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方案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形成能够充分展示赞贤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组织机构
组长:曹开明
副组长:许赋彬、黄芑兰、王佑
成员:罗天波、赖健娟、卢致宝、张小远、杨魏锋、方德金、李振兴、林菲及各村小校长
三、总体目标
1、在硬件中提炼校园文化精神;
2 、在活动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
3、在课程改革中创新校园文化;
4、让教师成为校园文化的形象大使;
5、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
四、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1、通过硬载体,营造“赞贤精神”氛围
一塑造陈赞贤烈士塑像;二设立陈赞贤事迹展览室及校史陈列室。该室陈列了陈赞贤烈士光辉事迹、陈赞贤诗稿原件复印件及“陈赞贤”剧照、陈赞贤故居、陈赞贤烈士追悼会祭堂等许多珍贵历史资料,记录了学校发展历史,描绘了学校蓝图。
2、在校园醒目处镶贴金字校训、校风及廉政理念,提醒学生时刻铭记在心。我们的校训是“弘扬赞贤精神,培育时代英才”;校风是“立志、文明、求真、感恩”;廉政理念是“崇廉尚洁,从我做起”。
3、精心设计文化墙、宣传橱窗、黑板报、楼道标语,做到既外观美丽, 让人赏心悦目,又内容丰富,有内涵,给人感召力。文化墙力求图文并茂,真正做到让墙壁说话。学校分别将几栋楼定为“赞贤楼” 、“崇廉楼” 、“尚德楼”,楼道上悬挂“陈赞贤故事选”及 以“传统美德”、“立志成才”、“廉洁自律”为主题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等。校园围墙设有以廉政文化为内容的宣传橱窗及“赞贤廉洁小明星榜”。
4、规划班级文化建设。教室里统一张贴“立志、笃行、多能、乐学”的学风,张贴名人相片、名人名言。班级布置彰现班级的特色,并辟有廉政文化专栏,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5、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整齐洁净的校园,给师生创设一个清新舒适、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独有的文化资源“赞贤精神”,把“赞贤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支点,将“赞贤精神”融入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管理中,大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学校被定为“江西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为契机和动力,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逐步向纵深推进。
1、用“赞贤精神”孕育学校品牌。赞贤小学传承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我们将不断丰实和创新赞贤精神,走出一条依托“赞贤精神”,创办品牌学校之路。学校行政会创新办学理念,确立以“弘扬赞贤精神,培育时代英才”为校训,制定了“以德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导航;在适应中发展,爱发展中创新;人人树赞贤形象,事事添赞贤光彩”的办学理念,把赞贤精神写入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学校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2、用“赞贤精神”打造名师工程。教师是“赞贤精神”的主要传播者,是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引导学生成才方面有重要的导向奠基作用,教师队伍建设更是关系到学校的教育与发展。我们要把烈士的公仆意识与师德教育有机结合,要求全体教师向陈赞贤学习,勇立时代潮头,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大胆创新,敢为人先;要求全体教师志存高远,为人师表, 2
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教师的道德自律和有关制度的外在约束结合起来,保证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3、用“赞贤精神”塑造学生心灵。陈赞贤烈士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的一生,他敢为人先,铁肩担道义,赤心为民众的精神不但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永远是南康人民、是赞贤小学全体师生前进的动力。我们要把赞贤精神代代传,用赞贤精神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建设和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热情,用红色文化滋润学生的身心,在他们心里撒播真、善、美的种子。
4、扬清正廉洁之风,全方位实施廉政教育“三五十”工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独有的文化资源——“赞贤精神”,立足校情、乡情,以“赞贤精神”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确立“崇廉尚洁、从我做起”的廉政教育理念,全方位实施廉政教育“三五十”工程,多角度地进行有特色的以廉政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大力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心打造红色廉政校园。
5、切实加强“三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培育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过程。要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培养敬业爱岗,求真务实,爱生如子的优良教风;教师的工作要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人民满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要塑造赞贤校园精神,呈现赞贤师生特有精神风貌。通过“三风”建设,让“人人树赞贤形象,事事添赞贤光彩”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感召赞贤人积极向上。
6、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力求做到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
(1)组织新生在陈赞贤烈士塑像前举行入队宣誓仪式,举办赞贤故事会,参观陈赞贤烈士故居、赞贤展览室,开展“我为赞贤添光彩”、“为烈士旧居添绿”等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红色精神”“六个一”活动(读一本描写红军长征的书,看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或电视片,学唱一首歌唱红军精神的歌,组织一次红色参观访问,看望走访一位老红军或革命老前辈,做一件有益的小事)。
(3)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4)开展廉政教育“七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廉政书籍、看一场廉政电影、讲一个廉政故事、出一期廉政板报、组织一次主题班队会、开展一次征文比赛、举行一次演讲比赛”。
(5)继续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廉洁银行储蓄”活动,每学期评选出一批校级“廉洁小明星”。
(6)加强校园文化阵地的建设,办好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学生活动中心等。
7、举行一次陈赞贤奖学金颁奖仪式,表彰赞贤“廉洁小明星”及三好学生标兵。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1、继续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教工考勤制度》、《教职工千分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全员竞聘制》、《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安全责任制》、《学生管理制度》、《文明班队评比细则》等等,使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倡导人文关怀,师生自勉自律,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风气。
2、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从严治校,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养护责任制等等。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认真实施,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构建起多层面的育人大环境,多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赞贤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物质文化建设
