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蚂蚁作文日记【汇总15篇】
今天,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可爱的小蚂蚁。我欣喜若狂,一放学就朝家里跑去。
我来的家门口的草坪上,不管三七二十一,趴在地上,瞪大眼,细心地找了起来。我的娘呀,这群小家伙到哪儿去了?是不是早就知道我这个“小瘦猴”要来,全体逃之夭夭了?不经意间,我扒开了草丛,一只蚂蚁正在慢悠悠地爬着。“好家伙,竟然藏到这儿来了,本大爷找你找得好苦!”
我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凑近一看:蚂蚁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头大身子小,尾巴如一粒米似的摆动着。我拿出一块牛奶面包,小心翼翼地放在小蚂蚁的左边,嘴里嘀咕着:“这么好吃的牛奶面包,拿去喂蚂蚁有些可惜了·······”刚放下面包,没想到那只蚂蚁却象右爬去。“欧买疙瘩,食物在左边啊,在左边呐!”
这只小蚂蚁还是抵挡不住事物的诱惑,回过头来品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便衔在嘴里狠狠地向前拖去,可面包还是纹丝不动。无可奈何之下,它只好回去“搬救兵”了。过了一会,一群“蚂蚁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浩浩荡荡地来到了草丛,领头的蚂蚁正是刚才那只小蚂蚁。它们将食物团团围住,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将面包抬起,一歪一斜地把面包运到了洞口。问题又出现了:面包太大,洞口太小,搬不进去呀!我以为它们会放弃这点食物,没想到它们却把这块面包大卸八块,搬回了自己的“大本营”
朋友,你还认为蚂蚁渺小吗?No!NO!NO!它们的力量大得出奇,这真是个奇迹呀!
奶奶家门前一棵老槐树,署假里,我正在这棵老槐树底下玩耍,发现一只只蚂蚁在忙碌着,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走近一看:它们黑色的身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头上有一对触角,它们就是用这对触角来“说话”的。蚂蚁的肚子大,腰细。我担心那纤细的腰肢拖不动它那偌大的腹部。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看!它们在灵活自如地搬运着泥土和沙料,把洞口堵住。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突然,天色暗下来,接着下起了大雨,我担心蚂蚁会被雨水淹死,洞被冲毁……
雨过天晴时,我马上又来到蚂蚁洞边观察,见它们的洞仍然完好无损,小蚂蚁们安然无恙。原来它们搬运泥沙就是为了防止雨水灌进洞内。我还不清楚它们怎么会知道要下雨呢。
忽然,我看见三只蚂蚁在寻找食物。它们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条大青虫,一只蚂蚁回到洞里召集伙伴,不一会儿来了几十只蚂蚁,一拥而上,咬得青虫直打滚儿,任凭着青虫怎样挣扎,它们就是咬住不放。大青虫最终还是死在了这群小蚂蚁的手里。我惊叹不已,这么十几只小蚂蚁竟把一条大青虫活活地咬死了,你说厉害不厉害?
我盯着这群可爱的小精灵,不禁肃然起敬,心想:它们都能团结一心,共同对敌、克服困难,我们人类不更应该如此吗?
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一种勇敢、团结的动物。
有一天,我和妈在小区里散步。突然,我看见一群蚂蚁在和一只身长两分米长的蜈蚣搏斗,我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只见蚂蚁们争先恐后地爬到蜈蚣身上,用小得看不见的大牙使劲攻击这只“庞然大物”。我很惊讶地想:小小的蚂蚁竟然敢对付比它们大千万倍的大蜈蚣,简直就是吃了豹子胆,不要命了。蚂蚁群们继续进攻,可是这只大蜈蚣似乎很讨厌它们,用强壮有力的长尾巴来了个“神龙摆尾”。不少可怜的蚂蚁就这样活生生地摔死在地上。蚂蚁群们毫不罢休,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弄得大蜈蚣筋疲力尽,慢慢地败下阵来,最后“身亡”了。
我再也不敢小看像蚂蚁这样弱小的动物了。
十月五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在早上抓到蚂蚁后,我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观察。
我发现,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有三对足,两根触角,头上有一对口器,脚长在胸上。
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蚂蚁放在透明的玻璃杯里。但是它居然沿着平滑的杯壁爬了上去。
蚂蚁在爬的时候,一会儿转圈,一会儿又上又下,一会儿大蚂蚁把小蚂蚁踩在脚下,尽显“山大王”的威风。
今天天气很凉爽,天空黑沉沉的。我回到了院子,这时,我发现一棵树上有一条“黑线”,我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队蚂蚁正忙着搬家呢!我突然想起了一条俗语:“蚂蚁搬家雨哗哗”。我便走了。
我晚上一看外面,并没有下雨。奇怪,不是说:“蚂蚁搬家雨哗哗”,吗?为什么蚂蚁搬家了,雨没来呢?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对蚂蚁的观察:9月11日,天气变阴但并没有下雨;9月22日,天气只下了一小阵雷雨……
通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搬家天气变”这句话更准确一些。
昨天下午,我做完作业,就去墙角边观察蚂蚁了。我发现蚂蚁头上有一对细小长的触角;两只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尾巴;六只细小的脚,可爱极了!
