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春节的作文【锦集14篇】
春节,我们要燃放爆竹,把福倒过来贴,还要贴春联。在这里,我只介绍放爆竹和把福倒过来贴,它们都有故事哦!
一是放爆竹。那一天,我一大早就被爷爷放爆竹的声音吵醒了,我不耐烦地走下楼问爷爷:“爷爷,可不可以不放爆竹啊!好吵哦!”
“不行,这是为了赶走‘年’呢!”爷爷严肃地说。
“‘年’是什么?”我好奇地问。
“我给你讲个故事,听了,你就知道‘年’是什么了。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异常凶猛,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爬上岸吃人。所以,每到除夕,大家就会跑到深山躲避。有一年,‘年’爬上岸,村里传来了“啪啪”的声音。突然,一个老人穿着红袍走到‘年’面前,‘年’仓皇而逃。原来‘年’有三怕:一是怕响声,二是怕火光,三是怕红色。”爷爷滔滔不绝地讲道。
“原来是这样啊!那福为什么要倒着贴?不是要正着贴吗?”我又问道。
“这也有一个故事:有一年,朱元璋亲自下岗位去检查每家每户有没有贴‘福’字,突然,他无意间看到了一家人把‘福’字贴反了,就走过去大骂,说:‘你糊涂了是吧!居然敢在我面前把‘福’字贴反了!’那户人家却反驳道:‘你才糊涂呢!把福倒过来,是天上有福到!’朱元璋听了,如梦初醒,一高兴就给了那个人两百两银子。”爷爷说。
这就是这两个习俗的来历,是不是很有趣呢?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满脸皱纹,双手粗茧,岁月记载着您的辛劳,人们想念着您的善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健康与快乐永远伴随着您!”“呵呵,乖孙女呵呵……”“来,爷爷给你100元,当作压岁钱!”“谢谢爷爷”说完在爷爷脸上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各位长辈也都纷纷给我压岁钱!有100的、50的……压岁钱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各位长辈们对我的期待与我对各位长辈的尊敬!
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饭,就拿着十几只花炮、一大把“狗尾巴”和一包鞭炮来到大门口,但天空早已是五彩缤纷。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弹飞射,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鲜花的世界。这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啊!
我先燃放完手中的“狗尾巴”,然后找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准备放花炮。我的花炮也很美,但最好看的要数魔术弹。你看,我点燃魔术弹的引线后,冒出的火花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绿色……一颗颗飞上天空,仿佛一颗颗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
邻居家的小朋友也出来放烟花了,他们的烟花同样是绚丽多彩,不一会儿,整个天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马上就要12点了!快把鞭炮准备好!”爸爸大声地说。我点燃了鞭炮,接着赶忙捂住耳朵,但仍然无济于事。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千家万户的烟花交错升起,整个城市沸腾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
点燃一个个烟花,让他们冲上云霄。烟火色彩是美丽的,好像来年的日子美的让人不及顾瑕!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祈福、欢庆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预示着春天将来临,万象更新,所以老老小小都是欢天喜地。春节快到来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的左右贴上一幅对联。当春节一到时,大家就会念对联,因为人们都相信会把好运给念过来。
春节还有一个名字叫过年,可是你知道年是什么吗?传说年是一种怪兽,年一来,就是灾难来临,树木凋零;而年一过,就是万物生长,繁花似锦。可是年又该怎么过呢?那就要用鞭炮吓跑它了,所以一到过年就有了家家户户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也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人们不管有多么重要的事情,不管是身处千里之外还是在天涯海角,都会千方百计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一起吃团圆饭。除夕夜也叫团圆夜,除夕晚餐又叫年夜饭,往年,我们一家常常在除夕之夜在外婆(或奶奶)家,和大家围成一个大圆桌,大家乐呵呵地边吃着热气腾腾的美食佳肴,一边畅聊。爸爸和外公关心着国家大事,妈妈和外婆聊着过年带孩子们去哪里玩,我和小表妹说着我们喜欢看的动画片,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窗户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的烟花在空中不停地绽放,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和幸福。
可是今年春节假期,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随着很多在湖北武汉的台州人回家过年,悄悄地疫情也在我们身边蔓延,危险无处不在。为了抗击疫情,抵御疾病,国家号召我们都要在家不能外出,街上也完全没有了往日过年的热闹气氛,就连我在家下楼一小会,妈妈都要我带着N95口罩,以防万一。今年春节爸爸本来有很多休息时间,但为了抗击疫情,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连续上班,为了台州人民的健康,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都在医院发热门诊工作。我看到里爸爸发给妈妈的工作照片,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带着3MN95口罩和护目镜、帽子,全身包得严严实实,根本认不出照片里的人就是我爸爸!