我校校园占地面积平方米,现有17个教学班,868名学生,50名专任教师。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农村学校。一年来,学校先后投资对教学楼、围墙、学生走道、学生公寓、食堂等进行了建设,基本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传统中富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同时对少先队队室、鼓号室、微机室、阅览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实验室等专用场所进行了改建或扩建,每间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保证了师生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为教学现代化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1、对传统美德长廊的建设。是我们对校园文化构思的重中之中。传统美德与身边的道德模范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全校师生每天必经之路,以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经典和十个宜昌市第一、二届道德模范事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全校学生的一言一行,特别是每天下午放学,各班学生统一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走过长廊,边走边看边诵读,成为学校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
2、对教学楼和围墙的建设。“让每一面墙会说话”引导全校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对校园教学楼墙面、操场边围墙的构思源点。教学楼一楼以学习习惯为主建设,二楼以励志、学习类成语故事为主建设,三楼以名人励志、学习小故事为主建设,四楼以励志和学习累名人名言为主建设。从养成学习好习惯成语故事引领名人故事深化名人名言磨练意志渐进的建设方法,来让学生文明、健康、快乐的成长。操场围墙将以体育项目知识、竞赛等图文并茂为主建设,学生在学习活动、比赛游戏中将和墙面内容融为一体。教学楼道以学生活动为主进行建设,分为学校简介、教研教学、德育活动和特色校本课程并配有各类活动图片。达到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3、校园内的绿化建设。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表明我们追求的是营盘路小学平安、创新、和谐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孩子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二、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包括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三个方面。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校风具有“强制性”的感染力,很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以师德规范为准绳,对教师进行“分层管理”。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推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本年度,我校与三峡大学土木与工程建筑学院建立实践活动基地,和三峡大学“三大未来星”足球训练基地建立联系,和宜昌市第八中学、深圳路小学、南苑小学、开发区实小合作开展东山片区中小学衔接研究,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键球展示活动和第一届科技艺术节活动。从学生的常规清洁卫生、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在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营小学生。
三、制度文化建设
如果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一个整体,比作一个完整的人,基本建设是躯体,环境建设好比外衣,文化建设是眼睛,活动建设是血脉,那么,制度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脑和灵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性、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一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班子成员常常学习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文章,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了《营盘路小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营盘路小学班主任考核方案》、《营盘路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营盘路小学教学常规考核方案》等,为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一年来,我校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铸就了文明、健康、快乐、向上的校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保证了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档次。
学校是用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应该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孟母三迁”正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成长的熏陶作用。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为此,我们可以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可以设两个宣传栏向社会、家长进行宣传。校园内可以设置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等,意在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建设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此外教室的黑板上方应悬挂国旗,国旗两旁书写班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要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不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我们学校上下操场栽种了柏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气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二、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产生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的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再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队活动是主要的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校园处处皆文化,要把我们的学校装扮得如花园一样,要让学生置身其中犹如走进游乐场一样,让学生在玩中长智、在乐中爱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动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向新的层面迈进。
