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必备14篇

2023-10-17 10:57:14综合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必备14篇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1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在暑假里阅读了《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甚至研究教育心理学,每次师德培训时也总是少不了“心理学”这三个字,它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日渐深入。本书从用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同时用教育心理学塑造自己和打造日常教学亮点,从而能够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在本书中,作者从一个个经典而真实的小故事、小案例入手,以简明而深刻的手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分的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总结教师怎样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能利用教育心理学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更加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才能成为新教育的开拓者。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心理学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可以敲开学生的心的大门,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这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心理学我们可以去发现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

  学生身上都是有闪光点的。为了学生的进步,我们需要用教育心理学来寻找学生的这些闪光点。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的角度。书上的例子用的很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夺目的‘珍珠’,只是有些学生的优点直接露在了海滩的表面,而有些‘珍珠’不幸被埋在了下面。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去掉这些“珍珠”上面的沙土,让他们像别的珍珠一样光彩夺目。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也强调: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力组合,我们必须承认并开发各式各样的智力和智力组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都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总盯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应该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人的内心都有被别人欣赏的渴望。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学生都值得我们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发现者和挖掘者,

  小学阶段是他们心理慢慢成长的阶段,这关系着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是不成熟的,他们就像风雨中的小草,是易受伤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更好地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教师除了人生阅历、知识、年龄等之外,与学生没有多少区别。为了醋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尽量减少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的伤害。“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共情心理去看待学生;同时教师的批评也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以最平和的心态和最宽容的心胸面对学生,慢慢地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进行到底。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激励为主的原则。教师外在的激励,

  会对学生起到积极地催化作用,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发展。教师一定要对学生采取信任的态度,利用信任的力量使孩子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为一名教师,要合理而充分地运用赞赏的艺术,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日常教学中启发和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良心,使学生树立学习目标、道德理想,领悟人生意义。另外,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期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和长处,改正缺点和错误,从而让学生明白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了期待。而这种期待,往往是让学生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也许我们对其有了期待,很奇怪,期待往往会变成了现实。当学生遇到很困难的事情而教师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们以安慰,让他们要保持着一个勇敢自信的态度。当他们有了一定的成功体验时,我们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但是在这期间,我们要合理利用变化的间隔强化方法,给学生们喜欢的不同种类的奖励。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具有权威性,学生会不加选择的对其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仪表、语言、行为等各方面都要为学生做好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要发挥好这个作用,这样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会使学生的学校生活多彩而规律。其次,我们要用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境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变得不再无知,而挫折教育却能教给学生怎样在以后的社会中面对

  困难和挫折,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应对挫折的正确态度,这比教给他们无数的文化知识更加重要。另外,教育工作应变“灌”为“诱”,变“堵”为“疏”,遍限制型为引导型。教师在教育中只有变堵为疏,才能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宣泄,化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像这样能够多方面地去把握学生,从多角度地去引导学生。

  学生需要教师各方面的引导,因此教师本身应该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心理,要把握好各种教学因素的度。首先,教师在面对全体学生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方面地评价学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合理地照顾学生的自尊,千万不要戴上“有色眼镜”来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因为教学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教师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然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要克服偏袒心理,要避免权威心理,更不要刻意去雕刻学生,要把握好教育中的各种“度”,以平常心对待教育教学,这样才能使使教育真正成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最后,为了使日常教学不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还要运用多种教育心理学知识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新亮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又了解了自己的心理后,教师要利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合作心理、集体心理、责任心

  理,并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远离嫉妒心理、战胜自卑心理和受挫心理、正确处理恋爱心理,从而多角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把五星的教育化为有形的表现。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2

  读了销售心理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做销售这一行我们不应该有敷衍的心理,如果对顾客敷衍是对我们销售人员业绩的致命打击。怀有敷衍心理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在工作中缺乏上进心,不追求完美,退而求其次,觉得凑合一下就行了,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做的那么好,从而消极应付,蒙混过关。

  敷衍的心理一方面是由销售员的工作环境造成的。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渴望得到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激励,如果销售员付出了努力而得不到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无法获取成就感和归属感,就会失去应有的责任心,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另一方面,敷衍心理更是源自销售员的不思上进的消极心态。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态度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使人充满动力的努力工作,而消极的工作态度则会让人失去自信,缺少责任心。