后来,我看见一群蚂蚁排正整整齐齐的队伍,离一些大米越来越近,我想:恶作剧一下吧,好让我知道它们想干什么。于是,我用脚狠狠的把一只蚂蚁踩死,然后把死蚂蚁扔在蚂蚁群中,这一下,蚂蚁有的乱作一团,有的好象失去了主将的兵一样,乱窜。
我去问妈妈,妈妈说不知道。
第二天,上午第三节课后,我去问科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科学老师说:“这是蚂蚁的信息。“哦,原来是这样啊,难怪!”我恍然大悟地说。
今天早上,我在草地里玩的时候,看见了一只蚂蚁,这只小蚂蚁是黑色的,它的大小只有一颗黑芝麻粒那么大,小蚂蚁的胸上面长着三对足,头上面长着一对触角,这对触角是小蚂蚁和小伙伴们进行交流的工具。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说小蚂蚁的力气不是很大吗?我倒要来试一试。
于是我跑回家,拿了一块手掌那么大的圆饼干,丢在了我刚刚看见蚂蚁的那个地方。一只蚂蚁爬了过来,在四周看了看,好像在说:没有危险,我去叫伙伴们一起来搬。”说完,就跑到几米的地方,看见了一只小蚂蚁,便用触角碰了碰那只小蚂蚁的触角,好像在告诉它:前方有一个又大又圆的饼干,你快去告诉伙伴们吧!”说完,它又原路返回,而那只蚂蚁又跑去告诉其它的蚂蚁。不一会儿,蚂蚁们就像一条长龙一样走了过来。它们围成一个圈,用嘴巴咬着这块饼干,有的往前走,有的往后走,有的往左走,有的往后走,不一会儿,一块饼干就被它们搬进巢穴了。
看到蚂蚁们这齐心协力的一幕,我深受感悟,只要团结就会有力量。
前些天,我和几个同学在花园里玩,玩着玩着,突然,我被一个有趣的情景吸引住了:一群蚂蚁正排着长长的队,有的蚂蚁头上顶着一颗颗的蚁卵,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齐心协力地抬着大小不一的粮食,有的互相搀扶着,缓缓地向前走……
我感觉到好奇怪,它们在干什么呢?我就蹲下来,仔细观察:只见蚂蚁们慢慢地往上爬,最后进入了一个小洞洞里。哦,原来这里是蚂蚁的新巢,蚂蚁们在搬家呀!我心里想:蚂蚁们住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我就带着这个疑问去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也许是因为天要下雨了,蚂蚁怕原来的家位置太低了,雨水会淹了它的家吧。”我心里又有一个疑问蹦了出来:蚂蚁怎么知道天要下雨了?又怎么知道雨有多大,自己的家会被雨水淹没呢?而且为什么不在开始建蚂蚁窝时就将其建在可防水淹的地方?爸爸想了想说:“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你去查查资料吧。”我便上了网查找资料,网上说:蚂蚁是不怕水的,蚂蚁搬家不一定是蚂蚁担心自己的家是否会被水淹没而采取的行动,完全有可能是另有原因:
1、由于蚁群数量增加造成在蚂蚁窝附近的食物短缺,需要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2、由于在蚂蚁窝附近出现别的蚁群造成一种威胁,需要回避危险。
3、或者是每群蚂蚁本身就有一种建立多个蚁窝的习惯。
为什么蚂蚁一搬家天就下雨呢?那是因为蚂蚁为了防止搬家时太阳的暴晒对蚁卵可能造成的伤害,所以选择在阴天或夜晚搬家,由于在夜晚人们不注意蚂蚁的行动,但常常能够在阴天看见蚂蚁搬家,于是,就将蚂蚁搬家与下雨联系起来了。
哦,原来如此。这几天,我不仅观察到了蚂蚁搬家,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呀!
