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汇编7篇)

2023-12-04 10:05:19综合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汇编7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1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大领域。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亲自动手实验接触微生物,使他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惟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问题,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本单元首先是通过问题与探究方法的关联,引导出“提出假设”也是探究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由于实验是一种综合的探究技能,因而,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既包括体现实验自身特点的最基本的方面,即实验的类型、因果假设、实验中的条件与单变量控制,还包括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从事实验活动。

  二、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科学老师充分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包括自身对各方面知识的储备和对实验仪器的规范科学地操作、实验材料的制作,以及学生实验的课前准备、课中指导工作等。

  3、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

  4、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原本较陌生的、枯燥单调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5、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本套教材是面向全国编写的,但我国各地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状况差异很大。为了使各个地区的科学课教学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希望老师们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在条件不能满足的学校,我们可以寻找替代品,把当地容易获得的相似物体作为观察对象,或者简化某些观察活动,积极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习活动。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课前准备:

  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3、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关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三、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你认识他们吗?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2、他们为什么稀少?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4、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3

  曾听过人家描述如何上《抵抗弯曲》,说来也巧,今天轮到自已来上了。

  按人家的描述,厚度增加后,纸抵抗弯曲的能力应明显增加。为了上课时不出意外,上课前自己学着小学生做了起来。自已学着人家讲的,用相同的纸裁了几张长与宽都相同的纸条,没有垫圈,就用回形针代替。一张纸的厚度时,纸能承受2个回形针的重量,两张纸、三张纸,随着纸的厚度的增加,纸能承受的回形针数几乎是成倍的增加,没有像人家所说的明显的增加!那问题出在哪里,如果用这样的材料让学生做实验,学生根本不能得出教材所期望得出的结论。难道是教材出了问题——有的材料厚度增加了,抗弯曲能力会明显增加;而有的材料不是这样的,甚至增加的量比成倍的数还要少。如果我们按实际操作来得出结论,那与生活中的现实又相背!

  后来想想,也许是我们操作上出的问题,可能是书上根本没有明确告诉大家如何操作,结果,这么多的科学教师各自为战,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想而知的。那操作方面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也许我们用厚一点的`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为什么用薄的纸就不行呢?后来从后面的结构科学中得到了一些启发:把两张纸叠到一起架空与把两张纸粘到一起再架空,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这样,纸的结构发生了完全的变化,与其说纸的厚度增加使纸的承重能力显著增加,倒不如说结构的变化使承重能力增强得更加明显。

  科学教材中往往会有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老师不容易搞懂,学生更不容易搞懂,这也无形中要求科学教师要多思考、多实践。知道站在人家的肩膀上是好事,但你也要知道这样摔下来会更疼!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4

  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5、地球赤道周长是千米。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5

  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化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答:加热蜡块时,我们会发现蜡块会慢慢变软,再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成硬的固体。

  问题2: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答: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是性质的变化;树叶颜色变化是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地在石灰石上是出现发光发热现象,这些现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都属于形态的变化。

  问题3: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

  答:(1)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的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的物质。(2)压扁饮料罐,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形态变化。(3)在碱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这个变化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4)往澄清的是会中吹气时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混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的沉淀,这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5)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6)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他的物质,所以也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铁钉生锈了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你在哪里见过铁锈?答:自行车的车把、车条、链条、铁窗、铁扶手、铁钉等铁制品上都有会铁锈。

  问题2:铁锈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答: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

  问题3: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答: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学生铁在接触酸、碱、盐等物品时也容易生锈

  问题4:人们根据生锈原因,想出来很多的防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由什么科学道理吗?答:擦去水分是为了隔绝水;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是为了隔绝空气;制成不锈钢是为了改变钢铁的内部结构。

  3、变色花

  一、问题解答

  问题:用毛笔在花瓣上抹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纸花会变成什么颜色?答:纸花的花瓣会变成红色,而叶子会变成绿色。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用紫甘蓝做试剂

  制作材料: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牙签

  制作方法:

  1、将紫包心菜(约50克)撕碎,装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温水(约50℃~60℃)。

  3、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水变为紫色为止。

  4、用牙签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个孔,将紫包心菜汁倒人小烧杯中。

  问题:做这个实验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呢?

