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汇编14篇】

2023-12-19 19:16:30综合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汇编14篇】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1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2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四世同堂》是一部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通过祁瑞宣、钱默吟、李四爷等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生动真切地反映了北平市民在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心态,以及他们在这段屈辱的历史里所经历的人性挣扎,再现了那个时代众多普通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小说气魄宏大、视野广阔。在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下,老舍先生用小人物们的故事记录下整个民族的脉动,用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浓缩了整个北平“亡城史”,也深刻地展现了战争时代广阔中国的面貌,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微缩抗战史。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规模较大、写作时间教长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描写平民战争创伤的长篇小说,堪称中国抗战文学史上“力透纸背的书写”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3

  重新接触《四世同堂》,给了我年少时没有的感受,我想,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社会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战争中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那时的北平离我相隔万里,却又感到近在咫尺。

  《四世同堂》有百万余字,其中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在这个以乱世、战争为背景的大家族中,老舍先生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xxx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大赤包,棚匠刘师傅......

  整本书围绕当下血雨腥风的北平展开了叙述。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以人物的细部特征和对话描写,精妙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老舍先生是这样说的:“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韵梅的“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比如瑞宣和钱诗人说到钱的妻弟野求,钱诗人说:“别提野求!他有脑子,而没有一根骨头!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坟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难,可是不能原谅他!给日本人做过一天事的,都永远得不到我的原谅!我的话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诅咒的人大概不会得到上帝的赦免!”钱诗人的这段话和一连串的惊叹号,他和他妻弟的心态一目了然。书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写映衬环境和人物的心境,读起来更觉得自然亲切、通俗易懂。

  北平沦陷了,百姓们缺吃少穿、受尽苦难,可是日子却还得过,如果大家都死了,那也好,可能战争就不会显得那么残酷无情了,奶奶告诉我,其实死也是为了活。我就感到奇怪,为什么逃离危险的都是些好的、会拍马屁的,而留下来受苦受累的都是些体弱多病、懦弱无能。后来,随着对《四世同堂》的深入,我渐渐明白了,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想要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又要保全自己是不可能的。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良心与性命只能选择一样,应该没有人傻到会拿性命去换良心。尽管能博得一个美名,但又有多少人能记住你的名字,只有那些选择了忍辱负重地活,被称为“汉奸”的人,才能风风光光地被人们所认识,哪怕背负了再多的罪名,被群众认识只需惊鸿一瞥的时间。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4

  初读《四世同堂》,我不禁为瑞宣的踌躇而满怀无奈,也曾为他有一腔爱国热情而被家庭拖累、被琐事缠身而感慨万千。

  现在重新审视瑞宣,虽然他满腹经纶,学贯中西,但传统文化的思想已经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百善孝为先”、“中庸之道,以忍为先”的思想像枷锁般束缚了他的身体。他爱国、正直,却想兼顾“大家”和“小家”,而变得优柔寡断。为了生存,在英国府找工作,却能昧着良心原谅自己,祖国大难之时,为了小家不赴国难,作为一个有良知有学问的中国人,说出了“除非你培我一个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的话语,那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底线:不能报国但要保全自己的情操,不当汉奸,不背叛自己的国家,让老三革命,自己照料家人。家庭观念充斥着他复杂的内心,使他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报国的良机,为了爷爷四世同堂的梦想继续传承而敷衍了压在这代青年身上国家兴亡的重担,被自己的良心谴责。

  然而,他敢于自我改变、自我救赎,在民族存亡的动荡时期,钱先生坚贞不屈、誓死报国的一系列行为,这个爱好和平,却甘心为国家、为真理和信仰献出生命的`诗人,在瑞宣心中犹如旗帜标杆,振奋了他的心灵,让他又看到了胜利,燃起了希望。经历了太多世事沧桑,他鼓起勇气,配合老三做起了地下工作,让我又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瑞宣……

