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和他作文1500字最新5篇
我的故乡——温州,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各类名胜古迹也有不少。可最令我神往的,却是古色古香的七枫巷。虽其经历的风雨,仍比不上闻名的五马街和朔门街,可也有几分质朴的味道。
踱步走进古巷,仿佛便将身后的汽笛声,人们的杂谈声彻底隔绝了,耳畔中只萦绕着细细鸟语。
白墙黑瓦,全都矮矮地匍匐在地上。我爱这条古巷,就爱在古巷的质朴。路是用卵石铺的,现已冒上了青苔。路旁是静悄悄的古屋。这般模样,和五马街这样的商业大街是截然相反的,处处透露着自然的味道。
时窄时宽的羊肠小道错综复杂,走着走着,身旁的街景不断变换,渐渐地,人就被这小路绕进去了,陶醉在古巷里,深深爱上了这条古巷。
王氏蒙馆是我常去的地方。跨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方绿色的小院。
为何说是绿色的?
黑瓦上,墙角根,古井沿,定神一看,都能察觉出蓬勃的绿意。就连古井中的一汪清水也是翠绿的,隔着一层薄薄的,凝着水珠的蛛网,越发神秘起来。
耳边传来轻微的喘息声,方才想起院里的小屋还有年过古稀的老人在歇息。七枫巷原名漆坊巷,就是因为巷里的人家都是以制漆、卖漆为生的。看着院墙上挂着的一把老旧的刷子,再看到院里的一把摇椅,脑中好像就浮现出老人悠悠坐在摇椅上,仰头闭眼,回忆着年少时做漆的画面……
匆匆忙忙地,又静悄悄地小跑着出了古院。
经过时间的洗礼,七枫巷里奇特的小院,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座又一座,引得多少游人驻足良久,细细品味古巷所经历的沧桑岁月……
最后仍是要看看巷后的七棵枫树的。
巷里的枫树并不是生在路旁的,而是从各家小院里探头张望。树皮已经发黑,深陷的纹痕里透着青苔。树叶远称不上是繁茂,但从略显稀疏的树叶中,透露更多的则是它们同漆匠们度过的诸多过往……
不觉中已转过多少弯了,有些令人心烦的嘈杂声又传进耳廓,想必古巷马上便要到尽头了吧。
我转过头,留恋地听着枝头细腻的鸟鸣。
我爱这条纯净的小巷。
太阳从云隙间散射出灿烂的金光,残花在炎风中飞舞。夏季是一锅沸水,滚烫滚烫的。偶尔匆匆走过偏僻小巷,总能看见一棵柚子树,洁白似玉的小花散发着青涩却又不失香甜的香气。随着时间推移,花儿便从花蕊中结出青绿色果实——那便是柚子的雏形。除此之外,还有一抹别致的景色:青翠欲滴的藤蔓若珠光宝气四溢的翡翠点缀在白墙上,蔓延着、伸展着夏的生机。
我们这的小巷没有古香古色的木雕门,没有在烟雨朦胧撑着油纸伞的江南美女,更没有戴望舒笔下丁香般的愁绪,有的只是那专属于夏的,张扬!
夏季的小巷一抬头便能看见被蜘蛛网似的电缆分割成好几块的青空,像是相框中定格的照片。而这照片却有些不同,它有声音、有动感,还不停地变换着景物。听,夏蝉长鸣,携着浓厚的夏之气息;布谷鸟又“布谷布谷”地叫开了。瞧,丝丝缕缕的卷云漂浮着,飞鸟时不时穿过云层带出了一抹又一抹的的云。夏天的小巷是生动的照片,哦,不对,是歌,是诗。
圆鼓鼓的外皮带着或深或浅的绿条纹——西瓜,它可是夏季消暑的必备食品。还没到晌午,骄阳早已使出浑身解数烘烤着大地,虽是阴凉的小巷也不能避免。这时就飘起阵阵甜津津、凉丝丝的西瓜味,勾起肚子里的馋虫,恨不得咬上几口西瓜解解渴才过瘾。夏天的小巷是西瓜味的。
小巷不仅如此色香味俱全,还另有番独特韵味。
傍晚的时候,夜幕缓缓垂下沉重的幕帘。巷子口的便点起了昏黄的灯,一些年逾半百的老人便摇着蒲葵扇,抱着小孙子,一边摇着虽小却能驱赶暑气的风,一边口里念叨着牛郎织女、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温馨且和谐,这是巷子特有的情趣。
夏日的巷子丰满我们的心灵,张扬一份生机,分享一片温馨,这份美难道可以估量么?
镇东头,大街边,那间杂货店,不咸不淡地养着我们一家子。
我那年老的父母,每天就穿过这条和他们一样年老的巷子,到那间小店,去赚回养家的必需。天透亮时从家里摸到店里,很夜了又从小店里摸到家里。
冬日的一个早晨,我又被他们的起床声吵醒了。怄了一夜气,根本就睡不安稳。昨夜,父亲从店里一回来,就没收了我正看得入迷的琼瑶小说,当时我正被它感动得满心甜蜜。多么美丽纯洁的爱情啊!可爸妈是不会懂的,为柴米油盐整日奔波劳碌的人哪会有爱情呢?