[摘要]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相对薄弱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学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良好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操陶冶,促进心智生全面发展。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系统研究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办法,旨在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时代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校教育“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不等于校风,其内涵要更加丰富: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呈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要求。农村小学由于认识不足或是办学能力限制,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停留在浅层的校园环境清洁、简单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层面,并没有从精神层面或是价值观的层面进行引领、建设和培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良好、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是展现一个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吸引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2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
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配备46人,在校学生668人。同其他农村小学一样,栈子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问题:一是农村校园文化师生参与面窄,缺乏后续支撑。目前一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依靠市面上专门做校园文化的公司进行策划、设计和实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网络素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师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了无源之水,缺乏后续的支撑,完善。以栈子小学为例,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过多的动员全体师生和广大家长参与,提出的办学理念等主要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导致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认同度不高。实践参与度更不高,因此,尽管有了文化建设,但学校的文化力并没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师资水平有限,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进取、低要求。栈子小学对于语数外等课程的师资培养十分重视,但对于像美术、音乐等副科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则欠缺,而且师资人数严重缺乏,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导力量贫瘠。当地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在校园内盛行,老师不积极引导导致校园文化风格偏离基本要求。三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栈子小学每年会定期举办“黑板报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仅有较少部分的学生会报名并积极准备,其余学生则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赛中去。学校层面看来,只注重形式上热闹,条幅和标语悬挂等,只进行一时宣传,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一所学校形象建设和精神风貌建设风向。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探索、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
3新时代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基于当地环境实际、基于教育实际、基于学生实际。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共建校园文化。
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延续
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师生的具体行为,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活动和推动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围绕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精简现有的管理机构,尝试增设“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鼓励在校师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汇编,与后勤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进行结合,将“文化”字眼加入到汇编中去,确保每个部门能够熟悉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熟悉具体做法。三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在参考、学习其他农村小学纲要的基础上,要强调文化墙壁、文化活动等物质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强调精神文化建设。四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落实的监督机制,保证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提高规划纲要的落实效率,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显性文化建设和隐性文化建设齐头并进
显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宣传栏、墙壁画、各类指示牌、绿化环境等外显的物质文化表现,隐形校园文化是指校风、学风、教风、教育理念等内在的校园文化。显性校园文化和隐形校园文化共同组成了校园文化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隐形文化的建设,整体化规划。一是切实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构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园认同感。可以利用校园墙报等现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平台,进行创意设计等。还可以利用师生自创书画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为体现“校园对话”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不断的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遵循现有的校训,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挖掘和鼓励学生特长。注重品德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师生关系构建等。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动的校园文化主流活动。进一步将学校精神提升至正确的三观塑造层面。
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各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习惯以及校园文化表现。校园文化需要传承和积淀,同时也更需要创新。一是活动创新,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内容。设计更多样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鼓励班班行动,鼓励人人参与。如先进评比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活动的内涵性,同时增强了团队建设精神。二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力,更加科学、系统、开放的课程体系应该逐渐走进校园。对于学校而言,不断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水平。
4结语
优秀、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农村小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力,是构建新时代新要求新标准现代化学校的重要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之路也是学校的建设发展之路。保障和促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的积累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动。
【参考文献】
[1]杜育红,杨小敏.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2):76-81+192.
