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梳理(锦集3篇)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表示的3倍是多少或3个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就是求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就是求的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3。(7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
三、自学例4.(9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
导学单:
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1、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
四、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4页练一练。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
2、练习一的第5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习一的第6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
4、 练习一的第7题。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近。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5、 练习一的第8题。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0各表示什么?
6、创编练习。
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平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老师记数时,高于平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平均数用负数表示。王明的成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王明实际跳( )下,魏丽实际跳( )下。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丽的实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算的?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1、3、4、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小强从家向西走了300米记作
+300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200米到了乙地,你能画出甲、乙两地的位置吗?
六、家作。
1、《课课练》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