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必备8篇】

2023-10-16 16:27:43综合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必备8篇】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1

  求学做人渐成长,路艰难,又何妨?乘风破浪,好书伴身旁,会以书香为阶梯,砍荆棘,向远方。

——题记

  从小到大,好书伴我成长……

  三字箴言铭于心

  少年时,常迷惘,《三字经》,助我力。母亲总爱拿起一本《三字经》,将我搂在怀里,一字一句念给我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会我善于向他人汲取教诲;“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教会我孝敬父母,关爱父母;“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又教会我努力学习,终身学习。那简短的三个字仿佛一盏盏明亮的灯,指引我走过那懵懂无知的旅途,最浅显的话语却是句句箴言,让我铭记于心。

  名人历史存于心

  略长大,能识字,历史人物便常伴我行。无论是“悬梁刺股”的刻苦,还是“囊萤映雪”的勤奋,或是“负荆挂角”的认真都深深激励了我。我曾尝试熬夜苦读,也曾因废寝忘食的阅读而感冒发烧,但我发现,涓涓如细流的文字总可以轻松除去我心中的浮躁,一个个历史人物或光辉或伟大的形象无时无刻不激励我努力学习。“读史使人明智”,是啊,那些前辈们的故事,为我生命的书页中填上了光辉的一页。

  古诗励志爱国心

  经历了《三字经》的熏陶,名人史学的激励,我仿佛成熟了许多。然而,心中却有不少疑惑。若将勤奋苦读仅限于功名而已,是否太狭隘了。从古诗中,我又得到了教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以生命书写了这一英雄史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首《示儿》将爱国情诠释的淋漓尽致;“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以一介文人之躯,得以捍卫祖国万里江山!对,是国,是爱国,是爱我中国。

  合上一本本书页,我仿佛历经一次次成长,爱家、勤学、为国这些简短而有力的词早已印在脑海。这些不仅让我茁壮成长,更告诉了我成长的真谛。

  我也想像古人一样,手捧一本经典,大声喊一句:“我寄雄心与书本,随书共走人生路!”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这首诗给我的印象是清明总是要下雨。至于为什么“断魂”?我想是人们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吧。也许我年少无忧,总觉得清明节是春天里一次难得的踏青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没有印象中的雨,而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叔叔婶婶、哥哥姐姐们都从国外回来扫墓,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上山了。山上树木茂盛,杂草丛生,我们辛辛苦苦翻过了两座山,一路上热烈地讨论着祖坟为什么建在这么高、这么险的地方。听大人说,山上风水好,可以保佑子子孙孙,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人们忙开了,叔叔们斩除坟上的杂草恶木,姑姑们忙着摆上祭品,有鱼、肉、花蛤、海蛏、光饼五样食品。小孩们在墓的四周、中间压钱纸,后来我们还将蛏壳、花蛤壳撒在墓埕上。妈妈点了香,一位叔叔在一边开玩笑说:“祖宗们快回来吃吧!今天我们几代人都来了,看到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你们一定会开心吧!求你们继续保佑子孙四季平安发大财,每年我们也烧给你们一大笔钱。”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没有一点儿“断魂”的感觉!接着大人们开始烧纸钱了,好像还有美元、日元等外币钱纸,真好笑!小孩们在旁边七嘴八舌乱说一通,被大人批评了一顿。

  拜祭仪式完成后,我们的野餐开始了,难得的一次野外美食,小孩们个个兴高采烈。放完鞭炮,我们准备下山了,期待着明年的清明节。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3

  考试的愁云终于消散,心理和身体都一阵轻松,窗外作文700字。

  拉开了窗帘,躺在一张竹藤椅上,拿去了平常喜欢看的小说,边上的茶几上放着一杯咖啡。

  自从初三的那段时光以后,便喜欢上了这咖啡,也不管它到底对正在长身体的我来说是好还是不好。我不喜欢加糖,不加糖的咖啡虽然刚入口是苦涩,但细细品味以后便只剩下了醇香,颇有种人生的味道,先哭后香,须细细品尝才行。

  似乎仍有哪里不对,思来想去怕就是那玻璃窗了,尽管拉了窗帘,仍有一种受束缚的灰蒙蒙的感觉,于是狠狠地拉开了窗。

  虽然没有太阳,但还是明亮。

  窗外,是树,不算高大的树,接着,是路,宽阔的路。车辆呼啸而过,一辆接着一辆,从来没有停歇。

  放下了手中的书,坐在窗台上。幸好父母不在,不然又要挨一顿骂,这仅仅是二楼,而且还有护栏,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但每次看见他们责备而又担心的复杂眼神时,我总不忍心反驳,便不在他们眼前这样做了。

  我喜欢坐在窗台上,那里更安静,尽管前面就是打马路,但我依然觉得它安静,或许只是心静的缘故。不只是它的静,凭它能让我更加清〖〗楚地欣赏窗外,它就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我坐上去。

  时光似乎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我还是喜欢上窗台上坐着,前面是绿绿的稻田,风一吹过,飘来阵阵稻香,窗外与稻田接壤的是山,并不高,却很远,远到似乎你永远都走不过去,愚公要是在多好。

  后来我知道,没有愚公但有比愚公更牛的——车。

  我时常向窗外眺望的梦似乎实现了,于是我到了城里,变化很大,但不变的是总算有窗,我仍然能眺望窗外。

  那时的我,从那里的窗外眺望、憧憬,却没想到如今竟通过这里的窗外眺望起那里来,我在想,那里是否稻香依旧?

