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美丽的家乡.教案精华4篇

2023-09-28 08:05:46综合

美丽的家乡.教案精华4篇

美丽的家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增加学生对中国北方地区音乐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不同情绪。

  2.模唱的方法,唱准歌曲第一乐段曲谱。

  3.视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第二乐段曲谱。

  三、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视唱曲谱,提高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用优美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从而提高正确的表达歌曲的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学情分析

  此教学班为五年级的自然班,班级声音条件整体较好,但是少部分学生音准较差,歌唱方法需要纠正和提高。有个别学生音准较差。由于班级容量较小,仅为18人,因此,个别音准差的学生,对整体效果影响还是较大。我的策略是,要求这些音准较差的学生尽量降低音量。班级学生,识读乐谱能力较强,基本可以独立完成本课的识谱任务。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素养。能够准确理解歌曲要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并用声音表现出来。学习过10余首合唱歌曲,具有一定的合唱水平。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三度到六度音程的音准及和声部分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

  (一)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体会蒙古族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提问喜不喜欢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都有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课的主题,畅所欲言谈谈对家乡的了解。

  【讲授】《美丽的家乡》

  (三)学习歌曲《美丽的家乡》

  1.初听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少数民族歌曲,他们的家乡非常美丽。歌曲表达了人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请你来感受一下,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试着说一说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带有达斡尔族图片的课件)

  生:欣赏歌曲,通过歌词提示,判断出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民歌。

  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达斡尔族的风土人情。说一说他们居住在哪里?以什么为生?以呼号为节奏,多由女子表演的民间歌舞形式叫什么名字?

  (居住在黑龙江北岸,以捕鱼和打猎为生,以呼号为节奏,多由女子表演的民间歌舞形式叫“鲁日该勒”。)

  设计意图:歌曲延伸,大致了解

  2.复听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聆听,使学生能够分辨出歌曲的段落构成。

  师:再次播放歌曲,说一说两个乐段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合唱)

  生:再次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第一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合唱(出示课件)

  3.学习歌曲第一乐段

  设计意图:通过听唱法,完成第一乐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听唱能力。

  (1)学习第一段的前两乐句

  a.师: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b.师:再次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生:轻声跟唱第一乐段。直接填词演唱。

  c.师:分句指导前两乐句。注意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清楚、准确;八分附点音符的演唱要轻巧。

  教师示范、指导“浪、满”,注意强弱对比,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

  d.生:完整演唱前两乐句。

  注意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

  (2)学习第二段的前两乐句

  a.生:跟琴演唱第二段的前两乐句

  b.教师示范、指导“舀、飞”。

  (3)学习后两乐句

  这样美丽的自然美景我们怎能不热爱?达斡尔族人们不由得唱出了欢快的旋律。

  a.生:轻声演唱后两乐句。

  b.师:为了更好地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我们加上重音记号再

  试一试。教师示范指导。

  c.生:演唱后两乐句。

  4.学习第二乐段

  (1)师:听听歌曲的第二乐段是怎样来抒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之情的。

  生:欣赏第二乐段

  (2)学习高声部

  a.师: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样才能表达出来?

  生:直接跟音乐(音乐大师软件)学唱高声部(填词唱)

  注意前八后十六、四分附点音符的准确。

  师:示范、指导

  b.高声部同学视唱歌谱,低声部同学看自己声部的歌谱

  (3)学习低声部

  a.生:低声部视唱歌谱,高声部学生轻唱歌谱进行配合。

  b.生:低声部唱歌词,高声部轻唱歌谱进行配合。

  师:分句指导。

  (4)合唱

  生:高、低声部轻声合唱(填词唱)

  师:分句指导。注意歌曲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区别。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进行演唱。

  师:我们怎样用力度变化,来表达达斡尔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生:个别学生试唱。

  师:他用的是什么力度变化来表现的?(渐强)为什么用渐强?

  教师示范演唱(旋律音,与歌曲中的旋律走向相符)(出示课件)

  教师纠正指导。启发学生情感的正确表达。(歌曲在这里加入合唱,能够更加充分的表达情感,使歌曲更加立体、丰富。高声部是美丽的喜鹊,低声部是辽阔的大地、河流,二者相互呼应。使歌曲情感表达更加充分。)

  5.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

  生:心里默唱。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跟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注意提示学生用不同情绪,正确表现歌曲。(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

  五课后延伸

  1简介歌剧《傲蕾·一兰》

  师: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达斡尔族)这首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她是历抵抗沙俄入侵的达斡尔族女英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但她不畏*、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扬。同学们可以回家查找相关资料,更深入的进行了解。

  2.欣赏歌曲《忠实的心想念你》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斯琴格日乐演唱的达斡尔族民歌,感受一下它与我们学过的哪首歌曲的旋律相似?(《美丽的家乡》)今天我们学习的《美丽的家乡》就是在这首歌曲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来。这位歌手使用现代的、流行的方式演唱的,你想不想用这样的风格来唱一唱?我们就用听的“那依吔——”来试试看。

  生:个别学生试唱。

  (五)完整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再次感受达斡尔族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表达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生: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有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我们的祖国56个民族,各民族兄弟姐妹风雨同舟,并肩向前。老师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将来共同建设我们更美丽的家乡。老师相信你们!让我们伴随这首《美丽的家乡》结束本节音乐课吧!(跟伴奏演唱歌曲!)

