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张桂梅人物事迹(合集8篇)

2023-09-21 09:27:25综合

张桂梅人物事迹(合集8篇)

张桂梅人物事迹

张桂梅人物事迹 篇1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张桂梅人物事迹 篇2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张桂梅老师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的这段讲话让我热血沸腾,眼眶湿润。

  一心执着为学生。“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着张桂梅老师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女孩辍学在贫困山区较为普遍,为了让更多女孩能返回学校读书,家访成为张桂梅老师生活的`常态,走访1500多户家庭,为的是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她把那些姑娘一个一个往回“捞”,哪怕是她自己掏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

  朴实纯粹为事业。常有人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桂梅老师总是笑着说: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孩子的“妈妈”,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她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中。

  张桂梅老师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那坚韧执着、无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同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张桂梅老师身上汲取到了很多力量,今后,我一定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处,脚踏实地工作,用专业的水平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学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桂梅人物事迹 篇3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xx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张桂梅人物事迹 篇4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xx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张桂梅人物事迹 篇5

  大学期间也曾到偏远的山区顶岗实习,所以对这一次的学习有着更多、更深的感触。张桂梅老师不受外界影响,爱岗尽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她热爱工作,潜心钻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她热爱学生,对待学生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在生活和学习上常常接济困难的学生,把母亲般的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

  没有什么比人的健康、生命更加重要,但是张桂梅老师在疾病面前怀着“只要治好病就可以回到学生身边”这样的信念,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手术,却不注意调理和修养,心里始终放不下学生,术后没几天就下地,刚被允许出院就立刻返回到学生身边,她是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怀着这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学生教育不好。这就是张桂梅老师,在逆境中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的意志一步一步地在走、在支撑。作为曾经与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的人,有这样坚韧的性格,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在当今社会,在教师这个群体里像她一样不计名利,以奉献为乐的人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圣人了。

  张桂梅名如其人,可贵的就是她那种“凌寒独自开”的精神。看了有关她事迹的影像资料,亲眼所见她的朴实与坚强,更使我惊叹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和毅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学习张桂梅老师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怎么去领悟张老师那种崇高的心境。张老师的所作所为,我们都难以做到,正如张老师的经历苦难我们多数人没有经历过一样。我们向她学习,首先要抛弃“本乡人眼里无告知”的观念,不能只停留在张老师是身患绝症的人,她不能享受常人的快乐了,她才这么做。而应该认识到张老师是在经历苦难之后,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思考,从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才有了这样的作为。必须承认她认知水平,比我们高了一层。当初她调离条件相对较好的大理市,不断地将自己的所得资助给当地的孩子等等这些事迹,就是好的例证。我们只有从张老师葆有的崇高生命价值角度入手,思索并升华自身的生命价值,才能体会这一事件的深刻内涵,为社会、这我们和事业、为后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所学习,因为她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张桂梅人物事迹 篇6

  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让张桂梅至今无法忘怀。

  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暗自发愿:要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让她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来,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

  她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梦。

  低进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

  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学生们报喜的短信把张桂梅的手机震得嗡嗡作响,但她却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这一届,华坪女高159名学生参加高考,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为%,其中一本上线人数70余人。“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姑娘们能考得更好。”张桂梅心有不甘。其实,这个成绩真的很不错了。

  因为,华坪女高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不少学生基础差,甚至中考分数远低于当地高中的最低录取线。低分进高分出,高考成绩常年位居丽江市前茅,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12年来,1800多名女孩从这里考上大学,改变了人生轨迹。

  27岁的陈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贫寒的陈法羽中考分数没过线,自费读高中一年要好几千元。“当时我妹妹也在上学,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陈法羽说,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放弃读书,回家种地。

  后来听说华坪有一所女子高中,专门招收家庭贫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费用,陈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快跑来报名。在女高学习三年之后,陈法羽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忆高中三年,陈法羽难忘校长的严厉与坚守。不管刮风下雨,张桂梅每天清晨都会陪着学生晨练;白天,几乎每节课她都会亲自查课;晚上,她和学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点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没有张老师的呕心沥血,就没有我们的命运转变。”陈法羽说。

张桂梅人物事迹 篇7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贫困山区,半生坎坷半生奉献的张桂梅,用瘦弱的身体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在63岁的年纪,张桂梅那些足以“感动中国”的诺言和行动,仍在继续。

  能够抗衡时间、改写命运的,唯有执着信念。大山之中,扭转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长和代际恶性循环,并非易事: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考验,更是一场对陈旧观念的“宣战”。并且,突破习惯禁锢,光靠激情和热情显然还远远不够。

  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把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与张桂梅有关的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献精神,印刻下“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执着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参与竞争、从容地圆梦人生,一份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执着信念,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山女娃,让“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进现实。

  深深打动和激励人心的,还有“在苦难中开花”的巾帼力量。在痛失亲人、身患重疾的绝望和打击之中,在引起非议、受到质疑的误解中,张桂梅“雨水冲不垮,大风刮不倒”,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而更为恒久的意义是,张桂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孩们“女性自强才能自立”,也以这样的精神传递着“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的价值理念,并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强中树立自尊自信的“她们”。

  命运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张桂梅近日获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后,一波“致敬体”在网络上“刷屏”,流着泪看完张桂梅事迹的网友们,读懂了大爱无声和百折不挠。

  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奇迹,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奇迹。面对种种心酸、考验,甚至难以逾越的难关,如果没有冲破乌云和阻碍的坚定不移,又怎能让阳光照亮女孩们的心房?如何让她们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

  读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动,心中就会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那束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那颗来自“教师妈妈”的教育初心,那些来自大山女娃的蝶变人生,都会将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传递下去。

张桂梅人物事迹 篇8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