这个春节,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都是逆行者,千千万万像我爸爸这样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有些医生,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想和所有奋战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解放军叔叔和警察叔叔们说: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谢谢叔叔阿姨们!为了我们,你们一直在奋战,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这就是今年春节给我的最大感受,让我们一起为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解放军叔叔、警察叔叔们和所有工作人员点赞!谢谢他们!
新年到了,到处都在放鞭炮,早上,门外的鞭炮声吵醒了熟睡的我和妈妈,我们连忙穿好新衣服,爸爸把早已准备好的对联、灯笼,拿到门外,先挂上红红的灯笼,再贴上对联,“万家春,千里秀。”
过了一会儿,爷爷奶奶来了,我迎上去把爷爷奶奶扶进了屋,给他们倒了杯热茶,又给他们削水果,爷爷笑着说;“瞧!我们的孙女儿懂事了!”我见时机到了,连忙双手抱拳,摇着手大声喊道“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说完后,偷偷用眼角瞄着爷爷奶奶两个人,全身上下好似都在暗示“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爷爷先领悟了过来,恍然大悟,笑着要奶奶给红包给我,奶奶这才明白,笑着瞪了我一眼,说道“这个鬼灵精怪的丫头。”然后掏出了我梦寐已久的红包!接到红包后,我兴奋的不停说着恭喜的话,这是新年拿到的第一封红包!随后小跑到周围邻居门前,挨个敲门,因为新的一年,谁都早早起床了,听到声音,便打开门,见到我,更是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地掏出了红包……
吃饭了,我把爷爷奶奶扶进了饭厅,啊,今天的菜可真丰盛呀!有香喷喷的红烧肉、鲜美的鸡汤可、口的干烧鱼绿、油油的波菜……我的手不听使唤的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嚼起来,爷爷举杯说;“祝你学习进步!”我也举杯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晚上,我们一家围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有小品,相声,精彩的杂技和唱歌跳舞,奶奶看的高兴的笑了,爷爷看的拍手叫好,我也开心的手舞足蹈,爸爸对我微微的笑了。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礼花漫天飞舞,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天空上盛开的花……爷爷拿来了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我打开一看,一条漂亮的围巾,爷爷说:“冬天很冷,戴好围巾别着凉了,”啊!爷爷把他对我的关爱送来了,把对我的关心送来了。我心里默默的想着,等我长大了,我也一定会关心你们的。
这个春节家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我爷爷家——辽宁省鞍山市过的,具体说是在北方过春节。南北两方过春节真是有不同的习俗,就拿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下吧!