  人都是有惰性的,谁都想躲在温暖舒适的家中看电视,而不愿意在外面东奔西跑,被风吹雨淋。而销售员的工作避免不了辛苦的奔波,而且有时还遭受顾客的冷落和白眼,很容易让销售员遭受心理上的打击,使积极的心态渐渐退去,而人性的缺点显露出来。这样就使得销售员把自己游离到工作之外,对工作便开始凑合应付。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对于超出自己职责的事一概不理不睬,访问顾客时也是马马虎虎,应付差事。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也会对你不负责任。最终销售员也会因为自己的消极表现而影响自己的业绩和公司形象,也不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

  以敷衍的心理去对待工作,既是对公司、对顾客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要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只有深入其中,以公司骄傲的一份子去努力工作,自然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因此销售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答应顾客的事要认真努力完成,对顾客也一定不能敷衍了事,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才会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3

  《教育心理学》是在师大里必修的一门课程,工作之后,再次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别是一般感觉。

  一谈起“教育心理学”,很多人似乎都知道,但是让他们细说,又说不清楚。专业的规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年前几个难得的和风煦煦的午后,乘着早春的暖意,我读完了整本书,第一感觉是这一次的阅读自己的感受更深刻。整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学习的基本理论”这一章节。

  前人对教育心理的研究可谓是执着与艰辛,因为他们要把我们平常司空见惯的心理活动外化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且这种高度还要具备科学性,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学习的基本理论”这一章里,对“学习”的定义就有两个。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的过程中,有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即指人类的学习。紧接着,对于学习是怎么产生的,不同的专家经过他们的研究得出了几种不同的结论,也就是现在的几种关于学习的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被归纳为联结学习理论,苛勒的顿悟学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被归纳为认知学习理论,还有在当代产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纵观近现代,关于学习的理论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当然在这些理论的背后都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心酸故事。他们的理论研究来源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百上千次的实验,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动物身上的实验。桑代克为了其学说的成立,整天与兔子为伴;苛勒则为了否定桑代克等人的学说,孤独地与大猩猩共处……面对着这么多的故事,看着这么多人的付出与坚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就为了一己学说得到世人的认可,就为了能为教育心理学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就为了探索教育心理的规律并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看完这本书,我不禁联想到了自身,想到自己时不时地抱怨这抱怨那,与这些大师们的奉献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每一个学习的个体只能经历一次心理成长发展的过程,教师对其的影响是一生的。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教育影响未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我想这也许就是每个老师的心声。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4

  情绪转移

  先简单来介绍一下情绪平衡的作用,然后我会列出本书的目录,它简明概括了每章节的内容。

  借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的格式:“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学或不学,选择权在你,不着不急。”如果,对你有所帮助,你不用谢我,谢谢你自己吧,因为是你自己想改变;如果你有经验想跟大家分享,那就说出来吧,用你的方式去向更多的人推荐(是PUSH,不是PULL,就是仅仅宣传,但不要强迫别人来学);如果,你感觉没什么用,那就当个“打酱油的”吧!

  不同心情

  “病由心生,境随心转”,每种情绪会对心情造成不同的影响,还会对对应的心、肝、脾、肺等器官造成直接的影响。而情绪平衡,就是通过一种情绪平衡技巧(腹式深呼吸疗法+中医经络穴道敲击或按压+自我肯定陈述等)来释放各种不好的情绪,诸如仇恨、憎恶、痛苦、罪恶感与羞耻感等具有毁灭性的情绪;还有恐惧、愤怒、创伤、担忧、哀伤、压力、过度兴奋等程度较轻的情绪,从而预防由这些情绪造成的不适,或治疗由这些情绪造成的生理上的疾病。

  保持身、心、灵的健康,追求内心的爱、喜悦、和平。这种情绪平衡技巧可以靠自己来进行,不需要别人的协助。你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运用它。使用它,你将发现自己在哪里受了伤以及该如何治疗自己。你不需要心理分析,你的潜意识心知道如何治愈你的创伤(不用担心秘密会泄露)。本书无意取代专业治疗,只是教你一种方法,学习化解痛苦。

  宝贵

  书的主要意图在于教人们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这样一本书,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自己来说是相当有用的。情绪的诱因是内心世界的反映:不愉快的反映是来自潜意识的线索和信号,提醒我们尚有未解决的情绪问题。如果,我们忽略它,或许会失去解决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宝贵机会,对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身边人的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排拒和自我接纳来管理内心的乱流…平衡情绪的重点就是要认清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来自于内在,这是通往内心和谐的第一个线索。

  同样我们也需要接纳自己,接纳生命是艰苦的,接纳人生中将会有重大的阻碍,接纳我们将会犯下许多错误,以及接纳许多人会认为我们就是他们苦难的源泉。只有接受,才能谈到去解决它。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5

《心理学》读后感

  一提到心理学书,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晦涩难懂的代名词,对于没有什么心理学基础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书上有太多心理学上的术语,使人们对书本的理解加大了难度。读了《心理学》,在读之前觉得很奇怪,一本学术书的书名怎么起的像一本生活指导性的读物;在读完之后倒不会觉得奇怪,反而觉得这名起的很贴近现实生活,很实在,使我们对生活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它将心理学的理论性减到最小,而将生活的实际应用放到最大!

