姿势的乌龟,让幼儿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
乌龟有几条腿?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后面有什么?身体上面有什么?龟壳上有什么花纹?
小结:乌龟四条腿,头上长着两只眼睛,身上有一个厚厚的龟壳,身体后面有一条短短的尾巴,龟壳在遇到敌人的时候可以用来保护自己,龟壳来可以用来治病做药材。
三、引导讨论
1、观察制作步骤图,讨论“乌龟怎么做?”。
小结:第一步——搓出一个圆球,第二步——压成扁圆形做龟背,搓圆点在龟背上,第三步——捏出头部粘在龟背前部,第四步——剪出四条腿,第五步——捏出又细又短的尾巴粘在龟背后面,一只乌龟完成了。
2、乌龟的腿用什么方法制作?
小结:用剪刀在身体下面的四个角上斜着各剪一刀,然后将剪下的部分往外拉就成了乌龟的`四条腿。
四、动手操作
重点指导:
1、幼儿用剪刀剪出四条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四条腿的制作。
2、用牙签将头、尾巴等部位粘合在龟背上。
五、展示作品
幼儿自由摆放作品,讲讲自己的小乌龟的故事。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特别在撕纸方面表现尤其突出,他们对撕的力度及外形不会把握,因此我设计了撕贴“送伞”这一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撕贴技能,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学会沿针孔轮廓撕蘑菇伞,掌握撕的技能。
2、激发幼儿相互合作、帮助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副(图下方有兔妈妈和小兔劳动的场面,图上方画有乌云雨点。)
2、两张半幅图(一张是阴天,一张是晴天,可覆盖整幅大背景图的'上方。)
3、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大纸一张,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幼儿操作纸若干、浆糊、抹布每组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出示大背景图(晴天图覆盖乌云和雨点),
1、提问:(1)图上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2)天气怎么样?
2、在晴天图上再覆盖阴天图。
提问:(1)呀!一会儿天气快要怎么啦?
(2)小兔们淋了雨会怎么样?
(3)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使小兔们淋不到雨呢?
3、教师小结幼儿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做些伞送给小兔们,好不好?
(三)教师讲解示范撕伞的方法。
(1)教师着重示范讲解撕伞。
(2)伞撕好了,那怎样送给小兔呢(启发幼儿说出伞应送到小兔的头上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3)教师表扬鼓励相互谦让、帮助的幼儿。
(五)活动评价。
(1)小朋友你们看,哪一把伞最好看?为什么?(幼儿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2)刚才呀!小兔们得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他们非常高兴,还说要谢谢小朋友呢!那平时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怎么做呢?对,不管是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都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吗?
五、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轮廓纸,继续提高幼儿撕和粘贴的技能。
(2)在日常活动中积极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帮助。
活动目标:
1、感知春雨的声音,理解小雨和种子之间的关系。
2、通过欣赏教师演唱,学会用轻轻的声音演唱“沙沙沙”和种子“在说话”。
3、乐意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沙球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摇动沙球,并提问:
师: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
二、欣赏歌曲《春雨沙沙》
(1)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雨沙沙》
师:刚才,你听到谁在说话?它在说些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跟唱歌曲,提醒幼儿在“沙沙沙”处和种子“在说话”处用轻轻的声音演唱。
三、表演歌曲。
(1)教师启发幼儿尝试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鼓励幼儿边唱歌边表演。表演完毕后互换角色。
四、音乐游戏《猪笼草》
师:春雨沙沙沙,种子发芽啦!春雨沙沙沙,种子长大啦!一只小飞虫飞过来找吃的东西啦,小飞虫你可别吃我们的种子呀!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别着急猪笼草正在等着小虫子呢?(游戏开展1-2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在设计时将幼儿当成一粒粒的小种子,加入了很多生活中的情境,如把种子一粒粒种到泥土里、盖土、喝春雨、翻土、开花、结果等。幼儿在这些情景中一遍遍的学唱歌曲。将原本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好玩的游戏。在活动中我通过给幼儿盖土、喝春雨时的身体接触,将师生互动变得轻松、愉快,表现出了春雨与种子的亲密关系,使目标得到了较好地实现。两粒种子出土后一起快乐的生长,使幼儿之间的生生互动得到了实现。
对于整首歌曲来说,由于没有更有效的利用图谱和动作的记忆,因此在后半段歌曲的演唱时,幼儿还是需要老师一起唱。而且“哎呀呀,我要。”最后拖得太长,我在课前没有灵活地做处理,将尾音减少两拍,可能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
