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的乘法口诀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小黑板、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 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 8+8+8+8+8+8+8 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5=5 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 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 小组交流。
(3) 汇报:3个5 5×3=15 , 3×5=15 三五十五
4个5 5×4=20 , 4×5=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 ,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习十第3题)
一五( )二五( )
三五( )四五( )
五五( )
2、你一定会 (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3、(练习十第4题)
4、想一想
5×1=( ) 5×2=( )
口诀( ) 口诀( )
5×3=( ) 5×4=( )
口诀( ) 口诀( )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习十第8题。
7、提高题。(出示课件)想一想: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 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说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记住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知道编制口诀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概括并记住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
附答案:
3个4
4×3=12
指名填空。并说出这个算式的意义。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生活中哪些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用乘法计算的`确很简单。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它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5的乘法口诀。
2.探究新知
教师(用课件呈现1盒福娃):数一数一盒有多少个福娃?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
师:两盒呢?能列加法算式吗?乘法怎么列式?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5+5=10 2× 5=10或5 × 2=10
这里有几个5?表示2个5相加。
教师(用课件呈现5盒福娃):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教师:要数出一共多少个福娃可以几个几个数?(5个5个数)
课件出题图片
师:五盒呢?能自己说出算式吗?
指名回答。5+5+5+5+5=25 5× 5=25表示5个5相加
师:给同学们增加难度,自己摆摆小蜜蜂,让你摆的图符合3× 5=15这个算式。
师:如果增加难度,让同学们摆出4× 5=20这个算式的图,会吗?
师:你能用草莓摆出2×5=10的图吗?
师:5的乘法口诀我们学会,也要牢记乘法的意义啊。
1×5=5表示1个5相加的和是5;
2×5=5表示2个5相加的和是10;
3×5=5表示3个5相加的和是15;
4×5=5表示4个5相加的和是20;
5×5=5表示5个5相加的和是25。
给学生时间,记忆口诀。
3.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送数回家
5×3=
2×5=
5×4=
5×5=
1+5=
附答案:
5×3=15
2×5=10
5×4=20
5×5=25
1+5=6
看图列算式,并写出口诀。
附答案:5×3=15 3×5=15三五十五
4.巩固提升
(1)、对口诀
两个学生一组,对口诀。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更好的记忆乘法口诀。
(2)、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这样的练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口诀的价值。
(3)、根据图列算式。
课后小结
提问: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a.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
b.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c.明白了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d.乘法的意义就是几个几相加。比如3× 5=15,表示5个3相加。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操?(2次)那一个星期做几次眼操呢?(指明说)
生:加法计算2+2+2+2+2+2+2=14(次)
生:乘法计算2×7=14(次)
师:为什么算得一共是2×7=14次?(7个2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2×7”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答)
二、新授:
师:鼓掌表扬一下双修日也能坚持做眼操的同学(学生鼓掌)
师:小朋友的掌声真响亮,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2只小手加起来又有几个手指头呢?(10个手指头)你是怎么算的?
生:5+5=10(个)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5=10(个)或5×2=10(个)
板书:5+510
2×5=105×2=10
那三只小手呢?(指名列式)
板书:5+510+515
3×5=155×3=15
通过推理得出:4×5=205×4=205×5=25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交流结果,指名回答)
生:算式的得数是连续加5的。
生:算式里都有一个因数是5。
生:它们的得数(积)有规律:是5、10、15、20、25来排列的。
师:那你们能按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生讨论编口诀,并把它们写下来)
(指名来说说乘法口诀,带领大家读一读)
教师边板书: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对5的乘法口诀
2、以4人小组合作玩读口诀游戏
“一五得五”,伸一只手
“二五一十”,伸两只手
“三五十五”,2个同学合作伸出三只手
………………
3、做一做课本练习3、4、7、8题,并指名对答案
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利用乘法意义推导出5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白口诀的含义。
2.初步了解5的乘法口诀具有的规律。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问:看,这是我们20xx年在北京召开运动会时的吉祥物,福娃,可爱吧?今天
咱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一套福娃是几个?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教师:两套福娃有多少个?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5=10 52=10 (教师板书)
教师:三套有多少个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吗?(出示福娃图片及算式,生试算)
2.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读一读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深入理解
1.观察,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二五一十
教师板书:二五一十
2.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
教师板书:一五得五
3. 教师:那35=15 53=15的口诀你会编了吗?
教师板书:三五十五
教师:利用这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看看我们刚才编写的口诀
4.教师: 请你打开数学书52页,快看看福娃下面的每一行点子图,都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再看看右边让我们填什么?
我们刚刚总结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诀,请你把点子图右边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5.汇报交流
教师:咱们一起来把五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板书: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可以帮我们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你怎么算出五五二十五呢?(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的推导过程)
(1)按照顺序数出来:5、10、15、20、25。
一、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提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口诀部分的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较老教材中在2、3、4口决的基础上来编制口诀,显然这样安排增加了难度。但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各是多少手指,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力。
(3)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积极丰富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了每个人都有的手,通过数手指,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考虑到学生胆小,发言少,我尽最大努力对学生进行启发。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四、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想法。
3、通过游戏性质的练习,巩固口诀。
五、说教学程序。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首先,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5x11x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x22x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此外,合理设计练习,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降落伞、看花片找规律、送信等活动,让学生巩固5的乘法口诀。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由于我经验不足,在教案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