第一放鞭炮,在广州过春节的时候,很少有听到鞭炮的声音,但是在北方,春节的时候,那可是相当的壮观。尤其是大年三十的那天,真是鞭炮齐鸣,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根本就不像是夜晚,而是黎明。我在我爷爷家的阳台上放魔术弹。有一天,我二叔叔来了,他和我一起放双响炮,那个声音真是大,把汽车的报警器都震响了。
应当说北方春节期间有一大特色,那就是雪,我和我哥哥周宇辰趁着雪威,在草地上放火,那是非常危险的,大人们屡次告诉我们放火的危害,但是我们还是禁受不住诱惑。以前买火柴是一根一根的点,可是现在是一包一包的点,不管怎么说,反正挺好玩的。
春节,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孩子们爱过春节,因为春节能拿到压岁钱,大人们爱过春节,因为春节朋友可以欢聚一堂,老人们爱过春节,因为春节忙碌工作的儿女能回家。总而言之,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这一天,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走团圆饭。
家乡有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月刚开始,家家户户就把自家养的猪给杀了,这叫杀年猪。这是图来年家里六蓄兴旺。人们把猪肉分为两批存放,一批放在冰箱里,做年菜时再拿出来,另一批撒上盐,放进瓷缸里密封起来做腊肉,到了年底拿出来时就变得黝黑黝黑的,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味。
孩子们过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鞭炮。所以孩子们成了鞭炮店的常客了,鞭炮店有各种各样的鞭炮,琳琅满目,有小蜜蜂,降落伞,冲天炮等,这一排一排又一排的鞭炮使人们应接不暇。孩子们对鞭炮再是爱不释手了,而大人们更美洲的则是大街小巷上的红对联了。
孩子们打打闹闹的玩,大人们慌慌张张的忙。转眼间就到了新年。
大年三十真热闹,一大清早,太阳还躲在云里,人们就开始做年菜了。街上都是酒肉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这一天,男女男少都穿上了新衣,门外贴了对联,屋前挂了红灯笼。除夕夜则更热闹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起吃饺子,聊家常,打麻将,看春晚。这一晚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年虽过完了,但过年时的快乐还存在人们的心中,在鞭炮声中,新的一天迈着沉重的步子向我们走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春节的时候,我们家会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还有收红包。
一大早,奶奶就忙了起来,扫地、洗衣服、买菜,我和妈妈也一起帮忙。到了中午,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拿出一片饺子皮,在饺子皮的中间放上肉,然后在饺子皮边上沾上水,接着把饺子皮对折,最后在上面折出许多褶子,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哈哈,看着我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开心呀!
我最盼望的晚上到了,因为晚上可以吃到丰盛的食物,有牛排,炸鸡、烤鸭、鸭舌、坚果等等,许多好吃的,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啊!真好吃!我狼吞虎咽,也顾不得形象了。
吃完饭,我开始放鞭炮了,我先拿出一根长长的烟花,让爸爸用打火机帮忙点了火,瞬间烟花像金子一样落了下来,真美啊。玩好了烟花,大人们就开始发红包了,我简直快收不过来了,“一百、两百……”我数着钱,发现我有三千九百元,耶,太好了,这下我可以买好多东西了!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春节,真希望明年的春节快些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耳边一阵又一阵熟悉的爆竹声,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一边吃着煮好的汤圆,一边看着春晚,随着那熟悉的“5、4、3、2、1!”旧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们挥手告别,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们走来。这时,外面早已炮声漫天,震耳欲聋。人们的欢笑声更是一阵接着一阵。
我与哥哥、爸爸和弟弟欢喜地跑到了四楼天台上,早已经听见各户门家的鞭炮声响成一片。我和弟弟慌忙捂住了耳朵,脸上却还带着灿烂的笑容。
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送去了20xx,迎来了新的20xx。
哥哥买了一袋子的烟花,我高兴得跳起来:“我们也不落后哩!”我和弟弟慢慢地尝试着第一次,“嘶嘶”引线被点燃了,我们慌忙躲到远远地。烟火从烟花筒里面冲出,那一瞬间,仿佛我看见的不是绚丽的烟花,而是看见了新的一年的脚步,看见了科技发达的中国,看见了和平的一年,看见未来美好的每一天、
对面的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了起来,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在表演,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了20xx的新气象!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想起了遥远的家乡。在那里是否也有如此美好的一番景象呢。想着想着,我不禁鼻子一酸,别过头去,隔着玻璃望着远处的烟火。
突然,我们仿佛闻听到了远方家乡的欢声笑语……
春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个时期都有她的感受和体会,不管什么体会和感受,大都是温馨和快乐的,是我们期待和盼望的日子。