  想着想着,便下了窗台,躺在了藤椅上,心绪带着幸福的归属感飘向了远方。

  等到醒来时,咖啡已凉,凉的咖啡苦涩的味道更重,轻抿了一口,不忍吞下,仍注视这窗外,那窗外,似乎正有淡淡的稻香飘来。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明》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背的一首诗,相信大家已经对这首诗再熟悉不过了。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中之一。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并且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关于清明节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扫墓,慢慢的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因为时间关系,所以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了清明节。一般是在新历的四月五日。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到现在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以前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有扫墓:清明节的时候扫墓,就是对祖先的思敬。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前,北京人大多数都在清明节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节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传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也有插柳:因为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预报天气。除了这些习俗,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很多。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遗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5

  天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飘着。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望着窗外的蒙蒙细雨,不免有些伤感。

  昨天妈妈就买来纸钱、纸、蜡烛和线香准备去祭奠外公。

  到外婆家后和小舅妈他们汇合。我们沿着弯弯曲曲又略带泥泞的小路来到外公坟前,点燃香。一缕缕青烟飘向天空直至消失不见,我们拿着香口中说着一些让外公保佑我们的话。插好香,我们又将外公坟前的杂草除尽,开始烧纸钱,做完这些我们下山了。路边的映山红开得正艳,这一丛,那一簇,可漂亮了!

  回到外婆家开始包清明果,外婆准备的.馅还挺多。有咸菜笋丝、有粉干萝卜丝、有……开始包了。“先将糯米团取一块揉圆,再用大拇指转出一个坑,将馅放入,最后包好时再揉一下压扁,在底下放一张柚子叶。”外婆滔滔不绝的传授着。跃跃欲试的姐姐开始动手了,可谁知包了个“屁股开花”。我也准备包了,按照外婆的步骤包下来,嘿!包的还真不错,我得意极了。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个个可爱的清明果包好啦!外婆把它们放进锅里蒸,十五分钟后一锅清香怡人的清明果出锅了!

  我们一家围着大圆桌热热闹闹地吃着亲手包的清明果,不知谁大喊一声:“下冰雹啦!快来看!”我们一窝蜂的涌出去,棋子大的冰雹劈头盖脸的下着。不一会儿冰雹停了,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我站在窗旁不禁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望着窗外刷刷下的雨,这首诗回荡在我的耳际。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

  冥钱飞起白蝴蝶,人声啼哭似杜鸟。

  又是清明时节,又是纷纷细雨,又是面对黄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洒泪的时刻。一代代人都在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尽管我们每一个人从孩童时起就这样问父母,也这样问别人,直到长大后问自己,可谁也无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为避讳,也因为禁忌,还因为难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禅宗就有啦一个很著名的偈语:从你来的地方来,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如同提出这个问题一样,不需要什么思考。当我们在清明细雨中缅怀逝去的亲人或先祖,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们一样,从虚无间由父母将自己带到啦这个人世,又从这个世界回到啦一抔黄土中。而在这个世界走过一遭后,给这个永世永存的时空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除啦一段为时不会太长的名声,让亲友和后辈存念怀想,再就是这“一抔黄土掩风流”的坟茔,让同样不会延续太久时间的后人们来祭奠。但是,就是这种总会被淡忘的祭奠,却以不出三代的亲情怀念和环环相扣的链接方式,在血缘亲情的怀念与哀思中,让中华民族子孙的血亲世代相传,并产生啦巨大的认祖归宗的情感凝聚力——这就是中华血统与炎黄子孙的后裔,这就是百家姓赋。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7

  这周星期二,我们四至六年级的同学一起去“烈士陵园”扫墓。

  一路上,大家都在悄悄地讲话。我心中想:会是哪些伟大的烈士呢?如果没有他们,中国就没有美好的今天,他们真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

  到了烈士陵园,我们走上了石梯,只见两旁屹立着青翠的松树,松树四季常青,松树代表着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万古长存。

  走进陵园,一块巨大的纪念碑耸立在我们面前。我们站好了,只见纪念碑前有三个大花圈。

  主持人走到纪念碑旁。对着大家说:“第一,奏哀乐。”一首曲子响了起来,这首曲子让人感到很悲痛,曲声波动,奏出了烈士们曲折的道路。

  接着主持人又大声说:“第二,悼念。”我们纷纷把手背过去,把头低下,几分钟后,悼念完了。

  主持人又用响亮的声音说:“第三,献花圈。”由两个男同学走到碑前,把大大的花圈献给烈士。

  主持人又有感情地念了悼词,我们去献小白花。我们走啊走,每个烈士的墓上都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理石块,每块大理石上都刻着烈士的名字,后面一排的`革命烈士没有刻上名字,都是一些无名英雄,每块大理石上都放上了许多白花。

  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们,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来,最后英勇就义。没有他们,现在,我们就不能在教室里上课,也不能在郊外游玩。他们是值得缅怀的。长大了,我也要报效祖国。

清明节八年级话题作文 篇8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们来到了墓前扫墓。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扫墓吗?这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演习而来的。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我家也不例外,扫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务,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号召下,我们向县城的东南方向进发,我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到达目的地,锁好车后,我们开始上山,大概由于刚下过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铺成的,所以格外湿滑,十分难走,一路上我的名牌运动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但是,山上的景色还是不错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还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叫声……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我们来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见墓前有杂草丛生,不是去年刚刚清理过了吗?此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顽强,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个大墓都遮蔽起来了,看来割草的任务很艰巨,于是我拿出镰刀去割草。我拿起镰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没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还被割出血来。爸爸看到这情景急忙过来教我割草,爸爸对我说:"割草先得把草搂紧,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压,然后再用镰刀用力割,这样才能把草割掉。于是,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许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把草割光了。我还帮助妈妈扫地,我们打扫了地,恭恭敬敬的摆上鲜花,然后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节,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学到了知识,用自己的劳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大家想必也去扫墓了吧?不妨把你们的扫墓过程也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