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5篇

2023-10-18 17:05:51综合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的乐趣及感受毛毛虫的智慧。

  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轻重记录卡、铅笔、橡皮擦;动物排序图片。

  2.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跷板是平的、翘高翘低表示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借绘本故事,引入谁先吃桃子问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一共有几位?

  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这个桃子长得怎么样?

  师: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了?

  二、幼儿自由分组探讨、操作动物朋友比什么及展示比试结果。

  师:动物朋友们决定玩一个“比一比身体特征”游戏,谁排第一,谁就先吃这个桃子。小朋友们,你觉得他们会比什么,最后谁先吃桃子好了?

  师:现在我们分三组,和你的伙伴们商量并操作他们比什么,怎么比,结果如何?

  师:现在请每组展示探讨、操作结果。

  三、利用PPT,有感情讲述绘本故事并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师:那体重该怎么称?有什么好办法?动物朋友决定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2.交流记录方法,幼儿自由记录动物轻重。

  3.引导幼儿检查记录表进行动物体重的排序。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师:毛毛虫不愿意了,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论谁的个子最小,谁的嘴巴最小,谁的尾巴最短,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都是我!说着,毛毛虫高兴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师:毛毛虫大喊: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分享桃子吧。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总结

  这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总结过程,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3.孩子们活动兴趣高。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

  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

  趣味练习:连接商店 职业和物品的连接活动过程一、感受连接

  1、音乐游戏:找朋友教师: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看看谁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游戏结束教师:我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了,因为你们两个拉起手来了,连接在一起了。

  二、尝试连接

  1.课件:连接商店水果店 新鲜的水果蔬菜海产店 青蛙玩具店玩具店 海产品鱼服装店 时尚鞋店鞋店 自选超市自选超市 儿童服饰专卖店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连一连吗?

  3.幼儿尝试用连接,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三、经验交流

  1.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连接方法。)

  2.出示两个纸环,请幼儿想办法连接。(让幼儿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连接的。)

  3.生活中把两种物品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很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可以粘贴,串,钉,套,夹,挂等等。)

  四、探索操作

  1、让幼儿分别找两样物品。

  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2、请幼儿发挥想像,将物品连接起来。

  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提示和帮助。

  五、展示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和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大小。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探索发现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相互变换。

  3、在看、比、说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表达的快乐。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单人手一份、记号笔、泡沫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场景,以小灯笼的角色引出课题。

  (二)学习活动,师幼共同探寻用数图形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这里有两张床,到底哪张才是最大最好的呢?

  2、教师演示并记录第一张,幼儿操作并记录第二张

  3、教师小结:能铺下的坐垫越多,床呀就越大。

  (三)巩固经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出示两面镜子,猜猜哪张的大。

  2、教师介绍操作单,幼儿操作。

  3、教幼小结:能铺下的手帕越多,镜子就越大。

  (四)第二次操作,铺泡沫垫。

  1、幼儿分组地面操作。

  2、指导幼儿看白板,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记录数据。

  3、指导幼儿观看flash演示。

  4、师幼共同得出结论。

  (五)拓展活动。

  1、出示画面,引导幼儿比较礼物的大小。

  2、教师交代要求,将操作留给幼儿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准备

  趣味练习:连接商店 职业和物品的连接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连接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看看谁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游戏结束

  教师:我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了,因为你们两个拉起手来了,连接在一起了。

  二、尝试连接

  1.课件:连接商店

  水果店 新鲜的水果蔬菜

  海产店 青蛙玩具店

  玩具店 海产品鱼

  服装店 时尚鞋店

  鞋店 自选超市

  自选超市 儿童服饰专卖店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连一连吗?

  3.幼儿尝试用连接,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三、经验交流

  1.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连接方法。)

  2.出示两个纸环,请幼儿想办法连接。

  (让幼儿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连接的.。)

  3.生活中把两种物品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很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

  (可以粘贴,串,钉,套,夹,挂等等。)

  四、探索操作

  1、让幼儿分别找两样物品。

  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2、请幼儿发挥想像,将物品连接起来。

  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提示和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常见的数数方法对4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确定总数。

  2、学习在圆形物体上,借助辅助物以任意图案做起点标记,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数数。

  3、观察同伴计数的方法,判断总数的正误。

  活动准备:

  1、设置“盘子展览会”场景:幼儿自制盘子若干(层次一、层次二)、黑板、挂饰。

  2、教具:大盘子一个,数字标记21—27、28—33、34—40。

  3、辅助物:夹子、回形针、便利贴,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学习借助辅助物以任意图案做起点标记,顺着一个方向数数。

