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话题写作文(锦集7篇)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名字叫《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我们还曾经学过他写的文章有:《猫》《林海》和《草原》。
顾名思义,这篇文章的内容写的是北京人的春节的过法。这篇课文分别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和元宵节等几个日子。
然而,我的家乡的春节就和北京的春节有差别了。我的老家在东北辽宁,在腊月初七虽有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可是我家却向来就没有泡过腊八蒜,只知道腊八蒜是用醋泡过的,而腊八粥也有所不同。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叫:“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我们的腊八粥不是和北京的腊八粥一样的,而是主要用糯米、小米、黄豆等八种谷类和干果做成的,因为很黏,所以是用来“粘”住下巴的。虽然有腊八粥和腊八蒜的习俗,但是我们家乡并不把它算做是春节的一部份。
腊月二十三那天被称作“小年”。小年,才是春节的开始。小年这个节日在我们家乡的“节日排行榜”排第二,是第二重要的节日。过了小年,也就意味着还有七天就过大年了,在这七天里,所有的人都要放假,准备过年了。理所当然,在这一天是要放爆竹的。
过完小年以后,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什么鸡、鸭、鱼、肉、菜等都要准备好。如果农村人有养猪,就要开始杀年猪了。杀好猪后,主人还要做杀猪菜、灌血肠。杀猪菜是要把新鲜五花肉、带肉猪骨、东北酸菜、东北粉条等长时间焖炖,待上桌前再添加煮好的血肠,主人请亲戚朋友邻里一起来享用,那才叫“美味”哩!场面也十分热闹。剩下的猪肉怎么办?一定有人会说放在冰箱里啊!错!既然是东北人,就要用非常东北的方法保存起来!那就是放在室外。地球人都知道,只要是下雪的地都是零度以下,更何况在东北有时会零下三十多度。把猪肉拆分后放在篮子里、里面掺上冰和雪,再把篮子埋在雪里并做好记号,等到用的时候提前十分钟拿出来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自卫,因为那时候肉的硬度绝不亚于砖头!
腊月三十那天被称作“大年三十”或“除夕”。大年三十的时候,白天大家去亲戚朋友家互相拜年。到了晚上要做团圆饭,看春晚,还会一家人一起包饺子,也有往饺子里放一角钱硬币的习俗,当然硬币要洗干净的。大约到了晚上十一点,大家就开始换新衣新裤新鞋,如果谁是本命年,新衣服中要有红色,还要系红腰带。然后放爆竹、吃年夜饭、听新春敲钟声。吃年夜饭一直要持续到凌晨以后,要吃“两年”。如果谁吃到了包在饺子里的硬币,就预示他(她)来年有好运。饭后,大家还要拜年,年少的给年长的鞠躬拜年,会收到不少“红包”。
元宵节是开年的第一个节日,大家会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欣赏节日礼花。东北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是不一样的,因为汤圆是包出来的,而元宵是摇出来的。首先,人们会把方形的元宵馅放到盛着黏米面的簸箕里,然后不断地摇并不断加面,粘了一层再粘一层,直到核桃大小,元宵就摇好了。
因为东北的冬天比较长、天气也很冷,所以冬天的假期也比南方长,学生都是在3月1日才开学,而大人们会早些。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充实而快乐的节日!
