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实验设计方案9篇

2023-10-07 08:28:00综合

实验设计方案9篇

实验设计方案 篇1

  实验名称: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包含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能够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我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能够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很多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所以,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经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可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每支水)、烧杯、三角瓶、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搪瓷杯、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天平、滤纸、pH试纸等。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2%可溶性淀粉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5%番红水染液、无菌水等。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1栋宿舍楼后面土壤,地下1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5mL注入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1、1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左右的固体培养基,细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牛肉膏。3g;琼脂;左右;1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6、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能够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包含。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牛肉膏。3g;可溶性淀粉。2g;琼脂;左右;1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8、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

  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景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四.实验结果

五.个人总结

  1、在分离实验中,原土样的1-3gmL浓度中得到5种不一样的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经初步淀粉酶实验,1号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号、3号、4号次之,5号最小。

  2、在淀粉酶试验中,3号培养基感染杂菌,出现不一样菌落,故后面不再对其处理;其它菌种均得到较纯的单菌落,淀粉酶实验结果不变,与上头相同。

  3、各种菌落的革兰氏染色中大部分为阳性,菌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趋于杆状,仅有4号菌为阴性;5号菌菌落难以挑故过没能进行染色。

  4、1号、2号、4号经划线纯化均得到单菌落,5号菌没能划出单菌落;综合分析能够判定,1号菌即为优良的淀粉酶产生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

  5、本次实验遇到一件让人颇为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实验所用酒精灯的酒精被煤油替换,连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为使用煤油产生很多的黑烟,导致很多颗粒吸附在实验器具上,其气味也难以忍受,故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了使用,引起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

实验设计方案 篇2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经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到达必须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本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动脑思考的本事。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善: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善: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梦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善: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善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我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善: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必须不能太大,太大水就会流出盖玻片下的小空间,然后从较高一侧的盖玻片与载玻片的缝隙往里滴碘液,让碘液自我流进盖玻片下,如果有液体流到盖玻片外,用吸水纸擦拭,但必须要强调不能从盖玻片边缘吸水,盖玻片周围必须要有充盈的液体,这样才不会出现大气泡。

⑷镜检

  用显微镜观察

  2、临时切片的制作

⑴选材

  选择软硬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长度,一般以20-30mm为宜(便于手持即可),材料太软,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或肥皂将欲切取的材料夹住一齐进行切片,本实验用空心莲子草,可直接用于切片。

⑵切片

  用三只手指夹住空心莲子草,(使其高于手指,右手持刀片(刀片用水润湿),将空心莲子草削去一层,构成平面,刀口向内,与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注意要整个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⑶镜检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然后用毛笔将最薄的几片材料移至滴有一滴清水的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临时涂片的制作

⑴把成熟的番茄果肉放在培养皿内,让汁液流出(汁液中有均匀的离散细胞)。⑵吸取汁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将涂抹的液滴滴于载玻片的中央或偏右约14处,左手持载玻片或放在平台上,右手持另一载玻片作推片。先慢慢向右移动,让短边接触溶液,两载玻片的夹角约为30-45度,再向左迅速推载玻片,即可涂成一均匀的薄片。(也可用解剖针、牙签、火柴杆等涂成薄片,盖上盖玻片即可。)

  四、预期结果:

  1、成功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西红柿果肉细胞及空心莲子草茎的结构。

  2、经过使用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同学们对显微镜的使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经过学生们对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独立自主的制作,使得大家基本掌握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

  4、经过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使同学们对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实验设计方案 篇3

准备:

1、已玩过落体游戏。

2、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

3、五张记录表。

过程: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2、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进行讨论。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

  3、落体的方法记录。

(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观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样子是怎样的。

3、集体交流。

延伸活动:

  玩一些落体游戏,如“托气球游戏”“吹鸡毛游戏”等,启发幼儿观察落体运动现象,并想办法吹起下落的鸡毛,托起下落的气球。

实验设计方案 篇4

  实验名称: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每支水)、烧杯、三角瓶、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搪瓷杯、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天平、滤纸、pH试纸等。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2%可溶性淀粉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5%番红水染液、无菌水等。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1栋宿舍楼后面土壤,地下1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5mL注入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1、1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牛肉膏。3g;琼脂;左右;1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6、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牛肉膏。3g;可溶性淀粉。2g;琼脂;左右;1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8、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四、实验结果

  五、个人总结

  1、在分离实验中,原土样的1-3g/mL浓度中得到5种不同的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经初步淀粉酶实验,1号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号、3号、4号次之,5号最小。

  2、在淀粉酶试验中,3号培养基感染杂菌,出现不同菌落,故后面不再对其处理;其它菌种均得到较纯的单菌落,淀粉酶实验结果不变,与上面相同。

  3、各种菌落的革兰氏染色中大部分为阳性,菌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趋于杆状,只有4号菌为阴性;5号菌菌落难以挑故过没能进行染色。

  4、1号、2号、4号经划线纯化均得到单菌落,5号菌没能划出单菌落;综合分析可以判定,1号菌即为优良的淀粉酶产生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

