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合集10篇)

2023-10-15 08:36:09综合
  • 相关推荐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合集10篇)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

  2、学习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

  3、尊重他人的发言,乐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入主题。

  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边出示图片一)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

  师:原来猫兄弟俩在这里啊!

  图一:猫兄弟长得什么样子的?它们遇到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接下来白猫会发生什么事情?

  图二:老鼠看到猫来了什么反应?它们的表情、动作会是怎么样的?猫身后的线表示什么?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模仿。后来它们又会怎么做呢?

  图三:他们在做什么?表情怎么样?两猫周围的线表示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最后谁会抢到鱼呢?

  图四:花猫、白猫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模仿。两猫头上的圈表示什么?

  1、引导幼儿用较幽默夸张的`语言说说每幅图片的内容。

  2、学习"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筋疲力尽"等词语。

  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1、教师运用词汇生动、幽默讲述。

  2、幼儿分组自由讲述。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讲述情况,适时参与指导。

  3、邀请个别幼儿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提醒听众认真倾听。

  4、启发幼儿为故事取名。

  四、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今天啊,我们知道了"两猫相争"的故事,可故事中两只猫有吃到鱼吗?猫为什么吃不到鱼?它们要怎么做才能吃到鱼? [友好协商,互相礼让]

  我们平时在玩玩具时要怎么做呢?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鱼到哪儿去了?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过于具体,让幼儿少了想像的空间,这样就缺少锻炼幼儿的想像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幼儿提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更加简练。活动中,教师引导恰当,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迁移经验。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较连贯地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情节。

  2.学会运用“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等词汇。

  3.尊重他人的发言,乐意在集体面前,体验漫画的诙谐趣味。

  二、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森林里开起了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了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边出示图片一)

  (二)、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并讲述

  1、图一:感知讲述对象,并自由讲述

  师:原来猫兄弟俩在这里啊!

  (1)提问:猫兄弟长得什么样子的?

  它们遇到了什么?

  (2)集体中讲述

  幼儿个别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这幅图里有什么它们遇到了什么?

  结合图片教师示范性讲述

  白猫和花猫看见一只小老鼠咬着一条鱼,同时飞奔过来

  2、图二:感知讲述对象,并自由讲述

  师:花猫和白猫最喜欢吃鱼的,难怪它们来不及参加森林运动会。接下来花猫和白茅猫会发生什么事情?(边出示图片二)

  (1)提问:花猫和白猫它们在做什么?

  小老鼠在做什么?

  鱼它在哪里?

  (2)集体中讲述

  幼儿个别讲述

  谁愿意来讲讲这幅图呢?

  结合图片教师示范性讲述

  白猫咬住鱼头,花猫咬住鱼尾,互不相让,小老鼠在角落转头看。

  3、图三:感知讲述对象,并自由讲述

  师:花猫白猫怎么样了?(边出示图片三)

  丰富词汇:“难解难分”“乱成一团”

  (1)提问:它们在做什么?

  图片上还有什么?

  (2)集体中讲述

  幼儿分组讲述

  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花猫白猫它们怎么了,等下老师请个别的小朋友来为我们讲讲,看哪一组小朋友讲得最好!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漫画,较生动地描述图片的内容。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积极地参与讨论活动。

  活动准备:

  准备教育挂图《两猫相争》学习包《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挂图

  整体出示——逐幅出示

  二、引导幼儿用较幽默、夸张的语言讲述

  1、第一幅,提问:

  “两只猫在做什么?”

  2、第二幅,提问:

  “接着发生了什么事?”

  3、第三幅,提问:

  “然后发生了什么事?”

  4、第四幅,提问:

  “最后呢?”

  三、学习词语:难分难解、满头大汗

  四、引导幼儿完整讲述4幅图运用上两个新学的词

  1、全班分组讲述给自己的好朋友听

  2、个别讲述给全班的小朋友听

  五、议一议

  “两猫相争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吃不到鱼?他们要怎样做才能吃到鱼?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喜欢参加讲述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2、学习有序观察图片的方法,尝试简单地描述人物间的对话。

  3、能自由、大胆地编叙故事的情节,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连贯地讲述故事。

  4、理解词语:凶狠、猛扑过去、撒腿就跑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头饰:小兔、大象各1张

  2、表现兔子惊慌、高兴的图片2张,空白图1张。

  3、表现与图片情绪一致的音乐磁带《兔和虎》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表现兔子

  高兴、惊慌的图及空白图1张,排列一排,激发幼儿参与讲述的兴趣。

  提问:(指图1图4)这两只兔子怎么啦?为什么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高高兴兴的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出示图图(一),遮去老虎和大象

  1、引导幼儿根据背景判断: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三只小兔玩得怎样?