他们一出门,我就窜了起来。想找到那本小说,可是没有。我正欲发火,却看见一串钥匙,“是铺子的,这个粗心的妈妈”。我抓起钥匙便飞出屋子。远远的,我看见了他们的蹒跚的身影。我放慢脚步,吸了几口冷冷的空气。巷里静悄悄的,几盏昏暗的街灯将他们的背影拉得好长好长。他们紧紧地依偎着,互相搀扶着,手电筒微小的光圈在微微颤动,微风不时掀起他们的衣角。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如此亲密地走在一起,那样坦然,像一对幸福的恋人在喃喃私语。
“小心,这有一洼水!”母亲柔声说。
“知道了,走了几十年,哪儿有个小坑我不比你清楚啊!”父亲说,带点吹牛的口气。
“我是怕你眼花。”
“眼花?我就老得那么不中用!”父亲好像在埋怨,又好像在赌气。
“好啦,好啦,算你行,好吗?……”话还未说完,母亲又叫起来:“哎呀,看你,叫你小心点呀,踩湿了吗?”
父亲偷偷地笑了起来:“哈哈,故意吓你的.……”
我想叫,但我没有。我实在不想破坏这对老人难得的谐趣。此刻,我忘记了昨夜惬的气,忘记了那本琼瑶小说。毕竟,琼瑶笔下的男女,都用不着像父母那样奔波,而我奔波着的父母,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这幽幽老巷,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演绎着另一种实在的生活。
山城的小巷子,总是静谧而古朴的。
巷子里的房屋都是用石头彻成的,不仅房屋,桥,路甚至是供人歇脚的凉亭,也都是由石块组装而成的。幼时总喜欢踩着石头,登高眺远。
一条蜿蜒的石子路,旁边坐落着二十几户人家。小孩都喜欢自来熟。你给我一颗糖,我们便是好朋友了,哪怕吵了架也莫慌,带上自己家的小零食,和他一起分享,便又能热热闹闹地一同玩耍了。
山城多雾,消散之后便哪哪都是晶莹剔透的露珠。总是喜欢揉着双眼去找同伴儿寻水坑。孩童间你一脚我一脚,幼儿时欢快爽朗的笑声,落在水面上,漾起了阵阵涟漪,溅起的水花便使得每个人满身都是水渍,带着花香与草清。虽然回家后自是免不了一顿责怪,但换上干净衣服,手里捧着碗热腾腾的姜汤后,那些儿不快便像这巷子里的雾一样消散而去。
长大些后,喜欢看雨。梅雨一来,小巷便笼罩在雨幕之中。早上推开窗子,豆儿大的雨滴就会落在窗檐上,一滴,两滴,敲响了小巷的起床铃。偶尔手上拿着本书,聆听细雨,沉浸在这本名为山地小巷的篇章中。待雨小,就会换上一身衣裳,撑起油纸伞,行走在蜿蜒的小路上。雨后的山城总会再一次回到薄雾的怀抱中,好像美丽的戏曲演员在一场华丽的表演之后,回到了幕布后,无人再能睹其风采。
山城的晴天更为明朗,待阳光挣脱了黑暗后,光会穿透山城的雾,把点点斑斓落在小巷的石板桥上,落在采茶人那坚硬的后背上。巷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带着刚洗的床单,去寻个干净的地儿晒被子。而我便会趁着阳光大好,约上三两好友,去攀上山峰,去与天比高,不负这年少。晚上入眠时,总能儿闻见杂混杂着青草与花朵的芳香,梦里便总会是花繁叶茂,人声鼎沸的大千世界。
山城的小巷,有雾有雨有晴天,它是人生中刚刚开启的序章。我与它的故事,未完待续……
雨刚停,状元巷里静得出奇,只偶尔听到水滴从屋檐落下,滴落在石子路上的“啪嗒”声。这是条隐没在鼓楼街里的小巷,虽然鼓楼街已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可状元巷却依旧古老。
我走在状元巷里,边走边看,打量着这条又小又窄的巷子。巷子里常有一些石阶,坑坑角角的地方总布满青苔。这里的房子很矮,连窗户也只到我的头顶。窗子的框架并不是用不锈钢做的,而是用木头,在木头框架外再刷上一层漆。一路走来,家家户户都掩着门闭着窗,这不免让我有一丝好奇。
我被一扇不一样的门吸引住了,停下了脚步。这扇门虽也是用木头做的,门上却比别家的多了两个敲门用的圆圈,上面还有一对麒麟头,像是在电视里看到清朝时那种大家府第的门。我把手放在门上摸了几下,马上被门上那种粗糙的感觉硌到,缩回了手。偶然间,看到门下方有些裂缝,便把头凑过去看了看——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有好多根柱子顶着房梁,还有一口长满青苔的井。院子里很静,除了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叫,什么动静也没有。不用多看,就知道这院子有些年头了。我站起身,继续向前走去,边走边想这状元巷的来历。
这条巷子莫不是出了许多状元,或是记载着一个状元不平凡的事迹?我很想找户人家问问,可每当要敲门的时候,却又因为胆怯缩回了手。一抬头,又看见了一盏别有旧时特色的灯。灯罩里有一个白色的灯泡。灯罩上锈迹斑斑,灰色的漆脱落了许多。仔细一看,灯下还有一个破旧的信箱,上面写着这一家的住址:状元巷46号。我用手轻轻一拉信箱盖,“吱”的一声,盖子开了。我赶紧环顾四周,好一会儿才放松下来,令人失望的是,里面什么也没有。
我继续走着,偶尔看见一位老人在家门口的洗衣板上搓洗衣服,偶尔看见几盆花和几只关在门前笼里的画眉鸟。忽然觉得有了一丝凉意。又下雨了。我有点遗憾,因为没能走完这条古老的巷子,只好等下次了。
伴着雨丝,我离开了尚未走完的状元巷。也许,等我走完了状元巷,将来也能当个状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