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精华8篇】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家家包粽子、煮鸡蛋,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早上妈妈买了粽子,有大枣馅的、水果馅的……,又煮了好多鸡蛋,吃过饭,妈妈带我去井方超市,看,卖五彩线的小商贩一个挨着一个,五彩线的样式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有香包、小笤帚、葫芦、还有带小珠子的手链……,我精挑细选,选了个带小水晶的小手链。妈妈给我系在了手腕上。听老人说,下雨天时把五彩线扔到水沟里,灾难和疾病都会随着雨水溜走。
家家门上都挂上了葫芦,说是可以驱走鬼神,保佑平安。
家乡的端午节,真有趣!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样,这首儿歌好听吧。
端午又称“重五”,所以很多习俗都和“五”这个数字有关联。而且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称为长命缕。
端午节的来历/习俗都很多,说也说不完。其中有一个来历是这样的,古代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受到坏人的诬陷,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罗江而死,主张爱国主义。后来的人们赛龙舟是为了捞救他,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们柳州过端午节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买艾叶和菖蒲挂在门口,再贴上红纸。我奶奶还会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猪肉。吃起来可香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了解端午节了吧。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称重午或端阳,许多习俗也与“五”有关。那一天,人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系在儿童的脖子、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关于艾草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太上老君有一次下凡,他变成一个乞丐的样子到一个男人家请求住一晚,可男人却不客气地将他赶走了。太上老君回到天宫后,将此事告诉了天帝,天帝大怒,命火龙在五月五日火烧村子。人们耳闻后,纷纷躲进山里避难,一个小孩子走得很慢,人们都很为他着急。太上老君见了,就告诉小孩插艾叶能保家。小孩听了,就割了一些艾草,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挂了一株,一场大火下来,没有一个房子被烧毁。从此家家户户到了这天都在家里插艾草来保佑自己的家。
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主要的活动。说起粽子,它的形状跟口味各不相同:有三角的、四角的、六角的;有咸肉味的、香肠味的、红豆味的……
在我国南方过端午还要吃五黄:黄鱼、咸鸭蛋黄、黄瓜、黄豆瓣包的粽子及雄黄酒。但无论南方北方,在这天都要用雄黄在儿童头上画个王字,并佩带上五颜六色的香囊。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有小孩的人家,一大早就要把小孩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或者小河里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
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玉兔把捣了一年的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所以,小孩子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总是早早地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没有去外面洗澡的人,就用放在屋外面得水来洗一洗脸。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特别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五月初五的天气还是很冷的,听从外面洗完澡回来的哥哥说,洗完了好冷。
我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在家里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的艾叶后,颜色变得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脸,心里总有一种安全感,心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 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轻一些,把粽叶捏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最后一道工序捆绳。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着自己包的可爱的粽子,幸福极了。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炎热的夏天悄悄来临,端午节也到了。我很喜欢过端午节,不仅可以吃到粽子,还可以看龙舟比赛。
这一天,我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早上吃粽子,我问:“今天为什么吃粽子呀?”妈妈说:“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传说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一心想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流离失所。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一纵身跳入汩罗江中。楚国百姓听到他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江里的鱼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吃过早饭,我来到河边看龙舟赛。涟水河两岸人山人海,场面非常热闹。河里停着两艘船,船的两头尖尖的,船身弯弯的,整艘船就像弯弯的月亮。开始比赛了,一听到口哨声,船上的人使劲划桨,两艘船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其中一艘船略胜一筹,先冲向了终点,取得了胜利。船上的人喜形于色,岸边的人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还有的人放起了鞭炮。
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想:我们应该学习屈原那种爱国精神,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泪流江边仰天喊叫一声后,便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赛龙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当小朋友唱起这儿歌时,人们就知道端午节要来临了,
一转眼,端午节来临了,一大早起来。吃过早饭后,就匆匆忙忙地出门去看赛龙舟了。刚来天鹅湖(赛龙舟的现场),就看到了“人海”。原来是就要开始赛龙舟了,“好险来得及时”我想着。突然,观众沸腾起来,只见从远处划来了十几条龙船。龙船偏长细窄。龙头有黑。灰。红等颜色。很快,比赛开始了。选手们争先恐后,不甘落后。观众们也在一旁加油鼓颈。就要接近终点了,选手们敲锣打鼓,唱着打油诗。到终点了,来自荔湾区的选手获胜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抢鸭子”游戏了。资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许多鸭子仍进水中。选手们从船上跳进水里抓鸭子,抓到的归自己。围观的观众也不甘落后,纷纷跳进水中。场面一片混乱。
比赛结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开心极了!端午节也将随着笑声一直留传下去,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