  5、本次实验遇到一件让人颇为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实验所用酒精灯的酒精被煤油替换,连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为使用煤油产生大量的黑烟,导致大量颗粒吸附在实验器具上,其气味也难以忍受,故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了使用,引起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

实验设计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重点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方案设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评价中都能获得成功和自信,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考核技能要求:

  (一)操作技能的要求必须达到3个层次:

  1、模仿水平;

  2、独立操作水平;

  3、思维迁移水平。

  (二)需要掌握的仪器、工具和技术:

  1、仪器:刻度尺、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器、试管、烧杯、量筒、滴管、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杠杆、钩码、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地图和地球仪、星图、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日常仪器工具。

  2、实验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测定某种气体、溶液、配置溶液、分离混合物、加热、探索物质变化、研究平衡条件、组装电路测定数据、显微镜观察、制作简单标本的技术等。

  三、具体实施:

  (一)测评时间:过程性测评在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内进行;终结性测评时间为年4月12日(原则上半天完成)。

  (二)测评内容:以初中科学必做的实验为范围,由瑞安市教育局实验操作命题小组于4月8日将3组考题在瑞安教育信息网上公布,然后在4月9日确定其中的2组考题(2组考题难度基本一致,难度系数控制在左右),测评时让考生自主选择其中1组题作为考题。各校按考题要求布置考场和准备考题所需的全部仪器、药品和材料。

  (三)测评组织形式:

  1、在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专门考核人员,统一组织安排在同一天时间内完成。学校按考题内容布置实验室,考生按照顺序到指定位置就坐,15分钟内(准备5分钟,测试10分钟)完成测试实验的操作。 2、4月9日上午各教育学区到教育局领取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卷,下午乡镇初中学校到各自的教育学区领取测试卷;直属、民办初中学校于4月9日下午直接到教育局领取科学实验操作测试卷。

  3、乡镇初中学校的科学实验操作测评巡视工作由各教育学区负责,直属、民办初中学校的科学实验操作测评巡视工作由教育局负责(巡视记录表见附件1),同时教育局还将派出3个巡查组到测评学校进行检查。

  (四)评价的标准:

  1、实验操作满分为100分。

  2、考核人员根据考生实验操作情况做好考核记录并打出实验操作得分,最后由考生签认可。

  3、等级评定:测评学校根据考核人员打出的实验操作得分,按规定评定a、p、e三等,其比例每班a等为40%,p等为55%,e等为5%。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上下浮动比例。

  四、纪律要求:

  (一)本《实施方案》由瑞安市教育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对在测试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附件1:瑞安市20xx年初中毕业生科学实验操作终结性测评巡视记录表

  年2月21日

实验设计方案 篇6

  一、实验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语文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和儿童的特点,在小学涪文教学中指导儿童写童话体作文,激发儿童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使儿童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面向2l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基础。

  二、实验预期目标

  1、一年级的学生能看图写句子,学习仿写童话,能看图写出有头有尾的100字左右的童话故事。

  2、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图、物、提纲、开头等写300字左右一篇拟人童话,做到内容具体,有头有尾,语句通顺,想象丰富。

  三、实验的基本作法

  每周安排两课时开展“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指导学生写童话。

  1、听童话,说写童话故事。

  一年级,先由教师讲一个童话故事,然后让学生写下来。二年级时,由老师讲故事,学生模仿故事的结构,创造性地自编童话故事。

  2、看图画,说写童话故事。

  先根据多幅图编写童话故事,后来再逐渐增加难度,凭单幅图编写童话故事,故事的情节要通过创造性想象来构思。

  3、看实物或摆玩具,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或摆玩具,抓住实物和玩具的特点展开想象,说故事。

  4、联系生活实际,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抓住某一个生活现象,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5、结合课文,说写童话故事。

  结合课文采用“扩”’、“改”、“仿”、“借”四种方法。“扩”就是扩‘写教材中的童话课文,把原来写得比较概括的地方加以扩展、补充;“改”即改写,或改变人称,或改变中心思想,或把记实性课文改成幻想性质的童话;“借”即借助课文中的有关科学知识编写知识童话。

  6、按提纲,说写童话故事。

  听了或看了一个故事后,可归纳出情节提纲,按这个情节提纲来说写童话。也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提纲让学生说写童话。

  7、提供开头,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只讲童话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8、按题目,说写童话故事。

  教师出示童话题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说写童话故事。

  以上几种形式,在运用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一年级以听童话说童话、看图说童话为主,二年级以写童话为主,三年级发展到利用多种形式写童话。“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写童话与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的关系;

  2、处理好写童话与写一般记叙文的关系;

  3.处理好大胆想象与合理想象的关系;

  4.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四、教法改革

  搞好这项实验,必须采用与实验相适应的教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1.要发挥童话的引路作用,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智力水平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儿童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儿童快乐地、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2、两种教材有机结合既要利用补充教材开展实验,又要利用人教版教材开展实验,使两种教材有机结合。要发挥人教版教材童话较多的优势,指导学生听说童话,并结合课文改写、续写、扩写童话,造句也可结合想象训练进行。