  老舍先生也借瑞宣的口说出了许多他想敬告世人的道理,瑞宣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体现在他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是他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的过程。老舍先生对瑞宣的心理描写之细腻,也看出了作家在瑞宣身上倾注了丰富的情感,使我们看到了充实的、有血有肉的瑞宣。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5

  年轮,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是大树特有的印记,一圈套一圈,一层围一层,年年增加。默默记录着世事变迁,任凭雨大风吹。历经沧桑,辱宠不惊。

  祁老太爷就像是一棵大树支撑着整个家。一大家人是他的依靠,他也是一大家人的依靠。有他在,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主心骨,内心都有一种依靠和鼓励,让他们不要害怕,勇往直前。

  祁老太爷从小就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对于他来说/,战争不只是恐惧,更多是未雨绸缪。他坚信在皇城根底下,三个月什么事都不会解决。他早已不害怕战争,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北京老胡同里的人,生来就是谦卑有礼,祁老太爷岁数大了更是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对胡同里的人,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很有礼貌,对和白长来的两个“便衣”亦是同样,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也是祁老太爷的智慧。钱家出殡时,他只是站在街门口,望着抬走的棺材,目送着他们离去。

  祁老太爷脸上的第一条皱纹,每一个人生的智慧,都有是他的年轮,他永恒的印迹。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6

  以“伦理文化型”作家著称的老舍,历来重视在民族历史大背景下,以现代意识检审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价值进行重新估定并苦心探求中国文化的走向。《四世同堂》被称为是用民族的血写成的一部“痛史”,透过沦陷区的一个小胡同来照见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沉浮。

《四世同堂》堪称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书中借取40年代北平西城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亡城的缩影,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线索,细致地刻画了北平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如何挣扎在生与死的缝隙里以及他们缓慢而艰辛的觉醒过程,分析了在国破家亡的严峻时刻,国民们的精神素质和种种心态。可以说,《四世同堂》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7

《四世同堂》有感

《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去年大概6月这时候结束的一本书,至今可能里面详细的情节慢慢地从脑海中褪去,可是里面鲜活的人物形象时常浮此刻脑海深处。在此,回顾之前的读后感,又增添了一年之后此时的所思所想,仅以此文作为记录!

  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仿佛有种自我与那个时代隔离的恍惚感。

  北平起风了,可是这风却依旧让人感到瘆得慌。没有缘由,胜利的喜悦在长久的压抑下早已麻木的北平人脸上丝毫看不到,依旧过得战战兢兢,似乎从被侵略、被压榨的阴影中还没有走出来。看着日本使馆的摧毁,看着日本人一点点地撤离,他们仿佛才有了一丝丝的知觉:中国胜利了。

  在北平沦陷的日子中,并没有经过青史留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将历史的故事娓娓道来,而是透过北平胡同巷子“小羊圈”中各具鲜明特色的人物,将一段历史呈此刻眼前,反衬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许多,你常常难以去想象,那个受屈辱的时代,那些老一辈的人究竟有些多么坚强的毅力,从那个艰苦的年代中是怎样熬过来的。

  你会感叹,我们身处此刻的时代,是有多么地幸福,和那时相比,此刻的生活充满太多可供让我们享受的东西,你能够周末携两三好友去看场电影,你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去学习阅读,你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的观点,你能够去你喜欢的地方旅行...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于当今和平的年代,在那个战火弥漫人们愚昧的年代,一切都变得那么奢侈!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8

  看完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

  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决定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述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年轻的一代觉醒,开始奋斗,这是他们的选择与付出,他们是爱国的一代人。这也是老舍在小说里给我们的希望,不仅仅是生活的苟且,还有希望,还有诗和远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是年轻的一代,热爱自己祖国,把爱祖国当做自己的重任。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9

  还记得第一看《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在我的小学时代。当时的体会并不是很深,而且许多的情节已经渐渐的模糊起来。