  3、幼儿讲述,师小结

  三、出示图(一)的虎

  1、先播放老虎叫的声音,后出示图(一)的虎。

  师:谁出现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准备吃小兔了,它是怎么做的?(学习词:猛扑过去,边说边做动作。)

  师:看到这么凶狠的老虎来了,小兔子怎么办?(学习词:撒腿就跑、又蹦又跳)

  2、幼儿讲述,师小结。

  四、幼儿分组自由猜想小兔得救过程。

  过渡语:这么凶狠的老虎来了,你们帮忙小兔子想想看,它们在路上会碰到谁?它是怎么救小兔的?

  五、出示图(一)中的大象

>过渡语: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图里是谁来帮助小兔的。

  1、提问:(1)三只小兔快速地跑到河边,看见了谁?小兔们会对它怎么说?(2)你们来猜猜大象是怎么帮助小兔的?它会怎么说?(幼儿自由讲述)

  2、出示图二,幼儿完整讲述图一、图二。

  六、出示图(三)

  过渡语:大象会用什么办法对付老虎?最后老虎怎么样了?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三。引导: 老虎逃跑了,小兔和大象心情怎么样?

  七、幼儿自由或结伴完整讲述三幅图,集体请个别幼儿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师引导其他幼儿分析不同之处。师小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八、请幼儿给故事命名。

  活动延伸:

  讨论: 如果你发现别人遇到危险、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期末在即,春节将至,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新年的气息,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

  教案目标

  1、感受过新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3、知道我国过年南北方不同习俗。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重点难点

  1、认识过年我国南北的习俗。

  2、流利讲述自己过年的事。

  活动准备

  1、布置喜庆的环境氛围、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并把这些图片集中布置在教室里。

  2、音乐:《恭喜发财》。

  3、福字、各种剪纸等。

  活动过程

  1.看课本《过新年》一课,参观本班收集的当地“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南北方及本地区几种习俗。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参观图片展览。各种喜庆、热闹的图片成了孩子们谈话的中心内容。有的说:“我家年年都做糍粑来吃”“我家包饺子,我也会包饺子的。”“我认识,这是‘福’字,过年的时候我家门上总是贴它的。”……

(2)说说自己参观后的感想,说说自己最喜欢过年时的哪项活动? “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

  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因为图片内容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发言。有:收红包、穿新衣、放烟花、走亲戚拜年等。

(3)小结:过年真开心真热闹。

  2、布置教室环境。

  让幼儿自己动手布置过年的环境。

  3、活动延伸

  进行区域活动,在“小小厨房”制作各种过年吃的食品。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我国南北过年的习俗及本地区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不足:操作材料少。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能大胆参与讲述故事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三种角色实现飞天理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领悟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

  活动准备

  挂图、幼儿活动材料P9—11页《青蛙飞行员》和第7—8页《发明飞机以前》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喜欢?

  2、你想过自己也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吗?

  二、飞行难,失败就放弃

  1、小动物们都在想办法飞上天,他们碰到困难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阅读挂图,激发阅读兴趣,讨论阅读方法

  2、老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她长出了一对像蝴蝶一样的大翅膀,……飞了起来”)

  3、小狗和小猫把气球拴在木箱上飞,可是飞不起来。小狗去想另外的办法了吗?成功了吗?

  这次失败以后,小狗又去想办发了吗?(没有)

  4、小猫敢再去试一试吗?她是怎么做的?

(小猫不敢试了,她只是躺着睡大觉,在梦里飞起来)

  三、不怕难,坚持才会成功

  1、小狗小猫都不敢再去试着飞上天了,还有没有小动物会去试呢?

  2、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当青蛙说……”结束)

  3、青蛙打算造飞机时,别的小动物怎么对他?(讥笑)青蛙是怎么说的?

  4、青蛙在园子里造飞机,动物们怎么说他?(说他愚蠢)

  5、青蛙成功了吗?这时候,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

(他成功了……大伙儿一起想办法,不怕造不成)

  6、青蛙成功了吗?小动物又是怎么样的,还说了些什么?

  7、这三个小动物你最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

  8、结合挂图,讲述故事。

  四、编故事

  1、如果你是小狗、小猫你会怎么做?

  2、重新编一个故事(把幼儿的想法编进去)

  五、了解人类的飞行历史

  1、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飞行了,他们想了一些什么方法呢?

  2、老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活动教材p7—8页《发明飞机以前》了解人类探索飞行的历史。

  3、现在,我们已经能够飞上天空、登上月球,还把探测器送上火星。

  你能说说人们是怎样飞上天空,到月球、火星去的吗?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7

  《一》活动目的:

  1、喜欢欣赏漫画,能完整地描述图片的内容。

  2、积极地参与讨论活动。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头饰,教育挂图。

  《三》活动过程:

  1、师设疑提问,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语:猫最爱吃什么?如果有两只猫饿了一星期后同时看到一条鱼,他们会怎样做?

