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观察物体》教案12篇(二上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2023-12-29 12:27:35综合

《观察物体》教案12篇(二上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玩具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形,问学生最都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怎么办?

  2、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为什么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你同意谁的结论?

  生:他们四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四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为什么呀?

  生:他们四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师: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无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探索新知:

  1、观察物体

  (1)出示闹钟,(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我在闹钟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闹钟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闹钟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闹钟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

  (3)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没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

  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饿位置不一样。

  师生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

  (4)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图中恐龙的三个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应用拓展: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图: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观察。

  (出示茶壶四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2、小组活动进行观察

  67页“做一做”中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课本直接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成员先从某一角度看这摞书,然后交换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

  巩固新知:

  1、每个学生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自己的玩具,说一说看到的玩具有什么不同。请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状)”

  2、小组活动巩固知识:任选小组成员中的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中间,说一说从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应用总结:

  师: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个人的说法对吗?他们四个人怎样说,才是正确的?

  生1:应该说:“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应该说:“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应该说:“大象的尾巴像一条蛇。”……。

  师:你们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师:他们如果这样说,你还笑他们吗?

  生:不笑了,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说的。

  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同学们好吗?

  2、如果让你去观察一个物体你用怎样的方法观察呢/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对的,对一个物体应全面的观察。

  反思:

  略

《观察物体》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玩具熊猫、照片、学生带的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小游戏好吗?很简单,请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吗?请起立,向左转,挥挥你的右手,向右转,请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左耳朵。请一位同学和老师握一握手,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的右手和你们的右手在一个方向上吗?(生答)请一位同学站在老师的右边,请另一位同学拉着我的左手,现在我们一起挥挥我们的右手,一起伸伸我们的左脚,现在请把手在你们的胸前击两下,请把左手拍拍后脑勺,好玩吗?课后两个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玩一玩。

  (游戏既复习了方位,又让学生体会到站得角度不同,观察的物体不一样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的状态)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

  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样的,这时只要给他们时间,很快他们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这时让学生快速的找出左、右两幅图片。

  师:把熊猫的后面朝向学生,请学生说说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熊猫的什么(生交流),并找出对应的图片。

  (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熊猫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熊猫的左、右、侧面,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

  2、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玩具放在小组中间,并说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转动你的玩具,请再说一说你们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么?(生小组交流)

  师:哪一组愿意上来介绍你们的玩具吗?(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物体,介绍物体)

  3、根据图片判断观察的角度不同(P57,做一做)

  出示四本数学书前、后、左、右四面的图片,请同学们判断观察者的角度,并请同学们说一说如何判断的?说完之后,请小组把四本书按照书上所示合在一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找出相应对应的面。

  三、巩固拓展小姐(以盲人摸象的故事进行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占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

《观察物体》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在题卡上画一画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正面:演示(平移情况)

  上面、右面,(说说怎么想,怎么画的)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先观察:难在哪了?

  a认识数量上增多了:(原来是几个,现在是几个?)

  师:大家数数是5个吗?指指被谁挡住啦?

  师:如果把遮挡的这些立体块变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挡的就能看见了,是吗?

  b、数量增多,为什么就难了?(教师演示)

  (数量上的增多,会引起(带来)形状上的更多变化,就难了)

  师:现在是5个,如果是6个,7个,或者摆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只研究用5个小立方块来搭物体(揭示课题,板书)

  3、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可以借助摆来帮助我们),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4、汇报:

  师:你看见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怎么画的,把它摆在黑板上。

  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形状。

  上面:师:谁看到了他在观察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同学有个不一样的动作?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

  师:a我们可以调整观察的角度,使你正对着要观察的面。

  b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转动这个物体,让要观察的面对着你。

  左面:学生先说,师:结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师:如果给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时候再看左面,,怎么办?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摆,仔细观察,来帮助你丰富你的想象。看来摆也很重要。

  5、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这三个面的形状,看谁摆的多?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摆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头脑中会有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画的都对吗?

  6、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观察物体》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恐龙的( )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恐龙、数学课本,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巩固练习

  1、 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 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5

  设计说明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本学段有具体要求,即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因此本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点:

  1.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设计先是用课件呈现教材中让学生摆出的图形,再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要求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正视图与课件中的图形一样的几何体,引导学生对正面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分析、思考和推想,最后通过互相合作和动手操作,经历想象与尝试的过程,摆出相应的几何体,探索不同的摆法并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完整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实现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能够使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知的`学习产生影响。在例1(1)的基础上教学例1(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加1个同样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仍然不变。利用学习例1(1)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推理,自己尝试摆一摆并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体与相应视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同样的正方体若干

  学生准备 同样的正方体若干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出示课件)你认识这个立体图形吗?你能画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再用语言描述)

  2.导入新课。

  师: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学习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准备。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

  ,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同样的4个小正方体,按顺序不遗漏、不重复地摆出从正面观察得到的图形与课件中图形相同的几何体。

  (2)实践操作。

  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3)展示,并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把这4个小正方体摆在了什么位置?

