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教育随笔【精彩5篇】
前段时间曾经思考了"影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今天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不成熟的几点建议: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幼儿语言的源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丰富幼儿语言内容的根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与物,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材料,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如班级里有小朋友生病了,可组织幼儿自制玩具和教师去探病,并对生病的幼儿讲几句话。有了这种生活经验后,幼儿谈起同伴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事就不会无话可讲了。
2、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
在成人中,有的人生活经验很丰富,但不善于表达,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显然,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语言兴趣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语言是抽象的,要使幼儿对之产生兴趣,必须将语言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如:幼儿对老师委派的人物很感兴趣,可委派幼儿去ⅹⅹ老师处借音乐磁带,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好感,会尽量把谁要向谁借什么东西表达清楚。多次独立交往,会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3、创设幼儿说话的机会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兴趣后,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有利于说话的环境。首先对胆怯的幼儿,要为其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与其亲近,让幼儿感到幼儿园和家庭一样自由自在。这样,幼儿就会敢说话。其次,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进行语言交往。此外,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利用幼儿这一心理,教师可用新颖的玩具请幼儿讲段话,如,飞进教师的小鸟,一阵雷雨,天空中漂浮的云朵等都可成为诱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材料。
4、改进语言教育方法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交互作用,充分发挥幼儿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当增加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让幼儿的思维和语言处于积极状态,鼓励幼儿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同一内容。
随着区角活动的开展,我们班的益智区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同一种益智玩具孩子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来玩,会在玩的过程互相学习,看谁的方法更好,就拿拼图来说吧!
拼图是益智玩具的一种,具有开发智力,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在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和坚持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孩子们刚开始接触拼图时不知怎么玩,也没什么兴趣,摆弄一会儿就放一边了。于是,我就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之中,和班上的几个孩子一起拼,教他们玩拼图的方法,通过与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会玩了,对拼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
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玩着玩着也有了自己玩拼图的方法,鹏宇玩时,先把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桌子上,然后,先找出四个角的拼图位置,再依次把每一块拼图准确无误的嵚入,姿艺呢,对拼图不是很熟悉,便对着拼图的图从一个角开始,慢慢拼好。有的孩子的确是拼不起来了,便找其他小伙伴来帮忙。总之,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办法,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玩,每个人又有自己的方法,这使我认识到拼图活动很适合幼儿操作探究,但需要我们老师要用心观察多多引导。
同时,也使我进一步认识了区角活动的好处,区角活动很有利于我们老师去细心观察每个孩子,发现孩子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也进一步让我坚信,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孩子,教育指导才能更有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我们的制度是:说说自己哪里好,说出来大家都同意那就能得到五角星。
