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日记8篇
一、ACCESS的六种对象
a)表是数据库的基本对象,其它几种对象都基于它而产生.
b)查询:可以按照索引查找需要的记录;可以按要求筛选记录;连接若干字段组成新表.
c)窗体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浏览,输入及更改数据的.窗口.
d)报表:数据分类汇总,打印.
e)宏:相当于批处理,执行一系列操作
f)模块:功能与宏相似,只是更加精细,编程.
二、六种对象,三种类型
a)表和查询:数据的来源和基础
b)窗体和报表:用于显示和打印
c)宏和模块:主要用于控制.
d)补充:通过数据访问页访问数据(一种网页)
a)表的概念:
i.表的属性;表的记录;表的分量;
ii.对记录的操作:投影和选择;
iii.表与表之间可以建立连接;
b)表的设计原则
i.表的功能要单一;(符合范式)
ii.字段唯一;
iii.记录唯一性(不存在完全一样的记录)
iv.功能相关性(不包含无关属性)
v.字段无关性:对某一字段的修改不应该影响其它字段的数据(解决办法通常是分割表)
c)创建数据库(通过模板;使用向导创建表;用表设计器创建表;)
2月28日星期五晴天
自从放假以来,班群里的古诗背诵打卡,练字打卡,能持之以恒坚持的孩子屈指可数。我真心地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家长们的坚持而点赞和称颂。
这反映的正是一个孩子学习力的不断形成,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引导孩子养成主动的学习能力,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简而言之,学习力就是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能力。专业解释,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什么东西),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标一般有六个: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
所以,这次停课不停学的活动中,我希望有远见的家长能够针对自己孩子的状况,努力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形成。而非今天是否完成了作业(一点都不考虑作业的质量),当然了,完成作业是孩子的必须任务,关键是孩子如何去完成的。是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完成?还是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地写完?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孩子是否做到了对自己负责任?是否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8~12岁的孩子正处于抽象思维的高度发展阶段,看来教会孩子学习能力真比教会他知识点重要的多。
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形成这种能力呢?
相信孩子,引导孩子从思想深处自己规划生活和学习,并认真的执行,家长只是监督,提醒,鼓励及适时的肯定和建议等等。
冠军妈妈邓亚萍曾经说过:“我爱儿子,很爱很爱他,虽然孩子还小,但是我希望能把这样的观点教给他,妈妈不会替你安排好一切,却会在旁边提醒你做每个决定的`时候,都要慎重,都要想好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替他包办一切。当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鼓励和指导,肯定和帮助。
就像瑞典儿童文学家啊斯特丽德林格伦说的那样:“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无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因而生活中学会适时的放手是必要的。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和执行力。养成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能力特别重要。
在如今的社会,雷锋的所作所为在就在大街小巷传开,作为一种民族英雄的象征,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螺丝钉精神的象征早就扎根在这个大民族的集体中,甚至可以以这种精神来衡量一个人,说得夸张些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乃整个国家。虽然雷锋英年早逝,但是他的精神却流逝我们的整个民族,3月份是做好事的一个月。我在这个月里也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大街上起一见垃圾等等。
在3月份时我做的第一件好事是在垃圾箱的前面有个美丽华的蛋糕盒盖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走了过去不但没有顺手捡起,还把蛋糕盖子踢到了人行道上,顿时,许多饿狼般的眼睛盯着这位少看,谁也顾不上那个‘’垃圾‘’就在这时绿灯突然亮了。很多人都走了过去,但一个人都没捡起那个垃圾,我走过人行道捡起了垃圾。正在我弯起腰准备起来时我看见了出租车上的一位大叔对我的微笑和一个大拇指,此时我感觉到我做这个事情更有意义了。我拿着那个“垃圾不知道怎么处理。在我准备拿回家时我看见了一位骨瘦如柴的老爷爷。我看见地下各式各样的纸壳我便知道那位老爷爷是收费品的我二话不说便把纸壳送给了那位老爷爷了。看着老爷爷那灿烂的笑容此时,我便更胸有成竹的为自己今天做的好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记得雷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希望每个人都能为道德尽一份力,这样世界会更美好!
整本书简单易读,很佩服作者把简单的道理能写一整本书,每一章节读起来还都觉得“是啊,很有道理啊”,当下还备受启发,想起来这就“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就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经常忘,没执行,所以当你再次看到他时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且好像都是我知道的事。
整本书在说什么?在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说“要从根本出发,从源头思考问题“,在说“吾日三省吾身”,在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规律应用解决问题呢?
首先是心态上:需要接纳新的观点,将80%的时间花在20%的主要问题上,仔细的想,想通了才是读懂了,对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发生了变化,才是知识
其次,需要用更合理的假设代替不合理的假设,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假设之中,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实时,当用新的假设来面对时,兴许会有不一样的思路。
那么如何获得更合理的假设呢?—A面:复盘。
每日日记,一开始,可以记录下让自己自己开心的事和没处理好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如果我没这么做会怎样?有没有更合适的方法?
这样从小事做起,深入突破,把生活中的作为书本上的案例,自己是作者,看会有怎样的分析呢?