  (学生上前演示)

  师:这样摆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变了没有?还是3个小正方形吗?

  (4)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摆法。

  (5)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正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动手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能够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相同视图的几何体的不同摆法,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观察物体》教案6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初步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从这些位置观察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用4个正方体能够摆出许多形状不同的物体,赋予本单元丰富的教学内容,既能从不同位置观察这些物体,又能比较各个物体的视图,还能依据的某个位置的视图,对物体的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活动都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摆和看是例题的基本教学活动,比较视图使活动更具挑战性。

  例题十分清楚地要求:先摆一摆,再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安排先摆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有可观察的物体,防止以看实物图代替看物体的现象发生,把观察物体落到实处。二是通过摆,直观感受物体的形状,尤其是摆出的三个物体的形状结构的不同。从正、侧、上面观察要让学生独立进行,因为他们已经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要一边观察,一边描述看到的形状。如从正面看左边的物体,形状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从上面看这个物体,三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左前方还有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这个物体,形状是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这种描述可以用语言的形式,也可以画出草图说明。后一种描述可能更适宜大多数学生。分别比较三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使观察物体的'活动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的热情。通过比较,发现从正面看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从上面看形状不同,从而体会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形状特点。

  “想想做做”第1、2、4题都是摆物体、看形状、比视图,通过变换问题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如第1题要求指出从哪面看,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形状不同?和例题相比,给学生扶得少了,放得多了,包容了例题的内容,又高于例题的要求。又如第4题找出具有指定视图的物体,促使学生逐个逐个地观察,并且边看边对照视图作出正确的选择。

  2.按照视图的要求摆出相应的物体,发展想象力。

  “想想做做”第3题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指定的视图摆物体。依据平面图形想象和创造立体,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独立地摆出物体,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研究视图和观察验证这两个环节给予调控。“研究视图”是分析视图的形状与结构,弄清楚它是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从而构思摆法。“观察验证”是从指定的哪个面去观察摆成的物体,它是否具有规定的视图,通过观察确认或修改摆出的物体。这道题里有三个小题,第(1)小题的物体只有一种摆法,第(2)(3)小题的物体可以有多种摆法。后两小题对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丰富的空间想象是十分有利的。让学生体会摆法多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人摆出一个物体,在交流中出现不同的摆法,通过相互观察验证,获得摆法多样的体验。另一种方式是鼓励学生摆出一个物体以后再尝试其它摆法,观察摆成的各个物体,体验它的某个视图都相同。选择哪种方式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一些。

  3.对“想想做做”第5、6两题的说明。

  这两道题是体会实物图中那些不容易看到或者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第5题左图里有一个正方体在后面,被挡着不容易看到;右图有一个正方体在后面的下方,不能直接看到。第6题的图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体会这些正方体的客观存在,有利于空间想象。两道题的教学活动是有差别的。第5题是先看图照样子摆,在摆的时候体会那一个正方体的存在。第6题是先数,在数的时候感受那一个正方体的位置。

《观察物体》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习、讲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习。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习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 93÷3= 9×800= 110×5

  500×6= 31×2 62÷3= 48÷4=

  学生练习,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习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补充:如果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图案相同,则这时长方体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图案?正方体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习。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习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习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习。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习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习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习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习与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习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观察物体》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毛绒玩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这几张照片,是哪里呀?看小朋友上课多认真,同一个教室,为什么拍出的照片不一样?你能看出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从哪看出?

  2.这两张照片都是拍的校门,你能看出哪张是在校门外面拍的?哪张在校门里面拍的?

  3.小结揭题: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去看,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活动感知

  1.找个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发奖品,并拍照留念。(指生站在讲台前)

  站在前面,老师这样拍,会拍到他的哪一面?小朋友,你们在他的哪一边?看到他的脸朝哪边?老师站在这里,你猜,老师看到他的脸朝哪边?为什么是相反的?

  (老师当堂拍出照片,在投影展示。)看,是不是跟小朋友想的一样。

  2.学生分组活动。拿出每组观察的物体,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并在组内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指一组上台向全班汇报

  3.学习例题

  小猴也喜欢拍照,4个小摄影师帮他拍了照片。你能看出下面这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学生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谁的位置看小猴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谁看到的是反的?)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汽车图(学生说说)

  2.飞机图:猜,这是什么?这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判断谁看到的哪一幅图?为什么?

  3.看长方体

  4.刚才我们看的是静止的物体。运动中的物体看起来也有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

  5.指四名学生上台,看杯子,找相应的图片。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判断观察物体的位置时你有什么小窍门?

  2.老师总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样闹笑话。

《观察物体》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

  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

  做”)

  2、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物体》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念。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镜子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听故事: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课件1:)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喊叫,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不是月亮掉到了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2、照镜子:

  每位同学都带来了一面小镜子,这节课我们也来玩玩它,拿出镜子照一照,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自己笑着的脸、我后面的同学、前面的老师、桌子上的书本、教室前面的黑板……)

  3、这是怎么回事?