  这本书的结构是这样的,纵向来看:前几章是按照人的社会化过程(童年、成年、老年)过程来探讨人的心理过程,而后几章依次对自我概念、健康、自我控制、决策、情感、动机、交往、工作、娱乐、性、婚姻、心理疗法、痛苦、死亡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人在此间的心理,提出和评价现有的相关研究理论来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他人;横向来说:在书中每一章都是以一个现实感非常强的故事来作为开头,并把它应用到各个小节之中,非常自然,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而且呢,作者来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在章节结尾处的参考信息“网站和互联网”模块下列出很多网址,通过这些网址能更好地扩展阅读。在本书写到:“好的心理学书籍能够提供给读者关于个人发展于成长的切实有效的原则,以及与自我导向和社会责任有关的指引。在本书中,我们努力向读者展示当代心理学的原则和发展能够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有效地面对环境,发挥出更多的潜能。” 我认为此书已经做到了这点。这本书写给那些有兴趣在生活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生活的读者。为了这个目的,作者在书中收入了心理学的几个主要观点,包括心理动力学、认知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人文主义心理学等.为使本书更丰富、全面,作者又借鉴了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对同一问题呈现了不同观点,并设计了一些题目来激发读者的批判性思考。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命运并非天注定,心理可以改变生活,我们要相信可以改变自己,我们要相信可以让生活变得不同。虽然很多事情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但我们仍然相信有一些是可以被改变的,而这正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我们是生活的泥瓦匠,有的人只知道忌日地砌砖头;有的人明白自己是在盖楼。当摩天大楼竖立起来的时候,有的人和有的人就不同了。一种是内控型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的收获与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决定和自己付出的努力。因此,认为自己是个人行为的主宰,自己可以影响行为的结果。外控型的人则认为人们不管怎么努力都无关大局,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左右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结果。

  自卑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而悲观、惭愧、羞怯等复杂情感。过度的自卑会使人脱离现实,造成生活适应困难、阻碍人格健康发展。而自信会鼓舞一个人的行为,它会影响人们对任务选择、付出努力的多少、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等。

  看见半杯水时,有的人觉得有水喝,而有的人觉得不够喝。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我们处事心态不同。乐观与悲观的产生源自矛盾和压力,矛盾无时不有,压力无时不在。因此,我们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压力。

  在我们的心里,有一种类似于隐身的东西,我们不知不觉地在使用。但是,我们更多地用它来骗自己,让我们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经典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内心的冲突是心理活动的核心,为了适应这些冲突,自我发展出防御机制,它的作用是减少冲突、减低紧张、保持内心平衡、调节自尊,并对于应对焦虑有重要作用。

  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地都会经历孤独,是孤独着孤独,还是充实地孤独,这是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能够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得孤单;在冷清的时候,不觉得寂寞;在空闲的时候,不觉得无所事事,这些所靠的正是内心的丰富与充实。

  真诚与虚伪不仅是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性格特点,也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内心的特点。然而,真诚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当一个人选择虚伪时,就是人在软弱的时候用来保护自己的方式。如果我们能真诚,我们就能把握住实在的自己,就能感到一种满足和愉快。

  自私是指人以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行为。而利他行为则是指毫无回收报酬的前提下,表现出志愿去帮助他人的一种行为,完全没有个人的意图在里面的。

  热情和冷漠,所体现出的含义和境界大相迥异。热情往往与乐善好施、周到服务相关联,冷漠却总是与事不关己、拒绝提供帮助相提并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经营”自己的感情,他们都希望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受到伤害,导致社会中的人越来越冷漠。

  宽容是一种心理能力,而狭隘是一种心理残疾。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可以看到宽容和狭隘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宽容可以表现在接受他人有和自己的不同的行为。我们知道只关心自己是一种狭隘,而不知道只关心自己所爱的某些人、某些群体也是另一种狭隘。因此,我们需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我们身边出现的人。

  没有谁能够逃脱自己的角色去当人纯粹的观众,每一个人都必须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这种种角色的背后就是我们的责任。责任是个体经过认知、判断之后采取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与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是我们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责任。