  答:做这样的对比实验时我们要注意控制好变量和不变量,在这个实验里,我们要用水量一样多、污物大小一样大、洗得时间要一样长、用的力要一样大、洗涤剂的用量要一样多,所不用的是洗涤剂的品种不同。

  四、实验制作

  实验名称:设计实验证明哪种洗涤剂的效果好。

  实验材料:洗衣粉、皂粉等几种洗涤剂,烧杯、小勺、滴管、布条、食用油、墨水、果汁

  实验过程:

  1、往2个烧杯中倒入同样的多的水,分别放入一小勺洗衣粉、皂粉,分别搅拌三分钟。

  2、分别用滴管滴三滴食用油在两块布条上。

  3、把布条分别浸泡在两种溶液中,观察布条上污物的变化。

  实验结论:(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概括)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6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此课教学,同样应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可将原来机械实验盒中的有关器材作为分组实验材料供学生使用。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学生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能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保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算上摩擦因素,那还是有些些费力的)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学生。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学生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课实验,包括

  6、7课实验,均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因此,教师课前应好好检查一下弹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将极大影响课堂学生实验活动的开展。我在课前准备弹簧秤时,发现20多个弹簧秤居然只有两三个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松动而导致弹簧脱离,不得不一一拆开进行修复,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还好极早准备极早发现,不然上课时就只能做演示实验了。这次经历也提醒我,上课所需的材料应提前准备,并进行细致检查,以免误事。

  4、最后一个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不能走过场,应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篇7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每空1分,共25分)

  1. 48的 512 是( );( )的 35 是27。

  2. 比80米多 12 是( )米;300吨比( )吨少 16 。

  3. 5 和( )互为倒数,( )没有倒数。

  4. 65 =18∶( )=( )∶20=( )25 =( )÷40

  5.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6.“红花朵数的 23 相当于黄花的朵数”是把( )的朵数看作单位“1”,等量关系式是( )。

  米测试,小明用了8秒,小方用了10秒,小明和小方的速度比是( )。

  8. 在○里填上>、<或 =。

  56 ÷ 13 ○ 56 × 13 49 ○ 49 ÷ 27 710 × 52 ○ 710 ÷

  9. 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3∶4∶5,的角是( )度。

  10. 35 吨= ( )千克 40分=( )小时

  3立方米3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1. 把 米平均分成3段,每段占 ,每段长( )米。

  12. 小青 小时走了 千米,小红 小时走了2千米,( )走得快些。

  二、仔细推敲,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 4米长的钢管,剪下 14 米后,还剩下3米。 ( )

  2. 4分米∶8厘米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2。 ( )

  3. 10千克水加入1千克盐后,盐占盐水的110 。 ( )

  4. 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小于1。 ( )

  5. 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5 ,柏树的棵数就比松树少 15 。 ( )

  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比的比值是 78 ,如果把它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3倍,这时的比值( )。

  A.不变 B.扩大3倍 C.扩大9倍

  2.第二列第四行,用数对(2,4)来表示,第六列第一行,可以用( )来表示。

  A.(1,6 ) B.(6,1) C.(0,6)

  3. 一件商品涨价 110 后,又降价 110 ,现价比原价( )。

  A.贵 B. 同样多 C. 便宜

  4.有30本故事书,连环画比故事书少 16 ,连环画比故事书少( )本。

  5.一袋土豆50千克,吃了它的 25 ,还剩( )千克。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30分)

  1.直接写得数 (6分)

  34 ×16= 12÷ 35 = 35 × 56 = 0× 78 + 18 =

  1÷ 78 = 35 ÷ 910 = 57 ÷ 57 = 12 × 13 ÷ 12 × 13 =

= = 29 ÷25 =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每题2分,共12分)

× + ÷6 ÷ × ÷ 24× ×

( )×24 [1-( )]÷

  3.解方程(每题2分,共6分)

= + =39 7 -3 =

  4.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6分)

①一个数的35 是36的 ,这个数是多少?(列方程解)

② 与 的差除以 ,商是多少?

  五、读懂要求,实践操作(5分)

  1.请在右图的括号里用数对表示出

  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3分)

  A( , ) B( , ) C( , )

  2.请你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后

  的图形。(2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0分)

  1.养殖场有鸡3200只,第一周卖出 38 ,第二周卖出 25 。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只?

  2.农场今年种小麦180公顷,比去年增加了15 ,今年种小麦多少公顷?

  3.学校六年级有男生146人,女生94人,四年级学生人数是六年级人数的 78 ,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4.某粮店上周卖出面粉18吨,卖出的大米比面粉少 16 ,粮店上周卖出大米多少吨?

  5.实验小学美术组人数是科技组的 ,科技组人数是体育组的 ,美术组有40人,体育组有多少人?

  6.甲、乙、丙三队合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甲、乙、丙三队修路长度比是3∶5∶4,

  三个队各修了多么米?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