吃西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经常体验的事情,但是吃剩的西瓜皮,能干些什么呢?鉴于小班幼儿的形象思维特点,我以小蚂蚁与西瓜皮为主线,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并让活动内容层层展开。幼儿在这一活动中,通过看看、说说、玩玩的多种感官体验,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活动目标】
1.围绕西瓜皮展开想象,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及想象空间。
【活动准备】
课件:西瓜皮、西瓜皮当伞、西瓜皮当小船、西瓜皮当房子、西瓜皮当水缸
幼儿用材料:牙签、积木、橡皮泥、即时贴、瓶盖、毛线绳等、吃剩的西瓜皮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法导入(看课件)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知了在树上大声地叫着,草地上躺着一块西瓜皮。)这是什么?(西瓜皮)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半球形、绿色的)
二、(继续看课件)这个时候,谁来了?(小蚂蚁)
小蚂蚁高高兴兴地跳进西瓜皮里,大声叫起来:“哦,我可以用它干好多好多事情了!”谁能猜一猜,小蚂蚁可以用西瓜皮干什么呢?(互相说、个别说)
三、小蚂蚁是怎么做的呢?(看课件)
(1)瓜皮当伞 (2)瓜皮当小船 (3)瓜皮当房子 (4)瓜皮当水缸
根据每个画面,分别请幼儿清晰、完整地讲述,然后老师加以总结。
四、小蚂蚁还可以用西瓜皮干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个别回答)
五、你想用西瓜皮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回答。(西瓜皮可以做成雨伞、滑梯、跷跷板、花篮、饭碗;滑板车等等)
老师总结孩子的讨论,并给以肯定。
六、幼儿动手,用西瓜皮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让我们用自己的'小巧手,把西瓜皮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轻音乐)(老师指导,幼儿选择材料动手制作)
老师肯定幼儿的手工制作,并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讲一讲自己做的是什么。
【活动延伸】
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在美术区,供小朋友们互相学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让兴趣贯穿始终,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练习,及时抓住幼儿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鼓励。
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语言引导的简洁与恰当,注意面向全体幼儿,积极鼓励个别胆小、内向的孩子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2、能够根据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材料表现小蝌蚪形象,并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添画。
3、能用动作表现小蝌蚪,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班上有个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后来有个小朋友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所以设计了这节《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印台(黑色)、彩色打印纸、描边笔、油画棒、橡皮泥(黑色、白色)黑色手工纸、小蝌蚪的ppt、小蝌蚪的歌曲、青蛙和蝌蚪头饰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的形式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青蛙妈妈的小宝宝是谁吗?
二、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小蝌蚪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它长得什么样?
2、引导幼儿说出“大脑袋、细尾巴,身体黑黑的”
三、讲解指印画小蝌蚪的方法。
1、教师:我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蝌蚪?他们分别用什么材料做的?
2、教师介绍指印画“小蝌蚪”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最小的蝌蚪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3、讲解指印画小蝌蚪的方法
用手指的指肚在印台上按一下,然后手指在纸上按一下,这个小黑点就是小蝌蚪的头。然后用黑色笔,给小蝌蚪添画上尾巴。
提示幼儿:点完以后用纸巾擦掉小手上的颜料,再用黑色的水彩笔,给小蝌蚪添画上尾巴。
四、幼儿自己创作指印画“小蝌蚪”(播放轻音乐)
1、小朋友做蝌蚪教师巡回指导
2、提问:小蝌蚪的家在哪呀?池塘里有什么呀?根据问题进行添画。
3、作画姿势正确,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五、教师准备贴有青蛙的大展板,请画好的小朋友把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
六、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可真开心,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蝌蚪找
妈妈的游戏吧!