[2]王叶子.“一校两区”办学模式的优势与困境——浦江县实验小学的个案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33(11):106-109.
[3]张迎春.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4):96.
[4]许博.BK公司激励机制创新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谐的校园文化,能使师生的人格得到了塑造,个性得到了发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入手构建校园文化,以期营造师生共同的美好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xx)18-149-01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一、打造完善的校园环境,构建校园物质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必要前提。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全体成员,特别是对学生,能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寓教于景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暗示、感染。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有助于净化师生的美好心灵;校园绿化、室内布置、校园卫生、教学硬件的构置、摆放等,能使师生员工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启迪和教育;校园的画廊、报栏、橱窗、黑板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英雄模范的画像、科学家、音乐家的名言,无不启迪智慧,催人奋进。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教育性、艺术性。优美、完善的环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应注重环境文化的发展,为校园环境赋予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要用美的环境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用富有艺术气息的景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二、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最高理想。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之道,教学之道,求学之道,管理之道,是师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卓越,走向成功之道。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充分体现本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结果要让每一个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对自己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希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身潜能。
2、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同时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3、教风建设。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要倡导严谨治教、敬业爱生的教风。为培养良好的教风,学校需花大力气创造各种条件,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学风建设。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为树立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学风,学校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5、人际关系建设。在校园内建立起尊重、信任、友好、民主、团结、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学习压力,还能使师生在工作学习上心情愉快、心态平和,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良好集体形成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
一所学校的优良校园风气一经形成,便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领导的工作作风都出现良性循环。
三、完善健全的校园规范,构建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可以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为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基,让每个学生有乐观的心态,健康的体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做社会有用的人奠基,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学校只有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不断积淀、不断创新,营造适合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拥有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舒维霖.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1
[2] 张宝志,侯宝宁.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家.20xx-34
[3]张兴虎.以文化治校,创和谐校园[J].新教育.20xx-13
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少不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和陶冶,因此,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彻底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治学的根本,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所学校的内涵和积淀,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潜在的引导与教育。那么,如何在新世纪的社会影响下,有效建设校园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提高素质。
一、校园文化的真正内涵
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根本,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一所好的学校,它的校园文化一定是深厚的,无论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如,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自己的特色、信仰、情感、意志,被全校师生遵循,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师生;一个学校的环境文化是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先让学生看到、感受到的,无论是建筑风格,校园绿化,校舍布局等,都能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比如,在校园的宣传栏里张贴校园的发展文化、发展史,张贴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简介和获奖情况、张贴名家的字画等等。这些都会让师生在这些直观的环境文化建设中看到校园精神文化的深浅;校园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一种体现,也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保证,没有制度一切发展都是空谈,在制度的引导与监督下,师生才能健康发展,学生也能健康成长,完成学业;众所周知,校园的行为文化也是校园中最直接的一种文化形态,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到师生之间的活动等。例如,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日常言行、消费方式、待人接物等,都能反应校园行为文化在学生身上的作用。所以,校园各种文化的建设,相辅相成,相互协调,才能使校园文化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保证学生心理、思想和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使学校本身也不断前进。
二、德育与校园文化的密切关系
一个校园的德育与文化建设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不管是德育还是校园文化,目的都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根本和途径。一个有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才能在德育方面很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期间,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我们常听人说,某某学校校风不好,这就是学校长期发展形成了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观念,让学生养成了不好的行为,影响学生的终身。所以,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从思想品德方面做一个健康的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文明礼貌,使师生都心情舒畅,养成开朗性格和高雅气质,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校园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也离不开德育教育的不断促进与引导。这样才能让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助力。