  1、以任意图案为起点做起点标记。

  2、从起点开始数,数到起点的前一个图案结束。

  3、顺着一个方向数数。

  二、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对4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

  1、幼儿巩固练习数盘子的方法,并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顺着一个方向从起点数到终点。

  (2)幼儿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3)找出错误数量的盘子,并与幼儿讨论原因。

  2、幼儿学习多种方法计数并确定总数。

  (1)学习以10个图案为一组做标记,然后数。

  (2)尝试运用一个接着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常见的数数方法计数。

  3、幼儿再次练习数盘子的方法,并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是否正确。

  (2)幼儿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三、引导幼儿看标记,将盘子上的图案按照数量多少分类摆放。

  1、介绍展区,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数字标记。

  2、尝试看数字标记,将盘子放入不同展区。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展区内盘子摆放是否正确,并调整。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图拼出九方格图案。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寻求多种答案。

  3、感受拼图游戏奇妙之处,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方体36个(分红12黄8蓝12小猪头型4个)方格图阵方体组合图形三角屋顶幼儿操作方块操作图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各种方块拼图板教师:我们都知道造房子需要砖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特别的砖块,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块?每一块砖块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正方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教师:每块拼图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呢?有多少个正方形?

  小结:原来,这些拼图是由不同个数的、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游戏活动:

  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分成三队,各队指定一名小组长。

  "造房子可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完成。"

  1、造高塔请三组小朋友分别把砖块垒起来,看哪组垒的最高最稳。

  2、看图摆图形造房子都是根据图纸来造的,老师这里有好多图纸要考考你们的眼力。

  小组推选一名小朋友进行游戏,观察图形的形状后进行摆放,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让图形一变成图形二?怎样让图形二变成图形三?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挪走或者挪动来改变图形。

  3、通过肢体动作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方位这个图型还能用手摆出来呢?谁来试试?

  小结:多的部分在左边,下面还有一个,我们简称为左下。

  多的部分在右边,下面还有一个,我们简称为右下。

  多的部分在左边,上面还有一个,我们简称为左上。

  多的部分在右边,上面还有一个,我们简称为右上。

  "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房子造的又快又结实吗?"现在的房子基本都是混凝土的,一般都用这种图形建构房子的框架。

  三、通过观察发现特征,尝试摆放,帮助猪老三解决问题。

  最近猪老三在造房子时碰到了困难,我们来看看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

  这是猪老三家墙砖的图纸,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它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1、出示背景图一这是猪老三设计的黄墙,它用了多少块砖?我们来数一下。

  2、出示背景图二这是猪老三设计的红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在什么方向缺少了?缺了几块?有谁能帮助它解决?

  老师小结:这面墙在左下方少了四块,要用到左下的图形。

  3、出示背景图三这是猪老三设计的蓝墙也少了几块?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解决。说说在什么方向缺了?缺了几块?

  幼儿小结:这面墙在右上方少了四块,要用到右上的图形。

  4、出示背景图四猪老三想把这面墙设计成红蓝墙,你能利用红色左上,蓝色右下的图形组合吗?

  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猪老三造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墙壁都造起来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加上一个小房顶,猪老三的房子就大功告成了。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太给力了!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这是一组形状图片有红黄蓝三色,这是各种小动物设计的图纸。首先请小朋友按照它的要求先把图形组合起来,然后自己摆一摆把这些图形都组合在框里面,最后用蜡笔描绘它们摆放的位置,记住不能把小动物的头遮住哦!

  四、评价活动:

  如果你做好了可以请我们的客人老师来评一评,谁是最棒的建筑师!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复习9以内的加减,提高幼儿的运算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机智的品质。

  活动准备:

  自制大棋谱一张、骰子、操作卡、笔、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都爱下象棋,那你们下过旅行棋吗?我们一起来下棋,来比赛,好吗?

  二、讲解示范行走规则

  幼儿分组,为COCO队和DUDU队。

  掷骰子,按点子数前行。每过一个关口,必须答出其中的题目,答对了继续前进,答错了则后退。

  两队轮流进行,依次闯过各个关口。看哪一队先到目的地。

  三、幼儿闯关

  A填空――在空格中填入相应的数字、点数

  B虚拟购物――8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花9元钱,你可以买到哪几样东西?