小的时候,过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女孩子都喜穿新衣服,找伙伴玩过家家、丢手捐等游戏,男孩子则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过年的味儿,就是从爆竹的火药味儿弥散开来的。几毛钱一挂的百头小鞭舍不得一次放完,小心翼翼的拆开来,计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装到口袋里,拿半截点燃的香,来到院子里,一个个点燃,享受那一声脆响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将小鞭放到地上、墙缝里,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将小鞭捏在手上,记的当时父亲怕我点二踢脚炸手,还用铁丝给我做了一个炮架拿着放,最近距离的感受那声炸响。
长大了,年就成了团年,就好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样,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和父母团聚,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和父亲说说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和母亲聊一聊生活琐事,小孩子们拉父母的手,爷爷奶奶长、爷爷奶奶短的说在学校中和小伙伴们怎样玩,而父母则领着小孩子到村边看看农村清澈的小河沟,嗅一嗅哪泥土的清新和芳香,讲一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再给他们买一些焰花一类的放一放,看着玩的高兴的小孩子和洋溢着笑容的老爸老妈,一家人享受着那天伦之乐。我也借这个机会,找到小时候的玩伴,回忆着当年的激情澎湃、豪言壮语,畅谈着今天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感受年给我们带来的团聚。
如果我们老了,我想,就会像父母一样,早早的准备好过年的一餐餐美味,然后等儿女回家团圆,一同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共同畅想美好的明天,为我们未来的生活祝福,为祖国未来的明天祝福。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一年的春节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但是今年的春节和往常的不一样了,因为放烟花的人少了,但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依然是愉快的。
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到了,咱们大家都十分兴奋。吃完年夜饭,看完春节联欢晚会,这时大街上不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虽然鞭炮声十分响亮,但是由于雾霾出来放鞭炮的人明显减少了不少,咱们家也因为雾霾就没买鞭炮,但没买鞭炮就不代表咱们丢掉了传统习俗,因此咱们就在窗台上看别人放烟花。就在这震天动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新的一年:20年到来了。只听见嗖嗖嗖的几声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上绽放着,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仙女散花似的散开,把那天夜晚装饰的格外美丽。
第二天,妈妈带我去老门东。到了门口,只见有许多高大的“人”有秩序的“站”在那。呵呵!其实那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个个花灯。它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中间的状元、榜眼、探花。他们三个分别骑着三匹高头大马想不引人注目都难,这三匹高头大马也和虎年有关。看完这些,咱们又往老门东的里面走里面有许许多多著名的小吃,但是由于人太多,咱们有许多没有进去,最后选了蒋有记汤包。里面的人可真多,进去都要挤进去。虽然人多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咱们对蒋有记汤包的渴望。汤包终于端上来了,看着那香味四处散发着勾引人的汤包。我也顾不上以前吃汤包的习惯:先喝汤,在吃肉。而是直接一口一个吞了下去。吃完后我还想再吃,然后又打包了一笼的汤包满载而归。
今年春节我过的十分愉快,我真希望下一年的春节快点到来。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现在大多人在春节期间会互相串串门,过节时的走亲访友,既是沿用传统的习俗,又能把平时因为忙工作而疏远了的亲情重新织补起来。不过记得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穿新衣,带年货,吉利话。
衣着上一定要干净利落,不管贵重与否手上都要提着礼物,当然进门就说的拜年话儿是必不可少的。
拜访要提前确认。
拜访前一定要确认主人是否在家。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前提下也要提前确认。
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
礼节性拜访,逢年过节这个时间是越短越好,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亲朋好友的拜访,一般性情况下半小时左右为宜,不是什么极其特殊的情况,不宜停留一小时以上,一般情况下,不是至亲、故交就不要留下来吃饭,因为对方负担会很重。
注意鞋袜的卫生。
现在城市人家里装修都比较豪华,进了门是要脱鞋的,有些人不太注意这个,所以一个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里登门拜访的话,鞋袜的卫生非常重要,这是细节,而教养体现于细节。
活动的范围要有限制。
到别人家里拜访的话,一定要注意,在对方指定的活动范围之内活动,指定的范围就是客厅。如果随意走动可能会造成主人家的尴尬,所以到别人家里做客,活动有度很重要即便是家人、朋友也要注意。
学生们放寒假了、大人们准备回家过年、街道上喜气洋洋的。这些事情都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