  2、逐幅出示教育挂图《两猫相争》,幼儿完整观赏漫画。提问:仔细看看,这两只猫为了什么而争执?结果怎么了?

  3、师引导幼儿逐幅观察教育挂图,鼓励幼儿生动地描述图片内容。

  4、引导幼儿生动地讲述图片内容。

  《1》师引导完整地,连贯地讲述教育挂图。

  《2》请个别幼儿完整地讲述教育挂图的内容。

  5、讨论交流,扩展讲述。

  《1》两猫相争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它们都吃不到鱼?它们要怎样做才能吃到鱼?

  《2》想象推测:鱼到哪儿去了?

  6、活动自然结束。

  两猫相争

  白猫和花猫已经一星期没吃东西了,它们饿极了。这时它们同时看见不远处有只小老鼠正咬着一条鱼,它们两眼发红,瞪圆双目,张大嘴巴,撒开四条腿飞奔过去,一同冲向那条鱼。

  他们同时到达,白猫咬住鱼头,花猫咬住鱼尾,两猫互不相让,都翘起长尾巴,撑住四脚,使劲的把鱼朝自己身体的方向拉,都想甩掉对方,独占那条鱼。而那只小老鼠吓得边逃向角落,边转头偷偷的看着它们。

  两只猫为了独占那条鱼扭作一团,四目相对,争得难解难分,最后它们抱在一起,死死地抓住对方的手脚,不停的`旋转、斗争、旋转,只见扭成一团的猫和两个发怒的猫头,其他都看不见了。

  过了不久,打累了的猫终于停了下来,它们同时趴在地上,全身无力,精疲力竭,满头大汗。带它们回过神来,却惊讶的发现鱼不见了,小老鼠也不见了,它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在那干瞪眼!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漫画,生动地描述图片的内容。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两猫相争》。

  2、学习包《语言讲述活动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

  1、感知讲述对象并自由讲述。

  2、丰富词汇: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集体讲述。

  4、幼儿个别讲述。

  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四、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五、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过于具体,让幼儿少了想像的空间,这样就缺少锻炼幼儿的想像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幼儿提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更加简练。活动中,教师引导恰当,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迁移经验。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的讲述。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懂得与同伴互相谦让。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人一份讲述小图片。词卡“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活动过程:

  一、猫叫声音导入,再PPT出示两只猫。

  教师:小朋友们,听一听你们看谁来了?

  今天呀,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猫的故事。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

  先出示两只猫图片,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

  教师:图上画的两只猫长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高兴呢?

  1、出示图一:教师:图上画的两只猫长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高兴呢?

  问:白猫和和花猫在草地上玩,看到什么了?它们心里想什么?

  请个别幼儿讲一次。

  2、出示图二:两只猫在干什么?白猫咬着什么?花猫咬着什么?老鼠干什么去了?

  请个别幼儿讲一次。

  3、出示图三:两只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打架?它们打得分也分不开,可用一个恰当的词“难解难分”来说。(出示词卡“难解难分”帮助幼儿理解)。鱼哪里去了?

  4、出示图四:问:最后两只猫怎么样了?(出示词卡“满头大汗”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小结:两只猫打得筋疲力尽,满头大汗,爬在地上,却惊奇的发现鱼不见了。

  5、幼儿看小图片大声讲述。

  6、教师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三、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教师:故事里两只猫为什么没有吃到鱼?它们怎么才能吃到鱼?

  小结:对,两猫互相谦让,或两猫商量分着吃,就能吃到鱼。

  讨论: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情也应该不争抢、互相谦让呢?

  播放PPT

  小结:小朋友平时玩玩具、看图书等都应该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四、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教师: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

  这节课侧重语言讲述,也能丰富词汇,正适合大班幼儿年龄段。

  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以猫叫声音与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根据PPT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多数幼儿能大胆的讲述。有部分幼儿不想讲述与内向的性格有关系,以后可多加引导教育。提升主题的教育,我通过PPT出示了与幼儿生活相贴近的生活照片,孩子们兴致很高,再加教师恰当的引导使“教育幼儿懂得与同伴互相谦让,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目标顺利完成。

  语言领域的教学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节课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教师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的重要;观察每幅图,先幼儿讲再教师讲,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学中幼儿能积极举手发言,大胆讲述,并在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和表演下,理解了“难解难分”“满头大汗”的含义,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

大班语言两猫相争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漫画,生动地描述图片的内容。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活动准备:

  1、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两猫相争》。

  2、学习包《语言讲述活动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

  1、感知讲述对象并自由讲述。

  2、丰富词汇: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集体讲述。

  4、幼儿个别讲述。

  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四、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五、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