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800字通用5篇
我的童年是在那一叶窄窄的龙舟上度过的。
春天刚过,端午就来了,徐徐清风漫过山林,翠绿的树木在风的应和下翩翩起舞,家家户户,艾叶已挂上门头,它们像忠实的使者祝愿一年内少生灾病,风调雨顺。
天刚破晓,风声、水声、欢笑声在不大的村庄里荡漾开来,端午,就这样成了我童年生活最大的慰藉。
锣鼓喧天龙舟竞发
五彩绸缎在水面自由地漂荡。上游传来了一阵锣鼓声,岸旁小憩的野鸭赶忙飞离了地面,不住地扑扇,我和那群野孩子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远方,只见百余位光着膀子大汉驾着五艘龙舟驶来,那激起的白浪,摇曳的身姿的活像五条真龙贴着水面腾飞。
我们也不曾闲着,用黝黑的报纸揉成了一个所谓的龙头,粘在了一条小木船的前方,与周围那些五彩斑斓。船身修长的龙舟相比,立身就显得单薄了许多。我们自顾自地拍打着手里的木浆,溅飞的水花浸湿了我们的衣衫,但那船却纹丝未动。我们看着彼此,爽朗的笑声响彻天空……
糯米飘香粽子登场
千百年来,粽子已成了端午不可获缺的一部分。清晨,奶奶带着几位妇女上山摘树叶,大山中,棕榈叶甚是稀缺,她只得用一些宽厚的树叶加以代替。
刚起床,糯米的香味已占满了家中的所有地方,村子里的娴慧的女人都聚焦在家门口,准备着大量的粽子以备全村人享用,看看奶奶那娴熟的手法,一片树叶放在手心,用勺子舀取适量的粽米,加以鲜红的大枣点缀其中,她翻新着手中的粽叶,最后用红带子扎紧收尾。
亲口品尝着糯粽,一股说不出的.甜涌上心头,那是端午的味道,爱的味道。
雄黄一口思乡情肠
到现在我仍记得那口雄黄,酒的辣意,百草的苦涩从口中涌入鼻腔,我急忙拿起身边的水,匆匆下肚,想立刻冲淡那独特的味道。
现在闻闻当年那蘸过雄黄的手指,那气味似乎仍萦绕在指尖,来到大城市以后,龙舟竞发的场面只能在电视上见到,所食的粽子也早已变成了超市买回机器货,那口醇美的雄黄也许久未再次闻过,但有一样东西未变,端午的情怀未变。
每到端午,看到电视上的龙舟,我总会想起当年的端午,那锣鼓喧天的家乡,那睦邻和善的村民和那天真烂漫的童年,在龙舟上的度过的童年。
早晨推开窗户,扑面而来一股青青的草叶馨香,空气中流淌着淡淡的艾草味,还有粽子的香味儿!又是一年端午节。
家乡有一种传说,端午这天,用黎明前采下带着露珠的车前草加水炖鸡蛋,吃完鸡蛋,再喝尽汤,肠胃不容易生病。
端午这一天,还要到山中采山艾,据说能避邪祛病。插一把在门边、窗缝,先把蚊子、苍蝇熏个晕头转向,怎么传播疾病?姥姥总在这天缝一个艳艳的荷包给我,那种像小耳朵一样的小布袋,里面装了山艾和朱砂。挂在脖子上,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还要用山艾煎汤擦身,说这样就不怕蚊虫叮咬,不生疖子疮包。
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采来的菠萝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和香米洗净淘好,要泡上一天才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就开始包粽子了。先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苇叶粽子有三个角、四个角、八个角的,菠萝叶都包成两个抱在一起的长方形。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排好,然后上面压一层笼屉,笼屉里放满鸡蛋,水要漫过鸡蛋,再盖好锅盖,放到文火上煮。要这样慢慢慢慢地煮一夜,中间妈妈总还起来添一次水。
早晨从林中回来,一进家门,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啊,香味都窜出来了!我们围在锅边,看妈妈打开锅盖。一下子,屋里满是苇叶和菠萝叶的香味,白白的、浓浓的。吃一个粽子,喝一口妈妈炖好的车前草鸡蛋汤,闻着撞来撞去的艾草的香气。啊,端午真好!