2、讲解游戏玩法: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小蝌蚪,当音乐响起幼儿学小蝌蚪游来游去,当青蛙妈妈说:“宝宝们游到妈妈这来,咱们去做游戏”小蝌蚪们游出教室。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孩子们仍然浸在快乐中。在活动中我发现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兴奋。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也感染了在座所有的老师。这些都体现了我们这次活动由始至终都贯穿了一个理念“快乐”。从现场教学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差,不会合理运用工具的特点,我们在为孩子们准备的颜料中放有海绵,这样颜就不容易弄在衣服或者身上,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在作画时,引导幼儿先用“手指点画”把小蝌蚪的脑袋都画好,再用蜡笔添画。这样做避免了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了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幼儿在用手指压印之后,教师要求幼儿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蜡笔添画,并不时的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及桌面的整洁。这种行为表现了她能够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教师先让幼儿自主探索,再请画得好的孩子谈论自己的作画方法,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做符合了《纲要》中提出的: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让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使其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识。在这次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思考,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调整和改进。第一是我们在设计课件时的疏忽,第二我认为幼儿说的较少。比如在请幼儿说自己的画法时,教师应该多给幼儿一些表达的空间,不光请一些画得好的小朋友展示并描述他的作画过程,还可以请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小朋友也说一说,教师在这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一堂好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除了有些亮点之外,还应当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遗憾,才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变得更有生命力、也更有价值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茶树的样子,并用语言简单的描述。
2、学习用简单拓印的方式绘画茶树。
活动准备:
ppt、黑色卡纸,茶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胡老师,你们可以叫是胡萝卜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颗神奇的树,你们平常的树都是怎么样的?”(引导小班幼儿回想自己身边的树是什么样的,为后面的`茶树做铺垫)
小结:原来小树和你们一样有身体(树干),有胳膊(树枝),有树叶那么我带来的树跟他们长得还真有一点像,不过它神奇的地方在它的叶子可以放到水里泡起来喝。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茶树
1、看看它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茶树。
2、(拿出茶叶)现在的样子还不能喝,(变魔术)看胡老师把它变成可以喝的样子好么?现在有没有小朋友认识它了呀?
小结:原来他就是茶叶宝宝,(帮助幼儿总结茶树的样子)
(三)引导幼儿绘画
(1)嘘!安静。我刚才听到了茶树宝宝对我说话了(假装耳朵靠近茶树),小朋友你们听见了么?我听见咯,我听到茶树宝宝说:听说我们班级的小朋友们,画画特别厉害,我们的茶树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一个忙哦!帮它画一个自画像。
(2)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说明注意要点
(3)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绘画。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小评幼儿绘画表现,并展示幼儿作品。
(六)、收拾整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种热带水果的颜色。
2、大胆想象并尝试画记号。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一台及课件,每人一张画有小猪图案的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以“找脚印”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主题。
咦,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我们跟着脚印找找看它是谁?去哪呢?(学生进入活动室)
二、 播放多媒体,初步感知三种热带水果的颜色。
1、出现小猪,你们猜一猜小猪要到哪里去呢?我们跟着小猪去看一看。
2、果园里有哪些水果?
3、提出疑问:小猪噜噜逛果园会吃到什么水果?(芒果、荔枝、香蕉)一边观看多媒体一边提问:芒果是什么颜色的?荔枝是什么颜色的?香蕉是什么颜色的?
三、讨论各种简单的画记号的方法。
1、问:小猪噜噜逛果园吃了什么水果,噜噜记不住,小朋友能不能帮噜噜想个办法记住自己吃过的水果?
2、学生讨论。
我们可以在噜噜的'身上做个记号,吃了芒果就在噜噜身上做个记号,吃了香蕉也做个记号,这样噜噜就不会忘记了,可是怎样做记号呢?
3、学生讨论简单的画记号的方法。(如:圆圈、箭头……)
四、大胆想象并尝试画记号。
小朋友快去帮噜噜画记号吧,果园里还有许多水果噜噜还没有吃过,小朋友可以喂它吃,我们一起行动吧!学生绘画。
活动结束:
学生拿自己的作品向同伴或老师解说噜噜吃了什么水果,活动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中结束。
大西瓜
教学目标
1、知道歌曲名称,初步熟悉歌曲的内容。
2、愿意跟大家学歌曲,能感受歌曲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西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的外形特征,并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一下。
教师:
1、西瓜是什么颜色的?
2、西瓜是什么形状的?
3、谁来给我用动作表现一下。
(二)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唱歌曲《大西瓜》
教师:
1、小朋友在吃西瓜时里面是什么味道的?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2、吃西瓜可以用来消暑解渴的好方法。
(三)教师放光盘带领幼儿唱歌曲大西瓜,并熟悉歌曲内容,根据歌曲做相应的动作。
1、教师做动作,提示幼儿歌词,鼓励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
教师:现在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唱,看老师的动作,你就会唱了。
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边唱边做动作吧。
活动目标:
1.能用蜡笔涂出各种颜色的树叶。
2.通过回忆并迁移已有的经验,巩固平涂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换色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剪好的树叶造型纸。
2.各种颜色的树叶,1棵树枝干的道具。
3.巩固认识区分红、黄、绿三色。
活动过程:
(一)以手指游戏“变、变、变”,吸引幼儿注意力。
1.教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做游戏。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小猫喵喵喵。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小狗汪汪汪。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蝴蝶飞飞飞。
2.教师: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出什么呀?幼:(黄树叶)
3.教师:把小眼睛闭起来,我还要变呢?“变、变、变”,变出五颜六色的树叶。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彩色的树叶。
教师:这些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树叶逐一欣赏)
(三)师幼共同探讨用蜡笔涂树叶的方法。
1.幼儿认识操作材料。
2.教师:今天我们要用蜡笔来涂一片彩色的树叶。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师幼共同讨论平涂的方法。
4.教师:在涂树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样涂?
