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汇总11篇)

2023-11-16 22:58:55综合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汇总11篇)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1

  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英雄;这个好事做了一箩筐的英雄;这个拥有着舍己为人的精神的英雄,是多么值得我们尊敬啊!今天,我看了关于他的一部电影——《雷锋在1959》。

  影片主要讲了到焦化厂工作的雷锋因为个头小而不被焦化厂的一些老师傅重视,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给那些老师傅看。努力加幸运,雷锋虽然才来焦化厂两个月,却也给厂里的工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雷锋再后来想要去当兵时,大家伙都舍不得他呢!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许多感想。在当时,中国还是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物力急缺。雷锋住的宿舍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根本就算不上一座合格的房子。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他那顽强精神使我在看时不知不觉已热泪盈眶。在现在已经奔向“小康”的中国,有几个人还能像雷锋这么坚强呢?恐怕屈指可数。有一天夜里下雨,雷锋在雨声中惊醒:因为放在户外的`水泥不能淋水!他带着各种遮雨的东西冲了出去。遮雨物不够了,他就拿自己的被子,棉袄来遮雨。而当时又是冬天,雷锋没有了保暖的衣物就病倒了。瞧,雷锋就是这样舍己为人的人;他就是这样富有责任心的人;他受到“英雄”这个称号当之无愧!我们要向雷锋学习,还要向其他的各种英雄英雄敬礼!

  雷锋,你虽然去世了。但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2

  向榜样致敬,向优秀学习。看过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的事迹,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祁团长和他的战友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句句铿锵的誓言,为了维护祖国领土不受侵害,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毫无畏惧、不怕牺牲,始终抱有一种信念,就是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会丢掉国土一寸,向战而行,勇往直前。"祁发宝坚定的一席话让人热泪盈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舍生忘死地保卫着我们,向卫国戍边的英雄致敬!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3

  观看《榜样》让我几次眼眶湿润,他们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让我的心时而跌宕起伏、时而温暖亲切、时而肃然震撼;最美乡村女教师、边防战士、人民警察,他们奉献、尽责、创新、信念、坚守、担当和作为,他们是亿万普通人当中平凡的一员,但他们又是伟岸的,他们是十三亿国人的骄傲,是民族的脊梁,在平凡的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我心中的榜样。

  每一名党员都要向他们一样,始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坚守的信仰、奉献的人生、勇敢的担当、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时刻牢记的信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恪守职责,扎实苦干,无私奉献,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4

  观看了《榜样6》很是震撼,感触颇深。同样是教师,张桂梅老师就是时代的楷模。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这句话出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位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的乡村教师。从视频看,她身躯瘦小,脸庞沧桑,但目光坚毅而执着。40多年来,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时代的“燃灯者”,张桂梅的故事让许多网民热泪盈眶。圣者渡人,40多年来,张桂梅笑对人生风雨坎坷,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她用颤颤巍巍的双手帮助一个个孩子改变人生的轨迹,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困难的处境,这是何其崇高的事业啊!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5

  观看《榜样6》,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张桂梅老师,她献身教育扶贫,默默耕耘,点燃了无数学生的`希望。榜样们用坚守诠释青春、用坚守诠释忠诚、用坚守诠释奉献,深深地感染着我。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向榜样们看齐,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加强职业素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6

  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专题片《榜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榜样群体,一幅幅画面、一句句采访、一个个故事,再现了榜样是怎样炼成的,诠释着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内涵。我们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锻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把内心的感动化作追随的心动,进而化作筑梦基层、寻求智慧的行动,用实干奏响不懈奋进的时代主旋律。

  传承榜样精神,要用锻炼吃亏的行动,磨砺执着工作心。吃亏,意味着利益受损。党员带头吃亏,则是一种舍小我、顾大我的崇高境界,是党员应有的高贵品质。传承榜样精神,每位党员都要锻炼肯于吃亏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就拥有了战胜自我、抵御诱惑的底气与胆量,就不会计较个人私利,不会与群众争名夺利;有了这种品质,就有了工作锐意进取的精气神,说话办事就硬气,就有感召力。而广大群众会对党员多一份信任与依托,多一份理解与支持。逐梦前行的路上,阻力小了,羁绊少了,点子多了,路子宽了,我们带领群众筑梦的劲头会更足。

  传承榜样精神,要用寻求智慧的行动,演绎不凡大人生。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不仅需要激情,而且需要智慧。传承榜样精神,工作难题,需要党员勤于学习、精于业务,肯于研究、把握规律,集思广益、汇聚众智,笃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演绎一名党员的不凡人生。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7