  C趣味换算--帮助幼儿看懂图意,学习简单的换算

  D看图列式――学习连加、连减

  E看图列式――看示意图列出加法或减法题并计算。

  同队的幼儿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题目。

  (同组幼儿合作完成各关的题目,大家共同作检查,教师作适当的提示)

  到达终点,城堡主人遇到难题了:他把房间的钥匙混在一起了,让我们帮他找出来。

  四、幼儿找钥匙配对

  1、明确找钥匙的规则:如何配对、涂色、做标记

  2、幼儿按规则配对,看看谁找得快又对。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内容:

  复习5的组成(大班)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复习5的组成。

  2、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重点:复习5的组成。

  活动难点:能按颜色、数的组成拼图。

  活动准备:

  1、接龙卡片二人一套。

  2、拼图材料二套。

  活动流程:

  游戏:

  碰球

  →

  游戏:

  接龙

  →

  游戏:拼图

  活动过程:

  一、 游戏:碰球

  师:我们一起来玩碰五球的游戏,老师说的球和你们说的球合起来为五。

  师:嗨嗨,我的二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二球碰三球。

  二、 游戏:接龙。

  1、师:二人一套卡片。数字或点子二个二个对着接龙,比一比

  谁接的`又长又多。(幼儿接龙)

  2、请幼儿说一说:你和好朋友是如何玩的?

  3、再次接龙。比一比谁接的龙又快又对。

  三、 游戏:拼图。

  1、出示拼图底板。

  师:这块板上藏着一幅画,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2、师:“这里有许多数字卡片,正面有数字,反面有画,卡片上的数字和板上的数字合起来是5,还要根据卡片上的颜色来拼,拼完后就会出现一幅画。我们来比一比,看哪队拼得又快又对,把画先拼完。”

  3、幼儿拼图

  4、看看哪对赢了,决出冠亚军。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

  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

  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

  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今天的数学活动孩子的兴趣都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在第一组的活动中,孩子比较躁动,课后我作了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组上课时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各个环节的过度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个原因课前没有让孩子完全安静下来再开始活动。

  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中间也加入了一些情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如面试当服务员,在面试的服务员的过程中无意地加入了如何购物、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的知识。而且整个活动我都是在进行购物游戏,难度一次比一次高,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购物时间中完成,不会的孩子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停下来要求全部的孩子都要学习。这样避免了会的孩子重复学习,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能力较弱孩子的指导更加到位。从结果看,第一、二次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第三次游戏,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孩子5元买了一支一元的水,两外一个用5元买了2元的月饼,最后在服务员和老师的帮助下也操作成功。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主动学习7的组成,知道7的分合方法和数学的互补关系,培养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环境创设:

  小铃1只,音乐磁带,7的组成卡片,数量分别是1---6个图片分散在教室四周的桌子上,数量为1—6的`小动物头饰每人一个。

  重点与难点:

  操作活动中主动学习7的组成,知道7的分合方法和数学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寻找

  教师:小朋友闭上眼睛用耳朵听一听,老师敲了几下小铃?(7下)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2张卡片,要求卡片上的图形个数合起来正好是7个。

  幼儿分散找,相互检查说说找到的2张卡片的内容。

  二、书写

  以小组为单位让小朋友把配在一起的两张卡片上个数用数字记录在纸上。

  每组请一位幼儿将记录的7的不同分合方法读出来,教师用7的组成卡逐一出示在黑板上。

  三、排列

  教师把7的6种分合方法都贴在板上,引导幼儿发现用什么方法帮它们排排对,记起来方便又不漏掉。

  幼儿尝试排列。

  四、归纳

  教师引导幼儿把2个数字交换位置的方法记忆组成。

  五、找伴

  幼儿带着自己画的小动物头饰,听音乐找朋友,要求找到的朋友头饰上的数字合起来是7.手拉手重复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目标: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准备:ppt,数学本子

  一、复习10以内的数量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 (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今天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一些不同职业的叔叔阿姨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人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三、幼儿操作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体验活动,让幼儿感知时间。

  2、通过不同方式感受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明白时间长短与自身努力有关。

  3、知道要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幻灯片、铅笔,本。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认识时钟,知道一分钟有60秒。

  一匹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猜谜: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说完钟表秒针走一圈)它走一圈又要走多少下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吧。知道一分钟有60秒。

  总结:60秒就是一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二、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游戏《木头人》:静静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动了就是小淘气。)当老师说到动了就是小淘气时,只许做身体坐直的动作。而且,要停一分钟。幼儿做游戏一遍。

  教师提问:停一分钟有什么感觉?现在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怎么又觉得长了呢?

  提问:谁来说说这一分钟你有什么感觉?那这一分钟你感觉是长还是短呢?