进阶一点,可以设定目标,每天对比这个目前自己做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优化的?对着目标会不断的有正反馈看到进步,也是自我催眠
那么如何获得更合理的假设呢?—B面:从感兴趣的,可信度高的基本规律着手,训练训练。
获得后如何应用呢?应该知晓运用的边界,系统性的思考问题。
提到的理论(一句话总结):
复利效应:一开始差距不大,后续每一次增长都很惊人。
概率论:概率思想。
黄金思维圈:最核心的,原点出发。
进化论:与时俱进的思想,变化。
二八法则:20%主要需要花费80%的资源。
安全空间:99个成功可能毁于一个失败,失败备份,对立面需求转机。
我是一个普通的男孩。我爱学习,也爱玩。妈妈说:“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不爱学习只爱玩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怎么能爱上学习呢?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家长要对孩子学习有耐心。孩子在家做作业不会做,就要问家长。比如数学题,孩子不会,家长不要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会呢?”哪有人生下来就会数学呢?孩子不会,家长就要耐心的给孩子讲,一遍不会,再讲一遍,孩子总会明白的。二是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做作业要快。上学期,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听妈妈说,老师批评有的同学做作业慢,我知道,就有我。我回家做作业,一会告诉妈妈喝水,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吃东西,写个作业,挺长时间的。
这学期,妈妈告诉我,做作业要快,做完作业就能玩。记得有一天下午,放学回来我早早做完作业,就在玩电脑,妈妈下班回来了,赶紧问我:“作业做完了吗?”我说:“全都做完了。”妈妈马上说:“很好,那就玩吧。”我又高兴的玩起来。现在,因为我做作业快,老师还表扬过我呢。三是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语文很重要的就是写作文。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写作文。每当老师布置写作文,班级好多同学就会说:“啊,怎么又写作文啊!”我过去也不会写作文。记得,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我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妈妈和姥爷经常是逐字的念我写,写了几次,我更不会写了。弄的妈妈很犯愁。后来,我再写作文的时候,妈妈就让我自己写,自己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
然后,我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完之后,妈妈很高兴,表扬我写的好。我就渐渐开始喜欢写作文了。现在,我的作文写的很好了,老师经常在班级表扬我。老师说:“学生必须是要学习的”。爱上学习,才能学习好。让我们爱上学习吧。同学们,我爱学习,你呢?
最喜欢的一个强大思维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啦,尽管之前有看过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系列书籍,有关记忆与学习技巧里面就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这个强大的工具。至于到底思维导图能用来干什么?怎么开始学习并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购物清单、旅行计划、阅读笔记、过去总结以及未来计划等等,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整理。相比较于单纯的表格或文字形式,我喜欢思维导图它是通过流畅的曲线以及简单生动的涂鸦,再加上关键点的文字,从一个主题中心将思维发散开来成为无数个点,就像一颗大树主干分叉成枝干,枝干再长出无数多的叶子,思想无穷无尽,生生不息。
阅读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和《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对于初学思维导图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我觉得后者更算是本初学者的启蒙佳作。其实画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就是开始动手,不必太纠结于正确、美观的思维导图。一开始就要明确中心,用流畅的线条导向自己联想到的点子上。再来是,多看看优秀的思维导图案例,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如何更加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必太拘泥于规整的形式,但清楚明了一读就懂,沿着思维来成长的思维导图更值得学习借鉴。
现在每天的阅读笔记都用思维导图来画,我发现我只是简单地用黑色签字笔来涂鸦加上书中摘抄下来的语句,我觉得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尝试用彩色笔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会增加其视觉效果,以及在阅读笔记上加上个人的阅读后的总结比较好。
周三我们做了运动会彩排,我发现我们班有很多人都会滑滑板,下午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就在想:“我们班怎么有这么多人会玩滑板呢?”写完作业我没有出去玩,而是在想我要不要跟这个“滑板朋友”交朋友呢?我决定了今天晚上我就要学习滑板。
离开小饭桌在回家的路上我就跟妈妈说:“我想找刘姿含玩。”妈妈说:“那得看吃完饭几点呀,如果吃完饭还不到7点我们就去找刘姿含玩。”回到家后吃完饭还不到7点我高兴的欢呼起来,我迫不及待地给刘姿含打电话,我说:“我要去找你玩。”刘姿含说:“好啊!杨晨也在操场上呢。”我和妈妈立刻赶到了刘姿含家门口的操场。我问刘姿含:“你们家有滑板吗?”刘姿含说:“有啊。”“我能玩玩吗?”我说,“没问题!”刘姿含说,我们拿着钥匙去了刘姿含家的储藏室拿出滑板,我就拎着滑板就飞奔到了操场,刘姿含教我先扶着栏杆滑,先上左脚右脚往前蹬几步滑起来再用右脚前后摇摆,这样多练几次,刘姿含还告诉我右脚练好了就练转弯,练好了转弯就练两只脚一块前后摇晃。
练好了滑板我就又交了一个“好朋友”还会了一门项目,这使得我更高兴了!
慢慢地收拾着书包,心里不断地呐喊着:“我不想回学校!”
妈妈从卧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钱。钱币是崭新的,光滑的,更衬得妈妈的手是那么粗糙。没有修长的手指,罢了;没有饱满的指甲,也罢了。但是,手上粗糙的纹路和干皮像烈火一样,灼伤了我的眼。那般粗糙,是为了家里操劳,用多少化妆品都掩饰不了的粗糙。在那干燥的皮肤上,我看到了岁月的风霜、时光的打磨。但就是这么一双手,是我小小世界里最温暖的手。
妈妈把钱放在桌子上,我很是理所应当地拿过来。我看到妈妈那含满粲然笑意的眼睛,觉得妈妈似乎在说:“好好学习啊!努力了,妈妈付出再多也高兴。”怎么觉得,心里被划了一道口子。
“不想上学么?怎么能这样想,努力学习才对的。”我懊恼地想,埋怨着自己。“爸爸妈妈为我付出这么多,不努力怎么能行呢?父母的付出并不是理所应当的啊,他们付出了、奉献了,应该有回报的,是要通过我的努力,用我的未来,去回报他们的。”
要上学了,出发时,感觉心里轻松了不少,但装钱的口袋,却是那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