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通用7篇

2023-12-20 21:56:57综合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通用7篇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没有好好阅读,但是,当我认真翻阅了一遍之后,深感受益匪浅。尤其是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作者威尔·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仔细地思考,我想抱怨不仅仅为了人们给予同情、关怀和正向的认知,而有时也是为了发泄,在威尔·鲍温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己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和改进找借口。因此人们不断地向别人述说自己不得志的缘由,不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但是,抱怨过后现实情况却没有一点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人们抱怨是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自信、没有安全感,需要通过不断抱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认可,而这些恰恰反映了我们越来越缺乏自信心、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我价值的焦躁心态。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2

  其实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呢,确实是一本能够给人以气力的励志书籍,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总会有太多人抱怨工作太忙,压力太大,工资太低,房价物价太高等等一些情况,甚至于找不到女朋友或者是男朋友都要抱怨社会不公,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好像只有这样不断的抱怨才能发泄出不满,才能得到别人的同情,但是恰恰相反,因为有能力的人从来不会抱怨。在这本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一样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

  就拿我们现在目前的工作来说,在工作中,现在每个月的业绩压力大,很多一线就会抱怨,你看谁谁谁这个月又完成了,或者是你看看谁谁谁这个月又是第一等等,然后你和一个同事抱怨,然后这个同事又和其他人去抱怨,这个一个接着一个,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的潜质没有得到展示、领导对自己不重视、单位对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根本就没有去思考怎么更好的完成工作,完成业绩,不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工作,一味的只是在应付工作,无论上面给你下发多少任务,你都是没有办法满足也没办法完成的。

  最后就像书上说的“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好打压自我、替自我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就应要理解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我的人,就应试着领悟接纳自我;抱怨他人的人,就应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3

  父母也许会犯错,会误会你,打他们的爱没错,天下怎会有父母不爱自己儿女的呢?最后是不抱怨自己的身体。不抱怨的身体来自健康的生活理念。

  的确如此,拥有健康的生活理念,自己才会拥有健康,才会不抱怨自己的身体。

  不要抱怨疾病,如果自己生病了,不要压抑自己的心情,谁还会不得病吗?但不要抱怨它,要积极乐观地去消除它,它才会很快的离开你。在《不抱怨的世界》的下篇,作者写道学会感恩。感恩生命,感谢生活,感谢身边的一切。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生病,还是健康;无论缺陷,还是完美。

  我们都要感谢生命,感谢它能让我们活在世上,感受快乐,以及人间的喜怒哀乐。感谢生活。

  因为生活让我们认清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不抱怨的人永远是快乐的,我们要学会做一个不抱怨的人,同时影响身边的人。

  让世界少一分抱怨,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爱!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4

  一口气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颇深。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近代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只有胜利的渴望。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只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地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作我们,肯定会发一通疑问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漫无目的地穿越古巴丛林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不能!那甚至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5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是威尔.鲍温,美国的一位心灵导师,在这本书中他推广了“21天不抱怨运动”,主要做法是将紫手环戴在手上,一旦发现自己抱怨的时候,就把紫手环从一只手移到另一只手上,一直重复,记录一天你所移动手环的次数,有意识地去控制让自己不抱怨,如果你可以做到坚持连续21天不抱怨,那么,你就成功了。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很多事例,讲述了抱怨的产生的原因、抱怨对健康、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做到不抱怨需要经历的四个过程。

  书中对抱怨这一词的解释是:表达哀伤、痛苦和不满,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存在抱怨,抱怨工作、抱怨交通、抱怨健康等等,大部分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可以减缓压力,在此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跟亲人、朋友抒发下自己的不满,发发牢骚,可以排解自己的情绪。其实并非如此,我们有时候会抱怨困难,是因为把困难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抱怨并不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语言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抱怨只能使消极的想法根深蒂固,往往使问题、矛盾放大,同时也会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带给你的亲人、朋友,我想大家都愿意与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不愿意一直听到抱怨。可以说在抱怨的同时,我们其实是与我们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事情往往是向着你抱怨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思想会生根发芽,生出更多的消极因素。抱怨会使我们关注问题的本身,以至于我们不去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后,我会有意识去提醒自己,不要抱怨,要积极去面对,要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做不到21天不抱怨,但是发现只要你能积极去面对,减少抱怨,就可以不由自主的快乐起来。

  让生活更美好的秘诀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不抱怨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6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不抱怨的世界》,本书作者是威尔·鲍温,他是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他在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是作者引用诗人马雅·安杰罗的话:“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这句话读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想一想,当我们真正遇到无法改变的事情的时候,又有谁真正做到了改变自己? 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又如何让周围的人停止抱怨。我们也将学会一步步驱除生活中这种恶毒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我们也许会听到来自不同人的抱怨,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抱怨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很多人在抱怨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抱怨。其实在我们抱怨的时候,明知道抱怨是没用的,但有的人还是会说我只是发泄,说完就没事了。不错,从我们自己角度看好像没什么,但你有没有考虑到旁听者的想法,或许他们并不喜欢这种负能量。抱怨只会让情绪变得更加的颓废,抱怨只会增加你对生活得失望,幸福的生活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对社会、家庭的抱怨 。抱怨真的没有用,一切只能靠自己! 倾诉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而倾诉与抱怨的不同在于,倾诉是诉说心中真实的感受和情绪,而抱怨则是埋怨他人,不要让自己的倾诉变成抱怨!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还是一天,那我们何不开开心心的度过呢?何必给自己增添烦恼? 改变自己说的话,改变言语,改变思维,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迫切的想法就是做一名不抱怨、积极乐观的老师。用心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给学生无限的希望,笑着面对生活和工作,开心的过好每一天。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7

  永远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

  早已听闻“紫手环”的魔力,最后有机会体验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开卷语所说的,“紫手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或许要真正到达“不抱怨”很难很痛苦,实在这只是寻找内心平静的一个过程。

  《不抱怨的世界》书中多处提到生活中一些我们经常会“抱怨”的细节,我们总是“抱怨”别人怎样不好,“抱怨”外部环境如何不利,书中所说的,让我不禁联想到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婚姻保卫战》,该剧导演赵宝刚在被问到“取得婚姻保卫战胜利、双赢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回答:“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我以为赵导的这句话与“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异曲同工的。俗话说心态决定状态,只有摆正我们自身的心态,才能发现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总会听说哪间宿舍又吵架,问其原因,无非是谁不讲卫生,谁太晚睡影响到他人。总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便会引起一场战争。我们宿舍四人也并不是对彼此完全没有意见,但却从未发生争吵,只因我们善于忍耐,善于明白,善于沟通。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总是如此,得饶人处且饶人。假如你有时刻打扫卫生,那么帮帮人家打扫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响到别人,为何不能多站在别人态度将心比心,改变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实在很多事情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但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总会把他们复杂化。“不抱怨”不就是对别人多多忍耐、明白与沟通,对自己多多省视、要求、改变吗?

  在想想此刻的工作,日复一日,有时自己很发奋,成效却很微小,于是我们总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导不正确,对手太强大……等等,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却无一条是关于自己的,就算有也是运气太背之类的。此刻想想,实在我们能“抱怨”的永远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转化为前进动力,这种“抱怨”于人于己才是有好处的。抱怨别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无济于事的,这种消极心理更会使自己永远得不到进步、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失看,是由于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原来不是所想的。想要快乐实在很轻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满足实在很轻易,平常心理解现实便可。

  读《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环”时刻提醒自己:永远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