  前不久,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不禁勾起我许多的感想,于是我带着股激情,在此把原著读了一遍。我总共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了。当时,真的感触颇深。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固执,每次和朋友争论对日本人或美国人的看法的时候,我的说辞会那么偏激。尽管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想要从我嘴里吐出一句赞美他们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说过他们一句好话,因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热血的纯粹的中国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民族所受耻辱的历史,记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明白这段历史,记住这种仇恨。

  我想,无论世界在如何的变化,我想我们的国家都不要大意,永远不要相信敌人的眼泪和巴结的笑脸。我们要利用和平时代,把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就算我们没有侵略别人之心,也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防止别人侵略,防止悲剧重演。

  这就是我读《四世同堂》的读后感,这本书,真的是很值得一看的书。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10

  我慢慢吁了一口气,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自己正置身于这个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和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阴狠的大赤包、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文夫妇、冠晓荷…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困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的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憋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先生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这在那个时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老先生是个一个进程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像钱老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最痛恨日本人的,而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向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11

  重新接触《四世同堂》,给了我年少时没有的感受,我想,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社会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战争中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那时的北平离我相隔万里,却又感到近在咫尺。

  《四世同堂》有百万余字,其中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在这个以乱世、战争为背景的大家族中,老舍先生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xxx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大赤包,棚匠刘师傅......

  整本书围绕当下血雨腥风的北平展开了叙述。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以人物的细部特征和对话描写,精妙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老舍先生是这样说的:“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韵梅的“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比如瑞宣和钱诗人说到钱的妻弟野求,钱诗人说:“别提野求!他有脑子,而没有一根骨头!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坟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难,可是不能原谅他!给日本人做过一天事的,都永远得不到我的原谅!我的话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诅咒的人大概不会得到上帝的赦免!”钱诗人的这段话和一连串的惊叹号,他和他妻弟的`心态一目了然。书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写映衬环境和人物的心境,读起来更觉得自然亲切、通俗易懂。

  北平沦陷了,百姓们缺吃少穿、受尽苦难,可是日子却还得过,如果大家都死了,那也好,可能战争就不会显得那么残酷无情了,奶奶告诉我,其实死也是为了活。我就感到奇怪,为什么逃离危险的都是些好的、会拍马屁的,而留下来受苦受累的都是些体弱多病、懦弱无能。后来,随着对《四世同堂》的深入,我渐渐明白了,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想要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又要保全自己是不可能的。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良心与性命只能选择一样,应该没有人傻到会拿性命去换良心。尽管能博得一个美名,但又有多少人能记住你的名字,只有那些选择了忍辱负重地活,被称为“汉奸”的人,才能风风光光地被人们所认识,哪怕背负了再多的罪名,被群众认识只需惊鸿一瞥的时间。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12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四世同堂,全书是围绕着小羊圈内生活的祁家、钱家、冠家在日本人入侵北京时所做的一切。

  老舍详细描述了祁家4代人的经历。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娣、冠晓春以及蓝东阳等等数个有血有肉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表现出来了在战火纷飞,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和假恶丑之间的斗争。当你阅读这本书,是你仿佛置身于那令人哀痛的时代。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在他身上体现传统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强烈的,但,还好,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我最敬佩而又心痛的角色是钱诗人,我始终忘不掉最开始描述钱诗人时,钱诗人的形象,尤其是那一口结实整齐的牙。可在钱诗人经历了敌人严刑拷打之后,他满口牙都被拔光。我不能想象他有多疼,但是看见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经历的此般事件后,我无法掩盖我心中的痛惜。这仅仅是北京城里一个小胡同里发生的事,却是中国千千万万人在那个年代里的缩影。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13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无悔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中国作家,之前也不过看过他的话剧茶馆和几个短篇,‘马裤先生’、‘抱孙’、‘眼镜’……他那不着痕迹的幽默让我彻底折服,他笔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画肖像,看似夸张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却又发现如此神似。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可是却也会一代代遗传到今天的我们身上;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笔下,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让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汇总 篇14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