  3、发展想象与发展语言要有机结合。力求二者同步、协调、互补。

  4、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愉快教育原则,成功教学原则。让儿童写童话本身就是寓教于乐。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洗话,提前作文,富于创造的精神。

  5、“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应坚持课内外相结合。除安排适当的课时外,还可开展课外听故事、讲故事、阅读、办童话报、演童话剧等多种活动。

  6、“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应与思想品德、图画、音乐等学科的改革结合,做到相互促进。

  7、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大容量、交互性强等优势,改革传统的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五、实验理论探讨

  实验的理论探讨,将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

  1、“童话体作文研究”意义探讨。如“童话体作文”对培养儿童品德的特殊意义,对发展儿童智力的特殊意义,对儿童兴趣情意的特殊意义,对发展儿童语言的特殊意义等。

  2、“童话体作文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探讨。

  3、“童话体作文研究”的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特色探讨。

  六、结题成果形式

  提供课题实验报告、课题实验优质课、教学论文、自编实验教材和学生的实验作文选集等。

实验设计方案 篇7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培养皿8个、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5支(每支水)、烧杯3个、三角瓶5个、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10个)、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可溶性淀粉、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95%乙醇、无菌水等。

  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甲山校区药用植物园面的土壤,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注入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0-6。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0-6、10-5、10-4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牛肉膏;琼脂;左右;100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牛肉膏;可溶性淀粉;琼脂;左右;100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6、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实验设计方案 篇8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经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到达必须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本事,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动脑思考的本事。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善: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善: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梦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善: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善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我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善: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必须不能太大,太大水就会流出盖玻片下的小空间,然后从较高一侧的盖玻片与载玻片的缝隙往里滴碘液,让碘液自我流进盖玻片下,如果有液体流到盖玻片外,用吸水纸擦拭,但必须要强调不能从盖玻片边缘吸水,盖玻片周围必须要有充盈的液体,这样才不会出现大气泡。

⑷镜检

  用显微镜观察

  2、临时切片的制作

⑴选材

  选择软硬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长度,一般以20-30mm为宜(便于手持即可),材料太软,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或肥皂将欲切取的材料夹住一齐进行切片,本实验用空心莲子草,可直接用于切片。

⑵切片

  用三只手指夹住空心莲子草,(使其高于手指,右手持刀片(刀片用水润湿),将空心莲子草削去一层,构成平面,刀口向内,与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注意要整个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⑶镜检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然后用毛笔将最薄的几片材料移至滴有一滴清水的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临时涂片的制作

⑴把成熟的番茄果肉放在培养皿内,让汁液流出(汁液中有均匀的离散细胞)。⑵吸取汁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将涂抹的液滴滴于载玻片的中央或偏右约14处,左手持载玻片或放在平台上,右手持另一载玻片作推片。先慢慢向右移动,让短边接触溶液,两载玻片的夹角约为30-45度,再向左迅速推载玻片,即可涂成一均匀的薄片。(也可用解剖针、牙签、火柴杆等涂成薄片,盖上盖玻片即可。)[由范文网网友投稿]

  四、预期结果:

  1、成功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西红柿果肉细胞及空心莲子草茎的结构。

  2、经过使用显微镜对细胞的观察,同学们对显微镜的使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经过学生们对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独立自主的制作,使得大家基本掌握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

  4、经过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使同学们对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实验设计方案 篇9

  实验名称:土壤中分离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4、对简单鉴定后的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离出微生物的品种。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包含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能够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我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能够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很多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所以,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经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可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每支水)、烧杯、三角瓶、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搪瓷杯、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天平、滤纸、pH试纸等。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2%可溶性淀粉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5%番红水染液、无菌水等。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1栋宿舍楼后面土壤,地下1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5mL注入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1、1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左右的固体培养基,细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牛肉膏.3g;琼脂;左右;1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6、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能够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包含.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牛肉膏.3g;可溶性淀粉.2g;琼脂;左右;1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8、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

  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景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四.实验结果

  五.个人总结

  1、在分离实验中,原土样的1-3gmL浓度中得到5种不一样的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经初步淀粉酶实验,1号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号、3号、4号次之,5号最小。

  2、在淀粉酶试验中,3号培养基感染杂菌,出现不一样菌落,故后面不再对其处理;其它菌种均得到较纯的单菌落,淀粉酶实验结果不变,与上头相同。

  3、各种菌落的革兰氏染色中大部分为阳性,菌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趋于杆状,仅有4号菌为阴性;5号菌菌落难以挑故过没能进行染色。

  4、1号、2号、4号经划线纯化均得到单菌落,5号菌没能划出单菌落;综合分析能够判定,1号菌即为优良的淀粉酶产生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

  5、本次实验遇到一件让人颇为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实验所用酒精灯的酒精被煤油替换,连消毒棉也是煤油的,因为使用煤油产生很多的黑烟,导致很多颗粒吸附在实验器具上,其气味也难以忍受,故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了使用,引起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