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精彩11篇)

2023-10-26 10:56:18综合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精彩11篇)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1

(课题)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解释和字典词典学习本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把新词读两遍。(3)利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词典理解字意。

(4)思考:课文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那些方面?

  2、讨论 (1)字音

①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读音情况。

②注意课文中多音字的读法,联系上下文,看看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它的其他字音在什么情况下读,读什么音,又是什么意思。

(2)字形 ①记忆字形,并找出形近字,同桌互读互写。

②难写字:找出课文中比较难写的字、笔画较多的字,讨论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的,怎样比较好写。

(3)难解字

①联系上下文解释字意、理解词义。②注意多义字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 作业布置:

  1、字词听写

  2、理解词义 板书: 授课时间:

  课时二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整体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各段段意。

  3、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各段段意。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初读课文后,你对内容有什么印象,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在相应的内容旁边注明。

  学生讨论并标注。

  二、自学讨论深入感悟

  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划出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在课文空白的地方标注,再试着读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讨论

  三、理清课文层次,概括各段段意

  1、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在各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全段的句子(中心句)。

  2、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是相关联的。

  3、把有相关联的自然段并为一个部分,再归纳出段意。

  4、体会文章的内容及主题。

  四、体会情感及写法

  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体会作者的写法及写作特点。

  五、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和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板书: 授课时间:

  教学反思: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更以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受到人们喜爱,你们喜欢古诗吗?

  哪位同学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请学生背背)

  看到同学们背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背一背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欢迎我吗?(老师背诵《泊船瓜洲》)

  2、揭题:刚才老师背的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诗《泊船瓜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结合文中的“预习”,读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引出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释词语,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三、运用方法,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你们知道王安石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

  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过渡: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跟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学前两句,也可以学后两句,还可以整首学,看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换意见。

  2、汇报学习情况。

  3、引导学生了解京口、瓜洲、钟山三地的位置关系。

  4、指导朗读一、二句。

  隔着一条江、又隔着几重山,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可见思乡之情切,看谁能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切。(比较读、自己读、齐读等)

  5、重点理解:又绿、何时

  6、指导朗读三、四句。

  江南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时候的家乡春暖花开、满眼新绿、生机勃勃,家乡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却发出了无奈的长叹: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时候照着我回故乡呢?请同学们试读出诗人的无奈之情。(找小伙伴互相评价读,个别读,齐读)

  7、试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8、交流所知道的资料: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为什么不能回家乡?

(三)入诗境,悟诗情

  1、配乐(古筝乐)朗诵全诗。

  2、体会“绿”字的妙用。

(1)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最美?哪个字用得最好?

(2)据说诗人开始时不是用“绿”字,同学们想想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3)讨论:诗人为什么选择了“绿”字?

(4)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而“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家乡美景的思念。

  3、配乐(古筝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一个“绿”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使《泊船瓜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我们再读读这首名诗吧。

  4、背诵。

四、总结延伸

  1、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许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

  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

  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板书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绿 思念故乡

  何时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二、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

  三、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

  一、“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二、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

  三、登攀“十八盘”的精神。

  难点:

  文章中的引文、典故。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

  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

  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

  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

  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

  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

  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教参》认为这些都是正面明写,似可商榷。)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烧?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人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稳当当”,既交待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青天:蓝X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X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X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X图的作用。课文中的X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X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X图的作用。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采用拟人的写法,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4、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了解课文采用拟人的写法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汇报:教师讲解。

  4、巩固识字:抢读生字比赛、开火车读词语。

  5、写字指导:教师示范讲解。(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三、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

  2、分小节读课文:说说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写小鸟最快乐,写出小鸟的活泼可爱。

  第二小节:写小鸟最活泼,写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第三小节: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

  3、同桌间一问一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培养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自渎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

  1、“红领巾”为什么加引号?“红领巾”指什么?

  2、小鸟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应怎样读?

  3、你觉得小鸟可爱吗?为什么可爱?

  三、全般讨论得出答案。

  1、指名读出赞美的语气。

  2、借助图片理解可爱——外形、叫声、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范读,学生全班读。

  五、实践活动:

  小组讨论一个爱鸟护鸟方案。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出示PPT),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其实今天,还有一位朋友跟我一起来到了课堂上,它就是小鸟波比。波比想请大家去它居住的森林里看看。咦,怎么出现了一些词语宝宝?只有打败了它们,我们才能继续赶路。

  (1) 出示带拼音生词,小老师领读

  蓬松 活跃 鸟巢 崭新 木牌

  扑棱棱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扑棱棱 “棱”单独读一声,组成词语是变成了轻声。(放在什么地方?)

  扑棱棱,小鸟在做什么?(它在挥动翅膀呢)请学生做动作体会。

  扑棱棱,你能再说说这种形式的词语吗?(ABB)

  词语宝宝一看大家读得这么好,一下就把帽子摘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 去掉拼音自读,排火车读

  现在只剩下了生字,大家加油啊!