  (2)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

  我们一起来玩个一分钟说古诗的游戏,你觉得这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

  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感觉却不一样呢?

  (3)总结:同样是一分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会觉得一分钟很长,有的时候又会觉的一分钟很短。

  现在请小朋友看一分钟的动画片,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时间长还是短。”请幼儿说说感受。

  小结:“原来我们在等待或者痛苦时就会觉时间很长,而很高兴地时间就会觉得时间很短。”

  三、挑战一分钟

  1、“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猜这些活动在一分钟内能不能挑战成功?”播放视频。

  2、“很厉害,对不对,你觉得,她为什么会挑战成功?”做事要专心。

  3、幼儿猜测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1)幼儿自由猜测。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在一分钟分别能跑多少米、写多少个字?(上网上查了些资料,一分钟跑400米,写70个字。

  4、分组活动:挑战一分钟。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图片上的人物他们利用一分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挑战一分钟,看看我们能和一分钟挑战?

  看看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数多少个数,多的获胜。

  看谁能在一分钟内写数字最多,多的获胜。

  看看一分钟能拍多少下手,多的获胜。

  5、检查幼儿情况并总结。

  (1)幼儿体验结果,选出获胜者。

  (2)小结:一分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短,只要抓紧时间,我们一分钟可以做的更多;原来一分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一分钟是很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一分钟可以完成许多事情,我们要珍惜时间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我们要怎样珍惜时间呢?”

  做事要专心,不拖沓。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珍惜时间。时间宝贵,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不要浪费它。精彩的度过每一分钟,每一天。

  6、结束活动,体验一分钟能走多远的路。

大班数学教案 篇15

  目标:

  1、学习数形配对,并区分6和9,复习9以内的数字。

  2、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3、通过编电话号码,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

  2、小猴、小熊、小兔的图片各一

  3、幼儿每人两份操作图4、铅笔人手一支5、玩具电话机一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个星期,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要来过生日了,我们邀请几个小动物一起来分享生日蛋糕,好吗?请小朋友帮忙想个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呢?(写信、打电话、到家里去请、上网、发Email等)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你觉得这些办法中什么办法最快呢?(打电话)师:那我们就打电话邀请它们吧!我们要先查一查小动物的电话号码。我们先来查一下小猴家的电话。(出示小猴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咦?怎么只有图形没有数字呢?别着急,号码就藏在这些图形里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记录数字。请6位小朋友一起来示范)这就是小猴家的电话:(跟老师读两遍),(请一幼儿上来打电话给小猴:喂,你好!是小猴吗?我是月亮班的小朋友,下个星期,我们有小朋友过生日了,我请你来吃蛋糕,好吗?好的,再见!)师:小猴家的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还要查一下小熊和小兔的电话。(出示小熊、小兔的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它们的电话号码也藏在这些图形里,不过,我要请小朋友来找了,找出来了把数字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看谁找的又快又对。(也可考虑分两组同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请幼儿把正确号码写在黑板上:、)两组各派一个代表打电话邀请小熊和小兔。

  二、感知数字的变化

  师: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幼儿拍手)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小猴家的号码有几个数字?小熊家的呢?小兔家的呢?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呢?(因为数字的排列不同)观察:这三个号码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小猴家的号码是6、9,小熊家是9、6,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字,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三个号码都是6位数,前两位都有5、8)师:老师经常要把6和9搞错,请小朋友来帮帮我,怎么样才能记住6和9。(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师:这三个号码中一共用了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一个,教师出示一张数卡)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出来?(1)出示0: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吗?(教师给数字宝宝按0——9的顺序排好队: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看:1象铅笔细又长,2象小鸭水上飘,3象耳朵听声音,4象小旗随风摇,5象秤钩秤重量,6象豆芽咧嘴巴,7象镰刀割青草,8象麻花拧一道,9象勺子能盛饭,0象鸡蛋做蛋糕。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的电话号码就是用0——9这些有趣的数字编出来的,小朋友家也有电话,但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请每个小朋友开火车来把自己带过来的号码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以后有什么事你们可以互相打打电话。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边读边说说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2)小结:我们山观地区家里的电话和小灵通号码都是由8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手机号码是由11个数字组成的,常用的比较特殊的电话象110、119、等只有三个数字组成。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1、师:这些数字真有趣,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呢?下面我们小朋友来做件好事,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这样就方便大家联系了,你们说好不好?(幼儿自编号码、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念所编的号码)

  2、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教师装订)结束语:一本电话簿编好了,我们赶紧出去告诉其他小动物,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