  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有两个老师?有两个……?

  (当然不是,镜子里的是所照物体的一个“像”。)

  4、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象镜子一样能照出物体的像呢?

  人们把表面平整、光滑的镜子称为平面镜。

  二、探究新知:

  1、演示照镜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A、教师提供一面较大的穿衣镜,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照镜子(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如:举右手、抬左腿、前后左右地走动等)

  B、观察或想象这位同学镜子中的像,你有什么发现吗?

  2、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像的大小和同学的大小怎样?当同学走近镜子或远离镜子时,他的像又怎么样?)

  (你可以到镜子前实际照一照,发现规律;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物体(书、笔等)在镜子前做实验;还可以同组同学做“照镜子”表演。)

  2、交流汇报:(课件2:)

  形成镜像特点:(1)像与物体左、右方向相反。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体会)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体会)

  (4)演示:平面镜成像特点。

  3、板书课题:镜面对称

  三、应用、拓展:(P71)

  1、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把它圈出来。(P71第5题)(课件3:)

  2、看镜子写数字。(课件4:)

  3、看镜子写时间。(课件5:)

  方式:每个同学都有写好数字的卡片、一块带有时针、分针的手表,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检验: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的方法,拿一面镜子对着数字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镜面对称现象的例子吗?

  (如:湖面的倒影、练功房中的'镜子、带膜的玻璃、抛光的金属面、做操时的领操员、体育老师做示范……)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

  (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了镜面对称的现象;知道了镜面对称的一些特点;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多留心,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奇妙的数学现象。)

《观察物体》教案11

  观察物体

  郑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2个简单物体组成的复合物体的'形状。

  3、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所有的面。教具:大药箱、圆柱体、球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幻灯)

  2、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

  3、这幅呢?这幅呢?

  4、肯定认识它吧,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这幅呢?这幅呢?

  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一个物体,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6、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例1教学

  1、出示大药箱。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可以同时看到箱子的哪几个面?

  2、总结: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如果我从药箱的正上方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4、如果我从药箱的左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5、如果我从药箱的正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6、总结: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长方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与图案。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把4本数学课本叠起来,也可以当作长方体,四人小组合作,分别说一说从上面、左面、正面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和什么图案?并画出简单示意图?

  2、交流汇报。

  四、巩固拓展

  1、出示圆柱体,想一想,从圆柱体的正上方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动画演示。

  2、左面和正面呢?动画演示。

  3、再出示球体,想一想,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样子,画出示意图。

  4、交流汇报。

  5、动画演示。

  6、从三个方向去观察物体可以正确的认识该物体,如果只是从1个方向观察物体就可能发生偏差。

  7、动画演示“从正面看到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怎样的物体?(正方体、长方体、方锥)

  五、总结

  1、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应用。你看到过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观察物体》教案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猜一猜这是什么?

  2、公布结果。

  3、小结:大家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猜出了这个物体,你们真了不起!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今天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

  1、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大家最熟悉的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2)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拍出来的样子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下面的两张照片哪张是老师站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哪里拍摄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是两张某区第一中心小学的照片,结合我们学校的大门想一想,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3、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两个相对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

  三、观察实物,亲身体验。

  1、观察实物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已经等不及了,请出我们的这位小客人,这是一只卡通小牛,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只小牛看到的样子又会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从每一小组中请出一位小组长来示范观察小牛,并做一回小老师,判断从你这个位置看到的小牛是什么的样子的?

  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的小组长看到的小牛的样子是哪一张图片,将你想到的用手势表示出来。(如果想不出的话,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判断方法。)

  请把小牛放在桌子中间,小牛的脸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是从小牛的哪一面观察小牛的?请问看到的小牛是什么样子的?是几号图片,你的组员们选对了吗?

  生1:我看到了小牛的正面生2:我看到了小牛的身子生3:我看到了小牛的后面

  师:左面和右面看到的一样吗?不同在哪里?2、换位置再观察

  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小牛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牛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3、根据形状判断位置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小牛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哪一组的同学看到的小牛是这个样子的?请把你的手举起来。(任意拿一张)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举手了?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小牛的身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小牛是这个样子的?(出示小牛的侧面)有错的话要质疑学生的.回答(采取辩论的方式)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小牛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牛的样子是不同的。)

  四、应用拓展

  (一)练习

  1、课本90页小猴题。有几个小朋友是摄影爱好者,他们在不同的位置分别

  给小猴照了一张照片,根据刚才的经验判断一下,他们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你能把每人拍的照片连一连吗?

  2、“想想做做”第2题。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连一连。(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集体校对。)

  (二)猜猜猜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形,出示练习十五第

  3、4题。

  (三)图片欣赏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本节课的内容在其他学科中也有体现,比如说:我们语文书中就有一首诗说明了这种现象。

  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在思考问题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希望大家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就把你们今天的收获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七、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

  不同位置

  从前面

  从侧面

  从后面

  形状不同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