  安全感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而缺乏安全感的人可能导致精神障碍。安全总是相对的,风险总是绝对的,做任何事情,风险都会存在。我们需要以沉着的心态去应对风险,克服犹豫,坚定果断,让风险化险为夷。

  压力是在当事有发觉到环境刺激超过自身应付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全身性反应。而冲突也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之间就会产生冲突,并成为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人们在受到某种刺激时,会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不同有表现方式。一种是封闭,由于某种刺激造成的伤害导致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接触,从而导致焦虑、妄想等现象的出现;另一种上开放,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向美好的一方面想。

  从众与独立是行为的表现与结果,个人在自己没有信心、缺乏知识或不占优势的领域内,往往更容易从众;在自己有信心、有知识或者占有优势的领域内,更容易表现出独立性。总之,从众与独立都是一个正常的人发展成熟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人类面前的路却永远是未知,我们的心灵也不时的萦绕在无知、无奈与恐惧之是,迷信的想法与行为也正是产生于人尖的无知和无奈之中。这时,信念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信念,人类将无以生存。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人们所面对有事情都是多方面的,人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思想、命运,只要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向好的一方面想,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的美好、幸福。让心理学的研究更贴近生活,让大众们更明确知道心理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哦,这本书可以说是个不错的想法。从小故事引入,讲讲心理学家们做的研究,从纯实证角度对这些生活问题进行解释。

  最后我来谈谈看完本书的一些粗陋看法和一家之言。1、贴近日常生活,且让普通读者们在明白心理学解释之后,还能够思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2、引用的实验都很有名。在看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类的书之后,再看这本书,就会发现里面几乎介绍了全部的心理学流派且很多相关的实验研究都涉及到。且写作者举的例子相对比较新颖,对普通读者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心理学普及读物。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6

  当前,心理健康受到特别的重视。心理疾病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心理问题长期积累,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尽管在当今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有了足够的保障。在全民健身口号的带领下,人们的身体越来越好,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然而在这些光鲜的背后,心理上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而老年人不断延长的寿命背后是逐渐凸显的寿命问题。因此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专门的探讨。

  在《心理学与生活》当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了心理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举动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探讨。这有助于在研究这一类的课题时,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之后,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他们是否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同时这本书中对于如何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不良情绪保持身心健康都有详细的讲解。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如何惊醒有效的治疗,走出心理误区,继续健康的生活。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指导。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采取相关措施,帮助老年人尽快从心理疾病中康复过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安度晚年。

《心理学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它是的原本一些年以理解的理论性问题转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变得浅显易懂。方便更好的运用书中所讲到的一些东西同现实世界生活相结合。更好的去关注老年人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并找出其中的根源所在,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更加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是时时刻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生活中,实现将抗的人生!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7

  焦老师上课的时候有问到,你觉得给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哪一本书,大概是这么问的,不能是教科书,不能是小说。我第一本想到的是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那时候看这本书差点没看疯掉。不能否认佛洛依德果真是一个天才,他大胆的想象与逻辑推断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的解析》对于我这个非心理学专业,又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是很难懂的,几乎是一本天书,但是我还是坚持读了下来。还记得那时候整整一个月的时光我都用《梦的解析》中写的方法为自我解梦,还拉这周围的同学为他们解梦,呵呵,很疯狂。这是一本十分搞笑的书,最近打算重读等重读完再介绍吧。或许有同学也在看这本书我们能够互相研究一下,因为我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宿舍的人都被我研究怕了。记得当时每一天早上,我第一句问他们的话就是“你们昨晚做了什么梦”

  而这次介绍的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书,是《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国外的译本,是国外心理学的入门教程,写得十分通俗易懂,书中用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看过这本书的人对心理学都有大概的了解,而且会对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心理学与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刻有几大点: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我以前向很多同学和朋友推荐过这本书,我认为,如果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必须要看这本书,而如果是一个已经对心理学很有研究的人我也觉得这本书同样很值得去看。我自我也已经读过几遍,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也会偶尔翻开某些章节看看,里面写得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对生活似乎很有启发的样貌,让你不由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周围的人和事。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介绍教育技术学基础的书也完全能够仿照这本书的写法。国内的学科基础的教材,总是很喜欢介绍很多学科的概念性的东西,介绍很多有关学科历史的东西,介绍很多晦涩难懂的理论与方法,让刚刚学习这个学科的人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厌倦。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就应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更多的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运用一些实际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初学者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同样,期望已经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和打算看的同学,我们能够多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8

  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学校的外表现象的吸引。例如,学校的校舍、桌椅、墙上的图画、很多同学在一起等等。有些儿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粗枝大叶地去完成。对于在学习态度上还没有准备好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办法由系统地来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儿童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参加班上的共同活动,培养他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工作愿望,教会他们把学习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学习时专心学习。