周末,妈妈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四海公园玩。在玩的时候我们看见草丛里有一些蚂蚁在爬来爬去,于是,我和弟弟便好奇的凑过去观察这些可爱的蚂蚁。
原来这些蚂蚁再搬食物。我看见了一只蚂蚁用鼻子闻了闻草丛里的面包屑,有用触角动了动,然后绕着面包屑转了几圈,又拉了拉面包屑,可是拉不动,他就钻回了洞里。
原本我和弟弟都以为蚂蚁灰溜溜的走了,并不打算看下去,可是妈妈对我们说:“别急,要有耐心,蚂蚁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动物哦!”过了一会儿,果然不出妈妈所料,一只蚂蚁从洞里爬了出来,接着2只、3只、4只……就这样一只庞大的蚂蚁队伍来到面包屑旁边,然后蚂蚁们纷纷钻到面包屑下面。就这样,一块面包屑被这些小小的蚂蚁们齐心协力的扛起来。
我和弟弟一直在观察这些蚂蚁的一举一动,直到它们消失。
通过这一次观察,我对蚂蚁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只知道蚂蚁咬人很痛,可是我却没有想到一只只蚂蚁所发挥的集体力量是那么强大的。如果没有它们的集体合作,那么面包屑根本就搬不动,也享受不了胜利的果实。
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食物面前总有一群蚂蚁的出现了,因为他们在发挥集体的力量。
今天我和张绮瑞一起去观察蚂蚁。
我发现蚂蚁的身体有三部分:头、胸、腹,蚂蚁的头上长着一双眼睛,还有一对触角。蚂蚁的触角可不像蜗牛的触角一样一碰就收回去了。蚂蚁还有一张非常有用的`嘴,蚂蚁打架都是用嘴打的,蚂蚁搬东西也是利用它的嘴。蚂蚁的身体上长着三对足,每对足都像头发丝那么细。蚂蚁的颜色大多数是黑色的。
我给你们讲一个观察蚂蚁时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这个趣事就是蚂蚁在搬运东西的时候,因为东西太重,在不平的地方翻了一个跟头,把我和张绮瑞逗的哈哈大笑。在我们笑的时候,蚂蚁马上起来继续搬运东西,让我感到蚂蚁这种不放弃,不怕累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而且蚂蚁能搬起比自己重几倍的东西,这令我非常惊讶,我觉得蚂蚁的力气大的就像一个大力士。假如人类能有和蚂蚁一样顽强的毅力和巨大无比的力量那么人类就能变得更强大了。
我非常喜欢观察蚂蚁,因为观察蚂蚁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乐趣。
我放学回到家,正想开门,忽然看见地上有一群蚂蚁,我就立刻蹲下仔细观察起来。
我找来一些面包渣,放在蚂蚁洞前。一只蚂蚁发现了,它立刻上去绕着面包渣转,我想:“你快点吃吧,这可是人间美食啊!”可是蚂蚁并没有吃,把我急得满头大汗。忽然,我看见蚂蚁爬回了洞里,然后,一只,两只,三只……成群结队的蚂蚁出来了,我被这情景惊呆了。蚂蚁们纷纷咬住面包渣,可是这面包渣太大了,怎么搬也搬不动。忽然一只蚂蚁又向洞口爬去,不一会儿,又一群蚂蚁出来了。慢慢的,面包渣离洞口越来越近了。我又动起了歪脑筋,我把面包渣放回了原来的地方,“蚂蚁会怎么样呢?”我静静地等待着。蚂蚁们并没有放弃,爬过去继续搬着面包渣往洞口挪动。我被蚂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蚂蚁虽然是脆弱、渺小的动物,但它们那么团结,那么有决心!它们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记得在夏天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正巧刚走到门口,看见有几个孩子正在捉蚂蚁,我看着看着觉得非常有趣,也参加了进去。
当我们正挖开蚂蚁窝的时候,突然从蚂蚁窝我的另一头,出来了一群蚂蚁,而且还拖着一些白色的“小米粒”拿了下来。扒开一看,里面有一个黑色的小点点。