(四)教师布置任务,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为大树涂出许多色彩的树叶!
2.幼儿选用多种颜色涂多片树叶,尽量把画纸涂满。
(五)作品讲评。
1.教师找典型。
教师:老师看到有什么颜色的树叶,我们大家也来看一看。你喜欢吗?喜欢在什么地方?他做的'好吗?什么地方好?
2.幼儿找找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拿上来给我们大家看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
4.小组长收拾整理作品、各种工具。
(六)集体布置大树。
师幼共同将涂好的树叶粘帖在大树枝条上。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操作材料放入美工区,幼儿继续进行印染或平涂活动。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非洲鼓点音乐和鼓点节奏产生学习兴趣。
2、尝试有节奏地敲打非洲鼓,体验与同伴一起结伴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非洲属于热带国家,那里大部分都是黑人,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和敲打非洲鼓。
2、物质准备:《非洲欢迎你》PPT课件和MP3音乐;非洲鼓幼儿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1、自主欣赏音乐,知道这是一首外国歌曲(非洲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特别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这一段音乐什么地方很特别?很好玩呢?待会儿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2、运用自己的身体小乐器(小手、身体)为这一段非洲音乐敲打节奏(强弱节奏)。
师:这是一段外国音乐,如果我们的身体是一件小乐器,大家一起来给这一段音乐敲打节奏吧!
师:你们喜欢这一段音乐吗?为什么呢?你们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吗?
二、音乐背景:走近非洲,感知非洲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
1、简略介绍非洲的美丽风光(非洲草原景色、非洲人住宅)。
2、介绍非洲人的特点(皮肤比较黑,喜欢唱歌、跳舞,常用的乐器——非洲鼓。)
三、探索学习:看懂节奏图谱,合拍敲打两种“鼓点节奏”。
1、节奏型1:xx|xx|
指导要求:出示第一条节奏图谱,观察并辨认节奏图谱标记;根据节奏型1敲打出相应鼓点节奏;帮助幼儿在集体练习过程中感知并感受非洲音乐的鼓点节奏特点,稳定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2、节奏型2:xx|xxx|
指导要求:出示第二条节奏图谱,观察并辨认节奏图谱标记;根据节奏型2敲打出相应鼓点节奏;帮助幼儿在集体练习过程中感知并感受音乐的“强强、弱弱弱”节拍特点,进一步稳定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四、合作演奏:根据教师的手势动作指挥进行集体演奏或表演。
1、教师介绍相应的手势动作指挥,幼儿根据教师的'手势动作指挥进行集体演奏。
指导要求:第一次幼儿进行集体演奏的时候,教师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帮助幼儿在稳定第一条节奏型的基础之上增加第二条节奏型。
2、根据第一次集体演奏的效果,教师提出针对性调整建议,据此开展第二轮集体演奏。
指导要求:第二次集体演奏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演奏水平(大部分幼儿的节奏感和演奏水平)采取“复习2条节奏型、增加新节奏型”的形式进行弹性练习,因势利导地提升小班幼儿的节奏感,提升小班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延伸活动】
在音乐活动区提供非洲鼓、自制草裙、彩色丝巾、羽毛头饰等,便于幼儿自由进行《非洲欢迎你》的歌舞表演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嘴吹的方法吹出梅花枝干,巩固手指点画的技能。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动沟通,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黑色,红色水粉盘。
2、擦手抹布,毛笔。
3、画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梅花,引导幼儿观察梅花的结构、形态、颜色。
师:梅花开了,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看它,长在树枝上,每朵花有圆圆的、红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是一个圆圆的花蕾。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的本领,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梅花。
二、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1、教师出示并分析范例:这张画上的梅花树树干和树枝是用黑色颜料吹出来的,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红颜色点上梅花。
2、教师展示吹树干的过程,重点突出吹的方法,可以先让孩子吹一吹,感受风从嘴里吹出来的感觉。
3、重点讲解吹画的方法:(可以用儿歌的.方法进行提醒)小小嘴真能干,吹吹吹出好大的风。
上下左右吹一吹,要让颜料跟他走,嘴巴离纸远一点,不让颜料进肚肚。
4、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先用毛笔蘸上黑色颜料,让颜料滴几滴在作业纸下部适当位置,然后将纸轻轻托起,稍向前倾,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态。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待干后用右手食指蘸上红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出梅花和花蕾。点画的时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与花蕾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能均匀排队。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好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5、教师巡回指导,在过程中鼓励掌握技巧可以迅速完成点画作品的孩子主动去帮助一下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幼儿。提醒幼儿注意美术活动常规,点画阶段完成要在擦手毛巾上讲手擦干净。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在画面上练习吹画梅花。
2、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吹树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多吹几棵梅树,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吹的方法。
