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必备8篇)

2023-10-04 18:29:27综合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必备8篇)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1

  一、认识数

  (一)、有趣的“0”“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数一数

  (一)、数简单图形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三、比较数列

  比一比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四、动手做

  (一)、摆一摆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

  五、找规律

  (一)、图形变化的规律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图形的形状、位置、方向、数量、大小、颜色等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规律。

  (二)、数列的规律数列就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一列数。怎样寻找已知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出指定的某个数是解题的关键。

  (三)、数表的规律把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在一个图形固定的位置上,再把按照这一规律填出的图形排列起来。从给出的图形中寻找规律,按照规律填图是解题的关键。

  六、填一填

  (一)、填数字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在做这些题时,不要为只填出一个答案而满足,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时,应给以说明,这才是完整、正确的解答。

  (二)、填符号比较2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较2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其次,当2个数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2个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时,这2个数相等。

  七、比较2个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个数分别加上(或减去)1个相等的数,所得的结果相等;

  (2)同一个数分别加上2个不同的数,所加的哪个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3)同一个数分别减去2个不同的数,所减的哪个数小,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4)2个不同的数减去同一个数,哪个被减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七、说道理做数学题,每一步都要有理由,要把道理想清楚,说出来。

  八、总结

  应用题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成的。一般先说题意,再列算式。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2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要点: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三)知道以下规律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3

  认识图形: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4.数一数:

  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以内数的认识: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4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9-0=94-4=0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5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6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7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8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