很多孩子受着五角星的驱使,积极的展示自己的优点,恨不能四张嘴八只手把老师的眼睛和耳朵团团围困。轮到x了,她笑嘻嘻得站起来,盯着我不说话。“你呢?x”“我长得可爱”,我一时之间有点反应不过来,不知道怎么评价了。因为“长得可爱”也确实是个优点,但很快我告诉她“长得可爱不能算,因为长相是爸爸妈妈给你的,不是你自己努力以后得到的,请你想想平时有没有表现特别好的地方?”她失望地坐了下去。
小朋友会出现这样的回答我始料未及,我也有意识得开始反思平常自己的或者是周围成人的言行。x确实长得很可爱,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很多老师看见她都会忍不住捏捏她圆圆的脸,然后说“恩,这个可爱,大头大脑的”。也许,这无形之中给了她一种心理暗示“长得可爱老师就喜欢我”,她也因为“长得可爱”而得到老师的很多特许,比如吃点心的时候,如果桌上多饼干或者水果什么的,只要她要吃,基本上就都由她来把多出来的吃掉。因为当她忽闪着两只大眼睛用请求的眼神看着你时,你实在无法拒绝她的要求。久而久之,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在她的心里蓬勃滋长。
相貌是天生的,不需要做出任何的努力,因为长得好而不是某方面表现特别好,或是在某件事情中付出努力而得到表扬这对她或者是别的孩子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孩子的观察力比成人更敏锐,她们对成人的言行更敏感,时间久了,她们也会慢慢懂得利用这种先天条件获取自己想要的好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给做为老师的我敲响了警钟。
我正在小房间里整理材料呢,只听钱老师激动地在外面喊:“杨老师,快来看呀!”我闻声立即出去,只见钱老师的手里捧着一只小鸟,后面跟着一大群的孩子,大家都是一脸的兴奋。
“快,找个东西把小鸟放起来。”于是我在橱里连忙找了一个篓子,钱老师把小鸟轻轻地放了进去,本以为小东西会在篓子里扑棱扑棱飞个不停,可它竟然躲在篓子的角落一动不动,看着它的样子真是好可怜。这时候,孩子们已经议论开了,给它吃什么?小鸟生病了吗?还是放它走吧……
于是,我抓住时机,参与了孩子的讨论。
“小鸟一般都很灵活,不会轻易被人抓住的,这只小鸟怎么了?”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它肯定是受伤了。”“一定是天气太冷吧。”“它又冷又累。”“它可能吃得太饱飞不动了。”“也可能是它的身体太胖了。”
“小鸟被我们抓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问。
“找点树枝来,给它做个鸟窝吧。”“还要给它喂点吃的。”“找点棉絮给它盖着吧。”
瑶瑶说:“我们把它放走吧,真是可怜。”“对,放它走吧,它的妈妈、孩子会想它的。”“放走吧,它的家在大树上。”“还是放走吧,它也是一条命呀。”黄宸的话倒是很像大人的口气。
“放走。”“留下。”孩子们激动地争执了起来,互不相让。看着孩子们的争执,钱老师说:“哎,早知道这样不抓了。”
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让孩子们举手表决,最后同意把小鸟留下的孩子偏多,的确,这样的小精灵,每个孩子都会非常喜欢,况且他们平时是很难看到接触到的,这样的选择也是符合他们的天性,不管是选择留下还是放走,孩子的心中一定是喜欢这只小鸟的。
小鸟突然不停地飞了起来,在篓子里东撞西撞地扑棱着,显得无助极了,我说:“小鸟真的需要回家,我们还是放走它吧。”“不行不行!”施昕宏竟然大声哭了起来,眼泪叭嗒叭嗒地往下掉,随后,几个女孩子也都哭了起来,钱老师准备拿着篓子往外走,他们竟然一下子围了过来,把篓子抓得紧紧的,就是不肯松手,看着他们难过的样子,我只好出来解围:“那就让小鸟在我们教室待上一天吧,施昕宏,你要记住中午给它喂食哦。”他们这才肯坐回位置。
正在这时,小鸟终于找到了出口,一下子飞了起来,从窗户飞了出去。虽然孩子们有许多的不舍,也只能接受了。
突然想到前几天看过的一篇文章《放弃和拥有》,和刚才发生的一切相像极了。于是,我找了出来,读给孩子们听,文章说的是一个捕鱼人在大海里捕到了一只海龟,他喜欢极了,于是把它抱回家,把它放在床上,给它盖崭新的被子,给它喂美味的食物,对它温情脉脉地说话,可是,海龟只顾着泪流满面,渔夫问:“我是多么的爱你,宝贝你,你为什么还要哭?”
海龟说:“可是我的心在大海里,那有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快乐在那里。”渔夫舍不得放走,因为爱它。可后来看着海龟日渐消瘦,渔夫终于放走了它。海龟慢慢爬走了,渔夫哭了。可是一年后的,海龟竟然很多次地爬到渔夫家敲门来看渔夫,渔夫说:“当我企图永远占有你时,却丝毫无法打动你;当我放弃你时,却拥有了你。”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我讲,他们似乎有些明白了,激动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了,我顺着故事问孩子们:“如果有人把你们带到别人的家里,给你们好吃的,好玩的,但就是不能见到爸爸妈妈,老师和小朋友了,你们愿意去吗?”孩子们的头都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意外飞来的小客人,意外地给了孩子心灵的震感,意外地给了我一次生命教育的契机。也让孩子们意外地收获和感动。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张教师快看,我抓到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拥到丽洁面前。“什么东西我看看。”孩子们像发现了奇宝,都争抢着看。我走到孩子们中间,丽洁把攥紧的小手松开了,原先是一颗蒲公英种子。
我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羽绒服里的小毛毛。”“迎春花。”“棉花。”“小鸟身上的羽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告诉他们这是蒲公英的种子。同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认真地看着。丽洁说:“它像小伞。”“它是白色的。”“小朋友说的很好,它是由伞形的绒毛组成的,每一缕绒毛下都有一粒种子,容易被风吹散,随风飘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蒲公英。”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将这颗蒲公英种子放回空中,孩子们望着飞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兴了。
借着户外活动的机会,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增长了知识。作为幼儿教师应多留心观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