刚扒开那个“米粒”的时候。我还以为那里面生了小黑虫了呢。正当我疑惑不解时,爸爸走了过来。看到我若有所思的样子,奇怪的问我:“又有什么难题把你难住了?”我对爸爸说:“爸爸,蚂蚁吃的米里怎么带着虫子呀?”爸爸听了大笑了起来。这时,妈妈走了过来,看见爸爸这样开心,便问爸爸怎么回事。爸爸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对我说:“桐桐,刚才你看到的是蚂蚁的卵。”“卵。不可能吧。明明就是米呀。”我反驳说。妈妈又对我说:“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米粒像不像蚂蚁?”我仔细一看,“真的,很像蚂蚁。”我大叫道。这时爸爸有对我说:“以后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不要只看它的表面,要仔细观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问题弄明白,懂了吗?我点点头。
从这次观察中,我又学到了知识,我非常开心。
今天上午,我和妹妹来到小区里观察蚂蚁,蚂蚁们可好玩了呢!快来看看吧。
一个水滴状的身体,头上长着长长的触须,七八条腿,黑黑的,像一个芝麻点。
蚂蚁们很小,我一个手指头就能捏住它们。不过蚂蚁们很聪明,我拿了一个长条型的零食来吸引它们。一只小蚂蚁过来了,闻了闻又跑走了,我想:可能是去叫伙伴了吧!不一会儿,我的猜想实现了,一大群蚂蚁向着零食走去。
它们在零食旁,看来看去,好像在想该从哪下手。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有些累了。它们似乎商量好了,好几只蚂蚁在零食旁边,然后一只蚂蚁在前面用触须弄来弄去的,好像在命令着什么。
我跑到家里,拿本子想记录时发现零食已经不见了。后来听妹妹说,蚂蚁是抬着零食运走的。
蚂蚁虽然小,不过它们的团结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9月25日星期五晴
听说蚂蚁有一种齐心协力、拯救集体的能力,我想做一下试验看看。
一天,我在楼下草丛中发现了一群蚂蚁,費了好大劲,我才把它们"请"进一个大大的玻璃瓶做客。我仔细观察小蚂蚁,发现它有两根触角,它的触角总是轻轻地摆动,好像在请求小伙伴们的帮助。它的身子好像是由三个小芝麻组成,身体是黑色的,它的眼睛就像用铅笔点的小黑点一样小,它的腿又细又长,爬得非常快,可爱极了。
9月26日星期六晴
我试着把一块小饼干放进玻璃瓶,这時一只蚂蚁爬上去用触角轻轻点了一下食物,似乎在试探食物安不安全,如果觉得安全,它就会用触虫与同伴打招呼。这只蚂蚁就像司令,在发号着命令,旁边的蚂蚁就像士兵,接收到命令后,不一会儿,饼干上就会聚集一群庞大的蚂蚁,犹如一支巨大的军队,它们在食物上欢蹦乱跳享受着美食。
9月27日星期日晴
我把装蚂蚁的大玻璃瓶打横,拿了几根从酒店带回来的火柴,点燃扔进了玻璃瓶。仔细观察,当大火来临时,蚂蚁们居然不是各自逃命,而是迅速的往一个地方聚拢。突然一个黑球从玻璃瓶口滚了出来,我立马上去看了下,原来是一群蚂蚁抱成一团,滚出了火的周围。再仔细看原来在最外层的蚂蚁都已经被火烧死了,这时它们迅速从黑球中脱离,避免其它同伴被烧伤,一层层、一群群剥离,直到一部分蚂蚁安全逃离。
通过这次观察,我了解了蚂蚁们真的有齐心协力、牺牲自我、拯救集体的精神。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和哥哥一起来滨河公园玩。
我们玩得正开心时,忽然,我发现了一群精灵般的小蚂蚁,经过我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蚂蚁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很强,总能闻到好吃的东西,嘴巴小得几乎看不到,头上还长着一双触角,听哥哥说,触角是用来说话的。它一身黑,像乌黑的芝麻。别看蚂蚁小,但蚂蚁非常聪明。
然后,我把一小块馍花儿放在了蚂蚁窝的旁边,看看蚂蚁到底吃不吃,过了半个小时后,一只蚂蚁东倒西歪地走了过来,那只蚂蚁先闻了闻,又仔细看了看,连忙转身走了。我还以为那只蚂蚁又去找别的食物吃了,过了大约五分钟,我看见有一、二、三、四、五......好多只小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馍花儿的旁边,有的在馍花儿下顶着,有的在馍花儿的左右两边手拍着馍花儿,有的在馍花儿上趴着,有的在前面拉着,还有的在后面推着......不一会儿,小蚂蚁成功地把馍花儿抬到了窝里。
我看见这些小蚂蚁心里感慨着,小小的蚂蚁竟然是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团结,那样的灵活。
从这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