  书中让我明白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观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才会建立所谓的关系。其实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儿童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而儿童关系的最初依赖于家庭关系,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凭借自己本身的资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实体。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抚养环境的质量才是最具决定性的,最持久的影响。儿童的发展是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适应。从出生开始,儿童就预先被适应成要与他人形成关系。依恋关系在婴儿期出现,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发展的高度选择性的,有计划的和灵活的反应系统。发展与同伴形成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是这和与父母的关系不一样。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帮助学得许多社会技巧,帮助形成儿童的社会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进智力发展,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

  书里特别强调儿童的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儿童心理学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儿童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在拜读之后,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9

  这本书很棒,篇幅不长内容丰富!它需要反复阅读然后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一观察和实践!如果这辈子能和哈里.巴尔肯这样的老师沟通和谈话,更或者是学习应该是多么幸运的事!一直喜欢心理学,但没有机会学习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很是遗憾!我觉得心理学像一种特异功能,神奇而且具有一直无形的力量很是强大!

  可以帮助好多人,更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自己!如果自己心里不舒服了、困惑了我该怎样去解决去面对呢?——拿来镜子不停的看自己,左看看右看看没看出微表情呀?只看见一张有些长肉肉的大苦脸,然后告诉自己,对自己重要的人或事执拗是一种伤害……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10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书名是《心理学与生活》,作者是美国的理查德·格里格。

  由于当时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也比较感兴趣,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便选取性的看了看。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是看过后,在网上百度了下,原先心理学教材中的经典。

  是我孤陋寡闻,实属惭愧。这本书不仅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还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第一品牌书、被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资料。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潜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先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至此,这本书我已经完整的读过一遍,其实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资料。

  此书中虽然只是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但这些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微小的细节。这本书它让我学会试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受众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与生活》资料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后归纳为以下几大点:

  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

  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最后,我也推荐大家有时光就去看看这本书,如果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更就应去看看这本书!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11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会思考的高等动物。因为有思考,我们就有了想法;因为有了思考,我们的心理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怪诞的心理学由此而诞生;怪诞的心理学由此成了无数专家们研究的课题;怪诞心理学由此也成了我们无数普通读者好奇的话题。

  那么,就让我们随着享誉全球的顶尖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一起来学习领悟有关于怪诞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吧!首先,我们需要对于怪诞心理学定义有个相关的认识。作者在书中有着对这个名词如下的表述:这是人类感知系统的一个基本怪癖。只要在合适的背景下,人们善于在一个毫无意义的形状中不知不觉看出含义来。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这就是一种被称之为怪诞的心理学。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12

  卢梭说:“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此时青少年的情绪特点是情绪、情感强烈,有明显的两极性。或是激动、振奋,显得十分热情;或是动怒,感到泄气,变得消沉起来。另外,青少年的情绪明显不稳定,有波动性的特点。他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遇到顺利的情境时,就显得格外兴致勃勃,充满各种幻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力量倍增;但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对信念就产生动摇,出现沮丧、灰心的情绪。这种情绪多变不稳定是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的,也与经验不足有关。因此,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我意识危机、社会适应危机、情绪发展危机、个性发展的危机等。青少年心理学主要研究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些危机,顺利成长。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13

  作为一个学院派系统学习心理学6年,并以发展教育心理学为方向的学生,我自己在选择一本专业书籍时,有一个小窍门:如果这本书是第“大于等于2”版的话,选择它应该没什么大错。所以在我看到这本书赫然“第11版”的时候,可想它当时在我心中的宏伟形象。

  拿到了热腾腾的新鲜书,翻开后:优美的装帧和高档有质感的纸质,让我好感徒增,加上最重要的:丰富的内容与内涵,最新研究成果的更新与分享,生动活泼的语言,开放全面的视角等等等。这一切都让我想说:如果推荐一本书作为青少年心理或发展心理学入门书籍的话,它绝对是您不二的首选~!

心理学著作读后感 篇14

  这类孩子被身边的人照顾得如此无微不至,他们享受着众星拱月般的照顾,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以至于渐渐将一切看做理所当然。这些被溺爱的孩子的兴趣中心只有自己,从来没机会理解合作的用处与必要性。

  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要求他人的帮助。当他们无法再轻易找到一直以来所习惯的关怀与纵容时(一旦离开家这很正常),便会觉得遭到了背叛,认为整个社会都在与自己为敌。他们的兴趣全在如何操纵其他人为自己服务上,对抗困难的勇气几乎是没有的。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