  在没有水的地方修水利,怎么修?和水泥灰沙得用水,浇湿渠基得用水,怎么办?只好将水引一截修一截……

  在悬崖峭壁上修水渠,怎么修?人在腰间拴一条缆绳,从山顶一尺一尺试着往下放。人悬在半空中,从谷底看,像极了一只扑腾的鸭子……

  故事远不止这么简单,而是充满了曲折和辛酸。

  开工第一天,头炮就打“哑”了。石头砸烂了山下村民家的香火位,“村民骂我,要打我,还要拉着我跳崖。”黄大发只好挨家挨户赔笑脸、赔损失。

  放炮需要炸材,黄大发就去很远的李村买了背回来。脚底磨破了皮,汗水湿透了衣,无论磕绊摔跤,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如一。

  修渠需要水泥,得去城里拉回来。有一次行至途中,天降暴雨,车陷入泥潭,进退不得。天黑了,黄大发叫司机到人家里找睡处,而自己却睡在水泥包上,被蚊虫咬了一夜——他是真心怕这“宝贝”被偷啊!

  绝壁凿渠,每一处都充满未知和危险。擦耳岩是最险的一段,壁立千仞,岩壁中间有个凸起,挡住了视线看不到前面情况,悬崖上没有树枝,全是秃岩,稍有不慎便一命呜呼。“太危险了,给多少钱都不干。”没人敢动工,连请来的施工队也停下了手脚,黄大发就用大绳把腰拴着,自己带头翻了过去……

  日复一日不停歇。每天,黄大发带着200多人的队伍进山,施工队在前面凿壁打槽,村民们在后面挑土砌堡。早上出门,提一罐包沙饭,中午捡点刺刺草草点火烧热,囫囵吞下去,渴了就舀两碗河水,碗一甩、罐一扔,转身又往工地去。为了抢进度,他们不分昼夜寒暑,每天坚持苦干到天黑,才打着灯笼火把手牵手地回家。有的干脆就睡在石窝里,看星星眨眼,等日出天明。

  水渠一尺一米延伸,清澈的河水爬上了悬崖、峭壁、陡坎。千百双手,一颗颗心,水每向前流一寸,草王坝人的梦就更进一步。

  苦心人,终不负。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8

  贵州遵义草王坝村(现播州区团结村),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大山遮得严实的村庄,缺水是草王坝的穷根。千百年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吟唱着一首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

  村里有一位老人叫黄大发,他不甘心、不信命,偏和大山较劲,他用36年的时间干了一件事——修水渠。

  黄大发,1935年出生于草王坝村,23岁光荣入党,这一年,他被全村推选为大队长。意气风发的黄大发撂下了“狠话”:修水渠。于是,在黔北的莽莽深山里,黄大发带领草王坝村民修渠,这是一条遵义的“红旗渠”。

  可现实无比残酷。他们不懂技术,测量仅靠竖起竹竿,两边人用眼睛瞄;缺少水泥,沟壁上直接糊上黄泥巴作数;没有导洪沟,沟渠不盖板,洪水一来,脆弱的沟渠被冲得稀巴烂……

  壮志未酬誓不休。为此,黄大发四处求教,自学水利技术。一听说哪里有在建的水库沟渠工程,就立刻背着干粮匆匆上路,前去“取经”。

  1992年的春天,黄大发带领村民一头扎进深山开工凿渠。日复一日不停歇,黄大发每天带着200多人的队伍进山,施工队在前面凿壁打槽,村民们在后面挑土砌堡。

  苦心人,终不负。1995年,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通水那天,山崖上、水沟边,人山人海,鞭炮声、鼓掌声,不绝于耳,杀猪摆席、搭台庆功,好不热闹!这是草王坝村民们最高兴的一天,千百余年的梦终于实现了!大伙簇拥着黄大发上台讲话,站在台上的他沉默良久,欲言又止,一个字都说不出口,眼泪顺着黝黑、皱褶的脸庞直往下流。

“不怕山高石头多,苦干就能把贫脱,打岩引水造梯田,穷村变成金银窝。”如今的草王坝,村民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9

  观看了《榜样6》很是震撼,感触颇深。同样是教师,张桂梅老师就是时代的楷模。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这句话出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位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的乡村教师。从视频看,她身躯瘦小,脸庞沧桑,但目光坚毅而执着。40多年来,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时代的“燃灯者”,张桂梅的故事让许多网民热泪盈眶。圣者渡人,40多年来,张桂梅笑对人生风雨坎坷,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她用颤颤巍巍的双手帮助一个个孩子改变人生的轨迹,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困难的处境,这是何其崇高的事业啊!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10

  观看了《榜样6》“用教育救一代人,不管多少”,这是张桂梅来华坪的初衷。

  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她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这份初心,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用“我将无我,不负初心”的宽阔心胸与博大情怀诠释着奉献。

  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榜样为标杆,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坚守教育初心!

央视纪录片《榜样6》观后感 篇11

  今天晚上观看了《榜样6》,《榜样6》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党员的力量,展示着党员的魅力,传递着党员的正能量,让人深深地感动、折服。

  作为一名发展对象,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向榜样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学业上努力学习,生活上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