春节意味着旧的一年即将成为回忆,我们将要迎接新的一年,新的生活。在旧的一年的最后一天里,人们都在家中和亲人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如果有些忙碌的人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他们也会发送一条充满暖暖情谊的短信给家人,告诉他们就算不能回家,也会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家人。
过去的一年,也许会有不顺利的事,但是春节一到来,人们都会对新年充满憧憬与希望。学生们,就会对自己的学习充满新的期待;事业者们,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希冀,盼望着事业更加红红火火;失业的人们,虽然去年的生活很艰难,可是到了新的一年,又会重新拥有动力;那些生病的病人们,也会对自己的病情又抱有了希望。
当除夕的倒计时结束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放鞭炮。放鞭炮,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古时还有驱赶“年”兽的传说,寓意“平安”。当新的一年的晨曦刚刚升起时,人们就会去亲戚、朋友家中拜年。马路上喜气洋洋的,人们都穿着新衣裳,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无论遇到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很高兴地说一声新年快乐,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祝福。
新的一年,小朋友们是开心的,不仅能暂时地摆脱繁重的学习,开始短暂的寒假生活,还能收到一笔笔的压岁钱,能吃到许多好吃的食物,还有观看有趣的电视节目,处处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春节,红色就是它的特色气氛。每逢春节,大街边上都挂着一道道火红的大灯笼,喜气洋洋地装点着整条大街。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富有中国传统气息的大中国结,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大街上满是一片红色的灯海。
春节是一个充满喜庆的节日,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中国人的春节,就好比欧美人过的圣诞节、复活节那样。
春节,喻示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大都欢天喜地、载歌载舞,来迎接新一年的开端。于是,人们就在那天贴上对联,对联上就有祝福新年的寄语。同样富有寓意的事情还有挂红灯笼、贴窗花和贴“福”字等。经常见到人家门口的福字是倒贴的,路人经过门口时一念“福倒了”,意味着“福到了”。
春节有一个传说叫做“守祟”,记得爸爸给我讲的故事。每到除夕之夜,这个叫“祟”的怪物,就会来到村庄里吃小孩。所以就有了“守祟”这个传统习俗。每到那一天,人们不过凌晨一点都不许睡觉。还要给压岁钱,意思就是压制住祟的钱。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不管多远都要千方百计回到父母身边。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包饺子有时会在里头放一枚硬币(洗干净的),谁吃到这个带硬币的饺子。今年就能“发”。春节过后半月就是元宵节,那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非常热闹。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一年中庆贺时间最长,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的最爱。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就已经开始啦,在我们这里叫小年。过小年,差不多就是春节的一个开幕式。这一天,是要祭灶的。祭灶的时候,鞭炮声响起来,说明过年的气息离我们更近啦些。
过啦小年,大家就更忙啦,必须准备过年的东西,正式迎接年的到来。
除夕真红火,家家户户都鞭炮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家家都赶着包饺子,到处是饺子的香味,人人都穿上啦新衣,贴上红红的对联,年画。除夕夜家家都笑声不停,灯火辉煌,鞭炮声一阵接一阵,午夜十二点,春节的钟声响起来啦,伴随着钟声到来,预示着辞旧迎新,大家都长大啦一岁,回首过去的一年里,我好想停留在那长不大的童话世界里……
正月初一和除夕之夜,虽然只是一个时差的区别,但却给人留下啦截然不同的印象。
正月初一,不像以前那样守旧,不在是男人拜年,女人在家接待客人,现在一家人去给长辈拜年,也不在是叩头如捣蒜,现在只要说声祝福语,行个礼。哈哈!压岁钱就到手啦,春节拜年收红包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其次,还要去上坟,就是给以逝的亲人去拜年,鞭炮声又一次响起来,一演示对逝世亲人的怀念,还要烧些纸钱,祭些酒菜,我不禁想到:“人世间,为什么要有生离死别呢?今年是双节日,一边是春节,一边是情人节,这又给今年的春节增添啦一份喜庆美好的色彩。
正月十五,春节的最后一层台阶啦,这一天,大街上到处都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今年,我们这里的灯在宾河路上展示,整条街像是在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是人的海洋,灯的世界,有虎灯,有的是大红宫灯,有的是龙灯…。每个人都好像坠入仙境一般。一眨眼间,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化成五光十色的星星点点,洒满在视野里伴着满路的花灯,把天空打扮得金光灿烂,碧玉滢滢。元宵节就是吃元宵呀。欢欢喜喜过大年,团团圆圆吃元宵,这的确是件美好的事情。
正月十五就是年的闭幕式。美好的正月十五给年彻底拉上啦一卷令人怀念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