  (3) 去掉拼音读生字:同位互读 齐读

  大家识字这么棒,一定都有自己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4) 交流识字方法

  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给大家出一道看图猜字

  出“鸟窝”图—古文“巢”——巢

  我们的祖先用类似图画的符号记录自己的生活,这种字就是象形字。演变到现在就是“巢”

  我们终于赶上了波比,快跟它走吧。

  三、学习课文

  这里就是波比生活的森林。(视频,小鸟在林中)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小鸟,会有什么感觉?(快乐)

  教师随机板书:小鸟 快乐

  那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大家都注意到了,第一句是问句,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请大家再读一下第一句让我欣赏好吗?我学会了,下面老师问,大家答,合作读第一小节。

  找同学读第一小节

  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小鸟就在我眼前,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谁还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造个句子。

  3学习第二小节(出示第二小节)

  其实,清晨的林中,小鸟不光快乐,它们还最(指着活跃)

  教师随机板书:活跃

  请同位互读第二小节。

  它们在忙什么?(捉害虫)

  你都知道哪些益鸟是捉害虫的?(生答)

  大家知道的益鸟真不少.咱们一起来看看。

  小鸟们棒不棒?有了它们,小树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谁能再读读第二小节,夸夸这些小鸟呢。男生女生互问答。

  有了你们的夸奖,小鸟捉害虫就更起劲了!

  1学习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图)(这里需要多读一边课文吗?放在哪里?)

  师问:翠绿的树林中,小鸟一边捉害虫,一边唱歌,它们在赞美谁呢?(红领巾)

  红领巾指的是谁?(少先队员)

  原来加了引号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呀! 板书:少先队员

  自读第三小节,回答。

  少先队员来做什么?(“放鸟巢”) 还做什么?(放木牌)

  (出示空木牌)你认为这块木牌上会写些什么呢? (小组互相讨论,指名说)

  2“红领巾”为小鸟做了这么多好事,小鸟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让我们带着感谢的心情来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红领巾”一样爱护小鸟们。(图片)

  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所以,我们要做到(PPT)

  当堂检测:照样子写词语。 AABB 来去

  3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跃“)仔细观察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

  (2) 仔细观察“跃”你觉得在写这个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一个

  四、扩展阅读

  小鸟活泼可爱,不仅少先队员喜欢它们,爱护他们,古人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出示古诗,齐读)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板书: 26红领巾真好

  放鸟巢 快乐 晨

  少先队员 小鸟

  立木牌 活跃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并以蒲公英的种子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孩子应该比较喜欢读。尾句写到蒲公英的种子“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蒲公英的种子会在哪儿安家落户呢?这很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思考。

  教学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毛茸茸、微风、飞”这五个词语。

  3、学会2个生字。(还有2个留到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走进自然,揭示课题

  1、课件演示各种植物的种子:椰子、榆树、枫树、苍耳、喷瓜、凤仙花、紫藤的夹果等。学习“种子”一词(1分钟)

  2、画面定格:出现蒲公英,同时播放第一句诗的录音:“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学习“蒲公英”一词。

  揭题,读题。

  二、背诗句,悟诗情

  1、学生反复练说第一句诗,直到会背诵。

  学习“毛茸茸”一词。

  看、摸、猜、说:

  毛茸茸的

  毛茸茸的

  再一起说第一句诗。

  2、背第二句诗:

  播放录音:第二句诗“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学生说诗句。

  学生吹。理解“微风”一词

  一起背诵一二两句。

  3、背诵第三句诗

  播放录像“飞呀”

  学生在座位上飞,说。

  指学生飞,说。

  问:美丽的小蒲公英,你飞到哪儿了?

  学生说:“飞呀飞呀,我飞到,就是我的家。

  4、背诵整首诗

  三、读读诗,认认词

  1、翻开书,读一读

  自己读,标上行号。

  同桌互查,给同桌打个小五星。

  看大屏幕读,听行号读。

  2、认一认词

  听编号认词

  开小飞机认词。

  四、写一写

  公、种(让学生展示)事先要会用实物投影。

  五、拓展录像

  《植物的种子》

  六、延伸作业

  给别的种子也写一首美丽的诗。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2、感悟文中的人性美,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

  师: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一家人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每一件事都带给你不同的回忆、不同的体验。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流利、声情并茂。

  3、通过抢答游戏,了解掌握课文内容。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看到怎样的一个家庭?

  2、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与同学分享。

  3、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之间的感人故事,假如有一束鲜花要送给文中的人物,你会送给谁?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设想一下,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潮剧,弟弟妹妹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2、观看视频《帮妈妈洗脚》,你看到了什么?