春节——这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那时人们在年头岁尾庆祝丰收,祭天祈年,它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儿女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时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在变化,不变的是我们对春节的盼望,对春天的热爱。
春节——这是我们喜庆的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期间,无论乡村城市,无论大街小巷,满眼都可以看到一个个红红的福字,一盏盏红红的灯笼,一串串红红的爆竹,一幅幅红红的春联,春节使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中国红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红红的色彩,寓意生活的喜庆、红火、和谐、康宁……
春节——寄托着我们美好的祝愿。我们在品尝美味可口的年夜饭的同时,企盼来年家庭甜蜜和睦,家人幸福安康;给长辈和亲朋拜年,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春联和福字是人们对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的向往追求;在劈劈啪啪的爆竹声中辞旧迎新寓意驱走灾祸,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承载着我们热切的期盼。春节过后,我们就要翘首企盼那杨柳依依,微风习习,细雨丝丝的春天了。节后不久,麦苗返青,杨柳发芽,土地不再那般坚实,开始有小草冒尖,却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小动物们也要活跃起来了。渐渐地,杏花开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群芳争艳,处处花红柳绿。我们告别了寒冷肃杀的冬季,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就是春天苏醒的时节。
我的家乡在山东。每年春节,我的家都很热闹。
一年的30号是全家人最忙的一天。因为从早上开始,全家人都在忙着包饺子。最忙的日子是妈妈、爸爸和奶奶。其中一个在忙着做饺子馅,另一个在忙着做面条,另一个在为饺子准备家具。只有他们三个准备好了,其他人才能展示他们的才华。
一切都准备好了,奶奶下了一道命令:“包饺子!”全家人,男人、女人和孩子,围坐在大圆桌旁。我开始包饺子。就连我的小女儿也忙得不可开交,我妈妈压的每一个饺子皮都要经过我的手才能拿到圆桌。因为我是每个人的运输兵。所以我是不可或缺的一员。每个人都称赞我是他们的好帮手。当我听到这些时,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工作更努力了。
下午,早点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意味着每个人都会在来年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贴对联。
然后全家人会张开他们的肚子,吃年夜饭,这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一切都会如我们所愿,一切都会安全。吃完饺子后,每个人都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在这个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必须熬夜。晚上,家家户户彻夜灯火通明。
许多孩子吵着要和父母出去在家里放鞭炮,但我不太喜欢。因为,鞭炮的声音太响了,有时候在家会让我害怕。
如果我在乡下祖父家过新年,我不会忘记给祖母家打电话,表达我对新年的祝愿。
第二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去拜访亲戚,并没有忘记收集一些压岁钱。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
你认为我们家乡的春节有趣吗?
春节期间,它让我知道我成长了一年,我的责任增加了10%。新年的天气;新年的新挑战;我希望我在牛年会“更好”。
在新的一年里,人们总是说他们想过一个有新年味道的新年,但是没有人知道新年的味道是什么。是年夜饭的味道,还是空气中的鞭炮味道,还是春联的墨香?事实上,只要你把心放在新年,你就能明白新年的味道是什么。
我慢慢地走近地上的烟花筒,颤抖的手和打火机靠近深绿色的铁丝网,瞬间点燃铁丝网,立刻跑得远远的。我站在那里等待它打开的那一刻。最后,随着一声“咻”,烟火在我眼前爆炸了。它像喷泉一样喷出火星。看着它在空中划过的优美弧线,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烟火的硝石味立即扩散开来,但这只是开始。因为每年新年的主体育场都必须是除夕大餐。
年夜饭的味道很迷人。当然,这里不仅有美味的饭菜,还有令人惊叹的亲情味道。也许只有今天全家人才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我小心翼翼地摆好碗筷,当大家围坐在圆桌旁时,我觉得这里沸腾了,不仅仅是讨论的声音,还有除夕夜大餐的气氛。似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沸腾的气氛了。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名字叫《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我们还曾经学过他写的文章有:《猫》《林海》和《草原》。
顾名思义,这篇文章的内容写的是北京人的春节的过法。这篇课文分别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和元宵节等几个日子。
然而,我的家乡的春节就和北京的春节有差别了。我的老家在东北辽宁,在腊月初七虽有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可是我家却向来就没有泡过腊八蒜,只知道腊八蒜是用醋泡过的,而腊八粥也有所不同。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叫:“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我们的腊八粥不是和北京的腊八粥一样的,而是主要用糯米、小米、黄豆等八种谷类和干果做成的,因为很黏,所以是用来“粘”住下巴的。虽然有腊八粥和腊八蒜的习俗,但是我们家乡并不把它算做是春节的一部份。
腊月二十三那天被称作“小年”。小年,才是春节的开始。小年这个节日在我们家乡的“节日排行榜”排第二,是第二重要的节日。过了小年,也就意味着还有七天就过大年了,在这七天里,所有的人都要放假,准备过年了。理所当然,在这一天是要放爆竹的。
过完小年以后,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什么鸡、鸭、鱼、肉、菜等都要准备好。如果农村人有养猪,就要开始杀年猪了。杀好猪后,主人还要做杀猪菜、灌血肠。杀猪菜是要把新鲜五花肉、带肉猪骨、东北酸菜、东北粉条等长时间焖炖,待上桌前再添加煮好的血肠,主人请亲戚朋友邻里一起来享用,那才叫“美味”哩!场面也十分热闹。剩下的猪肉怎么办?一定有人会说放在冰箱里啊!错!既然是东北人,就要用非常东北的方法保存起来!那就是放在室外。地球人都知道,只要是下雪的地都是零度以下,更何况在东北有时会零下三十多度。把猪肉拆分后放在篮子里、里面掺上冰和雪,再把篮子埋在雪里并做好记号,等到用的时候提前十分钟拿出来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自卫,因为那时候肉的硬度绝不亚于砖头!