美丽的家乡.教案 篇2

  目标

  1、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在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2、为歌曲划分段落,并注意乐句间的联系与旋律的行进特点。教学准备歌曲录音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生活在美丽的东海之滨—大连,我们非常爱她,你还去过什么地方,熟悉哪些城市?

  生: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师:是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就生活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大家庭”啊,达斡尔族就生活在祖国的北方,听,他们的歌声多么动听。

  二、歌曲《美丽的家乡》

  1、初步感知歌曲

  师:播放歌曲录音,出示歌片

  生:倾听歌曲并初步感知歌曲

  师:这首表现达斡尔族生活的歌曲充满了怎样的情绪?

  生:愉快、活泼、喜悦„„

  师: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生:这首歌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齐唱,表现了达斡尔族人民生活的幸福,第二部分是合唱,表达了他们热爱自己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师:大家分析得很正确,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2、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A、按节奏朗读第一部分歌词,进一步熟悉歌曲,找出节奏与旋律特点师:通过按节奏读歌词和你的观察,在歌曲中出现了哪些典型的节奏?生:有后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附点八分音符。

  师:说得很正确,请大家比较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这部分的旋律,看看又有什么新发现?(教师指导学生演唱)

  生:学唱第一部分的旋律,并在学唱后回答问题。

  生:第三与第四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而且这两个乐句只有最后一个音不同,其余的旋律都相同。

  师:总结得很好。这种方法就是音乐中的“重复”。重复有完全重复——节奏与旋律都相同;而有的是不完全重复——节奏相同旋律不同,或者是旋律相同节奏不同。这种创作手法在音乐中经常运用,大家在今后的旋律填空与旋律续写中呢

  可以考虑运用这种“重复”的手法。

  B、演唱第一部分的旋律,注意音准与附点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的正确

  C、加入第一部分的歌词,指导学生处理好重音记号

  师:第三与第四乐句的衬词部分,怎样表现更好?

  生:歌曲中加上了重音记号,显得更加活泼生动。

  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三与第四乐句中的重音记号部分。

  D、完整演唱第一部分

  3、学唱第二部分

  A、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节奏旋律情绪上的比较

  师:在学唱第二部分之前,请大家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录音,想一想第二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随歌曲录音演唱第一部分,并倾听第二部分,思考问题回答。

  生:高低声部的节奏只有一个小节不相同,其余完全相同。

  师:它与第一部分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共同总结)节奏旋律情绪演唱方式

  第一部分紧凑平稳欢快活泼齐唱

  第二部分舒展上下起伏优美抒情合唱

  师: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不同通过表格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在演唱歌曲时大家就应该注意这些对比,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B、分别学唱高声部与低声部的旋律,注意高声部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与音准

  C、合唱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合唱,

  a.互换演唱,指导学生合唱中的六度和声音准

  b.用悠长的气息更好地表现歌曲

  4、完整演唱歌曲

  三、巩固与拓展

  1、进一步了解歌曲

  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北方民族达斡尔族的生活,你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吗?(学生介绍,教师演示课件)

  生: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还有一小部分居住在新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使用汉文。以狩猎和农业为主,渔业发达。达斡尔就是“开拓者”的意思。

  师:通过介绍我们对达斡尔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学唱的这首歌曲《美丽的家乡》选自于电影歌剧《傲蕾一兰》,她是历真实地抵抗沙俄入侵的达斡尔族女英雄,她不畏*、誓死保卫祖国、保卫自己的家乡,虽然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但是她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继续学习与传扬。

  2、巩固歌曲

  师:通过介绍,相信大家对歌曲有了更深地了解,现在就请大家再来演唱这首歌曲,表达出达斡尔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

  生:有感情演唱歌曲,注意两个部分的对比。

  3、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了解了达斡尔族,其实在我国北方还生活着其它少数民族,象鄂温克族、赫哲族„„他们每一天都在用勤劳的双手耕耘土地,建设家乡。在下一节课中呢,我们还要到祖国的北方,去了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其它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欣赏反映他们生活的音乐作品。

  4、下课(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

美丽的家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点明课题。)

  (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在我们最熟悉的家乡就有最美的风景。揭示课题:《美丽的家乡》。

  5.布置作业。

  下面就让我们来画画我们美丽的家乡!

  提问:你准备表现怎样的风景?选用怎样的材料和工具?

  6、学生作业。

  三、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工具。课后画好草图。

美丽的家乡.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甘肃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