三、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一样重要,只是德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是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在网络发展迅速,一些低俗的思想和片面式的文化影响学生的思维。一些非理性文化渗入校园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所以,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把它渗透到德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校园文化能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校园的和谐文化能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的因素,让教师和学生形成理解、团结、和谐的关系,在教与学方面形成具大的合力。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教育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提高师生素养,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校园文化塑造师生高尚的人格。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品德的完善与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了学校的顺利发展,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且要引起重视。因为校园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自强不息的品质,积极进取,不断奋斗的精神和心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最后,校园文化能对师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校园文化不是用一些条条框框来规范师生的行为、语言,而是把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渗透到教育中,让一些模范典型、英雄人物、优秀教师、三好学生等,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让师生养成不断追求,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品质。当然,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还有很多,每一个教师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去发展、摸索,把校园文化方面的德育价值和作用挖掘出来,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服务。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能为德育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它也和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互相协调,互相作用。所以,要想在德育方面教育好学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帮助。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加强组织与管理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学校领导层对校园体育文化是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此项工程的建设,所以,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重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纳入高校的整体规划中,建立一套适合本学校特点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有章必依、依章必严,建立透明、公正的管理制度,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加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是师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构中,物质是前提,是基础,是保障.不论组织形式如何,要想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就离不开物质条件支持.因此,重视校园体育物质条件的建设,优化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对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具有保证和导向作用,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要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全新模式,加强体育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与影响.高校应将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体育课程目标之中.抓住体育课堂主阵地,以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气氛.在课程的评价上,将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既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和练,既看结果,更要看重学生学和练的过程.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文化活动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运动竞赛、体育俱乐部等课外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逐步提高,让更多的大学生自觉地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中.
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
高校体育教师是开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体育知识、能力爱好、兴趣和专业特长等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体育文化的传播、创造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良性互动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
借鉴成功经验,发挥比较优势
高校应积极开展中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吸取国外失败的教训,借鉴国外知名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少走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效校园体育文化跨越式发展.
二、结束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的环境内,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建构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和全面整体的视野去研究、分析和思考,根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共同营造一个气氛浓厚、富有本校特色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使校园体育文化沿着科学轨道健康发展.
1强化理工类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学生顺利进行校园活动的基本保障。高校学生的校园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和生活,物质文化建设是为了丰富和便捷学生的校园活动,但是需结合理工类院校学生组成结构特点和教学重点强化物质文化建设。比如,运动场所的规划、文娱活动场所的划定、学生宿舍的安排等等,需多以男生的生活需求为重;另外,由于理工类院校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的需求会高于其它高校。所以,理工类院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器材的配置等,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除此而外,针对理工科学生,一方面要迎合他们的趣味,建设数字化的体验式环境呈现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在校园空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下功夫。
2强化理工类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是行为的保障,强化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保障学生的行为合法合规。高校学生相较于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包括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必须对学生的行为有所规范和限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化精神环境。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一定要紧密联系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素养要求,并科学融合高校学生的身份,加强制度间的衔接转化,防止学生利用制度漏洞而做出的非法行为。在理工类院校,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多体现在经验描述的层面上,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再加上理工类院校学科设置的特点、师生思维方式的特点等,都给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带来了难题。并且每一届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同、重视不同,就会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投入不同的资金建设。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规避领导制定政策的随意性过大,不能巩固已取得的建设成果,使之流于形式等问题。
3强化理工类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引领和决定高校文化建设成果的核心。强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个人素养,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导向功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包括强化个人目标定位,科学规划职业道路;强化学生发扬奉献精神,提高责任意识,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积极服务于社会,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个人诚信等等。校园文化的形成依赖于每一个学科的发展,更依赖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理工类院校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平时的教学与管理中,强调科学技术知识教学和操作技术的训练,学风力求严谨,没有足够重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与科学技术教育相互脱节与分离的现象。这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是极其不利的。理工类院校学生的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更加敏捷,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则要积极强化和拓展学生该方面能力,实现理工类院校不一味抄袭模仿,而是大胆创新的教育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硬件与软件同步发展的重要体现,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实现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驱动。理工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汲取和借鉴同类高校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科学实践,大胆创新,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更好地辅助高校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保障高质量人才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