3、尽量使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师对幼儿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五、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
六、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手工区,供幼儿进一步学习吹画梅花。
课后反思:
这节是美术课,课前我还是准备的比较充分。可是在上的时候,就出现难题了,吹画对于个别的幼儿是个体力活,有些幼儿吹一下,看自己的水彩还没吹出去就说自己吹不动了,这时只能自己亲自出马了。但有些幼儿很能干,他们吹出来的手提包很漂亮,他们也会去帮助别的较弱的幼儿。等最后的手提包都做好的时候,他们很开心,对自己的作品也很是满意。我也很满意。
2.小班语言活动我喜欢《小班》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小袋袋”绘本系列是著名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的作品,一共有四本。第一本原名叫《我是小袋袋》,主要是介绍小袋袋这个动物形象。小袋袋是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小袋熊,它的神态表情、举手投足极具亲和力,能让低龄幼儿产生由衷的快乐和认同感。
为了更适合小班幼儿阅读与理解,我们对绘本画面进行了适当删减,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场景,按照理解讲述的侧重点的不同调整了阅读顺序,将原来较为零散的描述性语言改编成可以让幼儿接话或独立讲述的语言。活动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然后让幼儿在初步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整的阅读,接着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用“我喜欢……”的句式讲述绘本内容,最后迁移学习经验,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目标:
1 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 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旬式进行讲述。
3 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绘本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师(出示“小袋袋”图片):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
师:小袋袋很可爱,它喜欢做很多事情。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 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谁在跑步?
幼:小袋袋在跑步。
师: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
师:他们都在跑步。谁跑在最前面?它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它抬着头,挺着胸,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们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 阅读画面二: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啊?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顶鼻子/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做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3 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
(教师用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 阅读画面四:扮大树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5 阅读画面五: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幼(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师:现在请大家做做小袋袋躲起来的样子。老师来找找。
6 阅读画面六:回家
师:玩了一天,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到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7 阅读画面七: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
(师幼一边说“小袋袋最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一边做动作并感受。)
三、完整阅读
1 在音乐声中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2 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从幼儿讲述的游戏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进行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初步提高审美的能力。
2、 尝试根据歌曲内容给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
3、 掌握短语“高兴”、“哈罗”、“圆圈”。
活动准备:
碟子《说哈罗》、录音机、钢琴
较宽的活动场地,即我班的大教室
活动过程:
(一) 发声练习。
以《在农场》为发声曲目,在练声时,要求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提醒幼儿张开嘴巴,并不时通过言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 欣赏音乐《说哈罗》两遍。
1、 一遍后,提问:在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
2、 两遍后,提问:这次,你听到了这首歌说了些什么?
你很(高兴),你就说(哈罗)!我们一起(唱)呀,大家一起(跳)呀,围个(圆圈)尽情欢笑说(哈罗)。
引导幼儿听出歌词中括号的词,便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三) 边听音乐边学习歌词两遍。
(四) 根据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
1、 谁能给这首好听的歌伴舞?
(1) 你很高兴你就说哈罗,该怎么给它伴舞?
(2) 我们一起唱呀,大家一起跳呀,又该怎么伴舞?
(3) 围个圆圈尽情欢笑说哈罗,怎么给这句歌词伴舞?
在这个过程中,请创编舞蹈较好的幼儿上来示范,并请幼儿跟着学习。
(4) 放音乐,请幼儿跟随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伴舞。
你自己还能给这首快乐的歌曲伴什么舞蹈?请你用自己创编的舞蹈给它伴舞,好吗?
(五)师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歌舞表演,并做小结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