  五、总结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布置作业

  1、调查爸爸妈妈的生日,并为他们准备一份礼物。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把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10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课文中那可爱又傻气的风娃娃多么像平时生活中的孩子啊!低年级的学生能读懂课文意思并对风娃娃产生喜爱之情。但其中的哲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应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使他们能明辨好坏,懂得什么事该做,以及应该怎样做。

  1.要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的兴趣,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而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2.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解故事,感悟生活。

  3.要运用多媒体创设多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

  3.根据所给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所给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师: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风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谜底:风)

  2.板书课题,谈话激趣:风娃娃长大了,风娃娃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了,风娃娃还想和聪明好学的孩子交朋友呢!大家想和它交朋友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生字

  1.接力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教师注意正音。

  2.指导识字。

  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3.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的特点。

  4.教师范写,生描红写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先猜一猜,再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感知内容: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读一读。风娃娃做了哪些坏事?也读一读。

  3.小组讨论:风娃娃去了哪些地方?分别做了什么事?(指名说)

  第二课时

  1.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

  2.根据所给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重点

  根据所给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帮助过别人吗?在得到你的帮助后,别人会对你说些什么?对,当我们帮助了别人后,总会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可是,课文中的风娃娃热心地帮人们做了很多事,为什么他既得到了人们的感谢,又受到了人们的责怪呢?你们想帮他找到答案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风娃娃》。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要想让风娃娃明白为什么他帮助人们做了事,还被人们责怪,就要再读读课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吹转了大风车、吹动了大船、吹跑了风筝、吹跑了衣服、折断了小树。)

  2.再读课文,看看在这些事中,哪些事得到了人们的感谢,哪些事受到了人们的责怪。(指名说)

  三、分块研读,合作探究

  1.探究:“风娃娃做了什么事情,得到了人们的感谢?”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吹转了风车、动了大船)

  (3)他是怎么做这些事情的?

  (引导学生抓住“来到”“看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急忙跑过去”“用力吹了口气”等语句理解风娃娃的动作。)

  (4)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得到了帮助的小秧苗和船工们,你想对帮助了你的风娃娃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1:

  ①田野里,秧苗喝足了水,挺直了腰杆说:“。”

  ②河边,船工们收起了纤绳,看着鼓起风帆的大船,笑着说:“。”

  (5)当别人有困难时,风娃娃就急忙去帮助他们,风娃娃是多么热心和善良啊!让我们一起来夸夸风娃娃吧。齐读课文第2、3自然段。

  2.探究:“风娃娃热心地帮助人们做事,为什么受到了人们的责怪呢?”

  (1)自由读,从文中找找理由,画出重点词句。

  (学生汇报时,引导他们抓住“看见”“赶紧”“用力吹”“摇摇摆摆”“翻起了跟头”“无影无踪”“伤心极了”“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折断了”这些重点词句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并在朗读中体会风娃娃的心情。)

  (2)男女生赛读,齐读第5、6自然段,通过朗读再次体会风娃娃的好心以及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3)风娃娃虽有一片好心,却办了坏事。假如你就是那被吹走了风筝的孩子和责怪风娃娃东吹西吹的人们,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2:

  ①广场上,孩子们看着手中断了的风筝线,再抬起头看到天空中渐渐远去的风筝,伤心地说:“。”

  ②看着伤心哭泣的孩子,看着被吹跑了的衣服,看着被折断了腰的小树,人们纷纷皱起眉头,责怪地说:“。”

  3.现在你知道风娃娃为什么高兴又为什么伤心了吗?谁来说说。(指名说)

  4.看到伤心难过的风娃娃,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3:

  我想对风娃娃说:“风娃娃,。”

  5.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风娃娃一样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的情况?谁来说一说?现在,你明白应该怎么做了吧?

  (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自己对这一自然段的体会。)

  四、课外延伸

  现在,风娃娃已经明白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热心的风娃娃还会去到哪里?还会帮助人们做一些什么事?

  (小组讨论,自由交流)

  风娃娃

  伤心(广场——吹风筝)对别人有用(还要看是不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这堂课重点段的学习中,我先向学生们提了一些问题:(1)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什么?(2)他怎么做?(3)结果怎么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这样做效果不错,许多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答得上来。接下来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我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最后,我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的朗读指导不出彩,导致学生越读越没有兴趣。今后,我在课堂上还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帮助他们积累学习方法。

语文课文错过教案 篇11

  《秀才砍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幽默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版块特点。

  本版块带给我们三则小幽默,幽默是什么?

  二、新课。

  1、揭示本课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幽默,齐读课题——《秀才砍树》。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间学习生字。

  4、检查生字。

  5、检查读文,分自然段读文。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8、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一下段落?

  9、同桌间说一下各段的段意。

  10、指名说各段段意。

  三、写字。

  祖、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维持、状况、兆头、境地、根深叶茂"等词语。

  2、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秀才的可笑之处。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幽默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中悟趣、以读代讲。

  1、指导学生学会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秀才在想到"困"这个字的`时候,他心里想什么?

  2、分角色朗读,学会利用关键词演绎故事内容。

  3、朗读评价,在相互评价中提高朗读水平。

  三、合作表演。

  1、小组内分角色。

  2、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演绎,大胆展开想象,可以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表演。

  四、总结深化、揭示道理。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这则古代笑话可笑在哪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秀才偏执迷信这一做法的可笑之处。

  2、利用关键词复述故事,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化。

  五、课后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