离开了家,端午节不再那么繁琐和细腻。但是,只要清晨有朋友和亲戚提了热热的粽子和温乎乎的鸡蛋来,或者有人轻轻地递过一个小耳朵一样的荷包,所有的心情就全成了一种热热切切想哭的感觉,很柔软很温暖。
那暖暖甜甜的粽子香,那四处流淌的艾草味,那浓浓的情意和绵绵的牵挂,无论身在何方,年年端午,又让人深深的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和美。
黄梅端午节的风俗基本上如江南各地的风俗相近,不外以下几种:插艾悬蒲。五月五日清晨起,家家以艾草与菖蒲悬插于门户、窗台等处。这源于古代端午节采集众药草以辟邪毒之风俗。艾草又名艾蒿,人们称为“端午花”,又称为“艾虎”,其茎叶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之功能,艾绒可用于针灸。蒲即菖蒲,其作用与艾类似,民间称其为“端午剑”;又称为“蒲龙”,迷信它有辟邪免疫的神效。自汉晋以来,端午节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添以菖蒲。有的称“蒲龙艾虎”,黄梅称“艾花蒲剑”。
吃滚鸡蛋。在黄梅下乡老德化一带,端午期间,长者要将鸡蛋煮熟,有的用雄黄水浸泡,有的则将蛋壳涂上红色,然后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继尔去壳让小孩吃下,以除毒避病。此习俗现改为吃蛋糕、皮蛋。
画五毒图。五毒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有害于人的毒虫。端午节,民间有在儿童少年手臂或身上,用雄黄调水绘画五毒图,或者佩戴有五毒图像的饰物,意在禳避病害,以求平安。此俗源于宋代,五毒名目不一,有的将蚊、蝇等算入其中,它反映了人们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愿望。
吃粽子和“发粑”。端午节是一年三大节日之一。在此节日里黄梅民间有吃粽子和“发粑”的`习俗,除用以纪奠屈原或说龙王外,主要地用于祝福。粽子不单是“纪念美食”,也寓吉庆之意。它可象征“种子”、“送子”,寄寓子孙兴旺意;也可象征“中”,以寓子孙“高中”榜首之吉。“发粑”是馒头在黄梅的俗称,寓意“发达”。有的家庭还在“发粑”上点一红点,以示“宏发”之望。
龙舟竞渡。端午的龙舟竞渡,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渐次形成的,以后又牵强附会了“太宗还头”等传说。古时,黄梅滨湖临河地区,端午举行龙舟竞渡活动是不可少的。此项活动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开始,至五月十八日才结束。四月二十八日为扎龙舟,接龙须,向已扎的龙头“祝神”,俗称“俏船”;五月初一日,开始划船一天,称作“试船”;五月初三划龙舟于河湖,找竞赛对手,并向婿家、姑家索取贺礼,称为“吃设”;五月初五则举行“竞渡”大赛,这是最热闹的一天。五月十八日拆下龙船上的龙头照天烧之,称为“送船”。此时,有的地方还“放五昌”,通过“五常”以驱妖魔鬼怪。至此,端午节活动宣告完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当耳边再次响起了这首有趣的童谣时,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随之到来。
说起端午节,我随即便想到了一个传说: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因为楚平王而日渐衰落,终于有一天,秦国攻破了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不忍心看着楚国迫灭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最后投江自尽。老百姓们伤心欲绝,一个个划船来打捞屈原的尸体,却没能捞到。于是,百姓便将糯米团等扔进了江里,希望鱼儿吃饱后可以不啃食屈原的户尸体。到了后来,划鱼船变成了赛龙舟,糯米团成了包粽子。这,便是端午节的由来。
既然端午节到了,自然少不了激动人心,考验团结合作与毅力的赛龙舟!我兴奋极了!
赛龙舟的现场彩旗招展,热闹非凡!桥上、人行道上、亭子里,都早已人山人海!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
“啪”随着发号员的一声令下,扣人心弦的龙舟大赛开始了:北斗七星队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一开场,就将其他队伍甩的远远的,不知北斗七星队能否将这股气势保持到最后呢?“看”飞鹰队也因沉不住气而爆发了。他逐渐跟上了北斗七星队,与他并肩同步,用尽一切力量向前划去。而另外的两队--冠军与兄弟同心队却还是心平气和地划着,过了五分之四的路程后,北斗七星与飞鹰队渐渐体力不支,而冠军队与兄弟同心队就在这时赶了上来,并超过了他们。最后一段路了,两队都你争我赶,不分上下。十米,八米,六米,四米,近了,更近了,兄弟同心队原本已领先二米的距离。可是,在最后十米时,冠军队的速度突然增加了一倍多!以微弱的优势胜过了兄弟同心队。原来,冠军队一开始就把人分为了两组,轮流每组花十分之一的距离,在最后关头其中一组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再加上两组齐心协力一起划自然就获得了胜利!
端午节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等我长大了,也一定要来一次龙舟大赛!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那一天,人们把包好的粽子扔在汨罗江里,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侵蚀,另外,人们在河上赛龙舟,各式各样的活动,分外的热闹。
今年的端午节也是不例外,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迎接端午节的到来。我们家呢,奶奶早早地起床,收拾了一番,便到河边去打仍沾有露水的艾叶,我也瞎凑合,帮忙烧水,等奶奶打好了一大捆的艾叶回来,便直接放到热腾腾的水里,继续烧,等着烧开,艾叶的香味在水蒸汽的氤氲下,散开了,满屋子淡淡的清香,甚是舒爽。
就这样,艾叶出锅了,晾了片刻,奶奶便开始修剪艾叶顶端折断口,修剪完毕,终于开始包粽子了,我在一边看着,奶奶挑选四片艾叶,两片垫底,两片加固,双手将它们圈成圆锥形,一手捏着,一手去舀事先准备好的糯米,再加一颗我最爱吃的大红枣,手抖一抖,让米分布均匀,用多出的艾叶盖住,包紧,一个粽子就这么包好了。我在一边看的手痒痒,也想试试,奶奶欣慰地笑了: “难得你有这样的心啊,现在会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都买现成的,哪有自己包的好吃啊。”说着,奶奶便教我如何选取艾叶,如何包扎,手劲使多大,不包不知道,包好一个粽子学问多着呢!
粽子包好了便可以下锅了,经过两个多小时,香喷喷的粽子便出锅了,尝一口,黏而不腻,甚是爽口。每年端午,“倔强”的奶奶都会亲自包粽子,爸妈怕她麻烦,让直接去超市买,奶奶一直都不愿意,在她眼里,这是一个传统,传统怎可丢弃?
在过去,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举办活动,包粽子,赛龙舟等等,一起来欢度传统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都慢慢开始淡忘传统,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机械生产越来越普遍,包粽子也变的机械化,越来越少的人亲自包粽子,都直接去超市里买现成的,似乎已经忘记了包粽子本身的意义。包粽子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这背后,值得我们去思考。
现在,韩国把端午节列为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愤恨同时,也应该思考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传统是财富,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虔诚地继承和发扬。
每年端午节,我都只吃奶奶亲手包的粽子,它有一种别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