腊月三十那天被称作“大年三十”或“除夕”。大年三十的时候,白天大家去亲戚朋友家互相拜年。到了晚上要做团圆饭,看春晚,还会一家人一起包饺子,也有往饺子里放一角钱硬币的习俗,当然硬币要洗干净的。大约到了晚上十一点,大家就开始换新衣新裤新鞋,如果谁是本命年,新衣服中要有红色,还要系红腰带。然后放爆竹、吃年夜饭、听新春敲钟声。吃年夜饭一直要持续到凌晨以后,要吃“两年”。如果谁吃到了包在饺子里的硬币,就预示他(她)来年有好运。饭后,大家还要拜年,年少的给年长的鞠躬拜年,会收到不少“红包”。
元宵节是开年的第一个节日,大家会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欣赏节日礼花。东北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是不一样的,因为汤圆是包出来的,而元宵是摇出来的。首先,人们会把方形的元宵馅放到盛着黏米面的簸箕里,然后不断地摇并不断加面,粘了一层再粘一层,直到核桃大小,元宵就摇好了。
因为东北的冬天比较长、天气也很冷,所以冬天的假期也比南方长,学生都是在3月1日才开学,而大人们会早些。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充实而快乐的节日!
清晨,窗外传来一阵阵“噼噼啪啪”爆竹声。我飞身下床,朝窗外望去,大街上人来人往,身上都穿着红色新棉袄。哇,今天是春节。春节如期而至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习俗。
每到过春节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旺火周围,孩子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灯火,庭前是灿烂火花,屋外是震天响声,把除夕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过春节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民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时候,丰盛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民既是享受满桌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魅力。
每年,我都很期待春节到来,因为热闹,因为一家人在一起温馨。
初三的晚上,我怎么睡都睡不着,你们一定很奇怪,告诉你吧,我明天要去温州姥姥家呢。
第二天一早,我和爸爸还有阿姨一起去,可是,我总觉得少了一个人,原来是妈妈。因为我妈妈开了家超市,本来妈妈也想回的,可是,我们超市的工作人员太少了,都回家过年了,只有两个,所以我妈妈就不能走了。
我爸爸把车开到温州,要三个小时呢,我们经过服务区,又上了趟厕所,就继续开了。经过三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家了。
回到家,我们换好鞋子,就上去了。看见桌子上丰盛的饭菜,我立即去盛饭,爸爸也盛了一碗。
当我们吃得正开心的时候,爸爸吃完了,因为他要去瓯北玩,我说:“爸爸,你去好了,我现在不怕住姥姥家。爸爸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呀?既然你不怕了,那我就走了。于是,爸爸就走了。可是,到了晚上睡觉时,我还是想妈妈哭了。姥姥拿起手机,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第二天,我还是起床,吃饭,看电视,玩手机,打电脑······一直到第五天才开始学习。
好像我忘记了说件事,第一件是初六大的晚上,一个恶作剧在我脑里产生。那时都快要睡觉了,我就趴在枕头上装哭。姥姥又打电话给我妈妈,说我想她想哭了,我接好电话,哈哈大笑地说:被骗了吧?
第二件事:初七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发现姥姥不见了,原来她去玩了。于是,我害怕起来,一害怕,我就到门前,想把门往上推。由于我力气小的原因,只推上去一点点。我趴下去往外看了看,还是没找到姥姥。只好去看动画片了,大约3点钟,姥姥回来了。她问;作业写好了吗?我说写好了。她问:拿过来我看看?我说自己去拿。结果姥姥找遍了所有的地方,就是没找到。姥姥就问:你到底把作业放哪里啦?我撒谎说:我也忘记放哪啦
第三件事:我抢了姥姥的手机,不管她怎么说,就是不还。但后来还是被姥姥给要回去了。我又想了一个办法:说:姥姥你的手机让我摸一下行吗?姥姥答应了。我又把手机拿到手了,并把它藏起来。但又被姥姥找到了。于是,我们都开心的大笑起来。
初十的早上,我想回宁波了,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就给我姐夫打电话,叫我姐夫把我带出去去,于是,我又回到了宁波。
真是快乐的六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